——中鐵十二局集團永廣鐵路站前六標段施工紀實
讓業內沒有理由不讚嘆:一支員工平均年齡不到28歲的「青春戰隊」,3年半打通一條13371米的高風險隧道,在雲貴高原創造了特殊地質長大隧道「短平快」施工之最;昆明鐵路局集團共組織了3次年度「鐵路建設標準化管理樣板加工廠」「鐵路建設標準化管理樣板工地」和「鐵路建設標準化管理樣板優秀項目部」評比,他們3次囊括全部冠軍,譽滿雲南建築市場;業主先後7次進行全線信譽評價,他們又次次勇奪第一,被樹為其他單位學習的「標杆」,受到了雲南省副省長的肯定。取得如此戰績的是哪支施工隊伍呢?他們就是中鐵十二局集團永(仁)廣(通)鐵路站前六標項目部的「青春戰隊」。
制約因素多,鄧伯科(中)和年輕的項目班子成員及技術人員在現場研究施工方案
高效推進 搶佔開局制高點
2013年底,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鐵十二局集團拿到了永廣鐵路站前六標施工權,其主要工程包括1隧3橋10涵以及路基等管段長19.3公裡。針對管段長、結構物多、風險高、幹擾大的特點,特別是根據全長13371米妥安隧道,僅穿越斷層就達12條,被列為全線I級風險控制性工程這一特殊情況,為了打贏這場硬仗,在組建項目部時,公司決策層果斷決定組成以30歲出頭的項目常務副經理、總工鄧伯科為首的「青春戰隊」,全面支持和協助項目經理張雋攻堅克難。
永廣鐵路站前六標段的施工之難實屬少見,近4公裡新建線路不是跨越4條運營鐵路的聯絡線,就是緊鄰既有線;而1隧3橋10涵則幾乎都是「老虎吃天——無從下手」,考驗智慧的還有在「地無三尺平」的情況下如何安家和隧道進洞施工?
喜歡挑戰、敢想敢幹是青春的特性。經過現場考察、科學評估,在認真領會項目經理張雋意圖的基礎上,鄧伯科他們堅持以「信譽至上、技術領先、管理創效、以快致勝」為管理理念,以標準化管理為龍頭,以科技引領為著力點,高起點開局、高標準管理、高效率推進,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施工「組合拳」:根據當地租金低的實際,改建房為租房、項目部快速完成了安家並發揮「中樞神經」的作用;將「掛」在山腰的妥安隧道2號斜井降低70米、變單車道為雙車道,長度縮短、坡度降低、洞口場地變大,一舉降低了施工難度;把原設計在線路左側的隧道3號斜井調整到右側、洞口向出口方向橫移500米,局部拓寬或施作防護擋牆後,充分利用鄉村道路作為施工便道,不僅節省用地15畝,還緩解了出口段的工期壓力;在中間位置選擇一個荒坡,將1號、2號斜井渣場合併為一處,減少佔用耕地近40%,大大降低了徵遷難度,更加方便了施工的組織管理等等。
充滿靈感和創造性的開局收到了良好效果,到2014年上半年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便脫穎而出,一舉佔領了全線建設制高點。
智慧施工 確保「領軍者」地位
妥安隧道為典型的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和滇中紅土特殊地質。良好開端卻並未給施工帶來一帆風順,隨著隧道幾個口的相繼進洞並形成規模性生產,圍巖變化越來越頻繁,加之受12條地質斷層以及富水帶的影響,使施工受到了嚴重阻礙。充滿朝氣的鄧伯科團隊高舉「巖變我變,科學運作」的施工大旗,充分發揮隊伍學歷高、技術強、有闖勁的特點,迅速在隧道掌子面掀起了一場向科技創新要安全、要質量、要進度、要綜合效益的「青春風暴」。
由於採取了科學的施工方法和嚴密的安全防範措施,儘管隧道地質條件極差,但施工生產始終平穩推進
安全是隧道施工必須保證的「生命線」。在嚴格遵循「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施工原則和「隧道施工18項強制性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他們補強技術保障措施,上強安保防護手段,並把掌子面開挖技術進行了大膽創新和豐富,通過成功實施「隧道施工129管理模式」,即通過構建一個崗位責任體系——隧道掌子面崗位責任體系;推行兩個圖表管理辦法——隧道施工綜合管理表、隧道掌子面管理流程圖;抓好九個控制點——循環進程、超欠挖控制、鋼架標準化、錨杆有效性、噴射混凝土回彈率、炸藥單位體積消耗量、混凝土配合比、監控量測、工序平衡等,使躁動不安的圍巖變成了聽話的「孩子」,從而讓隧道掘進實現了穩中求進。
工裝工藝是促進度、保質量的重要環節,他們對此進行了一系列革新:發明了隧道鋼架鎖腳環加固裝置。將初期支護鋼拱架和鎖腳錨管巧妙連成一體,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提高了施工效率;優化了隧道自行式液壓仰拱棧橋。仰拱棧橋是隧道實現仰拱全幅施作及仰拱填充的專業設備,他們通過配備多功能自動走行裝置,改進液壓自動平衡系統,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適用性和工效;完善了隧道二襯自動養護裝置。長大隧道二次襯砌採用高壓水槍養護往往存在混凝土表面損傷和水資源浪費較大等弊端,他們將多種設備整合成隧道二襯自動養護裝置,不僅操作簡單,耗水量小,而且養護覆蓋面積大,同時噴灑後還能形成水幕,起到洞內降塵、隔塵,改善作業施工環境的良好效果;開發了隧道水溝電纜槽整體式臺車。他們通過與生產廠家聯合攻關,開發出了僅需3人操作的易定位、效率高的隧道水溝電纜槽整體式臺車,有效保證水溝滲漏水及結構外觀質量,明顯節約了工程成本。
與此同時,鄧伯科他們把科技攻關火焰燃燒到橋梁、路基施工之中:一根幾十米深的樁基往往幾次穿越夾層,他們在採取泥漿護壁、片石回填嚴堵和下鋼護筒加強防護等措施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工效提高近兩倍;由於上有高壓線、下有通訊光纜,穿村莊、過既有線、與運輸繁忙的成昆鐵路「並肩作戰」等複雜因素的「立體幹擾」,路基施工根本無法開展大規模施工。他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應對,劃小施工單元、成立多個精幹的專業化施工突擊隊,見縫插針,徵地拆遷完成一塊就爭分奪秒「搶幹」一塊,尤其是通過嚴密組織、精細把關,充分利用昆明鐵路局集團給的「天窗期」實行多點開花、同步作業,不僅讓複雜的施工變得簡單、安全,而且明顯加快了施工進度。
激情洋溢的智慧施工確保了項目部在全線建設中的「領軍者」地位。業主多次組織全線參建單位項目經理、總工程師前來參觀學習,以期推動永廣鐵路的高水平建設。
標準化管理 打造精品工程
標準化建設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業主對永廣線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這正好與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倡導的精細化管理不謀而合。因此,施工中他們始終以現場建設標準化為重點、以施工過程規範化為關鍵、以工程達標創優為目標,強力推進項目標準化管理。
不折不扣落實建設要求,管段標準化建設被樹為全線標杆
為有效強化管理,鄧伯科按照「扁平化管理」模式,壓縮項目部管理機構,把主要工程技術力量投放到施工現場。各工區配置分工區長、技術主管和若干技術、安質、測量、試驗等具備豐富的隧道施工管理經驗的人員,從而實現了垂直管理、靠前指揮、強化了目標監管。
根據業主標準化管理規定,他們按照「整齊劃一、規範文明、科學合理」的思路,對項目駐地、拌合站、試驗室、材料庫、施工便道等進行統一規劃和高標準建設。如根據地形特點,充分考慮施工流程,對鋼筋加工廠、棄碴場、沉澱池等進行了合理布局,既減少了佔地,又加快了進度,還凸顯了環保理念。
針對隧道施工難度大、標準高的特點,他們先後邀請多位專家來項目部為員工授課,同時針對關鍵作業工序,由總工牽頭,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在現場逐點對技術和作業人員進行實際操作培訓,有效提升了作業標準和工序質量。
施工中他們更是嚴抓細管。對隧道施工實行BIM綜合管理,根據隧道實際長度、地貌、地質等綜合情況建立模型,虛擬實境技術,把隧道圍巖地質量測數據、支護參數、材料消耗等信息有機整合,將BIM模型與施工進度計劃、工程造價、質量安全、可視化交底、崗前培訓相融合,實現施工管理信息化、集成化、可視化和智能化。
他們責成試驗室和物資部對每批次進場的原材料都及時取樣、嚴格檢測,不合格的材料立即清退出場;對隧道仰拱、超前小導管、錨杆、鋼架等重點部位、關鍵工序「精益求精」,如混凝土構造物,他們採取用胎具加工鋼筋、採用高強混凝土墊塊和增加定位筋來控制保護層厚度,採用高性能脫模漆、混凝土嚴格分層澆注搗固等措施,確保結構物的內實外美。
隧道向前掘進一米、「標準」就向前挺進三尺。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始終咬住「標準」不放鬆,在學習中應用,在創新中升華,不僅培養了全體員工的優良作風,而且使得管段施工一直處於有序可控的良好狀態,雲南省副省長丁紹祥到永廣鐵路站前六標檢查時就被現場的有序管理震撼到,要求在雲南的所有施工企業到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學習觀摩。
青春與拼搏共在、汗水與笑臉同行,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妥安隧道比計劃提前6個月安全、優質、順利貫通,橋梁、涵洞、路基以及無砟軌道施工也均以又好又快之勢在全線率先完成。中鐵十二局集團永廣鐵站前六標項目部這支「青春戰隊」把一流的施工業績寫在了祖國的雲貴高原,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鐵建生力軍的強勁實力和責任擔當。(周廣寬 劉海先)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