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二局集團幹得好,不愧為王牌之師。」這是日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在對全場建設進行「地攤上」大檢查後作出的結論。參加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以來,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攻堅克難、愈戰愈勇,始終走在全場建設的最前列。
上場就是高潮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總佔地面積4830萬平方米。先期開工面積2020萬平方米,分11個標段施工。2016年底,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鐵十二局集團中標其中最具挑戰性的第10標段施工任務,施工面積92萬平方米,主要工程為土石方填築、地基處理和防排水系統,總動用土石方量達近930萬立方米。由於土石方運距遠、幹擾大、有效施工時間有限,因此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按期完成的任務。
每天的工程早會上,項目經理楊來華(前排左)、黨委書記李星(前排右)都要與工程技術人員一道對照施工圖紙優化施工方案。
先後優質、快速完成河北承德機場、吉林松原機場土石方施工任務的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全體員工,在楊來華、邱召發、李星、連豔武、高松柏等組成的堅強項目領導班子帶領下,「跑步」進場後繼續發揚多年來項目部養成的「敢打能拼、每戰必勝」的硬朗作風,一上場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施工高潮。
挖移草皮土、清除腐土是施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能否儘快展開土石方大規模施工的關鍵環節。但由於管區內有20幾處大小山包、深坑和溝塘,有242處老百姓家的墳塋、地窖、暗井,還有23畝苗圃和地方上的高壓線、省級公路、天然氣管道、鄉村道路等制約因素存在,致使讓簡單的施工變得極為複雜。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經理楊來華果斷決策,投入主要管理力量兵分多路、責任到人,狠抓這項工作的突破。他們馬不停蹄跑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苦口婆心做所涉家家戶戶的工作,很快挖移草皮土、清除腐土的施工在「條件成熟一塊就馬上動工一塊」的智慧理念指引下迅速展開,為全場其他標段「見縫插針」施工做出了樣板。
多達260多萬方的石方爆破既是最大的施工風險源,又是一項涉及面廣的技術活,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正常的施工。了解到四川省永生爆破工程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實力強的專業化爆破公司的情況後,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第一時間與對方取得聯繫並談妥以聯合體形式開展爆破作業合作事宜。對方負責對員工進行崗前技術培訓,第二天爆破隊的員工就走進了培訓班的課堂;對方負責炸藥、雷管等危爆品的押運,很快就辦下來了必備的運輸通行手續。由於對方資質十分過硬、各種手續齊全,因此在員工全部獲得合格上崗證後,他們第一批獲準在取土場實施了石方爆破施工,又一次贏得了主動。
近930萬立方米的超大方量土石方開挖、填築施工,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錄取,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選擇了幾個講誠信、守規矩、有能力的專業隊伍協作施工。藉助這些協作單位的雄厚力量、加上企業的投入,300多臺套機械設備和車輛較短時間內就在工地集結,組成了鑽、爆、挖、裝、運、夯、壓、碾、平「一條龍」機械化生產作業線,完全滿足了施工的需要。
與此同時,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爭取到了業主的同意和相鄰兄弟施工單位的理解、配合,組織突擊隊「另闢蹊徑」搶修了一條幾公裡的土石方運輸專用通道,有效地規避了多家單位「共享」一條路帶來的相互幹擾,確保了運輸通道的暢通;他們還超前謀劃、搶先採購了大量沙石料等地材,比後來在施工高峰時期購買時,既明顯降低了工程成本,又為日後的大幹備足了「糧草彈藥」。
一切都在高頻率、快節奏中進行。第一家建成工地工程試驗室並通過驗收、第一家挖移草皮土和清除腐土、第一家實施土石方爆破施工等等,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一口氣拿到了8項全場第一,到2017年6月底第一個工程節點,他們挖移草皮土、清除腐土完成總量的60%,地基處理完成總量的35%,挖填土石方施工已經形成日均4萬方的高產態勢,牢牢佔據了全場施工的制高點。
智取「第一涵洞」
今年5月中旬,總部設在山西太原的中鐵十二局集團收到了來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的一份賀電,賀電內容中寫到:「2018年5月15日由貴公司承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地基處理及土石方工程施工10標段穿場涵洞工程G3線順利封頂,提前15天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在此向貴公司表示祝賀,向奮鬥在施工第一線的全體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一座涵洞的提前完成,為什麼會讓業主如此看重?因為這裡有一段科學施工的佳話。
民航建設「對於長涵」提前建成後,建設者們拍了一張「全家福」。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涵洞為雙孔拱形結構,單洞淨空近25平方米,長790米由4個直線段和3個圓弧段組成,施工工藝複雜,其長度和規模是目前國內民航建設史上穿場涵洞最長和最大的。由於它事關舉人河、蘆葭河、石板水庫洩洪河以及灌溉倒虹吸下遊大片農田的灌溉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問題,因此,從施工方案制定開始就備受關注。
舉人河、蘆葭河、石板水庫洩洪河以及灌溉倒虹吸,在較為缺水的當地可謂是「母親河」。因為修建機場,它們被「歸順」到從涵洞裡流過。為了既滿足環水保要求、下遊老百姓的合理訴求,又滿足未來機場起降飛機對場地的硬性質量要求,設計方案曾三易其稿,直到2017年11月才最終敲定。
考驗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的時候到了,這個「巨無霸」涵洞必須在2018年5月底前完成,否則,雨季到來,河水上漲,施工就要再等一年。時不我待,2017年11月6日大規模的基坑開挖拉開帷幕,難題一個接著一個,他們把施工現場演繹成了展示技術能力的大舞臺:由於地質多為淤泥、可塑性黏土、砂層,開挖9.9米深的基坑沒挖到1.5米就會出現滲水和流塌,他們借鑑地鐵車站施工技術,邊分段分層開挖、邊及時噴錨支護。對於含水量大的滑動層,他們採取軟土清除換填、斷面鋼花管注漿、上部卸載的方法「巧妙」處理,確保了開挖的安全高效進行;涵洞施工他們則大量運用了創新技術,如原設計涵洞施作採用滿堂支架作業,工序繁雜,工期長、安全質量難以保證。他們自行設計了可伸縮的自行式液壓臺車,既方便好用,又與滿堂支架作業相比節約成本近四分之一;涵洞的3個圓弧段施工操作難度相當大,他們在採用特製的弧形小鋼模拼接的基礎上,又劃小混凝土澆築段落,保證了曲線處的內實外美;整個涵洞施工中需要混凝土4.3萬方、鋼材鋼筋6000多噸以及大量鋼模板、鋼支撐、鋼構件和自行式液壓臺車等設備,若以人工配合機械運送,效率低、風險大,他們採取吊塔吊運的方法,不僅利用了空間、減少了施工中的互相干擾,而且安全可靠並一次性吊運量大,有助於「大幹快上」。
科技創新助推施工生產「又好又快」。到2018年5月15日,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只用了189天就提前實現了中國民航「第一涵」的順利封頂,比計劃工期整整提前了半個月,消除全場建設的一大「攔路虎」,受得了業主設計、監理的一致好評。
實幹創造佳績
因橫穿工地的一條天然氣管道推遲拆除,致使該區域地基處理延後;
因二期徵地苗圃等需要妥善處理,致使該區域地基處理延後至少半年時間;
因管區內的一條500千伏高壓線推遲到2017年底才完成改遷,造成了高壓線下20米範圍內的地基處理和70多萬方土石方填築無法施工,等等。
由於各種幹擾因素多,使本來就因為當地每年的雨季長而工期十分緊張的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更加「雪上加霜」。怎麼辦?從來不在困難面前低頭的項目經理楊來華馬上豎起了實幹的大旗。
針對場地被管、線、溝、塘等分割成若干小塊的實際,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順勢而為」,對6支專業施工隊任務實行了 「動態管理」,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誰進度快誰就能多拿任務,多勞多得。內部競爭隨之形成,今天你多「吃」我一塊,明天我多「吃」你幾米,你來我往的「拉鋸戰」中,不僅施工進度不斷加快,而且工程質量也因為場地碾壓沒有了「固定界限」而「一次成優」。
根據節點工期,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常年開展勞動競賽活動,「春季攻勢」、「百日大幹」、「年終衝刺」,旬有檢查、月有評比、季有表彰,從而使施工始終處於高效狀態。
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還在工地設立了專門的便道養護隊和維修站,並讓所有的管理人員全部到現場分片包段,施工隊伍輪休大幹24小時不間斷,保證現場的協調、保障、服務、指導晝夜不停歇。
一招一式見真功。反映施工形象進度的紅線月月超施工計劃,月最高土石方填築量達到5萬多方,多次創全場標段施工之最。到目前為止中鐵十二局集團項目部土石方填築已突破870萬方,奪取全勝指日可待,展現了企業特別能戰鬥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