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4月14日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詹文)昨日,廈門「惠臺26條」實施細則正式發布。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第一時間看到這份「保姆式」細則,詳細、周到的措施令他直言「都是乾貨,都是誠意」。
為落深落細落實國臺辦、國家發改委《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中共廈門市委臺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廈門市委臺港澳工作辦公室出臺《<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細則》,就政策的申報、辦理程序做進一步明確。
「大陸已持續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舉措,為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受到臺胞們的廣泛歡迎和好評。」吳家瑩說,廈門每次都及時出臺惠臺政策的實施細則,幫助在廈臺胞更全面、更準確地了解業務辦理手續,切實享受政策優惠,真正感受到「廈門溫度」。
26條措施緊緊圍繞「同等待遇」四個字,分為兩大類型:為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各有13條。
記者注意到,26條措施緊扣經濟社會的發展熱點,比如,圍繞5G這一產業熱點,積極支持兩岸企業就5G產業開展交流合作,臺企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絡建設。臺企可同等參與大陸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汙泥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和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項目。
為臺胞提供的同等待遇範圍也更廣,比如,試點在福建對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胞使用大陸行動電話業務給予資費優惠,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令人關注的是,「惠臺26條」為兩岸青年人才創新創業以及兩岸青年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比如,符合條件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可以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臺灣學生可按有關規定向所在大陸高校同等申請享受各類資助政策。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臺灣教師和學生可持臺灣居民居住證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
為方便臺胞臺企查詢、了解和辦理相關業務,此次我市發布的實施細則不但公布了具體政策,還在每條措施之後明確了申報條件、需要提交的材料清單、辦理程序,並將責任單位、聯繫人、聯繫電話、受理地點等一一列出。有不少還明確了辦理時限,包括法定時限和承諾時限。
市委臺港澳辦有關人士表示,我市將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充分發揮獨特的對臺優勢,致力於對臺先行先試,持續推進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把廈門打造成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兩岸文化交流交往最活躍平臺、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