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如何培養快樂、人格健全的孩子?與「不哭才抱」諷刺對比

2020-10-15 群美育兒
  • 引言

教育,是一條沒有捷徑可走的路,卻有很多方式可以通達成功。但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試驗品,因為成長,沒有「後悔藥」可吃。

約翰·華生首創「哭聲免疫法」,孩子不僅沒成才,反而生活悽慘!

所謂「哭聲免疫法」,就是指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冷漠待之,等到他們停止哭泣再給予擁抱,以此來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只有不哭不鬧懂事的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疼愛。

1920年,華生提出了這個風靡全美的觀點,不少家長紛紛效仿,人們都以為這會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利器」,誰也沒想到,在自家孩子身上試驗「哭聲免疫法」的華生,卻嘗到了苦果。

華生共養育了三個孩子:

大兒子無法擺脫心理陰影的影響,年近三十自殺身亡;

二兒子雖然是精神狀態「最好」的,但是終生無成就,流浪度日;

女兒數次自殺未果,生活困苦不堪。

為什麼「哭聲免疫法」會失敗?

  • 孩子也是會思考的「人」

「哭聲免疫法」試圖把孩子當成機器來訓練,然而孩子也是有思考、會反抗的人,並不是沒有血肉冷冰冰的機器。一味的苛責孩子,不投入任何感情,只會讓孩子遭受無數的壓力和打擊,心理健康程度極大降低。

  • 孩子需要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疼愛和陪伴,是他們願意並能夠獨立去面對世界的前提,失去安全感的孩子,世界觀也會隨之崩塌,就如同華生的孩子一般,未來都可能被毀了。

同樣是教育專家,李玫瑾的孩子卻讓人羨慕!

  • 學習重要還是健康重要?

李玫瑾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女兒在上初中的時候,每天只要一到十點,他就會收走女兒的作業本,如果女兒沒有寫完作業,她就會在作業本上留言:「老師,是我每天要求她十點睡覺的,以免晚睡影響第二天的睡眠質量,作業沒寫完請見諒!」

李玫瑾說,作業是永遠都寫不完的,但是睡覺時間卻是有限制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還是孩子的健康最重要!沒有必要犧牲健康去換取成績提高!

  • 如何看待女兒未來的人生成就?

李玫瑾的女兒,數學成績很差,但是她並沒有如同其他家長一般苛責孩子,反而是和孩子如同朋友一般相處,因為她知道,女兒不是不努力,而是確實沒天賦,天賦是強求不來的。

為了不讓女兒在學習上受到更多打擊,李玫瑾甚至從初中時就和她商量未來的學業規劃:「要不然我們選一個不需要考數學的專業吧!

女兒受到鼓勵,也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終兩個人約好,要努力成為一名音樂老師。多年之後,女兒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一名小學音樂老師。她說:「媽媽,我現在每天上班都很開心!」

我們可以看到,李玫瑾教授並沒有過於看重孩子在事業上的成功,在她眼裡,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把女兒當作普通人,不抱有過多「望子成龍」的想法,讓孩子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健康並快樂,這也是一種合格的育兒方式,最終也獲得了成功。

真正合理的育兒方式,不是家長「想當然」,而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華生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把孩子當成任由自己支配的機器,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李玫瑾教授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更在意和孩子溝通,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關愛。

  • 結語

所以任何違反常理的教育理論,不管聽起來有多高大尚,實施起來因為孩子的沉默不抵抗有多「順利」,最終都會得到慘痛的教訓。

你對「哭聲免疫法」是怎麼看的,你會選擇哪種育兒方式呢?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發育都在這裡。關注@群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家長必讀)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如何建立依戀? 「應該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培養嬰幼兒正確的依戀關係。」 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
  • 李玫瑾教授: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0-3歲 情感撫養0-3歲是孩子與家人一對一依戀關係的建立時期,這種依戀不斷積累直至12歲。
  • 李玫瑾的女兒現狀如何?對比「娃哭不抱」創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見
    她自己又是如何實踐的?對此,我們只要看她女兒的情況就知道了。李玫瑾的女兒現狀如何?在學業方面,李玫瑾教授認為不該犧牲睡眠換成績。她曾說過,相比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她更注重心理陽光。她非常不贊同孩子寫作業到很晚的做法,因為人一旦睡眠不好,患各種心理疾病的概率越高,也影響發揮。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應該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培養嬰幼兒正確的依戀關係。」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李玫瑾教授不同意這種觀點。她說,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無能期,兒童只能靠哭來表達自己的痛苦,此時,家長應該立刻抱起孩子進行安撫。
  • 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李玫瑾教授不同意這種觀點。她說,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無能期,兒童只能靠哭來表達自己的痛苦,此時,家長應該立刻抱起孩子進行安撫。
  • 李玫瑾的女兒如今過得咋樣?與「不哭才抱」創始人後代的諷刺對比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但卻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近些年,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式受到很多寶媽的認可,因為它真的很實用,其提倡的「愛,快樂,依戀」,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也跟李教授的專業息息相關,可能大家還不太了解,李玫瑾真正的專業是犯罪心理學,研究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但沒想到,無心栽柳柳成蔭,無形中幫助了很多困惑中的寶爸和寶媽。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如何建立依戀? 「應該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培養嬰幼兒正確的依戀關係。」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
  • 李玫瑾教授女兒現在咋樣?與「不哭才抱」創始人後代的對比很諷刺
    這一點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孩子的個性差異不同,針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會有天翻地覆的差別。就拿目前最為火熱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來說,別看專業是犯罪心理學,但她的育兒觀念卻因為切實有效而受到了寶爸寶媽的追捧。
  • 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定要做好這幾點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李玫瑾教授不同意這種觀點。
  • 青少年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怎樣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如何建立依戀?「應該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培養嬰幼兒正確的依戀關係。」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
  • 「棉花糖·分享」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你要做對這3件事
    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你要做對這3件事!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34;。&34;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源於美國的&34;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李玫瑾教授不同意這種觀點。她說,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無能期,兒童只能靠哭來表達自己的痛苦,此時,家長應該立刻抱起孩子進行安撫。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的孩子?(深度好文)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 育兒專家的子女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約翰的子女,太諷刺了
    ,更加重視是讓孩子心理陽光,一個孩子可以不優秀,但是一定要心理陽光,這樣才能健康快樂。李玫瑾老師多次提到寧願孩子是個普通的健康快樂的孩子,也不想孩子成為一個學習的機器。4、對青春期的孩子給予最大的尊重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父母要做的不是更多地限制孩子,而是最大程度放手,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讓孩子參與到家庭重大事務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 娃「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長大怎樣了?真諷刺
    第一次了解哭聲免疫法,是在馬伊琍發表的一篇文章上,核心的內容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要袖手旁觀,要讓孩子明白,哭鬧不會得到父母的擁抱,只有乖才可以。哭聲免疫法就是他所倡導的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這種冷漠的教育,一直在他的家族延續,那麼他的後代都如何呢?其實很諷刺。華生的大兒子一直在這種冷漠的教育下,曾多次企圖自殺,最後30多歲時終於自殺成功,原諒我用「終於」這個詞,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形容大兒子的這種行為了。
  • 李玫瑾女兒,現狀如何?與「娃哭不抱」理論提出者的子女截然不同
    同時,李玫瑾教授也是一名母親,她在育兒過程中也踐行著自己的理念。那麼從小受李玫瑾教授親自指導的女兒,她的現狀又如何呢?>,關注他們的想法,相比之下,「娃哭不抱」的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卻被子女的結果打臉。
  • ​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所以父母想要培養出一個「積極樂觀、人格健全」的孩子,就需要從孩子的嬰兒時期開始,就關注孩子的身心發育。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但是如果孩子依戀關係沒建構好,內心缺乏安全感,就容易做事畏懼不前,膽小粘人,敏感愛哭,造成感統失調,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 提倡「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人,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太諷刺
    導讀:提倡「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人,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太諷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提倡「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人,他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太諷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