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2020-07-25 優媽讀繪本

抱著的八個月的娃,嘴裡念叨著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唐代詩人李白的這首《靜夜思》當中月亮代表的是一種思念。關於月亮有很多的引申,比如古詩,成語等等。」八個月的娃兒瞪大眼睛看著我,似懂非懂。


我在想如若我的孩子現在已經會完整表達,那麼她一定會追問我,月亮的引申還有哪些?我能回答上來的也只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肚子裡的這點墨水根本招架不住她的各種追問。


前段時間朋友送了繪本《我要月亮》極大的滿足了我的需求,拿到這本書,本以為是一本枯燥的理論科普繪本,然而翻開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想錯了,《我要月亮》真的是集顏值與知識一體的高質量繪本,繪本內容全面,繪畫精美對於孩子和大人而言都很容易閱讀。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我要月亮》是為了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義大利「安徒生獎」年度插畫作者、教育類圖書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家、代表歐洲初次登上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共同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


專業背書


面向幼兒的文學作品,素材的親近性非常重要。其中的故事必須能讓孩子們理解。無論是多麼優秀的作品,如果遠離孩子們的生活,令孩子們無法理解,那他們就不會感興趣。故事,能夠明白才有趣。


繪本作為孩子閱讀的切入口,對於孩子後期閱讀興趣的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孩子汲取到的知識幽默風趣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尤其是科普類的繪本。


《我要月亮》繪本由義大利人文、科學領域的專業作者共同撰寫,安德列·瓦倫特曾獲義大利兒童文學界久負盛名的「安徒生獎」教育類圖書獎、年度插畫作者獎,在《我要月亮》繪本中以月亮為主題創作了三篇童話故事:可愛有趣的寓言故事--奶酪月亮、充滿童話色彩而又專業的行星介紹--不一樣的行星、月球居民對地球的「一探究竟」--地球上的月球居民。


作者翁貝託·圭多尼對於太空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他1996年進入太空試驗繩系衛星、2001年代表歐洲初次登上國際空間站,常年通過廣播、電視向義大利民眾普及太空知識。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蘇茜·扎內拉畫風溫暖,著色大膽,能非常好的抓住讀者的心理,看繪畫一眼就會心生喜歡。


內容遞進


科普類書籍對於年紀稍微小一點的孩子而言,閱讀起來會比較費勁,優質的作者在進行繪本設置時會根據讀者的特點進行設計。


《我要月亮》內容設計就非常巧妙,作者將繪本內容分為三個板塊,從故事逐漸進入專業領域。


月亮的神秘讓人不禁一探究竟:從邁出地球的第一隻小狗萊卡,到漫步月球的阿波羅號太空人,月球是載人航天的第一個目標,也將成為邁向更遠太空的中轉站。月亮的神秘也成就了人類無限幻想:世界各地的尊貴神明與奇妙傳說由此誕生;大師們將月亮融到樂曲、詩歌裡;它也成就了電影、繪畫等眾多領域中的偉大夢想家。


月亮神話:在故事與暢想中吸引孩子對月亮的喜愛


關於月亮有太多的內容,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故事,在《月亮神話》這一章節中,我們能了解到的還有:

激發寫作靈感的月亮。比如詩人但丁的《神曲》、卡多維科·阿里奧斯託的《瘋狂的奧蘭多》。

以月球為主題數不勝數的電影,1929年,奧地利導演弗裡茨·朗在在他的電影《月亮嫦娥》中將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之後的電影也在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設定。


關於月亮的音樂。1983年麥可·傑克遜在慶祝摩城唱片成立25周年時,他表演的舞步看起來像在重力更小的月球上,因此得名「月球漫步」。以月亮為主題的歌曲非常豐富,比如《看那月亮》《在月光下跳舞》...


關於月亮的繪畫。大畫家 梵谷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油畫《星月夜》,大面積的藍黃色彩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湧、動蕩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


關於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算是最經典的代表了,除此以外還有古希臘的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古巴比倫中的月亮神...


月球科學的普及:逐步了解月球知識


月亮究竟從何而來?那裡是否有生命?它的出現引發了地球上哪些奇特的現象?人類如何通過它了解上億年前地球的形成,又如何藉助它開啟了探索宇宙的大門?


在月球科學篇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月球的誕生、大小 變換的原因、月食的形成、月球的重力、月球上的撞擊坑、月谷和月球山脈的命名及分布...


月亮永遠不會變成淺藍色,也不會變成深藍色,但天文學家會使用「藍月亮」這個術語表示一個月內出現兩次滿月的情況,這種情況時有發生:第一次滿月出現在月初的幾天、第二次滿月出現在月末的幾天時,第二次滿月就被稱作藍月亮。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諸多異彩紛呈的月亮歷史與暢想,和孩子一起進行更多有趣的月球探險。


了解月球知識有用嗎?


可能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錢買這本繪本?為什麼要學習月球知識?


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下,急功近利的我們總想著讓孩子看「能增加知識的書」「講道理的書」「一學就會的書」,但我們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孩子的天性是玩,別因為「強求孩子讀不喜歡的書」而讓孩子逐漸對閱讀產生反感心理,孩子喜歡的書、寓教於樂的高質量書籍才是真正的好書籍。


聰明的家長看到看問題總是很全面的,《我要月亮》不僅僅只是科普繪本,繪本中的衍生話題發散孩子思維,夢幻插畫激發孩子想想。


以月亮為主題卻不止於月亮:梳理月亮人文、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還穿插著電影、音樂、繪畫、舞蹈、體育、文學、機械等多領域延伸;章節中還有眾多衍生話題與小問答讓閱讀感更加跳躍活潑,鍛鍊孩子的發散思維。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大量夢幻插圖激發孩子對月暢想:射向月球的載人炮彈、未來月球上的運動會會場……插畫師根據文字內容精心繪製每一節配圖,每一頁都將帶給孩子無與倫比的視覺震撼體驗。


對於幼兒來說,繪本裡呈現的世界是鮮活的,他們會直接當做現實來接受。這種體驗並不會就此結束,一定還會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最多見的就是被運用在遊戲裡。總之,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把世界變成任何樣子。想像力可以決定一切。


同樣是孩子,同樣是寫作,差異就在於孩子筆下的描寫,擁有想像力孩子筆下的創作有趣、童真、想像豐富:

月亮住在銀河裡,有時候彎著小手指,有時候露著白屁股

月亮住在銀河裡,有時候不在家,是去表哥家玩了

月亮住在銀河裡,和一個叫嫦娥的姐姐,住在一起

月亮住在銀河裡,住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叫吳剛的哥哥

月亮住在銀河裡,嫦娥姐姐養一隻白兔,吳剛哥哥經常砍掛樹

銀河裡還有好多魚吧,有好多孩子玩遊戲吧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為孩子的想像插上騰飛的翅膀,讓我們一起開始親子閱讀之路吧。

相關焦點

  • 《我要月亮》: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
    在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我要月亮》是一本很好的科普繪本獻禮,對比枯燥的科普讀物,《我要月亮》內容全面、詳實,插畫精美,是一本顏值與實力兼具的高質量繪本。安德利•瓦倫特曾兩次榮獲義大利兒童文學界最負盛名的「安徒生獎」教育類圖書獎、最佳插畫作者獎,翁貝託•圭多尼則是義大利太空人、天體物理學家、科學普及者、作家,曾兩次進入太空,1996年試驗義大利研製的繩系衛星,2001年成為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並曾在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臺開辦專題,每日向觀眾普及天空知識。
  • 如何給孩子描述月亮?這本書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科普與人文暢想
    孩子問「媽媽,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呢」「月亮是什麼呀」;談到月亮,你會想到什麼呢,你會給孩子講什麼呢?我們印象中的月亮神話就是嫦娥奔月,還有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它好像給孩子講出來什麼了。最近我看了一本叫《我要月亮》繪本,這本繪本的扉頁上寫著電影《登月第一人》中的著名臺詞:並非空無一物,寶貝,爸爸正要到月亮上去。
  • 有了這本月亮科普書,老母親再也不怕孩子的奪命連環問了
    《我要月亮》是義大利「安徒生獎」年度插畫作者 蘇茜 • 扎內拉和教育類圖書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家安德烈 • 瓦倫特以及代表歐洲初次登上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的翁貝託 • 圭多尼,為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共同為孩子創作的關於月亮的科普與人文暢想。
  •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了解月亮
    古往今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關於月亮的那麼多神話傳說和文藝作品?人類除了在幻想中暢想月亮的樣子,真正和月亮有過幾次親密接觸?這些問題,這本為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的繪本------《我要月亮》都能一一為你解答。《我要月亮》是一本科普繪本,全書分三個部分,從關於月亮的人文作品、月亮相關科普知識和人類對月球的探測三個角度全面介紹月亮。
  • 關於月亮,除了和孩子聊神話,還能聊什麼?《我要月亮》給了思路
    《我要月亮》從科學層面了解的月亮,又是怎樣的呢?這一部分,講了月球的起源、與地球的關係、真實月球的樣子,等等內容,讓人了解真實月球的模樣。最後一部分是登月內容的梳理,《我要月亮》是致敬登月50周年。「月球冒險」部分,當然也就詳細講述與登月有關的內容,曾經發生的登月計劃、登月路線、登上月球的人們。
  • 用天文知識豐富孩子的思維
    在孩子小的時候也會經歷天文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星星、宇宙這些天文知識非常感興趣。兒童在成長到5-6歲的時候天文敏感期會來臨,在這個時候抓住孩子敏感期,藉助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非常重要。如果回顧2020年這一年有什麼大事值得紀念的事發生,那麼在這一年的7月23日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肯定要被記錄下來。天問一號的發射預示著我國的航天事業又前進了一大步。
  • 人文藝術科普繪本:當孩子們仰望月亮的時候,還可以思考些什麼?
    對成年人來講,都是如此深奧的人生課題,要怎麼巧妙引導懵懂的孩子?這本書是由義大利人文、科學領域的資深專業作者共同撰寫,內容關於月亮卻不止於月亮,通過三個層次來激發孩子對月亮的無邊興趣:01 人文暢想,藝術培養最能打動孩子心的,應該就是那些有關月亮的故事,曾經伴著他們玩耍,入睡
  • 開學第一課:我用發散型思維、結構化思維、視覺化思維教孩子語文
    對於學校給孩子們上的新課,我沒有過多的參與,但我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學習了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下,我用到了發散型思維、結構化思維、視覺化思維。在這裡我把過程寫下來,希望可以和家長朋友們共同學習、實踐。
  • 思維邏輯,發散思維——5款思維導圖畫法推薦
    北卡羅來納一所名為Chadbourn的小學,貧困學生的比例高達90%,在使用了思維導圖教學方法以後,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全學區11所小學中名列第一。思維導圖,能夠幫孩子學習高效地做課堂筆記,把作業時間縮短將近一半,還能讓知識學習更加有趣。《媽媽是超人3》裡,黃聖依兒子安迪要參加「媽媽炫耀大賽」,為了幫助安迪準備演講,黃聖依一邊給安迪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一邊讓安迪按照思維導圖的邏輯畫了出來。
  • 人類月球日:blackpink、趙露思、楊超越,「我要月亮奔我而來」
    街蜜們晚上好:)51年前的今天,一個美國人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於是這一天,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人類對月球的幻想與探索由來已久,「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講述的正是一場徵服月球的奇幻冒險。
  • 孩子發散思維訓練,用科學思維探索思維導圖發明過程、作用和畫法
    孩子的思維就像被壓抑的火山,只要一根引線,一點就爆。昨天去一個小學作思維導圖講座,期間用了幾個案例來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結果孩子的很多答案非常有創意。講座我主要講了四個內容。1. 訓練發散性思維;2.思維導圖的使用情況和作用;3. 用科學思維講解思維導圖發明過程;4.四步法畫思維導圖。
  • 如何培養發散性思維?
    很多孩子寫作文時絞盡腦汁,不知道從哪兒下手。不僅效率不高,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也不高。這很可能是由於孩子缺乏發散性思維。
  • 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聰明人的利器
    線性思維由因果關係主導,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培養的較多,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相對薄弱。發散性思維是指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充分發揮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發散,朝多方面推測、想像、假設的「試探性」思維過程。
  • 《月亮的秘密——小兔子的月球之旅》:打開孩子探索宇宙的視野
    月亮為什麼會有亮光呢?月亮為什麼時圓時缺呢?月亮上也有人類居住嗎?月亮上真的有兔子嗎?關於月亮,孩子們充滿了好奇!作為家長,該如何回答孩子們的這些問題呢?那就一起來讀讀繪本《月亮的秘密——小兔子的月球之旅》吧。
  • 知識點心理學關於發散思維
    今天的知識點與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學關於發散思維,首先,看一個故事:戰國時期,孫臏初到魏國,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眾臣,當面考查孫臏的智謀。魏王對孫臏說:「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座位上下來嗎?」龐涓出謀說:「可在大王座位下邊生起火來。」魏王說:「不可取。」
  • 快看,一千張月亮的臉
    美國航天局計劃在2024年前在「阿耳特彌斯3號」任務中,將一名女性太空人和一名男性太空人送上月球,之後大約每年有一次登月行為來對月球進行持續的探索。該項目也是對人類的下一壯舉「登陸火星」作準備。NASA阿耳特彌斯計劃標誌我太愛這些地質圖的顏色了。用各式靚麗的顏色表示的地形和地質,看起來出乎意料地抽象。
  • 怎樣讓孩子利用思維導圖並訓練發散性思維?
    與小美這種照抄板書的情況相反,有一些同學在課堂上一字不動,因為他們覺得做筆記太辛苦,而且老師講的知識點課本上都有,為何要再寫一遍呢?結果卻遺漏了老師特別強調的重點和難點。事實上,要做好筆記並非易事。想想看,一堂課下來,既要聽又要記,即便速度很快,有時也會難以兼顧。如果你的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困擾,不妨引導孩子使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
  • 教育要保護好孩子的發散思維
    這就是發散思維的喪失。為什麼發散思維會喪失?舉兩個例子其一:以前曾經有個經典的問題,雪融化了會變成()。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水。但有個學生填了「春天」就沒有分數。在我看來,春天的意境比水要高出不是一點半點。
  • 「我要跳上月亮!」媽媽的回答,點亮了男孩夢想,成為月球第一人
    這個小男孩說:「媽媽,我要跳到月亮上去!」這個媽媽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說:「哎呀,還跳到太陽上去呢!趕快回來吃飯!」而是說:「好的,那你別忘了回來吃晚飯哦。」聽了媽媽的回答,小男孩很開心,心想:長大以後我要到月亮上去。
  • 發散性思維,讓孩子自由成長!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既要靠老師,也要靠家長。要善於從教學和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孩子創造欲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影響下,孩子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像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在充分挖掘教材與生活點滴的潛在因素時,時刻啟發孩子,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進行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