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保護好孩子的發散思維

2020-12-25 Junnking老師談教育

20幾年前,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章名記不清了,文章的作者在小學、中學和大學做了同樣的一個實驗,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問同學們這是什麼?小學生的答案很多:太陽、燒餅、零、媽媽的臉、向日葵;同樣的問題到了中學生那,答案基本只有兩個,零或者字母O;到了大學生那,同學們看著黑板陷入沉思,卻沒有人回答。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就是發散思維的喪失。為什麼發散思維會喪失?

舉兩個例子

其一:以前曾經有個經典的問題,雪融化了會變成()。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水。但有個學生填了「春天」就沒有分數。在我看來,春天的意境比水要高出不是一點半點。

其二:記得有一次考試,出了魯迅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話:院子裡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問:魯迅為什麼這麼寫?在我看來,魯迅這樣寫就是為了賺稿費,但居然有個正確答案:魯迅這麼寫是為了表達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憤怒。

我思考的問題就是:出題人怎麼知道這個是魯迅當時的想法?他和魯迅交流過?

孔雀為什麼不往西北飛?

上學時,學到《孔雀東南飛》,上完課後,語文老師例行公事得問: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我就舉手問:老師,為什麼孔雀是往東南飛而不往西北飛?我們語文老師也是2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了,從她當時驚愕的表情我可以猜到,20多年裡肯定沒有人問這個問題。

語文老師停頓了幾秒,然後客氣得對我說:你給我出去。當時的老師脾氣咋那麼暴躁?學術討論值當轟我出去麼?

要有深入的探究精神

當時,我人雖在門外,但心還在問題,只是當時網絡不發達,無法查詢。很多年後,我認真的研究了一下這個問題,驚奇得發現據說民國時期,有一個人在法國讀博士,研究的中國古詩詞(咱也不清楚為啥去法國研究這個),博士答辯的時候,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問的問題和我一模一樣:孔雀為什麼不往西北飛?

看到這裡,我不禁有些自戀,高中時至少有了博導的思想。

這位博士引用了《古詩十九首》之中的一句詩: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孔雀為啥不往西北飛呢?西北有高樓啊,而且很高很高,和雲彩一樣高,飛不過去。

到今天,做了16年老師,我仍然佩服上高中的自己,提的問題真好。而作為老師,想說的是,面對問題,不一定要有一個標準答案,重要的是有發散思維,能用自己的理論解釋並讓人信服就可以。

還是這個問題:孔雀為什麼不往西北飛。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在八卦中東南是「巽」卦,代表風,可以解釋為孔雀往東南飛順風,可以展翅高飛。

在企業很多面試中都會出一些需要發散思維的題,如:把這個房間裝滿桌球,可以裝多少個?為什麼下水道的井蓋是圓的?曲別針可以用來做什麼?這些題往往沒有固定答案,只有你能想到且能解釋清楚即可。

發散思維是如何喪失的?

為什麼我們的發散思維會喪失?原因很簡單,是我們從小學開始接受的教育告訴你凡是問題只有統一、標準的答案。而這些統一、標準逐漸把原本有發散思維稜角的學生磨過像光滑的石頭一樣。《金剛經》有云: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我們也可以說,諸答案,皆為非答案,是名答案。

圖片來自於網絡,略有修改

相關焦點

  • 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聰明人的利器
    線性思維由因果關係主導,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培養的較多,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相對薄弱。發散性思維是指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充分發揮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發散,朝多方面推測、想像、假設的「試探性」思維過程。
  • 發散性思維,讓孩子自由成長!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既要靠老師,也要靠家長。要善於從教學和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孩子創造欲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影響下,孩子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像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在充分挖掘教材與生活點滴的潛在因素時,時刻啟發孩子,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進行再創造。
  • 開學第一課:我用發散型思維、結構化思維、視覺化思維教孩子語文
    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課的課程內容及學習要求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課是《春夏秋冬》,全文只有32個漢字,4幅小圖和一幅大圖,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孩子發散型思維、結構化思維、視覺化思維的教育。相反,簡潔的文字、圖畫,能夠讓一年級的孩子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學習方法。
  • 「了了&雪瑩講故事」百變玩具店 | 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
    這個遊戲其實考察的就是孩子的發散思維。說出的答案越多的孩子,他的發散思維就越強。有專家指出,在兒童時期,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是最強的。而從幼兒園到走入社會,在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因為人們習慣了找到唯一的標準答案,導致發散思維在漸漸衰退。
  • 發散思維、靈活變通:8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提升孩子核心競爭力
    >所謂的發散思維,是指以一個問題為中心,讓思考的方向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像前面所講的讓孩子說出紙的不同用法,其實也是一種發散思維的訓練。我們還可以讓孩子回答「水有哪些用途」或「趕走(殺死)一隻老鼠可以用哪些方法」等問題,讓孩子想出儘量多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衝右突,在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
  • 發散思維 VS 收斂思維
    【設計思維的運用中,我們時而需要發散以便將討論的話題展開,探索各種可能性,時而需要收斂以便把討論聚焦到某個關鍵用戶或者是關鍵點,有時需要兩者互相配合使用。只有正確理解發散和收斂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夠熟練掌握設計思維的各種工具和方法,並在實踐中運用自如】Brain 最近要求,辦公室裡的每一個人都要去看看維基百科上提到設計思維的文章。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通過維基百科來了解我們做的事情,不過看看大眾們在想些什麼,總歸是不錯的,於是我就熱切地投入進去了——並且,我很慶幸我這麼做了。
  • 思維靈活又發散 聰明孩子獨有的兩大特徵
    一類孩子的聰明,主要表現在他們的學習上,學習成績好,考試的分數高。這類聰明的孩子,往往容易被父母和教師所發現和重視。這一點,應該引起廣大父母、教師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因為從我國現在的實際狀況來看,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較為嚴重,往往在對子女的教育和培養上,學習成績抓得緊,而對孩子的多種能力的培養常常就不太重視,這對孩子將來進入社會是不利的。為此,我們更應提倡和強調培養「多元聰明」的孩子。父母必須懂得:孩子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社會有所貢獻。
  • 淡化標準答案,引導孩子發散思維,說出自己的觀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在逐漸的提升素質教育,所以在作業裡面總是會出現一些很有創新思維的題目,這就必須要學生們提升思維能力,然後去思考答案。用生活瑣碎事正確引導家長可以在生活裡面,用一些瑣事來引導孩子去發散自己的思維,比如說家長做飯,孩子在旁邊給你搗亂,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辦法讓孩子參與到你做飯的這件事情裡面來。例如,讓孩子們挑選蔬菜葉子,把它們放在不同的形狀,以發展他們的非凡力量。
  • 發散思維能力提升訓練
    因而,進行發散思維最關鍵的是能找到創新視角,這樣才能做到立意創新、構思創新、選材創新等等。下面我們就談談常見的發散思維視角。運用發散思維,多角度思考它所給予人們的啟示,擬列出立意的提綱。這則材料至少可以從下列七個角度思考。每個角度又可以提出若干個不同的論題,請看:1、觀察——⑴「司空見慣」中見「異」;⑵「得心應手」必須「細心觀察」;⑶要善於從多角度來分析問題;⑷觀察事物要細緻。
  • 趙曉東:科創教育不僅僅是異想天開、發散思維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南方日報邀請來自深圳教育一線的6位教師,讓他們講述日常教學點滴,以及對於教師、教育的觀察、思考。希望通過這些真實的故事,引發人們對於好老師、好教育的深刻思考,也向每一位辛勤付出、默默奉獻的老師送去節日祝福。【分享人】:趙曉東【個人簡介】: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會員,深圳科學技術協會專家庫成員,現任福田區科技中學科技創新中心主任。
  • 怎樣讓孩子利用思維導圖並訓練發散性思維?
    與小美這種照抄板書的情況相反,有一些同學在課堂上一字不動,因為他們覺得做筆記太辛苦,而且老師講的知識點課本上都有,為何要再寫一遍呢?結果卻遺漏了老師特別強調的重點和難點。事實上,要做好筆記並非易事。想想看,一堂課下來,既要聽又要記,即便速度很快,有時也會難以兼顧。如果你的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困擾,不妨引導孩子使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
  • 美術寶大師公開課開講:以圓形母體引導孩子發散思維
    「未來,孩子需要擁有發散思維的教育方式,而美術對於他們思維方式的培養,更方便、更有效。」4月18日,美術寶教育資深學術研究專家王洋在新一期的美術寶大師公開課上,以圓形母體為引導,解析了思維和繪畫之間的關係,並通過一幅「思維導圖畫作」,讓家長和孩子們感受繪畫對於發散思維的重要體驗性。
  • 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你有沒有發現,你有時跟女生聊天,你會很累,甚至不敢聊天?
  • 發散性思維|最快的就是最好的嗎?
    小孩子到了一個特定的階段就是每天纏著父母問問題,可以說是加強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此時家長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要鼓勵小孩子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孩子才能去思考,正確的態度是邊給孩子講究邊啟發孩子自己去聯想,遇到不懂的更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去探究真相。
  •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發散思維還是聚合思維?
    為了參加教招考試進行過教育基礎知識學習的同學,可能曾經遇到過這樣一道題,頗感困惑:「條條大路通羅馬」體現的是聚合思維還是發散思維?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清楚二者的含義。讓我們先來看看權威教材怎麼說:根據思維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維區分為聚合式思維和發散式思維。聚合式思維。
  • 全能思維之發散性思維
    知曉大腦能力的人類可以運行發散性的協同思維,並創造出概念性的框架結構及全新的體現無限可能的樣例。把發散性思維原則應用到大腦裡,可以讓你在作決定、記憶和創造性思維這些主要的智力活動當中更加遊刃有餘。通過使用思維導圖而有意識地開發記憶或者創造力,可以自動增加兩者的力量。個人開發大腦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放大思維的屏幕,要根據發散性思維原則來運作。
  • AR互動課程用科學方法育兒,讓寶寶具有發散思維能力
    對於中國的家庭來說,我們追求的是解決問題的最快捷方式,而往往這種方式疏忽了孩子的發散思維,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有一個固定的模板去解決,而這個模板就是我們所謂的「真理」,其實我們不妨考慮一下美式STEAM教育理念!
  • 思維導圖學習法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結構思維和發散思維
    就是思維導圖學習法。說到思維導圖,我們有必要提及一下綱舉目張這個詞。之所以要提及這個詞,主要是因為思維導圖和綱舉目張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我們來看綱舉目張的意思是,把漁網的總繩(綱)提起,網眼(目)也就張開了。綱舉目張的寓意是,把握了事物的主體、關鍵,也就把握了事物的總體了。
  • 發散思維:撐開思維的大傘
    發散思維是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發散思維方式可以把思維從一種事物發散到多種事物,從而跳出人們固有的思維定勢,激發出創造性的靈感。發散思維不依靠任何介質,但一定要有起因,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引發事件。思維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遷移類比」的能力。
  • 如何培養發散性思維?
    很多孩子寫作文時絞盡腦汁,不知道從哪兒下手。不僅效率不高,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也不高。這很可能是由於孩子缺乏發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