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思維 VS 收斂思維

2021-02-19 DT小益

【設計思維的運用中,我們時而需要發散以便將討論的話題展開,探索各種可能性,時而需要收斂以便把討論聚焦到某個關鍵用戶或者是關鍵點,有時需要兩者互相配合使用。只有正確理解發散和收斂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夠熟練掌握設計思維的各種工具和方法,並在實踐中運用自如】

Brain 最近要求,辦公室裡的每一個人都要去看看維基百科上提到設計思維的文章。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通過維基百科來了解我們做的事情,不過看看大眾們在想些什麼,總歸是不錯的,於是我就熱切地投入進去了——並且,我很慶幸我這麼做了。


我並沒有停頓下來,花一段長時間去思考,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之間有什麼不同。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力。它們就融入在我們日常做的事情中,所有我們就不會停下來去想一想,這兩種思維方式背後的理論。我們常常嘲笑那些在我們行業裡被用爛的概念,比如「跳出盒子去思考」,不過在這句話變成陳詞濫調之前,我們還是可以去嘗試了解一下這句話究竟在說些什麼。有時候,回頭看看基礎知識,是一件不錯的事。

用我的話來說就是:發散思維是在接受挑戰,試圖確定出這個挑戰所有可能的驅動因素,然後將解決驅動因素的所有方法都列下來

在實踐操作中,它遠不止是頭腦風暴。做一些分析是必要的,這樣你才不至於選擇太多的工具放入到瑞士軍刀組合中;但是你也不要給出過多的限制,這會妨礙到你自己的。

的確有許多和發散思維有關的極端例子。比如說,推特創建了一項沒有什麼清晰實際用處的在線服務——先把服務推出來,看看人們會怎麼使用它,然後在根據這些情況改進服務。這並不能說明,推出一項產品後再來明確它的市場在哪裡,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戰略。在推特的案例中,這樣做會奏效,正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麼做沒有用。你之所以沒有聽到過那些失敗的消息,因為……對的……他們真的失敗了。

另一方面,收斂思維的做法是,嘗試快速有效地解決離散型的挑戰,具體方法是從一個有限的集合裡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再強調一下,這些話是我說的。)

和收斂思維相關的例子中,有許多是令人難忘的,它們證明了這一技術存在的必要性。比如說,阿波羅13號裡的太空人正在嘗試產生足夠的動力,讓太空艙返回地球,這種情況要如何解決?指揮官下達命令給團隊,把座艙模擬器變得「寒冷而陰暗」,同時創造出「和他們所擁有的一模一樣的環境條件」——精確到所有儀錶盤上的讀數。他的一個工程師說「我需要手電筒」,得到的回應是「它們不該出現在這裡。別給我任何不該出現在船上的東西。」 挑戰是離散型的,而解決方案都受制於殘酷現實的約束

設計思維中的挑戰在於,當你想得到一個特定結果的時候,能正確地定義挑戰。把挑戰定義在一個方向上,你可能帶領團隊花掉兩個月的時間進行頭腦風暴,而在四個星期之前你所有的需要只是一把錘子。如果把挑戰定義在另外一個方向上,結局可能會是你和團隊,用同一把舊錘子解決每一個難題,疲於奔命,而你的競爭對手卻發明出了螺絲刀。

我們舉個例子,解決同一個難題,分別用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進行處理:

收斂思維的例子:

我住的地方和我工作的地方,相距4英裡。我的車已經行駛過的裡程數是30英裡。出於財務上的考慮,和對車輛的保護,我想在通勤路上節省燃料的使用。錢不是問題。請找出三個最好的備選交通工具來代替我的車。

發散思維的例子:

我住的地方和我工作的地方,相距4英裡。我的車已經行駛過的裡程數是30英裡。出於財務上的考慮,和對車輛的保護,我想在通勤路上節省燃料的使用。錢不是問題。減少燃料的使用,我可以做哪些選擇呢?

難題是同一個,不過提問的方式略微有些變化。在收斂思維的舉例中,要求是替換交通工具,而在發散思維的舉例中不排除這樣的選擇,比如搬到離工作地點更近的地方住、遠程辦公、步行上班、拼車上班、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等等。


這這兩個例子都將產生有價值的結果。收斂思維的舉例,可能是受到另一個狀況驅動,也許我的車已經報廢不能用了,而我只有一個周末的實際來解決這個難題。發散思維的例子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開展調查——但你可能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於用戶所要求你做的選項——比如說,自己在家創業,或發明一輛空氣動力的汽車。或者,如果你的大腦像邁克的一樣好使,每當我要求舉例的時候,你或許從你的內在檢視小工具中提取出來。

自從賈伯斯過世之後,關於他和他的設計流程受到了太多的討論和猜測。眾所周知的,他散發出來的現實扭曲力場,也許是他的一種方式,強制大家在剛剛好恰當的時間使用收斂思維。將一組人從發散思維快速轉變到收斂思維需要十個月的時間,當每個人都這樣告訴你的時候,堅持你需要在三個月內上市。注意: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策略,只有極少數人能成功實現。除了其他事情以外,你需要有特立獨行的性格,廣泛的平臺只是,一個異乎尋常的天才團隊,以及在知道使用這一招會失敗時候的高容忍度。

作為身處現實扭曲力場之外的設計師,我們的工作職責之一是選擇正確的思維方法來確保項目(和我們客戶的)成功。

文章選自 http://www.thinkbrownstone.com/blog/ 博客。

_____

Jelly翻譯,Anwar 編輯。


相關焦點

  • 領導力之思維的發散與收斂
    決策能力是領導力的核心能力,而做出正確的決策,尤其是做出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重大決策,需要思維的大開大合,即思維的發散與收斂。發散,即思維跳躍,橫向鋪陳開去,聯繫到很多相關以及看似不相關的事物,不受約束,天馬行空。
  • 思維的發散與收斂
    先發散,考慮多種可能,多種方向,多種機會,然後再仔細分析利弊得失,逐漸收斂,最後選擇到被認為可行度最高或者價值最大的目標和方案。發散其實很好理解,就是頭腦風暴麼,隨便說個例子,比如我們說板凳,能有多少種用途,這就是發散。現在很多企業培訓也好,很多一些小的所謂能力拓展訓練也好,也會有一些類似思維發散的訓練內容。
  • 發散思維、收斂思維,一個都不能少
    然後我和他分享了我的方法:綜合使用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進行思考。 美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朱光潛老先生曾在《作文與運思》中提到他的構思方法。 朱老先生用的方法就是先發散,後收斂。
  • 思維的方法與技巧之發散思維法、逆向思維法
    ——發散思維法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在人們無法量出金字塔有多高時,對人們說:「當你的影子跟身體一樣長的時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有多長,那長度便等於金字塔的高度。」這是運用發散思維法的典型例子。
  • 如何教授趨同和發散思維
    趨同和發散思維的定義趨同和發散思維是對立的,但兩者都在你的日常課程中佔有一席之地。美國心理學家JP吉爾福德在20世紀50年代創造了這些術語,這些術語的名稱取自他們所描述的問題解決過程。既然你理解了趨同和發散的思維,那麼你可能會對每種策略所引發的問題感到好奇。收斂與發散問題的例子像大多數教學任務一樣,寫出收斂性和分歧性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發散思維:撐開思維的大傘
    發散思維是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發散思維方式可以把思維從一種事物發散到多種事物,從而跳出人們固有的思維定勢,激發出創造性的靈感。發散思維不依靠任何介質,但一定要有起因,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引發事件。思維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遷移類比」的能力。
  • 「NPDP產品經理」發散思維讓你的思維視野更廣闊
    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 2.3.2.3 創造力是一套思維方式: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的核心就是「跳出盒子思考」,心理學家愛德華·德·波諾(Edward de Bono)稱之為「水平思考」,1967年他在《橫向思維的運用》一書中引入了該術語。用來表示一個創造性的問題解決風格,包括各種意想不到的角度來觀察問題。德·波諾直接地提出了達到這種橫向思維的建議,例如打破現行的模式、挑釁性的思維、允許愚蠢的想法、從反駁開始、遷移和運動技巧等等。
  • 發散思維訓練-知識點(一)
    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訓練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以下是關於有效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大家可以結合例子進行理解與掌握。1.功能擴散(1)含義以某種事物的功能為擴散點,設想出獲得該功能的各種可能性。(2)舉例例:怎樣才能達到照明的目的?
  • 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聰明人的利器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大腦思考問題時,會介入兩種思考模式,它們就是:聚合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兩種思維都非常重要。而平常大多數學生所用到的思維模式是線性思維。       線性思維由因果關係主導,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培養的較多,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相對薄弱。發散性思維是指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充分發揮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一點向四面八方發散,朝多方面推測、想像、假設的「試探性」思維過程。
  • 試試收斂發散法,輕鬆面對各種繁複的局面
    本文將解說律師思維的第三種關鍵方法:收斂發散法原標題:律師思維的五種關鍵方法作者:熊貓校長簡介:投身律師行業20餘年,久經「法」場;願給新人分享更多的從業心得、專業乾貨、實務技能。收斂式思維與發散式思維是兩種相反的思維方式,在法律人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大量使用,地位非常重要。收斂式思維就好比凸透鏡,將不同方向的光線集中到一點,最終引起燃燒。它聚焦於問題核心,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將各種信息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重新組合,從而找到解決方案。
  • 數學發散思維的構建
    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包含橫向思維,逆向思維及多向思維,數學發散思維的能力直接決定了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效率。平時在訓練中要儘可能多的去練習一題多解,其中歸一法、數形結合、多知識點交叉、極限思維都是發散思維訓練的重點!這裡通過近期山東網課學生所問的兩道難題來簡單對發散思維的構建做個啟發!
  • 抓住契機教會學生發散思維與篩選思維
    思維的多樣性是智力的一種體現,而發散思維是思維多樣性的前提。胡思亂想雖然也算是一種發散思維,但學習卻不能靠這種發散,得培養有規律可循的發散思維。有了有序的發散思維之後,緊跟著就產生了發散思維如何收回來的問題,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在大量的可能性面前,如何判斷哪些思路是可行的的,可行的思路裡面那個是最佳的。篩選思維的應用在很早就已經出現了,只要出現兩個以上的選擇的情況,就一定伴隨著篩選思維的應用,但最典型、最佳的時機是平行線的證明。
  • 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
    當設計師很大地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
  • 思維方式——發散思維
    大家好,我是頭部思維的創作者,致力於讓讀者們開心快樂。喜歡我,點關注不迷路。什麼是發散性思維呢?聽取他人的意見與建議外,我們還要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怎麼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我給出的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 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你有沒有發現,你有時跟女生聊天,你會很累,甚至不敢聊天?
  • 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
    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發散思維在歷年的考試中是常見的常考考點,主要以客觀題考察為主,同時,也會在一些案例題中涉及,這裡主要針對發散思維的易混淆知識點,幫助各位備考的同學理解。接下來就帶領大家一同來梳理。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訓練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 發散性思維訓練(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人們活動的不同特點,對他們運用於活動中的思維方式作出反觀式的評價,說他們具有開拓性、創造性、多變性或穩健性、保守性、守舊性等等。這些表現著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以及二者結合好壞的不同作用。 何為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的思維方式。
  • 知識點心理學關於發散思維
    今天的知識點與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學關於發散思維,首先,看一個故事:戰國時期,孫臏初到魏國,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眾臣,當面考查孫臏的智謀。魏王對孫臏說:「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座位上下來嗎?」龐涓出謀說:「可在大王座位下邊生起火來。」魏王說:「不可取。」
  • 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考活動中呈現的一種擴散 狀態的思維模式.在數學學習中,一題多解就是訓練發散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在一次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會上,一位家長向數學老師請教如何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道算術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