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思維亦稱「輻射思維」「多向思維」或「擴散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中,不拘泥於一點或一條線索,而從現有的信息中儘可能擴散開去,不受已經確定的方式、方法、規律、範圍等的約束,並且從這種擴散、輻射的思考中,求得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或衍生出多種不同的結果的思維方式。這種思路好比自行車車輪一樣,許多輻條以車軸為中心沿徑向向外輻射。
發散思維是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發散思維方式可以把思維從一種事物發散到多種事物,從而跳出人們固有的思維定勢,激發出創造性的靈感。
發散思維不依靠任何介質,但一定要有起因,也就是說要有一個引發事件。思維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遷移類比」的能力。如果說一件事情是「樹」的主幹,那麼它的枝椏、葉子、根莖等就是思維遷移的結果,遷移類比能力越強,自然枝椏、葉子、根莖等就越茂盛。這裡的營養就是人本身在生活中積累的見識和認知,自然這種積澱越深厚,遷移出來的深層認知就越正確,包含也就越廣闊。因此,發散思維具有突出的特點,在創新中員工要重視以下幾點:
流暢性
流暢性又稱多維性、多端性或非單一性,其核心是「多」,是指在短時間內能對問題作出迅速而敏捷的反應,是發散思維的前提。發散思維的這種特性表現在思考問題時能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多途逕入手,思路儘可能多方向擴散,不局限於現有的理解,從而開拓思維的新方向、新角度、新領域。流暢性反映的是發散思維的速度和數量特徵。
變通性
變通性又稱為靈活性、非僵硬性、非呆滯性,其核心是「變」或「活」,指思維靈活曠達,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容易獲得種類繁多的答案而不受思維定勢的束縛,是發散思維的關鍵。當思考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變通一下思維方向,如改變某個結論、放寬某個條件、取消某種限制或補充某個前提,從而尋找新的途徑,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獨創性
獨創性又稱創新性和開拓性,其核心是「獨」或「異」,是指產生不尋常的反應和打破常規的能力,是發散思維的本質。具體表現在思維的獨特性,就是指超越固定的、習慣的認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視角、新觀點去認識事物,提出不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尋常的新觀念,是發散思維的最高目標。
多感官性
發散思維不僅運用視覺思維和聽覺思維,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並進行加工。發散思維還與情感有密切關係。如果思維者能夠想辦法激發興趣,產生激情,把信息情緒化,賦予信息以感情色彩,就會提高發散思維的速度,增強發散思維的效果。
在創新思維中,發散思維的價值更多取決於人本身的閱歷、經驗和對生活的認知,只有這些內容不斷豐富,發散思維的價值才會越來越高、體現才會越來越明顯。發散思維要不受傳統經驗、習慣勢力、思維定勢的局限,敢於突破常規、突破未知堡壘。
(來源: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新書——《員工崗位創新精神》,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新書——《員工崗位創新精神》,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