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人到中年也算是人生走過了大半輩子,自己到了退休的年齡,兒女也基本都成了家,剩下的便是養好自己的身體,盡享美好的生活,同時又不給子女增加負擔。因此,養生便成了人們嘴裡最常見的話語了。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的社會,人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好身體,對於長壽都是十分渴望的心態,而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叫「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你仔細品讀一番,就會明白古人的深意。
眾所周知,我國的文化比較含蓄,有很多話不說破,不說滿,需要聽者自己去揣摩其中的意思,因此這句「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從表面意思來看,可能就會引起很多誤會,虎毒還不食子了,父母怎麼下得了口?那這句俗語又是何意思呢?
這還是要追溯到古代社會,當時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是比較落後的,有的人可能因為一點小感冒都會丟掉性命,更何況一些大災大病。所以在那個時候,人的平均壽命都是非常短暫的。哪怕是些錦衣玉食的皇帝,也很少有活過六十歲的。
《論語》中也有記載,「五十知天命」就是說一個人能活過五十這個大關,便能看透生死,達到了長壽的標準。而在農村,也流傳著一句老話「人到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意思便是老人們在這一關口很容易卡住,想要安穩度過需要閨女的一塊肉,而這裡的「肉」不是說身上的肉,而是在市場買的肉,為的是圖個吉利。
按照老人的說法,這塊肉不僅是用來孝敬老人的,更是孝敬閻王爺的。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大家都覺得閻王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存在,所以用一塊肉,來代替老人被閻王吃掉,閻王吃飽了便不會再打老人的主意了。
而在如今的社會,我們基本都是在為生活而忙碌著,因此可能會忽視了身邊的親人,但是我們來到人間只此一趟,一定不要因為繁忙的工作而怠慢了養育我們的父母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說的是子女對父母的孝心。但是我們必須為了生活,遠離自己的父母,沒有辦法及時的孝敬父母,所以老祖宗的話,說盡了人生無奈。筆者希望大家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因為家中的父母親,也一直等著你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