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卻說第二天下午,由白金漢護駕的亨利埃特·瑪莉婭公主一行浩浩蕩蕩來到了蒙迪迪耶。同來的法國王公則有御弟昂茹公爵殿下和謝烏勒孜公爵。格雷厄姆等雜在路邊人群中,看到白金漢騎著高頭大馬,神採飛揚,目空一切,比在英國時還抖威風。他的俊美儀表在華麗裝束襯託下,越發英彩照人,惹得沿路法國官民蜂擁圍觀,特別是婦女們一路尖叫聲此起彼伏,那陣式仿佛要重演當年的「看殺衛玠」。格雷厄姆這時還不想公開身份,因此也不能直接去見白金漢。他讓凱雷先生先去找英國大使赫伯特先生,因為他身上也帶著查理國王給赫伯特的密詔。格雷厄姆與康威、伊利莎貝特和拉夫勃仍回紇蘭的住處等候。約莫過了兩個鐘頭,就見凱雷和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紳士大踏步走進房來。眾人看那紳士,眼前頓時一亮,只見他身長六呎二吋,獅體猿臂,細腰長腿,步步生風;上身穿灰色騎士裝,下穿橫藍條的大馬褲,足踏黃色長馬靴,腰懸華麗劍鞘的長劍;在這武士氣魄下卻有著一副儒雅的風貌:一頭黑髮,一字髭鬍,一部美髯,眉如彎月,目若朗星。
愛德華·赫伯特爵士是盎格魯威爾斯人,今年四十二歲,就已經集了各種名聲於一身,武將,使臣,詩人,道學哲人等。他出身於彭布羅克伯爵家族的旁支,自幼家中為他廣延師學,習文學武。十三歲入讀牛津大學學院,十五歲娶了一位比他大六歲的妻子,又接著在牛津就學,文學法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藝修音樂、詩歌;武學騎馬、射擊和劍術。十八歲就做了代表蒙哥馬利郡的下院議員。當斯圖亞特入主英格蘭後,他被冊封為巴斯爵士,時年僅二十歲。二十二歲便做了蒙哥馬利郡的郡衛。二十五歲到過法國,朝見了亨利四世國王,結識了太傅蒙莫朗西公爵等諸多法國名流,還投在著名哲學家以撒·卡索邦大師的門下為徒。回到英國後,他已是小有名氣的學者了,又結交了諸多詩人和劇作家,如奧勒蓮·湯紳,本·瓊森,約翰·多恩等人。縱然有幸被這些文豪接納為同道的詩人,但赫伯特並不甘心做一介儒生,因為除了滿腹經綸,他還有一身武藝,必要找一個用武之地施展抱負。
一零年他隻身來到戰火連天的尼哲蘭,與毛裡斯大王一見如故,結為摯友。那時正值新教諸侯與皇帝的軍隊在德意志於利希公國打仗,毛裡斯亦率荷軍至於利希城下,與帝軍對陣。兩軍尚未開戰,赫伯特匹馬單槍直入敵陣,出入三番,毫髮無傷。回到陣前,如古時騎士一般高聲呼喚帝軍中的武藝冠軍出來單挑。兩軍吶喊如雷,帝軍中竟無人敢於應戰。隨後荷軍攻克於利希城,赫伯特在戰陣中證明了他的驍勇無敵。及斯皮諾拉率西班牙大軍到來,與毛裡斯打得難解難分。在戰爭空隙,赫伯特更是挺身仗劍直至斯皮諾拉在維茨爾附近的大營,向西班牙主將挑戰。斯皮諾拉沒有與他比劍,而是在帳中招待了他,讚揚他是軍人的榜樣。此後赫伯特在歐洲戰場闖蕩多年,還參加了法國的雨格諾戰爭,負過重傷,做過戰俘。直到一七年才回到英格蘭。一九年詹姆斯王派他做了駐法國大使。誰知他又和法國太傅呂伊內鬧翻,竟向太傅挑戰決鬥。
英王只得把他召回國來。直到二二年呂伊內故後,他才重返法國接著做大使。這些年他在法國朝野攢下了可觀的人氣,並為英法和親沒少賣力。卻說赫伯特先生與格雷厄姆、康威等相見。格雷厄姆即取出國王的密詔給他。赫伯特拆開看了,又遞與格雷厄姆,說:「王上說讓你和你的手下聽我的指揮。」格雷厄姆看了詔書,道:「格某和『蝙蝠營』隨時聽從大人調遣!」「『蝙蝠營』?有趣的名號。」赫伯特看了看屋裡的人,「就你們幾個?」「我們共二十一人,餘者目前都留在亞眠了。他們都是草莽英雄,打仗沒的說。這位拉夫勃先生負責與他們聯絡。」赫伯特點頭道:「好,李察爵士,請你帶好你的人,暫時不要公開露面。公爵那裡有我呢。但有風吹草動,我會及時通知你等。」格雷厄姆道:「就遵大人安排。只是我還要見一見白金漢大人,也有王上的密詔要親自交與他。」「好吧。我會尋機叫你去見公爵。希望王上的詔令能喚醒他。再者你與他是老熟人,你勸他幾句,他也許能聽進去。」格雷厄姆聽了,苦笑著搖了搖頭說:「公爵如今還是沉醉不醒嗎?」赫伯特微微一笑:「豈止沉醉,簡直是發酒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