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出身名門的哈佛校長,卻懟總統反精英,為公平教育而奮鬥一生!

2021-02-24 湛廬文化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try ignorance!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換言之,無知不僅是學識的匱乏,更可怕的是因此而奠定的扭曲的價值觀,以及所驅動的一系列荒唐行為。

這是哈佛大學前校長的一句名言,今天湛廬君要推薦給大家的就是這位傳奇校長,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舉足輕重的思想家和實踐家——德裡克·博克。

家世顯赫的貴族少年

1930年,德裡克·博克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他的父親是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祖父是《婦女家庭雜誌》主編,祖母是世界最著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朗朗曾畢業於此)創始人……就連他未來的嶽父、嶽母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嶽父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瑞典經濟學家綱納·繆達爾,嶽母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政治家兼外交官阿爾瓦·米達爾。

自從父母離異之後,他和兄弟姐妹一直跟著母親生活。求學期間,德裡克·博克在史丹福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博士學位。隨後,他以富布萊特學者的身份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繼續進修政治科學,1958年開始,他開始任教於哈佛大學教授法學院。 

德裡克·博克一家人

他身體健壯長相英俊,整天給人一種看起來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的樣子。他的妻子是瑞典的哲學家西塞拉·博克,和他同樣地魅力十足、才華橫溢。博克的人生似乎十分美滿,令人羨慕。而且他看上去總是那麼的得體大方,所以幾乎沒有人會忌恨他的好命運。

受命於危難之間,成為史上唯一兩度擔任哈佛校長的人


1968年的春天,數十名法學院的學生結夥在法學院的圖書館靜坐示威。時任法學院院長的博克聞訊後的第一反應並非簡單粗暴的鎮壓,而是給這群學生帶來咖啡和油炸圈餅。當時,他站在桌子上逐一回答了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但是,當博克吃力地從桌子上爬下來時,全身的血湧上他的大腦,他暈了過去。

「當我醒來的時候,圍在我周圍的學生激進分子已經不再群情激憤了,此時的他們臉上掛著的是一種憂慮的表情,他們心裡或許在想,是不是因為他們致使我突發心臟病或是其他什麼疾病。」博克回憶道,「他們都非常關心我,要我吃這個,吃那個。他們開車送我回家,在這學期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受到很多的優待。不過,在暑假過後,他們又開始放開手腳無所不為了。」

從1971至1991年,作為校長,博克始終保持了既有貴族氣質又具平民風格的形象,一幹就是20年。

2006年6月30日,哈佛校長薩默斯因涉嫌性別歧視的爭議言論引發輿論,被迫辭職。消息傳出後,哈佛大學舉校譁然,並立刻陷入一片分裂狀態。於是,德裡克·博克在離任15年後再度出山,於2006—2007年代行校長職務。在博克的不懈努力下,哈佛人重拾信心再度團結在一起。他也因此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唯一個兩次擔任過校長的人,同時也是近50年來,任期最長的哈佛校長。

哈佛大學「兩大拒」事件的主人公


在哈佛,曾經發生過兩件「牛逼」的軼事,在當時被稱為哈佛「兩大拒」。第一拒是,毫不留情地拒絕為時任美國總統裡根頒發名譽博士學位;第二拒是,拒絕哈佛最優秀的全球最知名教授基辛格在美國政府和世界政治舞臺功成名就之後再被返聘任教。

這兩件事放在世界其它一些地方,恐怕是絕對的不可思議。而拒絕這兩位的校長就是我們的德裡克·博克,對於這兩個拒絕,哈佛大學的立場是:大學需要的是教師、而非官員,這本來就是最簡單不過的常識。 

致力於教育事業,寫出了一系列高等教育著作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當美國大學逐步融人到社會中去之後,博克敏銳的意識到現代大學不能僅僅作為一種高高在上的學術組織和社會的裝飾物,而應該為整個社會前進指明方向,做社會的航燈。

於是,他強烈呼籲現代大學不僅應當走出「象牙塔」,更要超越「象牙塔」,要求大學在走出「象牙塔」之後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保持自己應有的基本理性和學術價值,還要自覺地以其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文化引導社會前行。

哈佛大學350周年演講

在掌舵哈佛大學的二十年間,博克一直致力於培養有教養的人,致力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以避免過分專業化和片面發展。

一方面,他致力於哈佛大學課程改革,將效果不佳的通識教育轉為課程教育,奠定了現代大學的課程標準。在美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被公認為美國教育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另一方面,德裡克·博克還將拉德克利夫學院的招生與哈佛學院並軌,使拉德克利夫學院與哈佛大學更加融為一體,加速了拉德克利夫學院與哈佛大學合併的進程。他大大提高了哈佛的女生入學人數,他剛任職時,哈佛的女生比例僅為20%,帶他離任時,該比例提高到50%。

此外,他還將甘迺迪學院發展成為哈佛的一個主要的專業學院。在他剛任校長時,甘迺迪學院還很小,沒什麼影響力,也做不成什麼事情。但是現在,甘迺迪學院的規模已很大,影響力和成就也相當大,它為政府機構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填補了美國專業教育體系這個完整鏈條上所空缺的一環。

因為教育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博克於2001年獲得格文美爾教育獎。這是一個重要程度等同於諾貝爾獎的重要國際獎項,主要獎勵在諾貝爾獎中不包括的音樂、法律、外交等領域做出貢獻的人。

最重要的是,德裡克·博克在掌管哈佛大學以及親身的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寫出了一系列高等教育著作,闡述自己大學思想和主張,形成了較為全面系統的高等教育理論和體系,其中的集大成之作就是依靠實證調查獲得結論的《大學的未來》一書。

湛廬文化出品《大學的未來》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陳雨露看過書後這樣評價: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取得的成就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這種學習不是簡單的複製和仿效,而是立足本土行動和多元化的教育實踐,在借鑑和比較基礎上的升華和超越。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彭龍同樣表示,隨著中國不斷走進國際舞臺的中央,承擔更為重要的責任。新形勢和新任務對中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大學的未來》對於我們認識、借鑑美國高等教育的辦學經驗,豐富與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理論,推動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營銷編輯:賈志甜  新媒體編輯:Lily

—轉載授權、商務合作—

聯繫郵箱:zhouxin@cheerspublishing.com

—END—

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盡在湛廬閱讀App。

更流暢的體驗,更便捷的服務,即刻掃碼嘗試!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大學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哈佛校長,來自名門的「叛逆女孩」
    所以哈佛堅持給本科生提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可以推動我們超越自身及日常生活之外去思考和想像,會讓學生們找到生活和工作的真諦。」她告訴記者,哈佛本科生中,選修中國古代倫理與政治學的學生僅次於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兩門課程。另一方面,福斯特也崇尚紀律,「因為有所限制,更可以激勵學生的新觀點和創新潛能。」
  • 專訪|巴黎政治大學校長:以「唯賢」彌補精英教育不公平之處
    巴黎政治大學校長彌雍。本人提供精英學校在社會運轉中應該起到什麼作用?這個問題在當下的法國已不僅僅存在於學術辯論中。隨著回應「黃背心」運動而進行了三個月的「大辯論」如期結束,它也被馬克龍政府擺上了臺面。馬克龍近日在總統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解散國家行政學院(ENA)。國家行政學院由戴高樂將軍建立,被譽為法國總統的搖籃,也是馬克龍自己的母校。
  • 尼爾·戈薩奇:「反精英」總統川普提名的正統精英大法官
    圖|CFP 尼爾·戈薩奇:「反精英」總統川普提名的正統精英大法官 《中國新聞周刊》文|曹然 記者|徐方清1817年,哈佛大學法學院正式建立。兩百年來,這座法學院為世界培養了3.8萬餘名法律人才,包括兩位美國總統、37位參議員、15位最高法院法官和11位司法部長。 2017年4月7日,這一名單上又新添了一個名字:尼爾·戈薩奇。他成為第16位來自哈佛法學院的美國最高法院法官。
  • 盤點政界精英的學科背景 法學院是總統的搖籃
    各國政要所學專業歷來以文科居多,尤其以法律專業為甚。不過,政要也有不少學理工的,甚至有些人還在所學領域達到專家級水準,比如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就曾是位物理學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伊朗總統內賈德這對冤家,一個學建築,一個學土木工程,還有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是工程學博士。 法學院是總統的搖籃在美國的精英教育背景下,律師在美國社會中毫無疑問地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律師拜登即將入主白宮:為什麼美國總統多為律師出身?
    從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到現任總統川普,共計45屆(只有44位總統,因為其中第22任和第24任總統是同一人)。美國歷屆總統中有26位律師出身,如果拜登就任總統,將會成為第27位律師出身的總統。1、約翰·亞當斯1797年3月當選為美國第二任總統。1735年出生於麻薩諸塞州一海灣殖民地。
  • 韓國廢除精英高中的啟示
    韓國教育部近日宣布,將廢除精英高中,統一轉為普通高中,以消除入學不平等問題。同時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超過2萬億韓元(約120億人民幣)用於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於2021年普及高中義務教育。   縱觀世界,教育問題牽涉每家每戶,教育公平是民眾的普遍訴求。
  • 拜登即將入主白宮:為什麼美國總統多為律師出身?
    從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到現任總統川普,共計45屆(只有44位總統,因為其中第22任和第24任總統是同一人)。美國歷屆總統中有26位律師出身,如果拜登就任總統,將會成為第27位律師出身的總統。 1、約翰·亞當斯 1797年3月當選為美國第二任總統。1735年出生於麻薩諸塞州一海灣殖民地。
  • 「拼爹」的美國精英教育
    書中提供大量數據與實際案例,通過爬梳常春藤與美國上流政治文化社會的關係,分析美國「高考」制度細節內幕,為讀者繪就了一幅精準而生動的美國精英教育路線圖。「教育移民」和「高考移民」在中國廣遭詬病的擇校費,美國也並不罕見。
  • 出身名門卻智力低下,被父親「騙」上手術臺後,在精神病院過20年
    她就是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妹妹羅斯瑪尼·甘迺迪,在她的身上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其實,還要從羅斯瑪尼·甘迺迪出生時開始說起。 一、名門之女,命運捉弄 作為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妹妹,羅斯瑪尼·甘迺迪的家世毋庸置疑,可以說她出身於美國的名門大家。但是作為美國名門大家閨秀,羅斯瑪尼·甘迺迪運氣並不是太好。
  • 尼赫魯出身名門望族,並受到英國式的正規教育
    尼赫魯出身名門望族,並受到英國式的正規教育尼赫魯家族原本屬克什米爾婆羅門譜系,是印度教的最高種姓。18世紀初,這個家族從克什米爾移居德裡附近的運河旁,並像其他王室封臣那樣以住地特徵命名家族姓「勒哈爾」,後來讀成了「尼赫魯」。
  • 哈佛大學校長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你能聽出他演講的話外之音嗎?
    2001年,白樂瑞被遴選為塔夫茨大學第12任校長。在他卸任前的2010年3月1日,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宣布任命白樂瑞為白宮顧問團成員。2011年6月,白樂瑞卸任塔夫茨大學校長一職。2011年5月,白樂瑞進入哈佛董事會,成為該校兩大管理團隊中的一員。
  • 美國歷代總統照片,有幾個是「平民」出身?
    美國自1776年7月4日獨立至今,一共有45位總統。下面是美國歷任總統的照片。但你可知道,這個迄今為止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總統,都是何出身呢?平民出身的總統又有幾位呢?嚴格來說,真正平民出身的總統只有一位,那就是安德魯傑克遜,他是美國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總統,美國民主黨的創始人,算是一位戰鬥英雄!其實林肯也勉強算是平民出身,幼年時家境貧寒,受了一段時間的苦,但是他後來娶了大銀行家的女兒瑪麗託德,步入了上流社會,也成為他日後競選成功的主要因素。
  • 伊能靜被蚊咬,庾澄慶緊張,秦昊反懟:被蚊子咬不會出現生命問題
    庾澄慶出身名門,文質彬彬,待人友善。相對出身貧苦的伊能靜來說,真是門不當戶不對,但是感情來了就來了。庾澄慶不惜家人反對都娶了伊能靜。兩人在臺上演出,大家感嘆才子佳人,珠聯璧合莫過於此。一首《春泥》紅遍大江南北,也是兩人感情的的見證。
  • 哈佛教授、《公正》作者桑德爾:不扭轉精英暴政,民主黨仍會面臨失敗
    在牛津以羅德學者的身份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又獲取了在哈佛的教席。他被視為「一個有著世界級搖滾明星聲譽的哲學家」,在哈佛的平臺上,他擁有成百萬上千萬的受眾。這種被提倡的上升方式,也就是獲取更高層次的教育。或者,如布萊爾慣常說的:「教育,教育,還是教育。」桑德爾提到歐巴馬於2013年的一次演講,歐巴馬作為總統對學生們說道:「我們生活在21世紀這樣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在全球性經濟體系中,工作機會可能流動到任何地方。公司在尋找受到最好教育的人,無論他們身處何處。因此,找到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對你們來說將變得很難。」
  • 「教育公平」的真相: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區別在哪裡?
    David可不一樣,不管他湊夠多少學分,能進什麼樣的大學都是沒準的事兒。比如說2013年有一則新聞,美國華人學生米歇爾·王一怒之下把哈佛大學告上法庭,理由是哈佛不公平。而這種現象在美國的華人群體中很常見,那些學生甚至還因此建了一個網站,名字就叫「哈佛不公平」。
  • 哈佛大學教給青少年的成功秘笈是假雞湯?你不知道的哈佛精神
    哈佛大學美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是寒窗苦讀數十載的莘莘學子們所嚮往的殿堂之一。他坐落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培養了眾多優秀的人才和精英。據統計,這裡一共誕生了八位美國總統,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三十位普立茲獎得主和各行各業的精英們,所以說哈佛的名氣享譽世界也毫不誇張。也正是因為哈佛大學培養了無數傑出的人才精英,這也給哈佛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越發好奇,想要探索哈佛的神奇之處。
  • 高考 教育公平的遊戲 or 社會公平的法制
    在這種情形之下,教育公平和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也就理解為什麼資本瘋狂押注在線教育,以及陳春秀、苟晶被頂替上大學的資格曝出後眾多網友憤慨的原因,因為教育的公平是一個人承受出身的不公平後唯一可能為他跨越階層改變命運提供的公平機會。
  • 他14歲考上劍橋大學,用了這套方法!哈佛校長:值得每位家長聆聽
    他是家裡九個孩子中,最大的也是唯一活下來的孩子。他出身於教育家庭,7歲時卻因病輟學,未受正規學校教育,之後依靠自學成才。他一生獲得11個國家32個學術團體院士、博士榮譽,諸如:51歲,擔任聖安得魯斯大學的校長;54歲,擔任愛丁堡大學的校長;77歲,成為劍橋大學的科學博士;
  • 「書單」寒門與貴子:教育公平一直以來只是一個夢想嗎?
    涉案者趙濤是山東步長製藥公司的董事長,他通過中介偽造女兒趙思雨帆船運動員的身份,為她打開了通向斯坦福的大門。除了步長製藥的發家黑歷史,網友們還扒出了趙思雨幾年前在鬥魚分享學習經驗的直播,她告訴聽眾堅定目標、堅持奮鬥,想考理想的大學,沒有捷徑可走。教育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實現社會流動、階級上升的最有效路徑之一,對教育公平的無視與踐踏也因此觸及了人們內心的底線。
  • 歐巴馬的精英求學路:從哥大到哈佛(圖)
    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加利福尼亞州西方文理學院學習,2年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1983年他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獲國際關係專業學士學位。1985年,他來到芝加哥,從事社區工作。工作兩年多後,歐巴馬經過一番苦學,又拿到了全美最好的法學院——哈佛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