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科學家在室溫下用原子拼出世界最小字母符號

2020-12-11 科學網
《科學》:科學家在室溫下用原子拼出世界最小字母符號

 

日本科學家在新一期《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在室溫下用12個直徑0.7納米的原子排列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字母符號。

 

大阪大學教授森田清三等研究人員改良了某種原子力顯微鏡,使其針尖的操作精度達到1皮米(1皮米等於0.001納米)。這種原子力顯微

 

鏡依靠極細的針和物質之間引力的變化來把握物質表面構造,用該顯微鏡的矽制針貼近表面覆蓋著錫的基板,從針尖釋放出一個矽原子,就能置換出一個錫原子。

 

利用這種現象,研究人員成功在長寬各4納米的基板上用矽原子排列出矽元素的符號「Si」。

 

日本專家指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其他研究機構也曾用原子排列出字母符號,但它們的操作都是在極端低溫的環境下完成的,大阪大學則是在室溫下首次成功用原子排列出字母符號。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新技術有助於提高半導體性能,或者設計精密程度達到原子級的集成電路。

 

相關焦點

  • 日本在室溫下用0.7納米原子拼出世界最小字母符號
    新華網東京10月18日電(記者錢錚)日本科學家在新一期《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在室溫下用12個直徑0.7納米的原子排列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字母符號。大阪大學教授森田清三等研究人員改良了某種原子力顯微鏡,使其針尖的操作精度達到1皮米(1皮米等於0.001納米)。
  • 多數國家的語言都是用字母重複使用拼出單詞!為何中文獨樹一幟?
    多數國家的語言都是用字母重複使用拼出單詞!為何中文獨樹一幟?日韓文、拉丁文、印度、越南、蒙古、西藏、希伯來等等。語言都是用有限的字母拼出無限的單詞,而中文卻沒有字母,或者「字母庫」極其龐大,但最終字的發音也不是由「字母」決定。
  • 《物理世界》今年十大科學突破評出:首獲室溫超導體等入選
    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我的世界:建造一個和博物館的展示櫃!同時用方塊拼出英文字母
    在我的世界中,玩家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如建造一棟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房子,懸空的水,違背物理法則存在的方塊等等,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用方塊拼出英文字母想要在我的世界中拼出英文字母除了用方塊一個個拼之外,還有更方便的方法,首先用純色方塊建一堵牆出來,儘量要夠大,避免放不下方塊,這就是我們的寫字板了,小編推薦用白色的石英塊,沒有花紋,很適合用來當畫布。
  • 元素符號的書寫、意義和辨識
    公元前3世紀,希臘語的鍊金術書籍出版,直到17世紀,鍊金術在歐洲的探索物質世界的方法中一直佔據主流地位,為此這個行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元素符號」。17世紀後,鍊金術被科學所否定。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於1661年發表了《懷疑派化學家》,提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學方法再分解的簡單物質才是元素」。之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1743-1794,現代化學之父)、提出原子論的英國科學家道爾頓(1766-1844)、瑞典化學家貝採裡烏斯(1779-1848)也發展了自己的「元素符號」。
  • 那些令化學黨嘆為觀止的化學世界之最
    化學界繽紛萬千,有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事物,例如,化學世界裡有著毒性最強的神經毒素、世界上最甜的物質、最高的溫度、數量最少的物質。。。身為化學黨的你,這些世界之最你都了解嗎?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原子符號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原子符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元素符號   ⒈元素符號: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元素。   ⒉書寫:   ⑴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如:H、O、S、C、P等。
  • 科谷納科普小課堂——什麼是原子和分子?
    如果把分子繼續分割切開,就能得到各種化學元素的原子,它們是分子的「基礎小方塊」,一旦分子被分開成為單獨的原子,原有的理化性能也就失去了。不過,也有一些物質跳過了分子,直接由原子組成,比如我們每天可見的各種金屬。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 科學家測量石墨的室溫超導相變
    (原標題:科學家測量石墨的室溫超導相變)
  • 原子,沒有最小,只有更小,甚至可以總結人類知道的所有知識
    到了1803年,道爾頓發表了原子符號,還計算出將氫原子的質量當成1時各原子的相對質量,即原子量。如今,原子量的概念仍繼續沿用(現在是用碳12作為原子量的標準,定它的原子量為12,以各元素的原子質量與碳12的原子質量的比值作為各原子的原子量)。  這些就是人類對原子第一階段的認識。在這期間,科學家認為原子真實存在,是物質的最小單位,也是無法再分割的粒子。
  • :室溫化學合成雙原子碳C2
    雙原子碳(C2)在歷史上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化學物種。長期以來,人們認為C2的產生需要極高的物理能量,如碳弧或多光子激發,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基態的C2的固有性質在實驗上是不可接近的。本文介紹了在室溫或更低的溫度下,在燒瓶中由高價炔基-λ3-碘烷化學合成了C2,並證明實驗獲得的C2具有四重鍵的單重雙自由基特性,解決了實驗和理論之間長期存在的爭議,以及C2在自下而上的化學合成納米碳(如石墨、碳納米管和C60)中充當分子元素。
  • 【科學探索】原子內部真的是一片虛空嗎?
    原子很空前幾天在寫一篇關於原子的文章時,我用了下面這張圖來形容原子內部的空間:如果將原子比作體育場,原子核與電子的位置當我們將一個原子放大到體育場的大小,電子會處在看臺的位置,這時候原子核在哪裡?圖片中黃色箭頭指向草坪,原子核有草坪那麼大嗎?並不是,原子核太小了,在體育場裡它只有綠豆那麼大,所以我們沒辦法在圖中把它標出來。
  • 科學家是如何證明「原子」的存在?和愛因斯坦有關麼?
    原子的發展古希臘時期學者們在探究世界的本源時,分成了兩條路徑,一條路就是尋找構成萬物的最小單位,另一條路就是抽象出世界的本質。前者更偏向自然哲學的領域,而後者則更偏向於形上學。自然哲學這支後來也逐漸演變成了現代科學,在牛頓時代,還沒有「科學家」這個詞語,所以你看看牛頓最牛的著作就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古希臘時代,在探究構成萬物最小單位過程中,有個叫做德謨克利特的,他就提出世界是由原子和虛空構成。
  • 能動英語:只需一招,教會你26個英語字母如何拼出精彩世界
    什麼字母在前,什麼字母在後,什麼字母可以緊鄰著什麼字母,什麼字母絕對不會和什麼字母一起出現,等等,這些規則,都是存在於英語世界裡的硬性規定。這些規律伴隨著英語15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一直「躺」在那裡,等著我們自己去體悟,自己去發現。 當然,俗話說,知易行難。很多規律一直存在,可是大家卻不容易發現它們。
  • 進入原子的世界
    來源:「科學大院」公眾號(ID:kexuedayuan),作者:蒙克來1808年,道爾頓(John Dalton)在他的《化學哲學新體系》中提出了近代原子論,認為化學元素由大量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組成 [1],原子論在當時很好地解釋了化學元素有固定質量比的難題。但直到19世紀末,一百年過去了,原子的觀念非但沒有被廣泛接受,還成了科學家們爭論不休的核心。
  • 單層錫原子材料室溫下電導率達100%
    原標題:單層錫原子材料室溫下電導率達100%  科技日報訊 錫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如錫紙、錫罐等。但就是這種普通材料,在經由科學家特殊處理之後,不但成了比肩石墨烯的夢幻材料,還有望打破計算機領域矽晶體一家獨大的局面。
  • 布朗運動,無意中看到物質內部的混亂世界,打開原子科學的大門
    然而這個問題只要稍微推敲就會發現問題:分子、原子你看到了嗎?沒看到憑什麼說有?這也是一個嚴重困擾著18世紀科學家們的難題,因為沒看見就不能說真的存在,這是科學的實證主義精神和哲學思辨的最大區別。用數學公式表達就是V=C/P,其中V是指氣體的體積,P只容器內氣體的壓強,C為常數。這個公式還可以寫成PV=C,這意味著,在相同的溫度下,A、B兩種狀態下的氣體關係可以表示成PAVA=PBVB。
  • 八年級下冊科學第二章粒子的模型與符號總結
    2、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分子:(1)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2)由原子構成,分子的種類由原子的種類以及數目決定(3)分子是構成物質,並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1)種類較多,目前已知的有幾百種。(2)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種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種原子。(3)相同的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其結構及化學性質不同。比如:石墨與金剛石。
  • 科學就是不停的搞錯!歷經多次修正的原子說
    各位有沒有好奇過,到底這些科學家的腦袋裝了些什麼,才能讓他們在知識與資源相對現代匱乏的年代,想出這些之於當代仿佛外星語言的理論?難道各個都是骨骼精奇、天生神力的學術奇才,用腦袋憑空就能想出這些精美的理論?事實上當然不是如此!其實科學史如果攤開來,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打舊人。如果觀落陰來看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背後一定都有一排臉被打腫腫的前輩們。
  • 首次在室溫下製造出鑽石以及Lonsdaleite鑽石
    現在有支國際團隊在幾分鐘內製造了兩種不同類型的鑽石——首次在室溫下製造出鑽石。實驗報告發表在Small雜誌上。 鑽石不止一種 碳原子可以多種方式結合在一起,成為不同材料,包括軟質黑色石墨和硬質透明金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