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分享君當年在準備初試的時候,一起二戰的學姐已經開始晨讀練口語了,她跟我說:「考過你就知道,初試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複試!」
說實話,當時真的不相信!但是真的經歷過複試之後才知道,初試僅僅是一張入場券!
一、考研全面改革
最近幾天,新傳改革的消息瞬間登頂熱搜,讓很多同學都心生畏懼,到底是怎樣的改革呢,一起來看看吧:
下面簡要的說一下,跟咱們考研er相關的變革內容:
1、全面改革初試自命題科目,加強對基本素質和基本功底的考查。
2、改革複試選拔流程,增加材料評議環節,破除「唯分數」論。初試過國家線即可進入複試選拔流程。
3、複試突出對專業能力的考核,學碩注重考查專業基礎知識和科研創新能力,專碩注重考查專業實踐能力和創作實踐能力。
突然改專業課也是猝不及防,而且變動還真不小!
怎麼說呢,改革初試增加學碩專碩的考核區分度,都是可以更全面的考察同學的實力,也算是預估範圍內的。
但是,改變複試選拔流程的變革,是非常巨大的,因為傳統初試的分數,就是複試的入場券,現在這張入場券,僅僅是「半張」!
複試選拔分數=初試成績*加權+材料評分*加權。再根據選拔後的分數,劃分複試線,再進入複試(等於多了一步考核)!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雖然說過線就能進複試選拔,但還是要根據分數線進入複試,反而增加了沒有太多「籌碼」的同學逆襲的機會,仿佛更難完全靠半年的努力改變「命運」了。
很多考中傳的小夥伴,心中怕是已經萬馬奔騰了!腦海中閃過一個概念,變相勸退!同樣,前不久安徽教育部,也出臺了類似的計劃。
推進碩士研究生分類考試,探索建立「能力素質+專業能力」的招錄方式。加大推免力度,優化複試考核。
那麼此項改革,是否也將作為其他省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基調,進一步拓展開來,成為一種趨勢呢?
二、改革是趨勢嗎?
說實話,很多人都曾表示,國內的研究生相對較水,入學容易畢業也簡單,雖然一直在改革,但總是治標不治本,截至今年為止,研究生人數已經突破100萬!
難道說,研究生真的已經不值錢了麼?還記得之前,人民網轉發了原載中青報的黃愛龍委員新提案:」建議對研究生畢業生進行分級評價「,短短兩個小時,該話題進入熱搜榜前十。正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所關注的熱點。
相信基於篩選出真正的人才,順帶讓研究生質量從根本上提高,從選拔的源頭入手,改變複試選拔形式,的確是值得肯定的辦法!而且說實話,改革後老師們大幅增加了審核工作,也不輕鬆。
不過!一位同學的留言,道出了無數人的心聲:
跟很多小夥伴一樣,分享君本科也是一所普通的雙非院校,從考研er的角度來看,複試選拔的出現,的確有點蒙!難道真的是高考決定論麼?
因為材料審核是對其既往學業水平、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價並給出評分。優秀院校的整體氛圍,和科研能力、機會都是遠遠高於一般院校的!有時候不是不想努力,而是環境不允許~(ps:公平問題會不會有出現了)
但是,這真的可能是一個「大趨勢」!因為也只有打破「唯分數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魔咒!
相信,新傳的這一變革,恰恰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人才!而且也為跨學科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可能!不僅僅是對國家和學校負責,也是對咱們負責,這樣教育資源才不會被浪費!
三、讀研難度會大幅增加嗎?
聽了上面的說法,包括最近的一些聲音,有些同學心裡可能犯嘀咕,感覺考研難度增大了不少啊!
不得不說,這一政策的出現,可能對一部分同學來說,的確是個打擊,但是反過來看,也絕對會有不少持續優秀下來的同學,感謝一直以來努力的自己!
但是,難與不難永遠都是相對的話題,持續擴招,也是趨勢(時間問題下次再聊),因此21考研,考上的同學也必然會越來越多!
要知道,改革選拔方式的目的並不是要為難我們,反而是希望真正的人才可以不被埋沒(給優秀同學多一分機會),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彷徨,而是馬上定計劃,用這半年的時間,讓自己足夠強大,配得上研究生這三個字!起碼初試要考一個高分!(安心複習就好)
最後分享君覺得,改革雖然是趨勢,但也有實驗過程,今年大概率不會全面鋪開,所以不用耽誤太多時間在上面,即便改革也在只會在,特定幾個需要全面考核能力的專業之間開展!
總而言之,考研變化一年比一年大,越來越不好對付了,抓緊上岸吧各位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