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在親子關係中扮演最佳角色?做好四點,當屬最佳

2020-09-26 不說話只釣魚

父母做好以下四點,就可以在親子關係中扮演最佳角色。

1、做好一個照顧者。孩子童年時期,最需要愛和安全感,父母要做好照顧者,讓孩子健康成長。

2、做好一個老師。孩子少年時期,最需要認知和引導,父母要做好老師,正確引導孩子。

3、做好一個朋友。孩子青春時期,最需要支持和解惑,父母要做好朋友,與孩子一起成長。

4、做好一個精神導師。孩子成年以後,最需要精神交流和依靠,父母要做好精神導師,和孩子一起共度人生。

父母與孩子

做好一個照顧者

孩子的童年時期,是孩子最需要愛和照顧的時候,父母的擁抱、親吻、話語等,都是與孩子的親密交流,會讓孩子產生安全和依靠。這個時期,父母要做好照顧者,讓孩子健康成長。

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指出,從孩子出生到六歲,是最重要的「學習愛的階段」,他需要的是充分的關愛與安全感。這個時候,父母就是孩子愛的天使,需要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

孩子童年階段基本都是懵懵懂懂,完全沒有自主。如果沒有父母,則會處於一種完全無助的狀態。父母和孩子一起出去,孩子會因為父母在身邊而變得有信心,敢於去探索。當孩子感覺不安時,一般都會抬頭看看父母,父母在會繼續玩,父母不在,則會茫然甚至哭鬧。

父母的擁抱,父母的親吻,父母溫柔的話語,父母的微笑,都是對孩子聲音、眼神、動作的一種愛的響應,這些都是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開始。只有得到這些有響應的愛,孩子才會覺得有安全感,才不會哭泣。

父母對孩子的愛

如果父母做不好照顧者這個角色,會對孩子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教育學者鄭石巖教授告訴我們,如果孩子從小就缺乏愛和安全感,將來就容易產生三個心理上的問題︰不安、哀傷、敵意。

比如,孩子今天父母照顧,明天爺爺照顧,後天姥姥照顧,或者託管在別人家裡,每一次變化都會讓孩子感覺不安和悲傷,最明顯的就是哭鬧。時間久了會讓孩子缺乏愛和安全感,會讓孩子變得內向,對很多人充滿敵意,甚至脾氣暴躁易怒。

因此,孩子的童年時期,要做好一個照顧者,避免孩子心理出現問題。

三個心理上的問題︰不安、哀傷、敵意

做好一個老師

孩子的少年時期,是開始上學,學習知識和學習做人的重要階段。父母要做好一個老師,教育和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首先,父母要做好自己,身教勝於言傳,自己做好表率,才是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的最好辦法。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需要先成為那樣的人。在這個階段,孩子學習和模仿能力都很強,會從父母身上學會許多事情。不管父母注意還是不注意,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眼裡,會不知不覺中轉化成他的品格。

父母要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家庭氛圍。美國曾經有一個測驗,全美教師薪資最低、每個小孩分配到的教育資源倒數的州,卻有著最好的成績表現,為什麼?調查結果表明,該州離婚率最低,家庭關係和諧向上,保持了優秀的傳統價值觀。這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和諧向上的家庭氛圍

其次,是對孩子的正確引導。

一方面是對孩子的學習上。對於常規的學習科目來說,父母陪同孩子做作業,需要耐心和循循善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比如雞兔同籠問題,你要做的是,是用最淺顯的話和方法引導孩子怎麼找出其中的規律來。可以先用排列組合法,有規律的從一隻雞和一隻兔子寫起,寫到十隻雞和十隻兔子,引導他找尋變化的規律,找到規律後,再用算式列出解法。

另一方面是對孩子興趣特長的引導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伯樂,在不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的時候,要多嘗試,要像個偵探,從與孩子互動中找尋出孩子的特長,加以引導和培養,讓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

作為父母,最好的老師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想成為的角色,而不是家長想讓他成為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伯樂

做好一個朋友

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是身體成長和心理變化的重要時期,孩子需要的是支持和解惑,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好朋友,平等地交流,為孩子解除身心上的疑惑,與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要想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基礎是和孩子平等交流。

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火,也不要動不動就命令孩子,更不要嘮叨。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懂得很多道理,你這樣以上臨下的對話模式,會讓青春期的孩子非常來反感,因此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有和孩子耐心平和地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像朋友那樣談心,你們才能真正溝通。

像朋友那樣談心,你們才能真正溝通

父母要想和孩子成為好朋友,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支持和幫助。

比如孩子想參加西洋棋比賽,你要支持孩子。可以陪孩子一起訓練,可以陪孩子參加比賽,贏了給孩子喝彩,輸了給孩子肩膀,和孩子一起悲喜。讓孩子感覺到那種支持的力量,在孩子眼裡,你就會更像一個朋友。

反之,你不管不問,孩子一個人孤獨地訓練比賽,和你交流也沒有,你們只會慢慢疏遠。

父母要想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核心的是幫孩子解惑。

孩子和同學發生矛盾,不知道自己的對錯,你要幫助孩子判斷對錯,給他一個清晰的答案。你要讓他知道,兩個人態度不好是錯誤的,發生矛盾也是錯誤的,平心靜氣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你還可以引導孩子怎麼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幫助孩子學會處理問題。

孩子處於青春期,你要當好孩子的情感啟蒙者。父母有時候就像心理醫生,幫孩子解惑,給孩子提意見。你要和孩子的交流中,告訴孩子道德上該怎麼做,理智上該怎麼做,情感上又該怎麼做,讓孩子自己選擇和決定。

幫孩子解惑

做好一個精神導師

孩子成年以後,基本上需要自己出去上大學或者出去闖蕩。孩子難免會遇到不同的誘惑或者逆境。這個時候,孩子對父母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依靠和交流,父母要做好精神導師,與孩子共度人生。

教育學者史賓賽認為,在一個人的教育中,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道德告訴我們該怎麼做,理智告訴人們用什麼方法做,而情感告訴人們,願意怎麼做。而情感,需要的就是精神導師。

孩子成年後,無論孩子畢業、工作、結婚等,都會面對很多外在的誘惑,也會面對很多內在的惰性,父母要協助他們對抗這些誘惑和變化。父母親一方面要與孩子站在一起,幫助他們面對那些讓他們幾乎招架不住的社會風暴,另一方面,要從精神上給予指導,讓他們明白如何面對這些誘惑。

父母做精神導師

孩子成年,父母也可以坦誠地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可以談論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也可以談論自己的情感歷程。可以把自己的堅強和脆弱都呈現給孩子,讓孩子感受一個完整的父母,而不是以前那個只會高大堅強的父母。

父母也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傾訴,讓孩子釋放壓力。但父母並一定要事事都給出答案,而是以精神導師的身份給予孩子建議和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決定怎麼做。

父母是孩子一個可以永遠停靠的精神港灣,這個港灣可以避風雨,可以暫緩人生。孩子累了困了,想到的都是回家,逢年過節,孩子願意千裡迢迢回來看望父母,遇到高興的事,孩子也願意和父母分享。

這就是愛的引力,一種非常至高的精神,這種精神讓父母在孩子眼裡,永遠都是依靠。

父母是孩子一個可以永遠停靠的精神港灣

結語

父母做好以下四點,就可以在親子關係中扮演最佳角色。

1、做好一個照顧者。孩子童年時期,最需要愛和安全感,父母要做好照顧者,讓孩子健康成長。

2、做好一個老師。孩子少年時期,最需要認知和引導,父母要做好老師,正確引導孩子。

3、做好一個朋友。孩子青春時期,最需要支持和解惑,父母要做好朋友,與孩子一起成長。

4、做好一個精神導師。孩子成年以後,最需要精神交流和依靠,父母要做好精神導師,和孩子一起共度人生。

而不管何時何地,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依靠。

(全文完,完稿於20200926下午)

有意義的文字,有溫度的情感,歡迎多多關注。

相關焦點

  • 寶寶身體協調能力如何培養?做好這四點,強化親子關係
    父母可以給予寶寶視聽的刺激,還可以通過按摩提供感覺的刺激,這不僅有益於穩定寶寶的情緒,還可以增加寶寶的食慾,促進寶寶健康成長。寶寶身體動作協調能力如何培養?做好這四點,強化親子關係身體動作協調能力與發育進度相匹配或比較超前的寶寶,往往身體運動能力潛力較大,父母要及時對其進行開發和培養。
  • 為什麼孩子會討厭父母?親子關係太差的家庭,大多是這點沒做好
    所以親子之間的關係太差,大多數是由於過於親密,親密的關係中會導致孩子內心感到壓抑,最後想要遠離父母,所以避免親子關係變得僵硬,家長們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二、如何避免親子關係過於僵硬,家長這麼做1、保持邊界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並不是一條線就能夠明確劃分的,而是通過生活經驗不斷的體會出來。
  • 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當父母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人天生雖具有某些母愛、父愛的本能,卻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父母。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學習,而當孩子長大了還願意千裡迢迢回來看你,想念你、愛你、尊敬你,那時你就會知道,身為父母的你已經獲得了最珍貴的回報,那就是子女永恆的愛。不論時代怎麼改變,文章裡提到的父母角色,以及孩子成長需要的養分,卻是不變的。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扮演5個角色,掌握8大技巧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關乎孩子人格形成及社會適應性的重要一環。為此,父母應當在了解兒童人際關係特點的基礎上,扮演好5個角色,掌握住8大技巧。唯有快樂,才是做好一切事情最原始的動力,才是生活的真諦!相比階段性的學習成績,人際交往能力才是孩子將來走向社會,能否具有成長性和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從小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應扮演好以下角色。
  • 父母活成了「大孩子」?親子關係的「角色錯位」,如何應對?
    母親總是會在她的面前撒嬌,用各種方式讓她屈服於自己,而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從來不會考慮他的感受,只要自己的要求能夠達到就好。朋友說看起來是她在照顧著女兒,其實很多時候反而像是女兒在照顧自己的情緒一樣,這對於孩子其實是不公平的。如果親子之間的關係角色產生了顛倒,那麼危害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甚至會超出大家的想像。
  • 趙繼偉這是要改行 喜提月度最佳還完美扮演新角色
    北京時間1月12日,CBA聯賽上演焦點大戰,遼寧男籃117-105擊敗山東男籃取得了四連勝,剛剛拿到月度最佳球員的趙繼偉在新角色下拿到了21分。
  • 親子溝通有技巧,父母扮演好各自角色不能含糊,這樣說孩子才愛聽
    一個有效的親子溝通可以發揮出很大的作用,既能幫助父母實現了解孩子情況的目的,也能增進父子母女之間的親情,而好的親子關係,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目前,在親子溝通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親子溝通經常變成了親子衝突,這原因和未能掌握溝通技巧大有關係;還有父母在親子溝通中出現不平衡、各自扮演的角色比較含糊等等。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好好理順親子溝通問題的來龍去脈。
  • 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蛻變成不同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親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種不同的重要角色,包括: 照顧者; 規範者; 戰士兼保護者; 以及精神導師。
  • 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蛻變成不同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親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種不同的重要角色,包括:照顧者、規範者、戰士兼保護者,以及精神導師。這四種角色在孩子發展的階段都扮演關鍵性的作用。
  • 心理學:什麼是「好的親子關係」?王菲教你如何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我們通過以下這四個方面來進行解讀:一、親子關係裡的相處方式 在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裡,家長都喜歡扮演操縱者的角色,他們覺得孩子是他們的附屬品,孩子必須聽父母,總是想讓孩子按大人的想法行事。因此不同的角色,就會導致不一樣的互動關係,養育成不同性格的孩子。 我們的天后王菲和李嫣,她們在生活中就扮演了一對非常有愛的朋友關係。在她們的生活裡,李嫣和媽媽的相處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王菲給外界呈現的是比較冷酷,有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其實在生活中她是一位十分貼心的母親。
  • 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1、母親所扮演的角色無論是從理想的角度還是從實際情況來看2、父親所扮演的角色「爸爸你在不陪我我就長大了我們應該如何給與孩子更多的父愛父親要多與孩子互動父親要多與孩子進行互動,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應該多和孩子聊天,給孩子講故事、問問孩子最近有什麼事情發生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每一次陪伴都能夠增進親子關係。
  • 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哪四種角色?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蛻變成不同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親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種不同的重要角色,包括:照顧者、規範者、戰士兼保護者,以及精神導師。六歲∼十二歲,父母扮演【規範者】的角色逐漸加重這時候需要為孩子在各方面樹立行為的規範,但父母應在規範者與其他角色中取得平衡,以免過於嚴厲而失去感情,這反而會讓孩子長大後成為怕事、不敢自己做出決定的人。
  •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扮演!
    一般情況,如果是讓子女達成目標的目的上,父母的態度最好統一,而在方法上可以不一致,也就是大方向一定一致,小細節上要有各自的教育方法。比如,父嚴母慈,或是爸爸對外,媽媽主內之類的搭配,只要教育大大方向保持一致,對待標準相同,在態度和方法上多有很多不同處理,要彼此配合教育,才會有更好的效果。那麼,父母的角色應該如何分工合作呢,我們提出4個要領,給大家參考。
  • 學生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學校該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今天立思辰留學給大家介紹一下,新加坡學生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學校是怎樣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的。  撫養孩子長大是個充實又多姿多彩的旅程,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指南針。  讓他知道,在學校裡該向誰求助、如何求助。
  • 暑假中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這種關係時,孩子會無意識地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一、改變自己。父母通過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影響親子關係。文化修養高的父母,更傾向於用心理的方式去對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的文化修養越高,家庭關係相對越好,因此父母應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父母改變自身的教育態度。
  • 【心理健康】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蛻變成不同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親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種不同的重要角色,包括: 照顧者; 規範者; 戰士兼保護者; 以及精神導師。
  • 親子遊戲:羽毛球--最佳親子運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正文親子遊戲:羽毛球--最佳親子運動   羽毛球運動帶給孩子身體發育的好處   放鬆頸椎脊椎
  • 學生成長過程中,新加坡的父母和學校該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新加坡是一個教育十分發達的國家,其中的原因不僅是國家社會重視教育,採用高效有趣的教學手段,更重要的還是家庭的參與,學生父母與學校緊密結合。  今天立思辰留學給大家介紹一下,新加坡學生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學校是怎樣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的。  撫養孩子長大是個充實又多姿多彩的旅程,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指南針。學校和家庭教育決定孩子是否得到健全的展。
  • 養育之道丨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蛻變成不同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親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種不同的重要角色,包括:照顧者、規範者、戰士兼保護者,以及精神導師。這四種角色在孩子發展的階段都扮演關鍵性的作用。父母在某些時刻需要特別凸顯某個角色。
  • 《0-2歲親子遊戲圖鑑》:父母變換視角,遊戲力中提升親子關係
    《童年不缺愛》一書講到:在育兒生活中,有一部分父母能淡定從容養育孩子,那是他們有意識的滋養親子關係,因為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學會和放心去探索世界。親子關係的好和壞,直接影響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和諧和孩子對父母的安全依戀關係的走向。剛出生的小寶寶,如果沒有和媽媽建立通暢的安全依戀關係,會影響寶寶以後的人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