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一件獲得特等獎的書法參賽作品刷爆了朋友圈,竟然也上了熱搜榜,挺讓我感到驚訝,於是認認真真地去查看了一番,才明白其中的緣由,看法也是兩邊倒,有支持拍手叫好的,也有拍擊吐槽醜書的,這倒是不打緊,主要是這個比賽是中書協主辦的,結果也讓東晚君大跌眼鏡,不得不嘆息中國書法這項國粹將何去何從。
書法來源
書法淵源可以追尋到商周時期,是古老的一種文字語言,商周時期的甲骨上便有書寫和記錄,史稱「甲骨文」,後來在金銅器上也有刻畫,史稱「金文」,最後到戰國秦朝一統六國,將小篆列為專用文字,後續便由大篆演變出漢隸、章草、令草、草書、行書、楷書等等。最後成為我國文化的象徵、成我國的國粹,非物質文化遺產。
書法與醜書的區別
那什麼叫書法呢?這一點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東晚君看來,書法一定是以文字的格式,必須用特定的書法工具毛筆,在融入不同的方法,如:幹、溼、濃、飛白,粗、細調和,運用肘關節、肘關節的力度,結合字形,字的結構,字的大小,字的對比,且要有一定的美感,來抒發心中對文化的崇敬,對心情的宣洩的結果,這才叫真正的書法。
而醜書是什麼呢?追求新意,胡寫亂畫,謂之看不懂的才是書法才是藝術,蒙蔽大眾的眼睛,且看不出任何美感,如小孩塗鴉,幼童撒尿,毫無章法可言,一位追求刺眼,高聲呼喊、發功發力博眼球等等出來的作品必定是醜書,如用注射器書寫的,用頭髮書寫的,用武功書寫的,用鬼哭狼嚎書寫的等等均榜上有名。
再論獲獎的作品
前面介紹這麼多,相信大家已經基本了解怎麼區分書法與醜書的方法了,那我們再來聊聊陳先生參加雲岡杯首屆魏碑書法雙年展獲獎的這幅作品。
先說在理的一面。
其一:這幅作品離醜書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不像醜書那樣誇張,誇張到你想噴血,看不出所以然。也是用的傳統書寫工具「毛筆」,並非用注射器,用頭髮、用拖把。其二:也看得出有其練習書法的功底,也有魏碑的影子。其三:字的規範也能說得過去,個別在也算古樸,不是胡編亂畫。
再說沒有書法淵源的一面。
其一:以上這些特點並不能說明這是一件好作品,是一件能獲得中國書法家協會肯定的特等獎作品。雖說不是醜書,但有往醜書靠的跡象。也有譁眾取寵的陰謀。其二:在字形結構上面偏離軌道太遠,為了追求無所謂,沒關係,完全不按照規矩辦,無規不成方圓就是這個道理,可是他偏離得太遠。「蓬」字走之底太隨意,魏碑的走之底沒有這樣的處理方法。
其二:所有的字都歪歪扭扭,重心不穩。中國的字都是方塊字,不說都是四四方方,但起碼是能立得住陣腳。也許是他為了追求走不一樣的路,要和別人與眾不同形成區別,但是這無疑是打了自己的耳光,小孩子寫字才會歪歪扭扭。如「其中的希脫有形」有和形之間都已經脫離了重心線,書法上確實有字形大小的處理方法,但是都必須要在一條重心線上,不然就像東北話說的「跑遍了」。書法本來就是一件很嚴謹的藝術載體,容不得一點點的欺辱。
其三:整篇作品均蓋有印章,上下左右,東晚君也看不出哪個是閒章哪個是名章。在古代的傳世書帖上大家都看著有很多印章,其實這是歷代的收藏者為了愛屋吉屋留下的收藏印記,並非本人作者的印章,其實這些歷代收藏者的印章完全是多餘的有礙作品的美觀。所在這幅作品上我也看到了很多印章,其實並不美觀,在中國書法章法中東晚君只知道有名章、閒章、收藏章之分,而且用印也有其規矩,並不是自己想怎麼蓋就這麼蓋。
其四:書法作品可以「狂」,但不是沒有邊際的「瘋狂」,而是由界定性,是在規矩以內的狂,比如懷素的狂草,張旭的狂草,都是在確定字的結構,字形,在加以豪放行筆,而並非漫無邊際想怎麼想就怎麼寫。而這幅作品後者居多。
結語
終上所述,此幅作品貌似一幅練習書法的練習紙,能獲得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特等獎,東晚君覺得有些過了。畢竟中國書法家協會是國內書法家的方向標,是所有書法家擠破腦袋都想入會的機構,更是中國書法的最權威機構。如果這樣評比是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某一位評委我覺得可以理解,如果是代表中書協,我認為會極大的不當,那後世學習的世人將是迷途一片,中國書法這項國粹將後繼無人,就斷送在這代人的手裡。後世都學習這種書法,都以這種書法為傲,那中國書法將「窮途末路」「再無天日」。下面請大家認真看著真正的大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