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定調!東北再振興,西部大開發,中部快崛起,東部現代化

2020-12-20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國民經略 ,作者凱風

國民經略

在這裡,讀懂中國經濟、城市和樓市

文|凱風

十四五時期,中國區域發展格局定了。

據新華社報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發布,透露了十四五時期中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布局。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

可見,十四五時期,從東部到西部,從中部到東北,從長江經濟帶到黃河流域,從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到雄安新區,都有戰略部署。

根據國家統計局劃分,內地31省市分屬於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區域。

東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東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四大區域再定位,影響有多大?

01

西部地區的關鍵是「新格局」。

西部地區,多數處於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由於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限制,經濟發展水平不如東部,「東西差距」一度成為經濟焦點。

最近10年來,西部地區呈現崛起之勢。貴州、雲南、西藏等地的經濟增速多年領跑全國,以重慶、成都、西安為代表的中心城市強勢崛起,西部地區一改軍事工業主導的局面,汽車、電子等行業迅速發展。

與此同時,北方多個省份經濟出現明顯失速,不少城市GDP幾年內都在原地踏步,「南北差距」正在取代「東西差距」。

在此背景下,西部大開發被賦予新的重任: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這方面,相關國家戰略已經落地。

今年5月,《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再次賦予西部地區一系列政策利好:

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對鼓勵類企業15%所得稅優惠繼續執行,提高西部地區直接融資比例,西部貧困地區企業IPO適用綠色通道政策,在西部地區布局建設一批應用型本科高校…………

同時,在對外開放方面,文件還提出:

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

可見,未來的西部大開發,不僅是經濟趕超,更要將西部內陸加速變身開放前沿,政策窪地扭轉為政策高地。

02

振興東北,落腳點在於「新突破」。

之所以說是「新突破」,原因很好理解。作為三大傳統國家戰略之一,西部大開發可謂碩果纍纍,中部崛起亦取得不錯的成績,只有振興東北難言令人滿意。

且不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廣為流傳,東北地區的確已經失去重工業時代的榮光,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人口增長,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

40多年前,東北還是中國經濟高地。在1980年的GDP十強城市裡,東北有2個城市入圍:瀋陽、大連。

到了2019年,不僅GDP十強城市裡已經沒有東北城市的身影,連TOP20城市裡也不見東北城市,東北城市全部跌到了25名開外。

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徘徊在全國平均線以下,而佔全國的經濟比重從當初的10%以上,下滑到如今的6%左右。

東北確實在衰落,振興東北必須要有「新突破」。

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產業結構,抑或城市發展模式,東北都需要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國家將會怎樣的「戰略性舉措」,我們拭目以待。

03

中部地區,則是加快崛起。

中部地區包括六個省份: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這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也是萬億GDP俱樂部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武漢GDP早已躋身全國十強,長沙、鄭州陸續進入萬億俱樂部,合肥帶著長三角的光環風馳電掣,南昌和太原在各自區域也在大展身手。

2019年,高層對中部地區發表重要講話指出:

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乘勢而上,紮實工作,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可以說,中部地區正在崛起,未來需要的是「加快崛起」。

在區域發展方面,中部地區到底有哪些發展優勢?

其一,產業轉移機遇。中部地區多是人口大省,仍舊擁有人口紅利。沿海地區正在進行產業轉移,中部地區是主要承接區域之一。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當屬富士康落地鄭州,富士康直接帶動了鄭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和進出口規模,對於城市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

其二,人口回流。過去是孔雀東南飛,如今隨著產業轉移和中部城市崛起,人口開始從東部向中西部地區回流。安徽常住人口已經連續多年正增長,河南湖北雖然還在淨流出,但流出規模越來越小。

其三,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中部地區多數都擁有相對強大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的新增長極,無論在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爭取上,還是對重要產業的爭奪上,均擁有一定優勢。

04

東部地區,關鍵詞是「現代化」。

過去在定調區域發展戰略時,與東部地區相對應的是「率先發展」。這一次,從「率先發展」變成「鼓勵加快推進現代化」,有什麼特殊含義?

所謂「現代化」,在2035遠景目標中有詳細描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外開放新格局、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等。

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應該指的是東部地區在科技、經濟、治理能力等方面率先達到現代化水平。

這無疑是更高的定位。

東部地區本就是中國經濟增長極所在,也是中國區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萬億GDP城市雲集,先進位造業集聚,發展水平遠遠領先於中西部和東北地區。

東部地區同樣也是戰略高地。從最早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到後來的計劃單列市,再到如今的進博會、科創板、先行示範區等,東部地區仍是改革的試驗田和探索者。

未來,東部地區在經濟率先發展的基礎上,有必要承擔起科技創新領頭羊、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樣板的重任。

這方面,政策利好,還會源源不斷。

延伸閱讀: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最新定調!東北再振興,西部大開發,中部快崛起,東部現代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四大區域再定位: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現代化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可見,十四五時期,從東部到西部,從中部到東北,從長江經濟帶到黃河流域,從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到雄安新區,都有戰略部署。根據國家統計局劃分,內地31省市分屬於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區域。東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
  • 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誰能最先實現?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可見,十四五時期,從東部到西部,從中部到東北,從長江經濟帶到黃河流域,從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到雄安新區,都有戰略部署。根據國家統計局劃分,內地31省市分屬於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區域。
  • 中部地區:承東啟西 加速崛起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編者按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繼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後,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
  • 區域發展40年:東部沿海率先崛起 長江中上遊閃耀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帶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核心區和增長極。2017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52.6%,比1978年提升了9.0個百分點。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居四大區域之首,比中部、西部、東部地區分別高1.0、1.0和2.4個百分點。
  • 每日一詞∣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 advance western development in...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新時代繼續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對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2020年中國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經濟PK:差距在哪?
    中商情報網訊: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是中國四大經濟區域,分別對應東部率先發展、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經濟政策。政策支持下,中國四大經濟區域發展水平如何?人口:東部地區人口集聚東北人口較少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東部地區人口集聚,人口共計54164.5萬人,佔全國比重為38.6%。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不相上下,人口分別為37246.2萬人、38179.8萬人,佔全國比重分別為26.5%、27.2%。
  • 媒體稱部分中部省要員明年或調任人大政協
    中央在幹部任免和選拔上有非常系統的全面考慮,並不會因為在西部任職就更容易得到晉升,這裡面,更要統籌全局、兼顧老中青等結構平衡。」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彭還表示,十八大後中國區域經濟的熱詞中,東部轉型、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原有的四大板塊或將逐步淡化,主體功能區規劃配套政策的實施進度將成為「美麗中國」呈現背後的關鍵助推器。
  • 西部大開發這麼多年,那到底開發了些什麼呢?
    其實這些年大家心裡都會有個疑問,西部大開發喊了這麼多年,那到底開發了些啥?現在又進展到什麼程度了?1 那不曾忘卻的記憶--大三線建設時間回撥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係由於三觀不合(蘇方想控制中國,蘇聯:小中快到碗裡來。
  • 中部崛起沒有長三角「香」嗎?
    安徽全省戶籍人口超7100萬,長期以來安徽就是長三角的勞動輸出地,也就是說長三角的發展最終還是離不開安徽等地的人力資源,當前社會生育率較低,人口流動率正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尤其是疫情加速了人們返鄉發展的浪潮,在國家調控下西部大開發
  • 陳耀做客13期東北振興大講堂主講新時代——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特徵...
    5月30日,由東北大學、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十三期東北振興大講堂」使用騰訊會議APP舉行。本次大講堂由東北大學副校長徐峰主持,遼瀋有關部門領導幹部及學校部分師生共200餘人參加。東北振興大講堂將陸續邀請專家介紹改革開放中的區域發展經驗,包括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經驗,中部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中心城市戰略和營商環境建設經驗,西部(貴州、重慶、四川等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東部地區(浙江、江蘇、廣東等)民營經濟發展和深度開放的經驗等,以便東北在實際工作中參考,突破東北振興的瓶頸束縛,找到符合東北現實情況的振興之路。
  • 推動東北實現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
    東北戰略地位突出第一,東北地區是維護國防安全的重要地區和軍工生產的重要基地。東北地區包括遼吉黑三省和內蒙古東部的5盟市,綿延數千公裡的邊境線和大陸海岸線,與俄羅斯、蒙古國和朝鮮接壤,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戰略地位殊為重要。東北地區的軍事工業歷來發達,被稱為中國軍工企業的搖籃,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艘巨輪皆誕生於東北。
  • 2019颱風玲玲最新位置路線走向 將給東北地方帶來暴雨
    2019颱風玲玲最新位置路線走向 將給東北地方帶來暴雨2019年13號颱風玲玲最新消息路徑圖 登陸時間地點更新  中央氣象臺9月6日10時繼續發布颱風黃色預警:  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超強颱風級)的中心今天(6日,下同)上午9點鐘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東偏南方330
  • 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微黨課(40)|充分認識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
    《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明確提出對西部大開發進行政策支持,是基於我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縮小東中西部差距和實際解決西部地區面臨的困難的需要。在西部大開發進程中,政策支持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要給予西部地區傾斜性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廣大西部地區各省(區、市)黨委、政府也要出臺與中央政策相配套的各項具體政策。要用足用好既有政策,讓既有政策發揮出更大作用的同時,爭取到黨中央、國務院更多的政策支持。
  • 我國中部地區的所有城市中,哪個城市可以稱作「中部第一城」?
    我們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等,把全國劃分為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等四大地區,其中「中部地區」包含6個省份,分別是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
  • 大項目給力大發展——贛州市加快項目建設助推振興發展紀實
    從投資1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基地項目,到投資110億元的北鬥產業園項目,再到投資100億元的現代綜合物流園項目……百億元項目從無到有,極大地擴大了贛州的有效投入。  大項目註冊進資、好項目開工運營、優強項目加速推進……以項目落地為引領,贛州搶抓機遇、先行先試,不斷提升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在國家生產力布局和全國經濟版圖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 A類學科不到30%,毛入學率偏低,中西部高校再次迎來振興良機
    9月1日的一次重大會議再次強調「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隨著《關於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見》的實施,「十四五期間」中西部高等教育將迎來大發展。高等教育資源空間配置在東、中部省會城市相對較為均衡,而在西部,除西安、成都、重慶、昆明等幾個城市外,其他城市高校數量相對較少。在2017年9月入選「雙一流」建設的高校中,東部有87所,佔絕對優勢,中西部共53所;入選「一流學科」的高校數在區域間差距更為懸殊,東、中和西部高校入選學科數分別為331個、83個、5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