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誰能最先實現?

2020-12-20 國民經略

文|凱風

十四五時期,中國區域發展格局定了。

據新華社報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發布,透露了十四五時期中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布局。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

可見,十四五時期,從東部到西部,從中部到東北,從長江經濟帶到黃河流域,從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到雄安新區,都有戰略部署。

根據國家統計局劃分,內地31省市分屬於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區域。

東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東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四大區域再定位,影響有多大?

01

西部地區的關鍵是「新格局」。

西部地區,多數處於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由於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限制,經濟發展水平不如東部,「東西差距」一度成為經濟焦點。

最近10年來,西部地區呈現崛起之勢。貴州、雲南、西藏等地的經濟增速多年領跑全國,以重慶、成都、西安為代表的中心城市強勢崛起,西部地區一改軍事工業主導的局面,汽車、電子等行業迅速發展。

與此同時,北方多個省份經濟出現明顯失速,不少城市GDP幾年內都在原地踏步,「南北差距」正在取代「東西差距」。

在此背景下,西部大開發被賦予新的重任: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這方面,相關國家戰略已經落地。

今年5月,《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再次賦予西部地區一系列政策利好:

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西部地區直接融資比例,西部貧困地區企業IPO適用綠色通道政策,在西部地區布局建設一批應用型本科高校…………

同時,在對外開放方面,文件還提出:

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

可見,未來的西部大開發,不僅是經濟趕超,更要將西部內陸加速變身開放前沿,政策窪地扭轉為政策高地。

02

振興東北,落腳點在於「新突破」。

之所以說是「新突破」,原因很好理解。作為三大傳統國家戰略之一,西部大開發可謂碩果纍纍,中部崛起亦取得不錯的成績,只有振興東北難言令人滿意。

且不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廣為流傳,東北地區的確已經失去重工業時代的榮光,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人口增長,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

40多年前,東北還是中國經濟高地。在1980年的GDP十強城市裡,東北有2個城市入圍:瀋陽、大連。

到了2019年,不僅GDP十強城市裡已經沒有東北城市的身影,連TOP20城市裡也不見東北城市,東北城市全部跌到了25名開外。

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徘徊在全國平均線以下,而佔全國的經濟比重從當初的10%以上,下滑到如今的6%左右。

東北確實在衰落,振興東北必須要有「新突破」。

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產業結構,抑或城市發展模式,東北都需要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國家將會怎樣的「戰略性舉措」,我們拭目以待。

03

中部地區,則是加快崛起。

中部地區包括六個省份: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這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也是萬億GDP俱樂部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武漢GDP早已躋身全國十強,長沙、鄭州陸續進入萬億俱樂部,合肥帶著長三角的光環風馳電掣,南昌和太原在各自區域也在大展身手。

2019年,高層對中部地區發表重要講話指出:

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乘勢而上,紮實工作,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可以說,中部地區正在崛起,未來需要的是「加快崛起」。

在區域發展方面,中部地區到底有哪些發展優勢?

其一,產業轉移機遇。中部地區多是人口大省,仍舊擁有人口紅利。沿海地區正在進行產業轉移,中部地區是主要承接區域之一。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當屬富士康落地鄭州,富士康直接帶動了鄭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和進出口規模,對於城市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

其二,人口回流。過去是孔雀東南飛,如今隨著產業轉移和中部城市崛起,人口開始從東部向中西部地區回流。安徽常住人口已經連續多年正增長,河南湖北雖然還在淨流出,但流出規模越來越小。

其三,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中部地區多數都擁有相對強大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的新增長極,無論在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爭取上,還是對重要產業的爭奪上,均擁有一定優勢。

04

東部地區,關鍵詞是「現代化」。

過去在定調區域發展戰略時,與東部地區相對應的是「率先發展」。這一次,從「率先發展」變成「鼓勵加快推進現代化」,有什麼特殊含義?

所謂「現代化」,在2035遠景目標中有詳細描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外開放新格局、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等。

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應該指的是東部地區在科技、經濟、治理能力等方面率先達到現代化水平。

這無疑是更高的定位。

東部地區本就是中國經濟增長極所在,也是中國區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萬億GDP城市雲集,先進位造業集聚,發展水平遠遠領先於中西部和東北地區。

東部地區同樣也是戰略高地。從最早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到後來的計劃單列市,再到如今的進博會、科創板、先行示範區等,東部地區仍是改革的試驗田和探索者。

未來,東部地區在經濟率先發展的基礎上,有必要承擔起科技創新領頭羊、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樣板的重任。

這方面,政策利好,還會源源不斷。

相關焦點

  • 東北再振興,西部大開發,中部快崛起,東部現代化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
  • 四大區域再定位: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現代化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在此背景下,西部大開發被賦予新的重任: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這方面,相關國家戰略已經落地。
  • 中部地區:承東啟西 加速崛起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編者按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繼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後,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
  • 每日一詞∣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 advance western development in...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新時代繼續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對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2020年中國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經濟PK:差距在哪?
    中商情報網訊: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是中國四大經濟區域,分別對應東部率先發展、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經濟政策。政策支持下,中國四大經濟區域發展水平如何?中部地區、西部地區GDP總量超20萬億元,中部地區GDP總量比西部地區多13552.6億元。東北地區GDP總量較小,僅為50249億元,佔全國比重5.1%。東部地區GDP總量是東北地區的10.17倍。
  • 推動東北實現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
    2019年,黑龍江省已實現糧食生產「十六連豐」,糧食總產連續9年位居全國之首,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食品面積、農業機械化率等均居全國第一。內蒙古的牛奶、羊肉、細羊毛、山羊絨產量也排名全國第一位。第三,東北地區是我國北方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東北地區自然生態優越,擁有高知名度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等,有碧海、青山、溫泉等旅遊資源。
  • 中部崛起沒有長三角「香」嗎?
    安徽全省戶籍人口超7100萬,長期以來安徽就是長三角的勞動輸出地,也就是說長三角的發展最終還是離不開安徽等地的人力資源,當前社會生育率較低,人口流動率正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尤其是疫情加速了人們返鄉發展的浪潮,在國家調控下西部大開發
  • 區域發展40年:東部沿海率先崛起 長江中上遊閃耀
    進入2000年後,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區域差距逐漸縮小。這其中,1999年,中央正式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有效促進了西部經濟增長,帶動了能源及化工、重要礦產開發及加工、特色農牧業及加工、重大裝備製造、高技術產業和旅遊業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縮小了東西部之間的差距。
  • 媒體稱部分中部省要員明年或調任人大政協
    中央在幹部任免和選拔上有非常系統的全面考慮,並不會因為在西部任職就更容易得到晉升,這裡面,更要統籌全局、兼顧老中青等結構平衡。」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彭還表示,十八大後中國區域經濟的熱詞中,東部轉型、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原有的四大板塊或將逐步淡化,主體功能區規劃配套政策的實施進度將成為「美麗中國」呈現背後的關鍵助推器。
  • 大項目給力大發展——贛州市加快項目建設助推振興發展紀實
    該企業是國內首家能自主研發生產LED陶瓷基板的企業,通過人才引進,組建了國內LED製造領域具有較強科研實力的研發團隊,不斷發揮高新技術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資料圖片)鍾萬龍記者郭芷匯攝  日前,經過激烈角逐,德國的一家工程諮詢公司擊敗來自世界各地的對手,在贛州北鬥產業園概念規劃國際競賽中一舉奪魁。
  • 陳耀做客13期東北振興大講堂主講新時代——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特徵...
    5月30日,由東北大學、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十三期東北振興大講堂」使用騰訊會議APP舉行。本次大講堂由東北大學副校長徐峰主持,遼瀋有關部門領導幹部及學校部分師生共200餘人參加。東北振興大講堂將陸續邀請專家介紹改革開放中的區域發展經驗,包括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經驗,中部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中心城市戰略和營商環境建設經驗,西部(貴州、重慶、四川等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東部地區(浙江、江蘇、廣東等)民營經濟發展和深度開放的經驗等,以便東北在實際工作中參考,突破東北振興的瓶頸束縛,找到符合東北現實情況的振興之路。
  • 中國趕超美國的秘密,藏在2020版西部大開發裡
    上個月,國家還出臺了一份重磅文件,全文超過1萬字,劍指下一個十年的西部大開發。這份文件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海南自貿港。因為整個中國的「西進」戰略,就藏在這裡。但我們也沒有「上套」,反而相繼推出了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一系列看上去「並不經濟」的發展戰略。中國沒有安於做美國的「代工廠」,反而在眾多製造業領域,向「微笑曲線」的左右兩端快速攀爬。
  • 振興北方:北方的崛起應從山東開始,山東半島力爭國內第五極
    近些年,我國的經濟中心逐漸開始南移,南北方的經濟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對於我國的經濟來說也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如何讓北方的經濟再次活躍,這是很多人想要搞清楚的問題。整個北方地區,最先衰落的無疑是東北三省。在民間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目前東北存在的嚴峻的問題:很多企業不願意紮根東北發展。企業不投資,地區就難以發展。
  • 國家發改委官員解讀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
    西部生態建設重點明確這位負責人說,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十二五」時期,一是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條例》,努力實現生態補償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 「中部崛起勢正勁:安徽篇」走進滁州市南譙區,從村企聯建看鄉村振興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黃金奇異果、晴王葡萄、法蘭西西梅……位於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的元松村,通過村企聯建流轉近800畝土地,集約化發展高品質水果產業,三年累計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9月16日下午,「中部崛起勢正勁」(安徽站)採訪團走進滁州市南譙區章廣湛,探尋「村企聯建」的發展之道。「採摘、分揀、歸類、包裝、搬運,我們這裡成熟的葡萄通過這一系列的流程,最後用冷鏈車運至上海等地銷售。」章廣鎮元松村的滁州煜鮮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 這是一個陸權秩序終將縱橫捭闔的時代,從西部大開發說起
    在關於海南的文件裡,藏著這樣一句很容易被忽略的話:「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這句話單放在海南裡根本看不懂。因為它跟中國下的另外一盤大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烏鴉校尉作品首發於公眾號號 烏鴉校尉上個月,國家還出臺了一份重磅文件,全文超過1萬字,劍指下一個十年的西部大開發。
  • 西部大開發之下的盆地新格局,誰是繼成渝之後的第3城呢?
    四川盆地內的競爭格局逐漸由成渝角逐的場景轉換為「成渝合作」;而一向平靜的四川地級市逐漸走上了相對競爭的舞臺上,四川盆地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推動下正處於發展的「活躍期」;一場不亞於三線建設的扶持力度正悄悄的降臨盆地。
  • 文化建設在東北振興中的基礎性作用
    東北的經濟滑坡歸根到底是缺乏相應的文化支撐。我在1988年時提出個概念,叫「馬蹄形現象」。東北的西部是小興安嶺、北部是大興安嶺、東部是長白山,這三個山脈坐落在東北地勢中,形成一個巨大的馬蹄形,中間是富饒的松遼平原。在過去70年裡,這裡迸發過輝煌,也產生了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