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十四五時期,中國區域發展格局定了。
據新華社報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發布,透露了十四五時期中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布局。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
可見,十四五時期,從東部到西部,從中部到東北,從長江經濟帶到黃河流域,從三大世界級城市群到雄安新區,都有戰略部署。
根據國家統計局劃分,內地31省市分屬於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區域。
東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東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四大區域再定位,影響有多大?
01
西部地區的關鍵是「新格局」。
西部地區,多數處於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由於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限制,經濟發展水平不如東部,「東西差距」一度成為經濟焦點。
最近10年來,西部地區呈現崛起之勢。貴州、雲南、西藏等地的經濟增速多年領跑全國,以重慶、成都、西安為代表的中心城市強勢崛起,西部地區一改軍事工業主導的局面,汽車、電子等行業迅速發展。
與此同時,北方多個省份經濟出現明顯失速,不少城市GDP幾年內都在原地踏步,「南北差距」正在取代「東西差距」。
在此背景下,西部大開發被賦予新的重任: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這方面,相關國家戰略已經落地。
今年5月,《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再次賦予西部地區一系列政策利好:
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西部地區直接融資比例,西部貧困地區企業IPO適用綠色通道政策,在西部地區布局建設一批應用型本科高校…………
同時,在對外開放方面,文件還提出:
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
可見,未來的西部大開發,不僅是經濟趕超,更要將西部內陸加速變身開放前沿,政策窪地扭轉為政策高地。
02
振興東北,落腳點在於「新突破」。
之所以說是「新突破」,原因很好理解。作為三大傳統國家戰略之一,西部大開發可謂碩果纍纍,中部崛起亦取得不錯的成績,只有振興東北難言令人滿意。
且不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廣為流傳,東北地區的確已經失去重工業時代的榮光,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人口增長,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
40多年前,東北還是中國經濟高地。在1980年的GDP十強城市裡,東北有2個城市入圍:瀋陽、大連。
到了2019年,不僅GDP十強城市裡已經沒有東北城市的身影,連TOP20城市裡也不見東北城市,東北城市全部跌到了25名開外。
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徘徊在全國平均線以下,而佔全國的經濟比重從當初的10%以上,下滑到如今的6%左右。
東北確實在衰落,振興東北必須要有「新突破」。
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產業結構,抑或城市發展模式,東北都需要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國家將會怎樣的「戰略性舉措」,我們拭目以待。
03
中部地區,則是加快崛起。
中部地區包括六個省份: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這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也是萬億GDP俱樂部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武漢GDP早已躋身全國十強,長沙、鄭州陸續進入萬億俱樂部,合肥帶著長三角的光環風馳電掣,南昌和太原在各自區域也在大展身手。
2019年,高層對中部地區發表重要講話指出:
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乘勢而上,紮實工作,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
可以說,中部地區正在崛起,未來需要的是「加快崛起」。
在區域發展方面,中部地區到底有哪些發展優勢?
其一,產業轉移機遇。中部地區多是人口大省,仍舊擁有人口紅利。沿海地區正在進行產業轉移,中部地區是主要承接區域之一。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當屬富士康落地鄭州,富士康直接帶動了鄭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和進出口規模,對於城市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覷。
其二,人口回流。過去是孔雀東南飛,如今隨著產業轉移和中部城市崛起,人口開始從東部向中西部地區回流。安徽常住人口已經連續多年正增長,河南湖北雖然還在淨流出,但流出規模越來越小。
其三,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中部地區多數都擁有相對強大的中心城市,這些城市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的新增長極,無論在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爭取上,還是對重要產業的爭奪上,均擁有一定優勢。
04
東部地區,關鍵詞是「現代化」。
過去在定調區域發展戰略時,與東部地區相對應的是「率先發展」。這一次,從「率先發展」變成「鼓勵加快推進現代化」,有什麼特殊含義?
所謂「現代化」,在2035遠景目標中有詳細描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外開放新格局、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等。
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應該指的是東部地區在科技、經濟、治理能力等方面率先達到現代化水平。
這無疑是更高的定位。
東部地區本就是中國經濟增長極所在,也是中國區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萬億GDP城市雲集,先進位造業集聚,發展水平遠遠領先於中西部和東北地區。
東部地區同樣也是戰略高地。從最早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到後來的計劃單列市,再到如今的進博會、科創板、先行示範區等,東部地區仍是改革的試驗田和探索者。
未來,東部地區在經濟率先發展的基礎上,有必要承擔起科技創新領頭羊、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樣板的重任。
這方面,政策利好,還會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