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心理學三問」

2020-12-17 青龍老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近幾日,電動汽車行業很熱鬧,接連發生幾起汽車自燃事件,讓大家對電動車產生恐懼的同時,也讓汽車廠商提心弔膽。就連一向淡定自若的馬斯克也坐不住了,在網上連發三問。

沒錯,這次特斯拉又自燃了。4月21日晚,一輛特斯拉在上海的一個小區地下車庫內發生自燃,同時引起了旁邊兩輛汽車被燒損,所幸沒有人員傷亡。特斯拉第一時間發布公告稱:正在權威部門主導下進行調查,並未形成任何初步判定或結論,將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及時公布調查結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在第二天,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ES8發生燃燒,現場無人員傷亡。蔚來汽車發布公告表示已開啟調查,後續將及時對外公布調查結果。

4月24日,武漢市一輛比亞迪e5起火燃燒,並未造車人員傷亡。比亞迪發公告稱:經初步檢查發現起火點位於車輛後備箱位置,車輛底盤位置的動力電池完好無損。

很快,就有大量媒體在報導電動車的電池自燃問題,尤其是對特斯拉的報導更多更激烈,大眾評論也開始了各種口誅筆伐。

三起電動車自燃事件,這是偶然嗎?當然,對於獨立事件來說是偶然事件或者是概率事件,只是這次發生時間比較集中,關注度比較大。

馬斯克「心理學三問」

這樣的事件讓馬斯克也很煩躁,甚至連發三條推特,質疑媒體在特斯拉自燃問題上的雙重標準。

他在第一條推文中寫道:「每年有超過一百萬輛內燃機車(好名字!)起火,造成數千人死亡,但特斯拉的一次起火事件且無人受傷卻成為最大的頭條新聞,為什麼搞雙重標準?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對呀,如像馬斯克所言,每年有超過100萬內燃機車起火,為什麼每次上頭條的總是特斯拉呢?

拋開汽車質量等問題,這樣的事件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在認知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做「認知偏差」,即人們在知覺自身、他人或外部環境時,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覺結果出現失真的現象。

從心理學上分析,首先,特斯拉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汽車品牌,它所代表的電動汽車模式足夠新,產品遍布全球,規模足夠大,人們往往對「新的」、「大的」事物充滿好奇。所以關於特斯拉的報導自然曝光的就多,受關注也多。

馬斯克第二條推文中寫道:「真相是,特斯拉像大多數電動汽車一樣,著火的可能性比內燃機車低500%,後者攜帶大量易燃燃料。為什麼從來不提這件事?」

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電動汽車的認知是缺乏的,而對內燃機汽車是比較熟悉。很多人會認為,內燃機汽車在自己身邊並沒有發生自燃現象,而在媒體上又經常看到電動車自燃的報導,同時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被教育警示「電池是易燃易爆物體」,就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電動車更容易自燃」,這也是認知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

馬斯克第三條推文是:「當你閱讀關於特斯拉的雙重標準文章時,請問為什麼。也許有一個不明顯的理由。」

前面我們分析了「為什麼是特斯拉」,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為什麼對特斯拉雙重標準」。在心理學,有一種認知偏差叫做「倖存者偏差」,指的是人們往往會注意到某事件經過篩選之後所產生的結果,同時忽略了篩選的過程。

了解特斯拉的人並對其評論的人,可能對馬斯克也並不陌生,大多數人對他的認知可能是「鋼鐵俠」、「冒險家」,造汽車、造火箭、造隧道,好像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而這些是被包裝的,我們預設認知的「馬斯克」。我們自然會對他做的事會有期待,而一旦發現他做的特斯拉電動汽車沒那麼讓人滿意時,就會產生反差情緒,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會被相應地放大。

媒體與大眾認知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媒體的力量」,新聞媒體作為信息的傳播媒介,在大眾認知上會產生重要作用。而媒體在選擇話題以及採編新聞時,都是需要進行篩選的,往往會選擇性地突出或者忽略一些信息。從傳播學來講,那些有爆點、有熱度、大眾喜聞樂見又跟自己相關的內容更容易進行傳播。尤其是現在的新媒體時代,在快餐文化的影響下,媒體的選擇就決定了大眾的認知。

前段時間,關於「工作996」的話題有很多討論,直到馬雲提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時,有一些人批評馬雲,同時還有很多人鼓掌認同馬雲的觀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

長期以來,不管馬雲說什麼、做什麼都會被媒體積極主動報導,而且似乎形成一種「馬老師說什麼都對」的怪圈,當然有時候也會存在媒體的斷章取義。馬老師儼然成為行走的留聲機,不管走到哪裡都有他指點迷津的聲音。當然,京東的劉強東雖然不及馬老師口若懸河,卻也有同樣的功效,只是一失足可能成為千古恨。

在大眾認知中,也會存在「羊群效應」,也就是人們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往往會發生在群體事件中。當三起電動汽車自燃同時發生時,媒體的報導又有很強的指向性,即使是不會買特斯拉電動車或者也買不起的人也會參與對特斯拉的討伐。

這裡不光是特斯拉,包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在內的這些新興造車公司,誕生於網際網路時代,擅長通過「智能電動」、「無人駕駛」等新概念進行品牌公關包裝,也擅於通過網際網路媒體進行傳播。當汽車行業都是這些公司的新聞時,媒體和大眾就更容易去跟風關注和被影響。而對於那些傳統汽車廠商來說,就會被選擇性地忽略,也會忽略一些既已存在的事實。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銷售了約125.6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純電動車98.4萬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於去年10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國內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車為主)保有量已超過160萬輛,而截至2018年10月21日發生的電動車起火事件達到40餘起。

有關專家指出,電池熱失控應該是多數電動車起火事故的主因。而電池包本身溫度不均勻、過充過放、外部短路、內部短路等電池內部原因,也包括進水、密封不好、碰撞等機械原因,都有可能引起電動車自燃。與自燃相比,專家也發現車輛碰撞後引起汽車燃燒的的案例更多。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電動汽車在自燃時,逃生時間可能只有幾秒鐘。選擇新事物時,都會有風險,也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可能危及到生命時。

相關焦點

  • 伊隆‧馬斯克:學會問問題,比懂得解答案更重要!
    這個世界遭遇的難題或是機會愈大,我們就需要格局愈大的洞見,而且,我們也應該做好準備,好好提個大哉問。提個大問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善於問大範疇的問題,這是肯定的。我馬上想到的人是伊隆‧馬斯克。我第一次和他對話時,提到他少有人能及的功績,跨越不同產業創辦多家高市值的公司。他創辦的第一家公司叫Zip2,提供的產品是網路用的軟體。
  • 馬斯克與SEC達成了和解 前員工談馬斯克私底下故事
    ­  問:你能描述下與馬斯克互動的場景嗎?­  麥肯齊:除了在特斯拉工作之外,我和馬斯克的個人關係有點兒複雜。在加入公司之前,我和他曾有過一些非常愉快的互動,我發現他是個魅力非凡、鼓舞人心、聰明、友好以及善於傾聽的人。然而自從離開公司以來,我和他有過幾次不愉快的互動。
  • 馬斯克拯救地球?憑什麼?
    正經社發現,目前的企業家,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一是個人級的企業家,為了自己的資本積累和家族聲望,比如剛剛離世的賭王何鴻燊; 二是行業級的企業家,以自己的創新帶動一個行業的突飛猛進、引領行業的未來走勢或重新洗牌,比如賈伯斯; 三是地球級的企業家
  • 馬斯克和馬斯克的女人們
    馬斯克在沃頓拿到經濟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後,又成功考入斯坦福準備就讀材料科學和應用物理專業,沒想到馬斯克沒幾天就退學開始創業了。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無非是創業起起伏伏,但是馬斯克存活下來,他擁有了SpaceX、特斯拉和太陽城公司三家公司,製造出電動汽車爆款特斯拉,還把「超大型火箭」送上了太空。
  • 馬斯克的獨特學習方法
    他最後未竟的事業,耿耿於懷的是這樣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找到新食物,找到可以灌溉內心所有渴望的酒或能量;第二件事是消滅人類生命中的邪惡和苦難的力量;第三件事是找到宇宙中超量的光,使得宇宙中出生的每一個生命成為基督或佛陀。」馬斯克的靈魂引領者特斯拉所崇尚的是借用科技手段促使每個人覺醒,而不是在私慾上風馳電摯沒有盡頭。
  • 一個人撐起三家公司 馬斯克的資金都從哪兒來?
    馬斯克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SolarCity、SpaceX和特斯拉三家公司合計價值500億美元,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靈魂人物——馬斯克。如何保證三家企業的發展?億萬富翁、企業家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購買債券是一項「很棒的投資」。他認為自己比其它任何人都更加了解這些公司。馬斯克是SolarCity的最大股東,既是SolarCity董事長又是SpaceX CEO。馬斯克現年44歲,他無懼風險,勇往直前,建立了一個獨特的商業帝國。他同時領導SolarCity、SpaceX和特斯拉三家公司,這些公司合計價值500億美元。
  • 埃隆 馬斯克為什麼這麼牛?
    埃隆.馬斯克,作為最新崛起的偶像型富豪,他確實很厲害。今天,咱們就說說馬斯克的特質吧。志向遠大馬斯克的終極理想是夢想著能為人類開闢第二個地球:火星,並一步一步地向其理想靠近。在連續三次失敗後,馬斯克通過網際網路積累的財富所剩無幾。2015年6月28日,SpaceX遭遇到獵鷹1號三連敗之後的又一次重大事故。SpaceX在執行貨運龍飛船發射任務時,在發射139秒後凌空爆炸解體,這次事故導致SpaceX在後續半年停止了所有發射任務,大批訂單被推遲發射。
  • 世界首富馬斯克,底層有一套強大的思維方式
    但很快,馬斯克就縱身一躍,跳出了這個舒適區,變得讓很多創業者也不理解。28歲時,馬斯克以3億美元賣掉了他創辦的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31歲時,馬斯克又以15億美元賣掉了他和彼得·蒂爾聯合創辦的第二家網際網路公司。之後,馬斯克主要把錢投在了三個領域:航空航天、電動車、太陽能。
  • 美媒文章:「瘋狂」馬斯克
    反之,如果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的收件箱將裝滿申請預算的郵件。當特斯拉的新生產指標即將公布時,SpaceX的員工也是如此。公司之外,馬斯克過去的火氣通常衝著權力機構,他對之既厭倦又鄙視,好像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以及管理這個世界的規則並不適用於他和他的公司。在討論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造成的致命事故時,馬斯克乾脆掛斷了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主席的電話。
  • 世界首富馬斯克和他的「第一性原理」
    我仔細想了想,大致可以總結為三個「一」,而這三個一,也許正是我們現在教育中最需要的。01 。一次解決「一」件事兒就拿腦機接口來說,了解別人的思想甚至控制思想,這是人類長久以來一直夢寐以求的。馬斯克對將第一性原理又做了更加實際的解讀,他曾經舉過這樣的例子: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電池組很昂貴,將來也一定會如此。之前每千瓦時要耗費600美元,以後也不會比這便宜多少。」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的話,你就會問:電池的物理組件主要包括哪些部分?這些物理組件的市場價值究竟是多少?」電池就是由鈷、鎳、鋁、碳、一些聚合物以及密封裝置組成的。
  • 馬斯克和三隻失控的豬開了一場發布會,但這事兒確實很魔幻
    作者 | Lianzi 編輯 | Vicky Xiao 註:本作品著作權歸PingWest品玩/矽星人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在今天剛剛結束的一場Neuralink的發布會上,伊隆馬斯克和三隻有些失控的豬讓我們真正見識了
  • 馬斯克的「人生的意義」與臨在當下
    那麼大的汽車產業,將完全換一套產業鏈、換一套規則和玩法,重來一遍……」如若單單看特斯拉的動作,單單聽馬斯克的願景,或許感觸不是特別深但若與羅胖的演講內容放在一起去聽,感觸更深吧?這是關於能源的大轉型,整個汽車產業的大變革但我更關注的是馬斯克這麼一個「神人」對人生或生命的看法據說,馬斯克在去年12月接受了一次Mathias Dopfner的訪談Dopfner問馬斯克,「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馬斯克思考了兩秒說,「可能是我眼前這塊美味的法式乾酪吧」Dopfner問他,「你什麼意思?」
  • 馬斯克遇上三隻小豬,人類腦機接口要成真了
    感應充電:三隻小豬登場:這隻豬植入了一個 Neuralink,並現場展示了讀取大腦信號。Neuralink植入物可以追蹤各種大腦活動:這樣的系統用眼鏡上的攝像頭、腰間的電腦處理器和植入腦部的微電極陣列三部分組成部分侵入式腦機接口:即那些植入顱腔但位於灰質之外的腦機接口。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皮層腦電圖」(ECoG),是將與常規腦電圖相似的電極直接植入大腦皮層。
  • 馬斯克閃戀又分手怎麼回事 馬斯克女朋友是誰個人資料
    馬斯克最近的日子不好過,特斯拉私有化事件持續發酵,又傳來與戀愛3個月的小女友分手的壞消息。這位從斯坦福博士在讀過程中輟學創業的年輕人,在20多歲時獲得2000萬美金的第一桶金,後來成為SpaceX、特斯拉汽車及PayPal三家公司的創始人,受到世界矚目。
  • 大戰拼多多的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有悲催的時候
    賣掉paypal公司後,馬斯克拿到了1.8億美元,按照許多成功人士的路徑,馬斯克有三個圈子可以去:一是,逍遙圈人士。完全可以做個快樂的土豪,可以把一部分現金屯於某處豪宅,一部分買車買船買飛機,一部分帶著一幫女明星滿世界逍遙。
  • 新聞分析:馬斯克和他的「三隻小豬」展示了什麼
    「三隻小豬」展示了什麼  新華社記者劉石磊  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和他的「三隻小豬」日前在線直播展示了小豬大腦被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情況。馬斯克認為,腦機接口技術可大幅提高人機互動速度,有望最終解決「人機共生」問題。  馬斯克的「神經連接」做了什麼  腦機接口近幾年「大熱」,全球幾家科技公司的巨額投資及技術創新成果是主要推動力。
  • 馬斯克女友疑似懷孕 馬斯克還未發布聲明
    自從2018年5月他們的戀情公之於眾以來,這對情侶持續成為頭條新聞:格裡姆斯公開為馬斯克辯護並公開談論特斯拉,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他想將特斯拉私有化,引發了SEC的調查。但在馬斯克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生爭執後不久,格裡姆斯和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取消了相互關注,這引發了兩人分手的傳言。然而,這對情侶似乎很快就重新取得了聯繫,並被發現在一起。
  • 馬斯克:成功的商人 愛情的loser
    與首任妻子生了5個娃「我和馬斯克認識時,我18歲,他19歲,都還是大學生。他約我出去,我拒絕了,後來他又約我,我還是拒絕了。」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賈斯汀曾對媒體如此回憶兩人的戀愛經歷。18歲時,賈斯汀第一次遇見馬斯克,馬斯克便對賈斯汀展開追求。
  • 特斯拉員工自述:馬斯克激進冰冷,特斯拉猶如邪教
    最後這個團隊拼死拼活當天送了三輛車。Elon第二天大周六在公司大眼瞪小眼說,車在歐洲大陸,歐洲大陸有幾十萬人在等車,你們講講為什麼交不了貨。這位仁兄的腦海中覺得,只要物理可能,什麼法律啊,交通啊,星期幾啊,統統是狗屎。
  • 回顧馬斯克的2020,
    Elon Musk (@elonmusk) 2020.05.11 (已刪除)這兩條推特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第一條玩笑性的推特使特斯拉股價瞬間暴跌,許多人損失慘重,在推特上怒噴馬斯克。第二條更是引來各方炮火,指責馬斯克只關心公司利益,忽視工人健康安全。儘管馬斯克後來被迫刪推,但仍連發多條推特諷刺政府限制公民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