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前教育課程在英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宗教情感、自由主義、人文主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之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自由人文與傳統課程緊密相結合的學前教育課程。為此,探討英國的學前教育思想與課程設置現狀,可以為我國學前教育課程及學前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一、英國「自由」式學前教育思想與課程設置
(一)英國基於「自然」的自由理念
英國學前教育界一直把幼兒的性格塑造、社會交往與情感發展放在首位。英國幼兒園最初起源於19世紀上半葉,正是自由主義理論盛行的黃金年代,這也為後來英國學前教育課程「自然狀態」的自由理念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礎。
求真的自然實證主義一直是英國的思想傳統。17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提出的「自然法」,強調以「自然狀態」的自由為基礎的個人本位思想,為英國自然的自由打下基礎。洛克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霍布斯的思想,並在其思想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個體人格的實現是人自我釋放,積極主動地自我創造過程。」這一自由主義思想的重要命題,也為英國自由文化傳統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世紀初,歐文最初在建立幼兒學校時就提出教育不應僅僅只局限於課本,應當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更多的幫助幼兒養成能夠增進幸福的情感和習慣。他強調入的原初自然性、內在發展性以及發展的自由性。20世紀著名教育家尼爾在建立夏山學校時也秉承著將基礎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鼓勵教師及學生在自然中探索,在生活中學習。著名生物學及赫胥黎強調自由教育就是在自然規律方面的智力訓練;尼爾認為自由是每個人生而具有的權利,兒童的職責就是過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以看出,在多領域多因素的影響之下成就了英國自由文化的基調,這也為英國學前教育課程中「自然狀態」的自由教育產生了最直接和深入的影響。
(二)英國自由教育理念在課程設置中的體現
英國學前教育課程設置主要涉及六大領域,分別為藝術;語言發展;早期數學體驗;個人、社會和情感發展;身體發展和運動;了解和認識我們的世界。孩子們在園中通過遊戲及其他相關體驗來感受此類課程。
此類課程相對注重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在此類課程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材料和營造輕鬆愉快的環境,讓幼兒進行大膽的創作。同時在教師的不斷激發和鼓勵下,幼兒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提升自身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我國教育不同的是,此類課程更加注重幼兒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作品最終呈現的結果並不是活動的重點,教師會針對幼兒自身特點和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對幼兒採取鼓勵性評價,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創作的自信心和創造潛能。
2.語言發展
有關語言和讀寫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懂得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情感,並且可以在與同伴及成年人交往的過程中傾聽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需根據每名幼兒自身的特點制訂專門的讀寫計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同時,也會通過談話會、故事分享、詩歌朗誦等多種日常活動增加幼兒對於語言活動的興趣、傾聽他人觀點和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進行平等且有價值的對話,耐心傾聽幼兒的觀點問題等,鼓勵幼兒更多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對話的過程中儘可能的使用更多更豐富的詞彙。語言類的活動既可以幫助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又可以在與他人的溝通交往過程中獲取有效信息,拓寬視野,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3.早期數學體驗
英國學前教育將早期的數學體驗融入到了幼兒每天的日常活動之中。通過讓幼兒統計幼兒園中樹木的數量,採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和比較物體的大小,按照數字的順序尋找目標物等方式,幫助幼兒將抽象的數理邏輯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此類課程不再是局限於課本甚至是課堂中的死知識,而是通過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在不同的背景之下體驗數學知識,使幼兒可以在遊戲和生活中獲取有關時間、順序、數字、圖形等看似抽象複雜的數學知識。
4.個人、社會和情感發展
這一領域與我國學前教育課程中的社會領域內容相類似,是通過幫助幼兒更好的發展個人及社會情感,以促進幼兒在其他學習領域方面取得成功。在這一領域活動中,教師通過組織各方力量,不僅僅只是將活動的範圍局限於課堂或幼兒園中,還會尋求家長及社區等多方力量一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輕鬆愉快,富有安全感的環境。在幼兒園中,教師通過小組活動,課外遊戲活動等方式,以「遊戲和活動」為課程形態的基礎,踐行著英國學前教育課程中「自然自由」的文化傳統,將幼兒個體與自由文化相互融合。同時,也會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資源,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參與到活動中,如親子運動會、野營、外出參觀等,既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又為幼兒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社會交往機會。此外幼兒園也會聯合周邊的社區公司等,不定期舉辦公益活動、節日慶典等,幫助幼兒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
5.身體發展和運動
有關幼兒身體發展和運動的課程主要通過鍛鍊幼兒的走、跑、跳、爬行、平衡、踢、敲擊、扔和抓取等方面的能力幫助孩子發展平衡能力、控制、合作能力,以及提高對尺寸、空間和方向的意識。這與英國教育家們所鼓勵並主張提供機會讓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的理念相一致。如歐文特別鼓勵兒童到所能接觸到的地方,如果園、田地、森林等去尋找自己認為最有用、最有必要了解的事物。雷迪也認為「學校不應成為一塊人工造成的地方,專靠書本為媒,而不與生活相通連,學校應成為一個真實的、實際的、兒童能在該處發現自己的小世界。」英國的學前教育機構通過創設幼兒園整體環境和班級特色環境,充分發掘區域活動中潛在的教育價值,使幼兒在玩泥巴、打雪仗、堆沙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大小肌肉群的發展。此外英國學前教育機構還會充分利用家長及社區資源,定期帶領幼兒去野外、博物館、警察局等幼兒園之外的場所,既擴大了幼兒的視野,豐富了幼兒的認知也鍛鍊了幼兒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由於在戶外遊戲活動時幼兒所面對的危險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更多,幼兒園會在幼兒入園和外出前都與家長籤訂相關的安全協定,同時也會嚴格把控師幼比,在保障幼兒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幼兒最大的自由和快樂,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6.了解和認識我們的世界
此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初步接觸歷史、地理、科學等領域的知識。幼兒園會通過採用個體與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組織帶領幼兒到戶外遊戲活動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親近自然,更好的與大自然接觸。使得幼兒在與自然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實現對周圍世界的探索,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和鼓勵,培養幼兒主動感知和觀察的能力。此外,幼兒園也會通過與周邊社區及社會資源建立聯繫,幫助幼兒參與體驗不同的環境和社會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及社會性發展。
二 「自由」式教育對學前兒童成長的意義
(一)「自由」式教育能促進兒童個性的發展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發現幼兒之間的差距,並且尊重此類差距。在面對不同幼兒時,所使用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不同,以便更好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所謂個性在心理學中是指個體心理傾向、心理過程的特點;在教育學領域,個性被定義為:「個體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通過與後天環境(主要為教育)的相互作用(內化、外化),而形成有利於自身解放的由多種素質(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獨特整體。」本文所提到的「自由教育」就是要尊崇幼兒個性的發展,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創設機會讓幼兒在與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的互動中自由快樂的成長,而不再是傳統教育中的將幼兒束縛起來,對幼兒的評價也不僅僅局限於結果的評價,而是更加關注活動的過程,給予幼兒更自由的活動空間,更多的選擇,更廣泛的思考,最大程度的遵從幼兒個性的發展。
(二)「自由」式教育能促進兒童創意思維的發展
創意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思維活動認識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獨創性成果的思維方式。它在幼兒社會性發展、藝術創作領域和思維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主要具有獨創性、求異性和開放性這三個明顯的特徵。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成長的環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家庭教養方式等內外部因素都會對幼兒的創意思維造成影響。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河流等也會幫助幼兒插上幻想的翅膀。但就目前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來看很大程度上會束縛兒童的想像力。以現行的美術領域活動為例,傳統的美術教育往往更加注重作品的構圖、配色或作品與實物的相似程度,往往忽視了對幼兒美術興趣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英國「自由教育」的理念通過帶領幼兒走進自然融入自然,讓幼兒自主探索和發現。既遵循了幼兒興趣的發展,又培養了幼兒探索發現和觀察的能力。此外學齡前期的幼兒最為明顯的性格特徵就是好學好動好模仿,這也恰恰就是他們探索世界和獲得對世界初步認知的主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作為教師或家長可以對幼兒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教養,便能很好的促進幼兒創意思維能力的發展,反之則相反。在英國學前教育課程模式中,更多採用的是相對自由的教育模式,給予幼兒更大的空間,更多的選擇權和更多探索的機會,加上教師有意識的鼓勵和引導,使得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健康領域目標中有提到,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應從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有意識的創設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戶外活動環境和場地,並且針對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提供材料和支持,樹立起「戶外活動是幼兒的活動,戶外時間是幼兒的時間,教師必須從中抽離出來,將活動和遊戲的自主權交還給幼兒,讓幼兒成為戶外活動真正的主人」的理念,最大程度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自由」式教育能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是指幼兒在社會中產生的必須的知識技能、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換而言之,是指兒童從自然人轉化為社會所需要的人。英國的學前教育界一直把幼兒的個性塑造、社會交往與情感發展放在首位。學前教育課程作為文化的載體,既要引領兒童超越自然性走向社會生活,又要呵護兒童的自然性,為兒童提供自由生長的空間。幼兒在自然環境和幼兒園區域環境中遊戲與活動,既親近了解了自然,又在遊戲的過程中產生與幼兒、教師等的社會性的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對他人的認識、理解、關愛等社會性能力。此外,在英國學前教育的「自然」式教育理念中還會特別注意幼兒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在幼兒成長和社會交往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不但會對幼兒當前社會交往行為造成影響也會對幼兒成年之後的表現有所影響。教師在組織藝術類課程活動時,會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而不是單純的注重結果,同時還會針對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及個性特徵有針對性的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教師會通過親和的態度採用鼓勵性的語言,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大膽向他人進行展示,幼兒在展示自己作品的過程中不但增強了自信心的發展,也促進了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原文出處: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 G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