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我中心邀請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柳俊教授作「臨床教學查房的組織和實施」的培訓課程,聽眾反映熱烈,臨床帶教醫生均表示受益匪淺。11月23日晚,我中心舉行第二場師資培訓課程,邀請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胡文杰主任作「遞進式課程設計-腹腔鏡培訓為例」的培訓課程,以及本院的楊揚帆副主任醫師分享「美國眼科醫生臨床帶教給我們的思考」,我中心一線臨床帶教老師80餘人參加。胡文杰教授是中山一院臨床能力培訓中心主任,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醫學模擬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模擬醫學部常委,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模擬醫學教育分會理事。胡教授歷任全國醫學生臨床技能大賽中山大學代表隊外科指導老師、外科組組長、大組長,帶領學生取得「四連冠」佳績。2012年獲中山大學臨床教師技能大賽特等獎。2012年、2018年獲葉任高-李幼姬夫婦臨床醫學優秀中青年教師獎-突出貢獻獎;2014年獲全國「十佳實訓老師」。楊揚帆副主任醫師為本院青光眼科醫生,有多年豐富的帶教經驗,參與了今年我中心與UCSF進行的教學經驗交流。
在胡教授的講座中,他首先用一張幻燈列出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成效、評估及學員之間的關係。他通過生動的汽車舉例,指出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重要性,從而引出制定學習目標的關鍵性。隨後他指出制定學習目標的SMART原則,即:Specific (明確性)、Measurable (可測量性)、Achievable (適切性)、Realistic(現實性)、Time limited (時效性)。並從氣管插管出發,逐步引導聽眾思考,如何立足於培訓學員層次,制定出適合他們的學習目標,從而達到培訓目的。胡教授隨後講解程序化操作技能訓練的教學框架,並結合外科特點,指出中山一院外科規培生經歷模擬訓練(幹箱)、模擬訓練(溼箱)、虛擬訓練(動物手術)及大體手術(臨床)這四個培訓階段,時長1年。根據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從而開展不同的教學內容。胡教授還詳細講解了評估,指出評估促進學習,明確學習成效,而且只有可靠性及有效性均具備的評估才是臨床上實用的。胡教授又從外科操作闌尾炎術後傷口處理出發,具體生動地描述了評估內容及分數制定的依據,隨後又指出了評價工具中等級量表及核查表的差別及適用場景。最後胡教授做了簡練的總結,讓聽眾更清晰化地了解:需要根據學員層次來確定學習目標;根據目標確定階段教學內容、方法;注意評估工具的科學性。
緊接著,楊揚帆副主任醫師作了「美國眼科醫生臨床帶教給我們的思考」的培訓課程。首先楊教授指出其實歐美住院醫師培訓體系與我國類似,都強調循序漸進、系統、全面的長期培訓,但在規培模式、師資培訓、培訓質量控制和同質化等上我國仍存在差距。隨後她分享了今年10月份UCSF的韓穎教授來我們醫院進行教學示範及經驗交流中的體會。她指出韓教授在病例討論中強調邏輯順序,並且重視病例隨訪情況;在教學查房中,強調檢查前與患者充分良好的溝通,而且親自準確地示範陽性體徵;在手術教學中,術前準備充分,與患者充分良好的溝通及術前手術教學視頻講解,術中逐步解析,「手把手」教學,術後仍長期關注教學病例,指導隨訪及術後處理,讓手術醫生在一次教學病例中收穫頗多。楊教授最後也指出了我們今後的努力方向:借鑑國際先進的規培模式、加強師資培訓、制度支持、堅定信念、和學科及後輩一起成長。
課後臨床帶教老師紛紛表示在兩位教授課程上受益頗豐,糾正了大家對課程設計上的錯誤理解,讓大家明白制定學習目標的SMART原則的重要性;並且深入了解美國規培體系及我國的差距,明確今後發展方向。此次培訓課程對在日常工作中改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課程設計非常有幫助。
眼科學與視光學系
發布研究生招生、培養、畢業就業、規培學員招生、教學成果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