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騷擾兩個要點-電流形成閉合迴路;電容為高頻電流提供通路

2020-12-25 深講電磁兼容

共模騷擾是電磁兼容領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是,這個概念很難解釋清楚,大多數電磁兼容圖書或資料中給出的定義很難應用到實際工程中。

要理解共模騷擾的概念,需要堅定兩個信念:

第一,電流總是要形成閉合迴路的,從某個源流出,一定要流回這個源。

第二,空間總是存在雜散電容的,這些雜散電容為高頻電流提供了通路。這種電流,就是共模電流。

例如,圖中的開關電源電路中,作為開關器件使用的三極體Q1,它通常安裝在散熱片上,因此,三極體與散熱片之間有較大的雜散電容,散熱片與設備的金屬外殼之間,也有雜散電容,金屬外殼與電源線之間也存在雜散電容,由此構成了一個共模電流的迴路。

大家可能聽到過這種說法:「頻率較高的一般是共模騷擾」,現在明白這個道理了吧。因為,雜散電容僅為高頻電流提供通路,對於低頻電流阻抗很高。

相關焦點

  • 詳解電路迴路中的差模電流和共模電流
    本節我們進一步說明差模電流和共模電流的定義和概念。圖中是一個簡單的電路,包括一個閉合的迴路,有一個差模信號源,一個負載。在差模信號源作用下,迴路中產生了差模電流。如果信號源是直流的,一切情況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全部電流局限在設計好的電路迴路中。但是,如果信號源是交流信號,就會出現意外的情況。由於迴路導體與周圍的導體之間存在雜散電容,這些雜散電容為交流信號提供了一個通路,因此會有一部分電流從差模迴路中逃逸出來,從空間雜散電容返回信號源。這就是共模電流。
  • 如何為偏置電流提供直流迴路?你應該這樣做...
    在交流耦合運算放大器或儀表放大器電路應用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沒有為偏置電流提供直流迴路。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論述下這個問題,並且提出一種超級實用的解決方案。圖1中,一個電容串接在一個運算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
  • 如何為偏置電流提供直流迴路?正確示範 VS 錯誤示範
    在交流耦合運算放大器或儀表放大器電路應用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沒有為偏置電流提供直流迴路。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論述下這個問題,並且提出一種超級實用的解決方案。如果增益為100,則輸出漂移為0.06 V/分。可見,如果採用交流耦合示波器做短時間的測試可能無法檢測出這一問題,電路要在數小時後才會發生故障。總之,避免這一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圖2所示即是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案。此例中,一個電阻連接在運算放大器的輸入端與地之間,從而為輸入偏置電流提供了一個迴路。
  • 電源線的噪聲共模幹擾和差模幹擾優化設計
    ,由於共模電流的同向性,會在線圈類產生同向的磁場而增大線圈的阻抗,使線圈表現為高阻抗,產生較強的阻尼效果,以此衰減共模電流達到濾波的目的。 共模電容的工作原理和差模電容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利用電容的高頻低阻性,使高頻幹擾電路短路,而低頻時電路不受任何影響。只是差模電容是兩極之間短路,而共模電容是線對地短路。
  • 差模幹擾與共模幹擾的概念和開關電源EMI原理圖詳細概述
    差模幹擾:存在於L-N線之間,電流從L進入,流過整流二極體正極,再流經負載,通過熱地,到整流二極體,再回到N,在這條通路上,有高速開關的大功率器件,有反向恢復時間極短的二極體,這些器件產生的高頻幹擾,都會從整條迴路流過,從而被接收機檢測到,導致傳導超標。
  • 示波器怎麼測電流
    不當使用示波器測量電源紋波首先是使用了接地線很長的示波器探針;其二是讓由探針和接地線形成的迴路靠近功率變壓器和開關元件;最後是允許在示波器探針和輸出電容之間形成額外的電感。其結果帶來的問題是在測得的紋波波形中攜帶了拾取的高頻成分。
  • 電磁幹擾濾波器的奧秘-在騷擾源與敏感源之間串並聯電感、電容
    電磁幹擾濾波器的作用是減小導線上的騷擾電流。採用的方法類似於對付洪水的方法,一個是「阻擋」,另一個是「分流」。圖中所示的是電磁幹擾濾波器的基本原理。在騷擾源與敏感源之間的連線上串聯一個電感器件,在騷擾源的兩端並聯一個電容器件。
  • 存在共模電壓時測量信號波形的正確方法
    究其原因,如圖1所示,可調電源對保護接地線PE實際上存在電容,以下稱為Ciso,而示波器探頭負端是接PE的,在高頻下,探頭負端→PE→Ciso→GND形成一條低阻抗通路。電路的Vo+和Vo-對GND都存在100kHz的電壓,無論探頭負端接Vo+或Vo-,都產生額外的電流通過探頭負端→PE→Ciso→GND,在電感的電阻和迴路電阻上產生熱量,使電源電流增大,另外並聯的低阻抗通道改變了驅動器的諧振狀態。所以並非是示波器的問題,而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導致。通常人們可能對隔離電源的理解有些誤區,認為是「完全隔離」的,往往只看到隔離的電阻而忽略了電抗。
  • 剖析Flyback變換器的高頻迴路
    深入分析高頻迴路圖1為簡化的Flyback變換器的拓撲結構,主要包含有6個高頻迴路:(a)為原邊功率迴路A、(b)為副邊高頻功率迴路B、(c)為鉗位吸收回路C、(d)為驅動迴路D、(e)為輔助繞組迴路E,(f)為原邊控制迴路F。
  • 差分信號共模電壓ADC輸入電路設計
    用兩個電流反饋放大器(CFA)作為信號通路上的放大器,用一個低成本的電壓反饋放大器形成一個反饋網絡來控制信號通路的共模電壓。  這個電阻網絡的作用之一是利用混頻器的輸出共模電流在Rg上形成電壓降,從而把共模電壓控制在CFA負輸入端的動態範圍內。很多情況這個電阻網絡不是必須的,而只需要Rg做端接就可以了。不過,Rb的確可以有效的將共模電壓控制在所需要的電平上而不影響交流信號。代價是增大了一點電流。  Rg和RF共同組成運放的增益。與VFA不一樣,CFA的Rf 值需要參考器件推薦的值。
  • 濾波電容器共模電感和磁珠在EMC設計電路中作用及原理
    三大利器之濾波電容器 儘管從濾除高頻噪聲的角度看,電容的諧振是不希望的,但是電容的諧振並不是總是有害的。當要濾除的噪聲頻率確定時,可以通過調整電容的容量,使諧振點剛好落在騷擾頻率上。 在實際工程中,要濾除的電磁噪聲頻率往往高達數百MHz,甚至超過1GHz。對這樣高頻的電磁噪聲必須使用穿心電容才能有效地濾除。
  • 初中物理·九年級 | 電流的形成與電流方向 真題解析+課件
    電流的形成: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電流的方向: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 電解電容壽命紋波電流測試
    ★ 當U2為正半周並且數值大於電容兩端電壓Uc時,二極體D1和D3管導通,D2和D4管截止,電流一路流經負載電阻RL,另一路對電容C充電。開關電路中電容紋波電流分析  C1為buck電容,其充電時間受到低頻交流輸入影響,而放電時間則是受到開關管Q1的高頻影響。
  • 電容紋波電流
    紋波電流 紋波電流或電壓是指的電流中的高次諧波成分,會帶來電流或電壓幅值的變化,可能導致擊穿,由於是交流成分,會在電容上發生耗散,如果電流的紋波成分過大,超過了電容的最大容許紋波電流,會導致電容燒毀。額定紋波電流( IRAC ) 額定紋波電流 IRAC 又稱為最大允許紋波電流。其定義為:在最高工作溫度條件下電容器最大所能承受的交流紋波電流有效值。並且指定的紋波為標準頻率(一般為 100Hz--120Hz )的正弦波。
  • 耗電流低於200 μA的低功耗4 mA至20 mA過程控制電流環路
    低功耗雙通道運算放大器AD8657 、DACAD5621和基準電壓源ADR125的組合,可以為微控制器和數字隔離器等更高功耗器件提供更多功耗預算。此電路輸出電流為0 mA至20 mA。4 mA至20 mA範圍一般對應表示DAC或微控制器的輸入控制範圍,0 mA至4 mA的輸出電流範圍則常用於診斷故障條件。
  • 單片機晶振的兩個電容的作用
    石英晶體也連接在晶振引腳的輸入和輸出之間, 等效為一個並聯諧振迴路, 振蕩頻率應該是石英晶體的並聯諧振頻率. 晶體旁邊的兩個電容接地, 實際上就是電容三點式電路的分壓電容, 接地點就是分壓點. 以接地點即分壓點為參考點, 振蕩引腳的輸入和輸出是反相的, 但從並聯諧振迴路即石英晶體兩端來看, 形成一個正反饋以保證電路持續振蕩.
  • 反激式開關電源PCB設計要點
    共模電感(如圖2所示)用於濾除共模幹擾電流。由於反激電源演變自Buck-Boost,其輸入迴路和輸出迴路均是電流不連續路徑,因此均要控制迴路面積越小越好。輸入電容EC1要靠近電源晶片,如圖3所示。同理,輸出整流二極體和輸出電容也應該靠近變壓器。
  • 電容容量是不是越大就越好?三點式基於電容的振蕩電路設計如何進行
    直觀上看,似乎儲能電容越大,為IC提供的電流補償的能力越強。因此,許多人愛使用容量很大的解耦電容。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由於電容上寄生電感的存在,電容放電迴路會在某個頻點上發生諧振,在諧振點,電容的阻抗小,因此放電迴路的阻抗最小,補充能量的效果也最好。但當頻率超過諧振點時,放電迴路的阻抗開始增加,這意味著電容提供電流能力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