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疫」:面對「大考」,中國如何書寫戰「疫」答卷?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面對「大考」,中國如何書寫戰「疫」答卷?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電 題:面對「大考」,中國如何書寫戰「疫」答卷?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大考」。面對完全陌生的「考題」,中國成為最初的「考場」。

三個多月時間、14億多人參與,一張張「戰疫答卷」陸續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

在媒體披露的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於疫情發生後的第一份重要指示中,他即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生命和健康至上」成為中國戰疫的主旋律,不惜代價救治患者成為中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截至4月19日,中國各級財政共撥付疫情防控相關資金145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重要一項就在於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截至4月6日,所有確診和疑似病例的醫保結算涉及總費用約14.86億元。

在救治一線,醫護人員立下「你若以性命相託,我必以生命相守」的誓言;在鄉村社區,基層工作者用不知疲倦的腳步織成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在中國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市,截至4月16日有7位百歲老人治癒出院;在重病重殘兒童佔98%的全國1200多家兒童福利機構內,所有孩子無一人感染。

4月4日清明節,中國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共和國旗幟為在抗疫一線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低垂……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中國戰疫在慘烈的疫情中釋放出直抵人心的溫度。

疫情發生後,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情況,第一時間向世界各國分享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第一時間展開國際合作……中國以最先直面「大考」的實踐,及時向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出警示、提供借鑑,並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以人力、物力馳援。

1月23日,武漢「封城」,這個九省通衢之地、逾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以「停擺」76天的巨大代價,遏制疫情蔓延。當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啟動建造,並在短短十天後開始接收患者。隨後雷神山醫院和16家方艙醫院均以「中國速度」相繼投入使用。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1月24日),第一支援鄂醫療隊逆行抵達武漢。至1月29日,全國31個省份全部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在中國已是人盡皆知的「四早」傳遞出分秒必爭的緊迫感……

——與時間競爭、與病毒賽跑,中國戰疫在充滿未知的風險中上演著生死時速。

疫情就是命令。全國346支醫療隊、逾4.2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頂級的專家團隊、最先進的醫療設備以及各種優勢資源匯集於中國戰疫的主戰場參與攻堅。

14億人主動進入自我隔離狀態。中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收社會各界支持抗疫的捐贈資金約419.94億元,其中網際網路捐贈超過4200萬人次;參與疫情防控的註冊志願者584萬人,記錄志願服務時間達1.97億小時……

——萬眾一心、人人皆「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戰疫在強大的凝聚力下詮釋出參與者的廣度。

為保障疫情防控的秩序,中國執法部門重拳出擊。市場監管部門嚴打哄抬物價、發國難財者;公安部會同其他部門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加大對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截至4月16日,全國檢察機關共審查批准逮捕涉疫情刑事犯罪案件2910件3517人,審查提起公訴1980件2416人。

黃岡市衛健委「一問三不知」主任被就地免職;山東任城監獄暴發聚集性疫情,涉嫌玩忽職守等罪名的11人被立案審查;「封城」期間武漢某刑滿釋放人員到京後確診,相關部門和負責人被追責……

——撥亂反正、補偏救弊,中國戰疫在依法保障和問責機制中彰顯出整綱肅紀的強度。

根據國內疫情形勢的變化,中國不斷調整應對策略。各地科學防治、分級分區精準施策,制定差異化的縣域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措施,疫情下的中國逐步復甦。

官方數據顯示,至四月中旬,中央企業復工復產率已達到99.4%,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84%。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回暖。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幅高達36.3%;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各地大中小學陸續開學,截至5月11日,返校複課的學生總數超過1億……

——鑑機識變、有序「重啟」,中國戰疫在疫情陰霾下探索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深度。

正如世衛組織發布的第七十六期新冠肺炎疫情報告所言,中國人民為遏制疫情蔓延作出巨大努力,產生積極成效。中國經驗正在幫助其他國家的抗疫行動。

這一張張濃縮了所有炎黃子孫共同努力的「戰疫答卷」,在令人感嘆的同時也讓人釋然——

因為,這裡是中國。(完)

相關焦點

  • 中國記「疫」:直面難題,中國戰「疫」如何科技「賦能」?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中國記「疫」:直面難題,中國戰「疫」如何科技「賦能」?中新社記者 張素 孫自法「陳院士跟我說,我體內也有抗體產生了。」35歲的退伍戰士任超說。包括他在內,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腺病毒載體疫苗I期臨床試驗的108名志願者,接種疫苗後全部有了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相關研究刊發於醫學期刊《柳葉刀》,評論稱其為「重要的裡程碑」。疫苗研發是中國科技戰「疫」的一個縮影。從全盤部署,到協同攻關,再到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中國堅持講科學、求團結,科研攜手踐行命運與共。
  • 作文素材:從防控疫情「大考」中讀懂「中國答卷」
    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和集體「大考」,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運籌帷幄,親自指揮、親自布署,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黨中央審時度勢、綜合研判,及時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加強了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 中國用艱苦卓絕的努力書寫「抗疫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國用艱苦卓絕的努力書寫出壯麗的「抗疫答卷」。
  • 全球戰「疫」的中國答卷——寫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際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在全球疫情防控的「上半場」,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為世界贏得了時間、作出了貢獻,書寫了令人信服的「中國答卷」。  大戰大考,疫情檢驗一切。  回眸這段不平凡的歷程,每一個逝去的生命都應被緬懷,每一次凡人義舉都應被銘記。中華民族無論面對多高的險峰,從未失去「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氣,中國人民無論身處什麼樣的驚濤駭浪,總有人披堅執銳、逆行出徵。
  • 張維為《中國戰疫!》2020上海書展籤售
    在這場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大考下,中國交出的答卷讓世界矚目。 8月17日上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新作《中國戰疫!》亮相2020上海書展,本書是作者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切入口進行中西制度比較的最新研究成果。
  • 「大考」中的上戲答卷
    已經過去的2020年春季學期,我們都經歷了一場特殊的「大考」。隨著全國秋季開學的部署逐步到位,我們對即將到來的新學期更有了一份期待。在2020年秋季學期的腳步日益臨近之際,特發表長篇通訊《「大考」中的上戲答卷》,共同祝福經過「大考」的上戲迎來收穫的金秋時節。
  • 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
    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疫情,新華社武漢報導團隊勇於擔當,忠誠履職,不負重託,不辱使命,播發各類稿件1萬多條,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反映疫情發展最新動態,廣泛傳播疫情防控科學知識,用心用情書寫抗「疫」一線感人事跡,推出一大批鎮版刷屏之作,充分發揮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 如果說這次大疫是一場大考,那麼參加抗疫報導的全體同志交出的是一張優異答卷。
  • 武漢工程大學@高考學子:戰「疫」大考我們交出「中國方案」
    戰「疫」大考我們交出「中國方案」面對未來,寄諸學子己亥歲末,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讓這個辭舊迎新的日子黯然蒙塵,也讓高考的時間就此延期。但是,停課卻不能停學,哪怕在家,大家仍然需要刻苦學習,認真對待人生的第一次大考。
  • 江西同上一堂戰「疫」課:從「大戰大考」到「大課金課」
    本次戰「疫」課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均開創了疫情防控期間思政課的教學先河。廣大師生聆聽後普遍反映,課程不說教、不灌輸,內容充實、營養豐富,講述生動、乾貨滿滿,凸顯了江西戰「疫」的「硬核」力量,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是「一堂很有營養的思政大課金課」。
  • 【戰「疫」說理】面對「大考」領導幹部要做好「戒」「定」「慧」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仍需清醒看到,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決勝戰「疫」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能不能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是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重大考驗。面對疫情有所緩和,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效時,領導幹部要認識到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還遠沒有到鳴金收兵、刀槍入庫的時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關鍵時期,各級領導幹部決不可緩勁放鬆,務必克服麻痺鬆懈心理,務必從細從實,嚴格管控到位,找到管好每一個風險環節,決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否則將帶來嚴重後果,甚至前功盡棄。  二是要戒備,高度警惕疫情出現反彈。
  • 迎疫情大考!外國語學院的抗疫答卷
    假期一直留在中國的俄羅斯籍外教韋爾圖諾娃副教授與學生和同事們心連心,她通過發微信、打電話等方式關心大家的健康狀況,表達同心協力戰勝病毒的願望。面對複雜而困難的現實狀況,德語系請劉健博士和碩士生趙晨旭、周欣欣成立助教小組,為兩位外教提供軟體安裝與調試的遠程協助,聯繫學生,完成教學立方的課件上傳和維護。
  • 戰「疫」,求是網系列評論來啦!
    戰武漢,戰湖北,戰全國, 一場戰「疫」的人民戰爭撼天動地,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感天動地。 面對疫魔,湖北的醫務人員紛紛請戰,全國各地3萬多名醫務人員「最美逆行」。他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人,是用血肉築起生命防線的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代表著生命的層次、道德的高度。他們的事跡和貢獻將永遠書寫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 金域醫學梁耀銘:高效戰「疫」 交出高質量答卷
    未雨綢繆高效戰「疫」  「以前市場總說金域醫學不錯,到底不錯在哪裡?疫情防控期間,金域醫學在短時間內能夠上前線、做檢測,讓市場看到了金域醫學的真正實力。」梁耀銘對公司的表現頗為滿意。  高效戰「疫」的背後,是金域醫學26年來沉澱的綜合實力。「2018年,我們成立了呼吸道病毒診斷和轉化中心,鍾南山院士擔任主任,帶領我們構建病毒診斷能力。由於病毒屬於易感性樣本,需要專人專車運輸,我們專業的醫療冷鏈物流團隊發揮了很大作用。」梁耀銘稱,公司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  「疫情發生後,有人問我檢測一例要多少錢。
  • 以「藝」戰「疫」 |農林大青年用熱血設計應援中國戰「疫」
    中國加油!藝術學院 園林學院(合署) 2017級廣告學 林紀強《萬心念武漢》藝術學院 園林學院(合署) 2017級環境設計 曾繁俊《戰「疫」》藝術學院 園林學院(合署) 2017級環境設計 竇家琪《戰「疫」必勝》藝術學院 園林學院(合署) 2017級園林 楊松敏《致最美逆行者》藝術學院
  • 央視《故事裡的中國》走進戰「疫」中的青春 一展中國青年精神風貌
    在今年春天的那場戰"疫"中,中國青年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以心為燈,穩穩地拿住了時代的接力棒。讓故事照進現實,讓世界品味中國。
  • 戰「疫」說理:在抗擊疫情中讀懂「中國答卷」
    人民論壇網4月6日發布趙海星評論文章《戰「疫」說理:在抗擊疫情中讀懂「中國答卷」》,文章內容如下: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以「譯」戰「疫」,石大人與世界分享中國經驗
    8月14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導的「黨旗飄揚 築牢紅色防火牆」高校黨組織戰「疫」示範微黨課第8講,在光明網、新華網、微言教育、學習強國學校思政號、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央視頻等9大平臺播出,北京交通大學、中央音樂學院、西南大學、蘭州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五所高校的教師講述了抗疫故事。
  • 中國邊城滿洲裡戰「疫」記:用信心作答一場「開卷考試」
    王化勇 攝中新網滿洲裡11月24日電 題:中國邊城滿洲裡戰「疫」記:用信心作答一場「開卷考試」21日下午4時至今60多個小時中,中國邊城滿洲裡正在作答一場關於戰「疫」的「開卷考試」。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滿洲裡,毗鄰俄蒙,是中國最大陸路口岸城市,也是歐亞陸路大通道上的重要樞紐,被外界譽為「東亞之窗」。
  • 中國向世界傳遞戰「疫」必勝信心(環球熱點)
    新華社記者 龍 雷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怎麼應對、應對效果如何,國際社會時刻關注。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但中國沒有掉鏈子。「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恢復。」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肯定了中國戰「疫」的階段性戰果。
  • 河南雙匯集團復工復產戰「疫」記
    保民生供應 顯責任擔當 ——河南雙匯集團復工復產戰「疫」記□ 楊會玲 本報記者 孫中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國家重要生活物資生產企業的河南雙匯集團(以下簡稱雙匯)在全國、各省市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多家工廠相繼復工,堅持防疫、生產兩手抓,力保各地民生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