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日媒體在報導對方國家時,應追求真實傳達善意

2020-12-14 澎湃新聞

王毅:中日媒體在報導對方國家時,應追求真實傳達善意

外交部網站11月30日消息,2020年11月30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第16屆「北京-東京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

王毅說,我剛剛結束對日本、韓國的正式訪問。訪日期間,中日雙方確認,要按照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精神,面向未來,紮實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訪問還達成了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其中的的人員往來「快捷通道」今天得以正式啟動,相信將為疫情背景下加速復工復產合作、助力經濟復甦提供重要支撐。

王毅說,新冠疫情讓世界各國深刻感受到人類是命運相聯的共同體,也讓中日兩國人民的傳統友好再次得到彰顯。我們不會忘記,中國疫情暴發之初,日本各界踴躍捐贈防疫物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真情話語讓與病毒殊死搏鬥的人們感到溫暖。疫情在日本發生後,中國人民也感同身受,投桃報李。由此,我們還回憶起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兩國人民之間濃濃的愛心傳遞。家有患難,鄰裡相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會記住有個好鄰居是多麼重要,都會感激那些為中日友好奔走奉獻而又默默無聞的兩國民眾。

王毅表示,民間友好始終是中日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但目前兩國民眾感情出現反差,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中日之間既有廣泛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矛盾分歧,需要妥善把握和處理。對於雙方的共同利益,我們要不斷拓展弘揚,使之成為連接雙方的堅實紐帶。對於分歧和敏感問題,我們應該把它放到適當位置,進行建設性管控。在事關對方的內政問題上,要堅持相互尊重,體現作為近鄰的理解和包容。

王毅強調,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時代,大眾和社交媒體對兩國民眾的相互認知和感情互動產生著重要作用,也承擔著特殊責任。

一是追求真實。

兩國媒體在報導對方國家時不應刻意裁剪,而應將實際情況完整展現。今天的中國以舉國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以新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堅定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反腐倡廉,黨風政風更加清朗。多個國際機構的獨立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對黨和政府的滿意度多年在90%以上。這些活生生的事實,有必要也應該客觀呈現在日本媒體的版面上。

二是傳遞善意。

「以和為貴」、「以善為本」是兩國人民自古以來共同遵循的道德信條,也是兩國媒體應當追求的新聞倫理。媒體作為社會公器,影響著兩國民眾能否和平相處、世代友好。應跨越兩國社會制度和理念的不同和差異,以更加包容和友善的態度,推動兩國人民更好相互了解,更多相互認知。

三是共創未來。

世界正在經歷百年變局,兩國媒體應深入思考如何讓這個世界越變越好,人們越走越近,而不是彼此疏離,相互猜忌。中日所處的亞洲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發展板塊,正在致力於打造攜手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希望兩國媒體登高望遠,著眼未來,聚集中日合作的正能量,展示亞洲及世界發展的新願景。

「北京-東京論壇」創辦於2005年,每年舉行一次,在北京與東京輪流舉辦,是兩國間層次較高、規模較大的官民互動交流平臺。本屆論壇主題是「疫情後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

(原題為《王毅在「北京-東京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致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王毅,中日關係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心懷善意、秉持專業,客觀全面報導中日關係
    在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的媒體分論壇上,12位來自中日兩國媒體界的資深從業者和研究新聞傳播的學者,圍繞「媒體對未來中日關係的思考」這一議題展開了積極的探討和坦誠的交流。讓媒體回歸客觀公正最新發布的調查顯示,兩國民眾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中日關係,對兩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持較高期待。但面對複雜變化的國際形勢,雙方民眾對中日關係的認知也出現了一定的不確定性。對此,與會嘉賓們一直認為,民調的確是一項重要參考,但雙方不應只關注其中的數據,更應探討數據產生的理由以及其反映出的深層次問題。
  • 王毅訪日,表裡之間丨北京觀察
    「經過多年努力,中日關係終於重回正軌,雙方應珍惜這一來之不易局面。」我們可以猜想,日語流利的王國委或許是在進門落座後,省去翻譯親口向對面熱情迎接的菅首相傳遞出中方的善意。而菅義偉也在聽到王毅轉達的習近平主席口信及中國領導人親切問候後,表示了由衷的感謝,並稱「發展穩定的日中關係不僅對日中兩國,對地區和國際社會也十分重要,是兩國共同的責任。
  • 外交部長王毅:(中日)雙方應珍惜得來不易的改善勢頭,維護好中日...
    外交部長王毅:(中日)雙方應珍惜得來不易的改善勢頭,維護好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致力於實現兩國經濟合作的提質升級,重點聚焦節能環保、科技創新、高端製造、財政金融、共享經濟、醫療養老等領域合作
  • 王毅:制度差異不應導致零和,中國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7月9日向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發表致辭。他說,制度差異不應導致零和,中國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正確的態度是彼此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借鑑、相互成就。王毅當天表示,中美關係這對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兩國不應尋求改造對方,而應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之道。「任何勢力都沒有資格去否定其他國家選擇的道路,任何國家也都不會按照別人的好惡來改造自己的制度。歸根到底,制度和道路是對還是錯,應該由本國人民來決定。」王毅說。
  • 王毅外長記者會肢體語言豐富 2次握拳回應這些問題
    回答問題期間,王毅外長靠到椅背上的時間很少,多數時間他雙手撫案,並在回答時不時做出手勢示意。記者會期間,王毅外長的表情和身體語言比較豐富。記者提問時,他往往注視對方,面帶微笑,有時也會低頭將目光落在桌面上。回答問題時,他有時單手撫桌,有時雙手舉在胸前,有時握拳。記者注意到,在回答有關中俄關係和「一帶一路」有關問題時,王毅外長兩次雙手握拳。
  • 王毅會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中日關係重回正軌 雙方應共同...
    據外交部網站11月25日消息,當地時間2020年11月2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東京會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 王毅表示,經過雙方努力,近年來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來之不易,雙方應共同珍惜目前的良好局面。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同菅義偉首相通電話,對兩國關係作出新的戰略引領,推動中日關係實現平穩過渡,展現新的發展前景。
  • 媒體報導應是探照燈而非哈哈鏡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劉晶瑤、易豔剛)7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媒體報導應是探照燈而非哈哈鏡》的評論。被租客帶走失聯的杭州女童已確認遇害,但有些媒體仍沒打算「放過她」。7月15日,有報導稱女童家人準備將其遺體火化後海葬,在網上引發爭議。女童父親當晚發了一條朋友圈澄清,並強調「有些媒體請不要在我沒確認情況下擅自做主發布一些沒確定的信息」。
  • 事關中日合作,日本宣布開啟特殊通道,值得高度讚揚
    應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11月24日至27日對日本、韓國進行正式訪問。 25日,王毅在東京會見了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前首相福田康夫等政要。
  • 疫後中日交流合作潛力仍然巨大——來自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
    本屆論壇主題為「疫情後的國際秩序與中日兩國的作用」。百餘位來自中日兩國政界、經濟界、企業界、學術界、傳媒界以及公共衛生領域的嘉賓,就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安全保障、媒體責任、數字經濟與疫情防控等重要議題展開討論。
  • 日媒盤點近年來中日關係大事記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4月22日對近年來中日外交方面發生的重要節點性事宜進行了盤點:2012年9月11日:日本野田政府對中國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方針,引發中國強烈抗議。此後,中方公務船在釣魚島海域實現常態化巡航。2012年12月26日:第二屆安倍政府成立。
  • 駐日大使:日本媒體對中國的報導有失客觀公允,形成誤導
    我們期待美國新政府與我們共同認識到,這個世界是多元、多彩的,任何國家都有權利根據自身歷史、文化、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誰都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改變對方,而是應尊重對方人民做出的自主選擇。中美作為世界大國,應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好分歧,開展有利於兩國和國際社會利益的合作,共同為推動「後疫情時代」世界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作出貢獻。
  • 獲習近平接見,日本執政黨領導人訪華期待中日首腦互訪、再獲贈朱䴉
    (新華社圖) 習近平會見日本執政黨訪華團 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28日在北京會見來華出席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七次會議的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公明黨幹事長井上義久及其率領的代表團。
  • 王毅與河野太郎會談 雙方商定恢復日本學生赴華修學旅行
    中新社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 梁曉輝)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5日在北京與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舉行會談。王毅表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日共同利益和共同關切不斷增多,加強協調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斷增強。
  • 外交部記者會:王毅數次「握拳」 表達堅定 「中國態度」
    在約2個小時的記者會上,王毅回答了關於「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等21個問題。在回答「南海」、「朝核」、「金磚國家」等熱點問題時,王毅數次「握拳」,表達了堅定的「中國態度」。王毅強調,擁核不會安全,動武不是出路,復談還有機會,和平仍有希望。  中東局勢:和平可能遲到 正義不應缺席   「當前中東局勢再次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既存在動蕩加劇的危險,也孕育著迎來和平的希望。」王毅在回應中東問題時表示,中方的基本觀點是要推動中東地區的形勢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最重要的是三個堅持:第一,堅持打擊恐怖主義這一重要的共識。
  • 王毅當面指出日本NHK報導錯誤:一定要搞準確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據@中國日報 8月4日報導,日前,日本NHK電視臺網站一篇涉南海報導與事實出入較大。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新加坡接受媒體群訪時,該臺記者恰好提問。 王毅遂耐心作簡要指正,並風趣提醒:「在發表文章之前一定要check(檢查)!」
  • 外交部:國際社會應鼓勵支持朝方的善意
    國際在線報導: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18年5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是本次記者會答問實錄:問:昨天,美國聯邦參議員蘭德·保羅在就朝鮮方面威脅可能重新考慮朝美領導人會晤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從朝鮮的角度出發,他們釋放了三名美國公民
  • 【界面早報】藥監局回應鴻茅藥酒事件 中日時隔八年重啟高級別經濟...
    敘利亞稱以色列向敘機場發射飛彈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據敘利亞國家電視臺17號報導,敘利亞防空系統當天凌晨回擊了射向敘中部霍姆斯省沙伊拉特軍用機場的多枚飛彈。本臺記者消息說,敘利亞軍方稱,這次襲擊是以色列發起的。
  • 日本外相透露與中國外長會談細節:王毅屢次低聲指導日語翻譯
    結束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透露了與中國外長王毅的會談細節。2018年1月28日,北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與到訪的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舉行會談。視覺中國 圖據共同社1月31日報導,30日晚,河野太郎在匯集日本駐亞洲各國大使等的招待會上致辭時說,他近日與精通日語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日中外長會談時,看到王毅屢次對自己的翻譯低聲耳語加以指導而深感佩服。報導稱,談到28日與王毅的會談,河野用幽默的口吻介紹道:「他的日語非常棒,但會談時說中文。
  • 用興趣傳達善意,Soul讓青春被聽見
    作為一個基於心靈的智能社交APP,Soul為用戶創造了一個可以真實社交的場域, 在「廣場頻道」中,我們可以欣賞他人的才藝展示、看見同齡人的喜怒哀樂;多種匹配功能,讓人們能從不斷的交流中實現成長,收穫善意和快樂,從而使整個社會的快樂程度提升。在交流與互動中,Soul幫助年輕人發現三觀和興趣相符的朋友。在Soul自然生成的眾多興趣群體中,音樂似乎有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
  • 王毅:海灣是海灣各國的海灣,域外國家不能越俎代庖
    2020年10月20日晚,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北京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海灣地區局勢部長級視頻會議。王毅表示,海灣局勢持續緊張,嚴重衝擊地區乃至國際和平與安全。安理會成員和地區國家都應秉持誠心和善意,努力尋找打開和平之門的鑰匙,積極回應國際社會特別是地區各國人民的期待。中方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堅持法治規則,共建一個和平的海灣。要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尊重國家主權、和平解決爭端等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反對單邊制裁和武力施壓,摒棄「合則用、不合則棄」的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