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時,想讓菜餚色香味俱全,就得巧妙地運用各種調味品,因為每一種調味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專有的作用。這裡,我們通過《秘制調味料》這本書,來學一學生活中巧用調味品的小妙招。
鮮嫩的食材要儘量少用調味品
新鮮、醇香的食材,要儘量少用調味品,比如應季的蔬菜、瓜果、新鮮的魚肉等等,這些食材,如果用過多調味品,尤其是辛香料之類,就會掩蓋食材本身自帶的鮮味,甚至會影響菜餚的口感。
並非所有的鮮嫩食材都不適合重度調味,要根據食材的情況和個人的喜好進行靈活地調味。比如豆腐,如果喜好豆腐的豆香味,那麼烹飪時就可以少放調味品,拿油煎至金黃,撒鹽、香蔥即可;反之,有人覺得豆腐有豆腥味,那麼就可以多放調味品加以掩蓋,用花椒、麻椒、辣椒等等爆炒出鍋,做成經典的川味麻婆豆腐。
素菜葷做滋味更美好
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連同一起升高的還有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等一些列的「富貴病」。很多人開始禁忌吃肉,所以「素菜葷做」也就成了目前比較時尚的一種養生方式。我有一個朋友,他每天會用百家號推出一道素菜,大概信奉佛教的緣故,他所推薦的素菜並不沾油葷。
如果沒有宗教方某的忌諱,「素菜葷做」要比素菜素滋味鮮美很多。最常見的素菜葷做,就是在烹飪素菜時,放入用肉或者骨頭熬製的高湯,這樣做的菜餚就會有肉香,而不會有油脂。比如,上湯娃娃菜,將高湯與娃娃菜一起燉煮,娃娃菜就會變得異常鮮美。
巧用薄荷來調味
薄荷,又叫「銀丹草」,是一種常見又神奇的植物,可以去除食材的陳舊味。在大米、小米、蓮子等煲粥時,加入少量的薄荷葉,可以增加粥的香味,使粥變得清新爽口。
薄荷還可以去除肉類中的異味。在炒肉時,放入適量的薄荷,不僅能去除肉的腥味,還能增香。由於薄荷會使油揮發,烹飪最好後期加入。
除此,薄荷還有涼拌,有健胃、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保肝利膽的作用。
使用有講究的食用油
目前市場上,有琳琅滿目的食用油,比如,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花生油等等,每一種油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也不相同,而不同種類的油,適合的菜餚種類也不盡相同。我們要根據烹調方法不同選擇不同的食用油。
製作油炸類菜餚時,要選擇冒煙點較高的食用油,比如大豆油、菜籽油。製作煎炒類菜餚時,要選擇冒煙點適用的食用油,比如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而製作冷菜、涼菜時,要選擇冒煙點低且沒有油腥味的食用油,比如橄欖油、麻油、茶油等。
這裡油的「冒煙點」是指油在加熱時開始冒煙的時間點。介於熔點和沸點之間。只要達到冒煙點,油就會開始變質,甚至燃燒。在烹飪時,如果油溫過高,會變質產生毒素,從而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調味順序不可亂,先糖後鹽再味精
最後,筆者還要強調一下調味品的調味順序。糖,在調味時的主要作用是提鮮;鹽,會使食材中的水分析出。因此,如果放鹽之後放糖,糖會溶解食材析出的水分中,不能進入食材中,也就不能達到「提鮮」的效果。要先放糖,後放鹽。
味精在溫度達到120度左右,會分解成穀氨酸鈉,這樣非但「提鮮」,還會產生毒素。所以,味精最好是出鍋後再加入。一些本身就比較鮮美的食材,比如蛋類、菌菇類,在烹調時沒必要再放入味精。
怎麼樣,天天美食,天天烹飪,這些生活中巧用調味品的小技巧,你們都學會了嗎?如果有用的話,建議各位點讚收藏吧。如果你也有生活的其它小技巧,歡迎下方留言,分享給大家。
學習烹飪,先要認真了解調味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