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與臺灣苗慄加強休閒農業和旅遊合作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武漢4月25日電(記者吳植羅鑫)鄂臺經貿旅遊交流合作座談會25日在湖北舉行,臺灣苗慄縣縣長徐耀昌率領的經貿旅遊交流團就深化農業和休閒旅遊合作與湖北相關負責人進行了研討與交流。

  徐耀昌介紹,苗慄位於臺灣中北部,境內山多、平原少,物產豐富且自然人文景觀獨具特色。

  「苗慄依山傍水,山水美景、溫泉、民俗等旅遊資源吸引不少大陸遊客前來觀光。」徐耀昌說,「我們此行主要目的就是向湖北推介苗慄農特產品及文化旅遊觀光產業。未來我們將與湖北在鄉村、休閒、特色旅遊等方面加強合作。」

  湖北省副省長童道馳表示,臺灣苗慄精緻農業、休閒農業發達,湖北是農業、旅遊資源大省,近年來湖北和苗慄的經貿文化等各項交流越來越密切,相信未來湖北與苗慄在農產品展銷、旅遊、綠色產業等領域將開展更好的交流與合作。

  湖北省旅遊委副主任徐勇說,湖北不僅赴臺旅遊人數多,而且是臺灣來大陸的重要旅遊目的地之一,雙方在旅遊方面的合作前景廣闊。未來湖北將加強臺灣苗慄旅遊資源在本地的宣傳,提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將苗慄編入湖北入臺旅遊團隊線路,作為重要的旅遊產品推出,並且加大推動赴苗慄「個人遊」的力度。

  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塗山峰說,未來武漢將進一步加強苗慄農產品的採購,加強鄉村、休閒、特色旅遊方面的合作。今年年內將舉辦漢臺嘉年華,組織30餘對新人到苗慄舉行婚禮。

相關焦點

  • 臺灣苗慄縣長率團訪問武漢推介觀光旅遊
    「歡迎武漢民眾深度遊苗慄,體驗客家風情!」臺灣苗慄縣長劉政鴻28日晚率該縣部分鄉鎮長、農會及旅遊協會負責人等100餘名代表在武漢江灘三峽石廣場推介當地觀光旅遊。  劉政鴻20年前曾到武漢旅遊。他當晚乘坐遊輪,一邊欣賞長江兩岸夜景,一邊稱讚武漢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
  • 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訪臺:「我們都是一家人」
    在苗慄縣縣長劉政鴻引導下,李鴻忠一行先後參觀了客家文化館、文創館和苗慄木雕博物館。在苗慄特色館,一瓶腐乳、一盒梅菜,都體現出獨特的客家飲食文化。品嘗青仁花生糖後,李鴻忠笑著說:「不能只讓我嘗到甜頭,還要讓湖北6000萬民眾都嘗到甜頭。這次來我們不僅要採購苗慄的產品,更要加強湖北與苗慄的合作,惠及兩地民眾。」  走出客家大院,不斷有客家人跟李鴻忠一行熱情地打招呼。
  • 臺灣寫真:探訪臺灣苗慄休閒農場
    臺灣寫真:探訪臺灣苗慄休閒農場  【正文】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的飛牛牧場,坐落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山野中,歷經了40多年的經營發展,如今,這裡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  臺灣寫真:探訪臺灣苗慄休閒農場  【正文】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的飛牛牧場,坐落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山野中,歷經了40多年的經營發展,如今,這裡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
  • 千餘人苗慄參與「兩岸鄉村旅遊嘉年華」
    活動由福建省旅遊協會、臺灣鄉村旅遊協會、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臺灣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聯合主辦。圖為福建方面聘任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顧問邱湧忠、臺灣休閒農業學會創會理事長陳昭郎、臺灣鄉村協會理事長鄭健雄等人為兩岸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諮詢顧問,希望專家學者能夠為福建鄉村旅遊發展獻計獻策。(左3)為福建省旅遊協會會長朱華。
  • 李鴻忠率團抵達臺灣首站苗慄縣參訪交流
    在苗慄縣縣長劉政鴻引導下,李鴻忠一行先後參觀了客家文化館、文創館和苗慄木雕博物館。在苗慄特色館,一瓶腐乳、一盒梅菜,都體現出獨特的客家飲食文化。品嘗青仁花生糖後,李鴻忠笑著說:「不能只讓我嘗到甜頭,還要讓湖北6000萬民眾都嘗到甜頭。這次來我們不僅要採購苗慄的產品,更要加強湖北與苗慄的合作,惠及兩地民眾。」  走出客家大院,不斷有客家人跟李鴻忠一行熱情地打招呼。
  • 「我們都是一家人」——李鴻忠率團抵達臺灣首站苗慄縣參訪交流
    在苗慄縣縣長劉政鴻引導下,李鴻忠一行先後參觀了客家文化館、文創館和苗慄木雕博物館。在苗慄特色館,一瓶腐乳、一盒梅菜,都體現出獨特的客家飲食文化。品嘗青仁花生糖後,李鴻忠笑著說:「不能只讓我嘗到甜頭,還要讓湖北6000萬民眾都嘗到甜頭。這次來我們不僅要採購苗慄的產品,更要加強湖北與苗慄的合作,惠及兩地民眾。」 走出客家大院,不斷有客家人跟李鴻忠一行熱情地打招呼。
  • 臺灣寫真: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臺北5月25日電 題: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南和裡的飛牛農場,坐落在遠離塵囂的山野中,蓽路藍縷經營43載,如今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年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0萬人次。
  • 兩岸共同推出十大休閒農業旅遊線路和休閒農場
    新華網長沙9月14日電(記者 李寒芳、劉良恆)正在長沙舉行的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題的中國·長沙首屆自然生態博覽會上,海峽兩岸共同發布了大陸地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十大精品線路,以及臺灣地區十大經典休閒農場。
  • 襄陽市與臺灣苗慄縣籤署相關合作協議 共同推進兩地觀光旅遊、農特...
    7月3日至9日,襄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程武率襄陽市相關單位負責人組成的經貿參訪團赴臺灣苗慄縣,就共同推進襄陽與苗慄兩地在觀光旅遊、農特產品和青年志工方面的合作進行洽談,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7月7日,襄陽市旅行社協會、市青年聯合會、襄陽鼓樓商場分別與苗慄縣觀光協會、青年志工同心協會和贊東方貿易有限公司在臺灣苗慄縣籤署了旅遊觀光、青年志工和農特產品採購合作協議。
  • 臺灣休閒農業 叫好又叫座圖
    華夏經緯網4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休閒農業最近走紅國際旅遊市場,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相繼主打臺灣鄉村旅遊行程,產品叫好且叫座,臺灣的綠色之旅不但上了當地媒體頭條話題,今年6月香港國際旅遊交易會還邀請臺灣休閒農業參加新旅遊路線競賽
  • 臺灣休閒旅遊考察活動開始接受報名啦!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在未來休閒旅遊無疑成為熱門投資項目。
  • 臺灣學者談都市農業:休閒農業是城鄉溝通的橋梁
    湖北日報記者 塗亞卓昨日,臺灣中華農學會秘書長張森富、臺灣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沈進成,通過短短1小時30分鐘的演講、幻燈演示,讓與會代表對臺灣觀光休閒式都市農業的繁榮景象,留下深刻印象。對於都市農業,張森富是這樣定義的:在城鄉邊界模糊地區發展起來的,可為都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高集約化、多功能的農業。張森富說,臺灣的都市農業是在城市化、工業化過度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適應市民對優美環境的渴望而產生的。1983年,臺灣農政部門制定了「發展觀光農業示範計劃」。
  • 振興學堂|臺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為何處於領跑地位?
    臺灣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經過20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且富有文化特色,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國內的旅遊主管部門、旅遊開發商也都紛紛到臺灣考察鄉村旅遊、生態農業休閒旅遊。,無論是從臺灣還是大陸的發展經驗來看,在休閒農業發展的初期,都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促進和引導,但是政府不能包辦一切,最終產業的進步要靠行業組織和良好的服務體系作為保障。
  • 關於赴臺灣舉辦休閒農業、共享農莊與鄉村旅遊培訓的通知
    臺灣共享農莊與鄉村旅遊考察培訓行程表時  間行   程   內   容住
  • 臺灣休閒農業的20個法則
    在綜合性的休閒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採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臺灣休閒農業大概有鄉村花園、鄉村民宿、觀光農院、休閒農場、教育農園、市民農場、休閒牧場等模式。經營休閒農業者也成立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相互交流舉辦共同活動,使休閒農業走向精細的專業化分工。也就是說,在區域內部,要通過行業協會、旅遊公司、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等形式,引導當地休閒農業經營者按照「自願、聯合、規範、自律」的原則聯合起來,對內統一服務標準,完善競爭機制,強化行業自律,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對外統一媒體宣傳,並劃撥專項經費製作光碟、休閒農業旅遊指南以及舉辦休閒農業推介活動。
  • 休閒與農業丨25個大陸農民比不上1個臺灣農民的收入,臺灣休閒農業如何玩.
    針對這一挑戰,臺灣採取了加快農業轉型,調整農業結構,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開發農業的生活、生態功能,使農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於是就開始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追求環境優美、景觀獨特、地域性強的鄉村花園開始出現。
  • 看臺灣五大典型農場,探尋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秘訣
    休閒農業是臺灣農業成功轉型的範例。現如今國內投資休閒農業的人士越來越多,而大部分人士在做之前或在經營的中途都會紛紛選擇參加一次或多次臺灣休閒農業考察的項目或活動。臺灣休閒農業為何如此出名,到底好在哪裡?透過臺灣的5個經典休閒農莊,我們一起探尋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秘訣。
  • 臺灣苗慄水果直通湖南
    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在臺灣苗慄縣卓蘭鎮走訪農會。 梅克保在卓蘭鎮農會的水果包裝車間,和暑期幫媽媽打工的小學生親切聊天。100多年前,數千湘軍來到臺灣,為保衛苗慄鄉裡而血戰,苗慄鄉民收埋了湘軍忠骨並修祠紀念。
  • 邂逅臺灣:當休閒農業遇上田園綜合體
    臺灣休閒農業與文創的發展,對於傳承歷史文化、活化鄉村資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創新環境氛圍、倡導生活方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對於大陸文旅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不同維度的項目都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和示範效應。
  • 臺中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臺北5月25日電 題: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南和裡的飛牛農場,坐落在遠離塵囂的山野中,蓽路藍縷經營43載,如今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年接待遊客人數超過3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