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泰晤士河邊的歷史愛好者

2020-12-12 Real英國力士

Sift through the mud on the shores of a Canadian river and you'd be lucky to find a lost necklace amid the washed-up bottle caps and beer cans. But take a walk along the edge of London's River Thames, and there's a good chance you'll find a piece of ancient history.

在加拿大河岸泥土中翻找,你只能在被衝走的瓶蓋和啤酒罐中找到一條丟失的項鍊。但是沿著倫敦泰晤士河尋找,你很有可能會發現一段古老的歷史。

The Thames is dubbed as the "mother" river in England. It originates from Cotswolds Hills in the southwest of England, with a total length of 346 km. It runs through London, the capital of England, and more than 10 cities along the ri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ames River Basin in British history.

泰晤士河在英國被稱為「母親河」。它發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山,全長346公裡。它流經英國首都倫敦和10多個沿河城市。在英國歷史上,它在泰晤士河流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It's this chance to dig up the past that has lured so many history buffs to the shores of London's Thames at low tide, where they hunt for washed-up artifacts in a hobby called "mudlarking." These treasure hunters routinely pluck all manner of mind-blowing items out of the mud, from medieval coins to 2,000-year-old Roman relics, to the remains of pre-historic rhinos and sharks.

正是挖掘歷史的機會,吸引了眾多歷史愛好者在退潮時來到倫敦泰晤士河沿岸,他們以「挖泥」為嗜好,尋找已經被淹沒的文物。這些尋寶者經常從泥土中挖出各種各樣令人興奮的物品,從中世紀的硬幣,到2000年前的羅馬文物,再到史前犀牛和鯊魚的遺骸。

New treasures are revealed on the banks of the Thames twice a day when the river's tide goes out and the water level drops by seven meters. That's when mudlarks – all of whom must be licensed – climb down ladders to the freshly-revealed foreshore and start hunting for historical goodies.

每天兩次,當潮水退去,水位下降7米時,新的寶藏就會出現在泰晤士河的岸邊。這時拾荒者們——都必須有執照——從梯子上爬下來,來到新出現的前灘,開始尋找歷史上的好東西。

Veteran mudlark Jason Sandy says every trip to the foreshore offers a new set of surpris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find," he told CTVNews.ca by phone from London. "Everything is kind of laundered together," Sandy said. "You can have a modern cigarette butt next to a prehistoric flint tool… Every day is a new surprise."

經驗豐富的Jason Sandy說,每一次到海灘的旅行都會帶來新的驚喜。「你永遠不知道你會發現什麼,」他告訴CTVNews「所有的東西都是混在一起洗的,」桑迪說。「你可以發現現代的菸頭和一個史前的燧石工具在一起……每天都有新的驚喜。

One of Sandy's earliest finds, a 2,000-year-old carved bone hairpin from Roman times, is now part of the permanent collection at the Museum of London. Sandy has also donated a pin associated with the infamous King Richard III to a visitor's centre and museum in Leicester.

Sandy早的發現之一,是一枚2000年歷史的羅馬時代的骨雕髮夾,現在是倫敦博物館的永久收藏。桑迪還向萊斯特的遊客中心和博物館捐贈了一枚與臭名昭著的理查三世有關的胸針。

Sandy and his fellow mudlark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useum of London, where they are required by law to show all of their discoveries that might be older than 300 years. An agent at the museum records everything, offers some history on the finds, and occasionally requests the best pieces for the museum's collection.

Sandy和他的拾荒同伴與倫敦博物館關係密切,根據法律規定,他們必須展示所有可能超過300年的發現。博物館的一個經紀人會記錄所有的東西,提供一些關於這些發現的歷史,偶爾還會要求為博物館的收藏提供最好的作品。

The museum also keeps a tight leash on mudlarking activities around the Thames, to ensure that the landscape is not torn apart by treasure-hunters. The southern shore is open to anyone with a mudlark's licence from the government, but individuals are not allowed to dig more than a few centimeters down into the mud.

博物館也嚴格控制泰晤士河周圍的拾荒活動,以確保景觀不會被尋寶者破壞。南海岸對任何持有政府公司頒發的拾荒執照的人開放,但個人不得在泥漿中挖掘超過幾釐米。

Restrictions are even tighter along the north shore, where the ancient Romans first founded London, and where some of the oldest artifacts remain. A select group of about 50 mudlarks are allowed to search along this shore and to dig up to a meter deep in search of treasure.

在古羅馬人最早建立倫敦的北岸,限制更為嚴格,那裡保存著一些最古老的文物。大約50位特許的拾荒者才被允許沿著這片海岸搜尋,並挖掘一米深來尋找寶藏。

While Sandy and his ilk have unearthed many historic treasures from the edge of the river, a few mysteries remain. One is the vast quantities of tiny garnets often found on the foreshore. Sandy says no one is certain where these red, semi-precious gemstones come from, but it's a popular topic of speculation among the mudlarking community. "It's quite strange," he said. "Some are gem quality, others are quite rough." If the answers are still in the Thames, Sandy says he's determined to keep looking for them. "

儘管Sandy和他的同類們在河邊挖掘出了許多歷史寶藏,但仍有一些謎團沒有解開。一個是在前海岸上發現的大量微小的石榴石。Sandy說,沒有人確定這些紅色的半寶石來自哪裡,但這在拾荒者人群中是一個流行的話題。「這很奇怪,」他說。「一些具備寶石的質量,其他相當粗糙。如果答案仍在泰晤士河裡,桑迪表示他決心繼續尋找。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find."

你永遠不知道你將會發現什麼

Reference:

http://www.nbnews24.com/2020/11/13/londons-mudlarks-find-castoff-history-along-the-thames/

https://www.ctvnews.ca/sci-tech/mudlarking-history-buffs-dig-up-priceless-treasures-along-london-s-river-thames-1.3424175

https://www.sohu.com/a/225470852_613641

https://zhuanlan.zhihu.com/p/99124128

Vocabulary:

1. Necklace—項鍊

2. Dig up—挖掘

3. Mind-blowing—使人興奮的

4. Mudlarks—拾荒者

5. Infamous—聲名狼藉的

6. Unearthed—挖掘

關注英國力士

讓你的口語和聽力起飛!

相關焦點

  • 倫敦塔橋之下,泰晤士河畔的咖啡館
    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橫穿倫敦市,在英國歷史上,泰晤士河流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在倫敦上遊,泰晤士河沿岸有許多名勝之地,諸如伊頓、牛津、亨利和溫莎等。著名的倫敦眼、大本鐘、西敏寺都位於河岸邊,倫敦塔橋連接河的兩岸。泰晤士河的夜景也非常璀璨。步行在著名的泰晤士河邊,一路往東而去,就在倫敦塔橋的河畔邊,塔橋之下,遇上這間低調、不顯眼的Tower Wharf Café,因為緊連著倫敦塔,因而取名。
  • 泰晤士河風光秀麗,是英國的母親河,兩岸集中了倫敦的標誌性建築
    來到英國,泰晤士河畔肯定要走走了,也是倫敦必去景點之一!古老的建築大多集中在北岸,保留得相當完好,周邊還有金融圈,許多白領站在大街上邊喝咖啡邊聊天,一起來看看吧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橫穿倫敦市,在英國歷史上,泰晤士河流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 倫敦市政廳——泰晤士河畔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倫敦市政廳(英語:City Hall)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公共建築,是大倫敦政府的總部,也是倫敦市長的辦公室所在地。它座落在泰晤士河南岸,鄰近倫敦塔橋。市政廳由諾曼福斯特設計,並於2002年7月啟用。和歐洲常見的古老市政廳截然不同,倫敦市政廳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座太空時代的標新立異的建築。它立於泰晤士河南岸,仿佛一個在風中搖擺的肥皂泡,與古老的倫敦塔隔河相望,成為了泰晤士河畔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倫敦市政廳的設計師是國際著名的諾曼福斯特,1993年,福斯特的設計在七個競賽方案中脫穎而出。1995年工程開始動工,經過30個月建設,如期交付使用。
  • 泰晤士河畔的巨型摩天輪,倫敦知名地標建築之一,倫敦眼!
    倫敦眼也叫千禧之輪,坐落於泰晤士河南岸,是英國為慶祝2000年的來臨而建造的。這座巨型摩天輪高達135米,坐在上面可以俯瞰倫敦。如果選擇黃昏時分去乘坐,浪漫的泰晤士夕陽一定會令人難忘。夜晚的倫敦眼更有一種夢幻的氣質,被燈光點亮的摩天輪形成一個巨大的藍色光環,宛如夜空中明亮的眼睛;若是坐在其中俯瞰倫敦夜景,美得震撼人心。倫敦眼共有32個配備空調的全封閉式座艙,每個艙位可以乘坐約25人,運轉速度緩慢便於遊客觀景,轉一圈下來約半小時。艙內設有倫敦各個著名景觀的解說,在旋轉到相應角度時播放,也有觸控式講解設備可供使用。
  • 倫敦一日遊玩什麼?沿著泰晤士河,解鎖倫敦印象
    抵達倫敦後,用什麼辦法能夠迅速對這個城市建立整體印象?不妨像我一樣安排一次遊船之旅,一天速攬倫敦。線路推薦:①格林威治天文臺→②泰晤士河遊船→③議會街→④白金漢宮→⑤大英博物館→⑥碎片大廈①格林威治天文臺,從東八區到本初子午線作為世界時0時區的起源,怎麼能夠錯過大名鼎鼎的格林威治天文臺和本初子午線呢?
  • 泰晤士河1號一期封頂儀式倫敦舉行
    【歐洲時報記者田皓雪子報導】12月11日,香港上市房企、全球最大豪華酒店業主富力集團英國公司在倫敦九榆樹(Nine Elms)舉辦泰晤士河1號一期封頂儀式,象徵泰晤士河1號項目向正式落成邁出了裡程碑式的一步。
  • 42億英鎊修建倫敦首批泰晤士河觀景平臺
    下圖就是泰晤士河潮汐水道,倫敦最新的超級排水系統。這條15.5英裡長的泰晤士河潮汐水道將從倫敦西部的Acton一直貫穿到東部的Stratford,每年可以防止3900萬噸未經處理的汙水滲入泰晤士河。項目距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國王學院僅200米,配套設施極佳,是此區域內少有的新建項目。如今,這裡成為倫敦的律政中心,匯集了國際頂級律師行及金融機構,周邊居民多為著名律師。這裡不僅綠地豐富,還可步行至著名的考文特花園、中國城、牛津街,也可到大英博物館或悠閒地享受泰晤士河美景。
  • 倫敦跨年煙火取消!但這場煙花秀,讓英國人重新認識了泰晤士河!
    不少倫敦市民在居家隔離幾個月後,發現泰晤士河畔都已經大變樣了。    從進倫敦、到收購地皮、再到蓋樓封頂,富力只用了三年時間。這個速度在英國,真的是非常快了。    2018年7月泰晤士河1號奠基儀式  News  倫敦市中心新地標 泰晤士河1號  位於倫敦1
  • 英國泰晤士河上最壯觀的橋梁,有「倫敦之門」的美稱
    一座美麗的城市必然有一條美麗的河流,比如倫敦。 泰晤士河流經倫敦市區,共有15座橋梁橫跨其上,連接起南北兩岸。其中最著名最壯觀的一座,當屬倫敦塔橋(Tower Bridge of London)。
  • 旅途遊記|倫敦——泰晤士河畔的千年古城
    晚上漫步到泰晤士河,對面的國會大廈和大本鐘非常美。夜色中的倫敦塔橋在燈光的掩映下壯觀大氣。夜幕下的倫敦眼,藍色的燈光顯的很神秘。站在倫敦眼上拍攝的倫敦夜景。泰晤士河畔的黑天鵝~路遇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建築,總覺得那個裡面很陰森。口袋裡有堅果的時候,一定不要坐在草地上。白金漢宮,這裡是英國女王的辦公地點及其在倫敦的居住場所。這裡的動物都很傲嬌,懶得搭理人類。
  • 塔橋為四座塔樓連接而成,從橋上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風光
    塔橋橋身為四座塔樓連接而成,橋長244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塔橋的參觀者通過的人行道(需收費),行人從橋上通過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美麗風光;下層為車輛和行人通行(免費),如今橋面上只有兩個車道,給行人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橋基上有兩座高聳的方形主塔,主塔有五層樓之高。
  • 地圖看世界;泰晤士河是英國的母親河
    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河流,因為它是一部流動的歷史。「泰晤士河的河水不僅哺育了英國的資產階級,也為倫敦工人開闢了一條謀生之道……。從這兒輸送出去的,除了汽車、發電機、冰箱、『老頭牌』刮鬍刀片以外,還有英國的炮艦。」
  • 10張罕見老照片:1930年代,英國首都倫敦的城市風貌和百姓生活
    背景是一艘在泰晤士河上的班輪。【圖2】1933年1月12日,英國倫敦的市中心,時值清晨的交通高峰期,大街上汽車開始排期了長龍,遠處大霧瀰漫。【圖3】1939年8月9日,衣著華麗的美國無聲電影女演員菲利斯·戈登,正牽著一隻4歲的獵豹在倫敦街頭逛街。
  • 只為泰晤士河上一頓浪漫晚餐
    在倫敦,河道縱橫交錯,以泰晤士河貫穿東西。然而,在繁忙的倫敦,都市人卻選擇下了班,換上行頭,到泰晤士河上揚帆起航,將城市的擁擠與喧囂拋在身後。
  • 英國倫敦的地標:大本鐘塔,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一道靚麗風景
    伊莉莎白塔,舊稱鐘塔,俗稱大本鐘,聯合王國國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的附屬鐘塔,世界上著名的哥德式建築之一,倫敦乃至英國的標誌性建築。 伊莉莎白塔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鐘樓高95米,鍾直徑7米,重13.7噸。每15分鐘響一次,敲響威斯敏斯特鐘聲。
  • 出門就是泰晤士河,抬頭即是倫敦塔橋!你以為是豪宅,其實是船屋
    這種家居設計大多都是深山老林邊的河水,空間靜謐又無人煙,配合上比較高級建築也顯得很是詩情畫意。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名叫船屋,這是一種很常見的住宅,而且人流量不算小,但大多數人了解的都是這種看起來很隨性,很小的船屋。
  • 泰晤士河畔的諾獎名校,隱藏的頂尖學府,一起關注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英文:King's College London,縮寫:King's或KCL),又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之一、世界頂尖的綜合研究型大學,亦是享譽世界的菁英名校,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精華地帶所創建,同年授予皇家特許狀,為歷史最悠久的英國大學之一。
  • 邊走邊畫__倫敦藝術行旅(上)
    旅行是一種生活在別處的快樂籌劃一年的倫敦藝術之旅終於在7月夏日成行這是一次邊走邊畫的藝術之旅孩子們將深入觀察和了解倫敦這座城市
  • 倫敦經典的一個建築,歷史感強,是倫敦標誌性建築之一!
    如今正在維修中,據說需要4年的工期,這段時間去英國旅遊的人,大概都會很失望吧從倫敦眼沿著泰晤士河,走過Westminster Bridge就是傳說中的大本鐘了。陰天襯託著這座哥特建築顯得更加壯觀,配上身邊行色匆匆地闖紅燈的高冷倫敦人,突然覺得陰雨天再適合這裡不過了。
  • 何懷宏:泰晤士河曾千帆競發,這裡有文明演變的風景
    彼得·阿克羅伊德一定是很愛那一片地方,愛那英倫的一角,所以在寫《倫敦傳》之外,還寫了這部《泰晤士河》的傳記。他既為一座大城做傳,也為一條大河做傳。城是固定的,河是流動的。而一條流經城市的大河,往往能讓這座城市充滿活力,甚至具有靈性。但河流又有自己的歷史,它不是僅僅為了一座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