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一度以為哲學很深奧。因為讀起來很拗口,甚至很多時候大家都不明白其意思。直到讀過《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後,才覺得自己想錯了。
論哲學,它是人類最根本的一種文學形式。說的明白點,應該是人類的思想集成。假如沒有哲學,也許就不會出現國家。
哲學不同於其他科學,可以用現實中實驗來驗證推敲,而哲學的實驗全是靠思考,靠你用頭腦來想結論。比如書中提到的以下實驗:
1、假設你在橋上,目睹電車即將撞上軌道上的五個人,拯救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個人推下去,你會怎麼選擇?
2、假設博物館裡每一幅畫都是相同的紅色畫布,只有畫名和簡介不同,策展人說每幅畫想傳達的意念也有所不同,你可以要求退錢嗎?
3、假設村裡的理髮師只能幫不自己刮鬍子的村民刮鬍子,不能幫會自己刮鬍子的村民刮鬍子,他自己的鬍子要由誰來幫他刮?
這三個問題,據說是哲學家精心設計的「思想實驗」。
我們都知道,哲學無法用科學實驗來檢驗其正確性,於是哲學家在腦中設計出具體的假設情境,測試哲學理論是否符合我們對於相關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問題的答案。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蘇格拉底、柏拉圖、薩特、加繆、尼採等等。可以說,眾多偉大的哲學家都曾設計過思想實驗。
傳統認知中,哲學史是一個普通人走近哲學的最優捷徑,它使你輕而易舉地掌握重要哲學家的生平和觀點,對於哲學的發展脈絡產生明晰的認知。
然而,這本《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卻另闢蹊徑。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它不再為讀者勾勒完整的哲學體系和脈絡。相反,卻把整塊的理論敲成碎片,按照其特質重新拼接。
說起哲學,它不應該是枯燥無味的,也不是讓人們晦澀難懂的。哲學就是要讓更多的人喜歡,哲學這門藝術才會發揚光大。
在這本書裡,作者通過有趣的小故事、小實驗來告訴我們哲學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有讀者說,這是一本哲學普及讀物,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向普通人介紹基本的哲學命題和哲學理論,引領大眾進入哲學思考的殿堂。
細讀起來,你會發現它也是一本"實驗手冊",包含有五十五個經典的"思想實驗",把抽象的哲學問題具體化,讓你的頭腦成為生成哲學的實驗室。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這樣微妙而瘋狂的問題是不是也曾光顧過你的腦海,讓躺在沙發上冥想的時光變得色彩斑斕。
在這本《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中,你將隨處邂逅這樣的問題,然後你會發現,原來腦洞大開正是那些大名鼎鼎的哲學家們的日常!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推薦,就給辛勤的小編打個賞吧! 讚賞的小夥伴,寫留言留下您的郵箱,這本電子書就可能會在24小時內出現在你的郵箱中哦!
(蘋果用戶長按二維碼,進行讚賞支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