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點,25歲研究生上吊自殺:孩子,逃避可恥,但有用

2020-10-22 中小學家長慧

您是家長嗎?是!就點標題下方藍色的 中小學家長慧 六字,然後點關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為您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信息。




10月13日,大連理工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自殺,研三,25歲。



怎麼就自殺了?


自殺前,他在微博中留下了一封遺書,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他有在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樂觀地面對生活。這樣一個看似陽光,詼諧的男孩,卻最終不得不對命運屈服。



壓垮他的不止是延畢,還有一句句「殘酷」的話。


「你這樣下去肯定延畢了,真丟人,幾百萬的研究生,不缺你這麼一個廢物,去死吧」


「這二十幾年家裡人給你這麼多關懷,結果養了一個廢物出來」



他是自縊的,在窒息中解脫,用這樣殘忍的方式。


圖源:微博


上一次引發轟動的是武漢理工大學的研究生陶崇園。在自殺前,該學生深受導師王攀的折磨。


幫導師洗衣服、買飯,叫老師起床,甚至被迫喊老師「爸爸」,王攀利用著導師身份,以畢業作為籌碼,對學生進行精神操控。



最終,陶崇園未能熬過畢業,在2018年3月26日清晨的宿舍樓裡縱身躍下。


而再把時間線往回拉,類似的事件發生很多。





2017年12月,被導師禁止出國深造的西安交大博士楊寶德被發現溺水身亡;

2016年1月,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研三的學生蔣華文從9樓跳下;

2015年5月,中南大學研究生薑東跳樓自殺事件,遺書中稱導師故意不讓他通過答辯;僅僅是2015年畢業季,北京郵電大學半年內出現五起自殺,均為研究生。


近年來,有關博士自殺的事件多次發生,大多都和畢業壓力與導師嚴苛有關。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身為家長的我們,都心痛萬分。


誰都知道,能上985大學讀研,既不可能笨,也絕不可能懶。


不要指責這個孩子為什麼心裡素質差,為什麼辜負父母選擇結束生命了。


如果家長早點發現孩子的壓力,這場悲劇是否可以避免?



作家獨木舟在《深海裡的星星》中所說:





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針不刺到別人身上,他們就不知道有多痛。


覺得自己「做不到」,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只能選擇去死。


無論是這名永遠停留在25歲的研究生,還是曾經那些選擇自殺的高材生,在外人眼裡都足夠優秀。


他們能夠考上研,能夠考到第一名,卻因為缺乏能力感,而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最終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這樣的悲劇看似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


作為家長、作為老師的我們,是不是曾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這次你考的好,也許是運氣好,別驕傲,要想成績穩定,以後還得努力學」

「你是我見過最差的學生!」

「作業寫完了嗎?還不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再玩」

「別玩了,趕緊看看書吧,別人家的孩子超過你那麼多都還在學,你有什麼臉玩?」

家長這麼說的本意也許是促使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一次次的嘮叨、催促卻破壞了孩子的自主感與能力感,讓親子之間產生劇烈矛盾。


每一個孩子天生渴望獲得認可,他們花大量的時間來探索和控制這個世界,並渴望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外界的認同。

看到這些自殺事件,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會想和孩子說,寶貝啊,這些都不重要,活著最重要。


但捫心自問,我們日常一言一行有讓孩子這麼覺得嗎?


你比成績重要,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我們卻要很努力才能讓孩子知道,因為我們日常做的真的太少太少了。



家長應該怎樣做?


請在向孩子施加壓力、提出期待之時,多給孩子遊戲、交友、獨處的空間。


而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希望父母不要一味指責,而是試著去蹲下來,去聽,去看。


這樣,或許我們才可能支持到孩子,真正幫助到孩子,而不是讓情況更加糟糕。


在孩子遇到挫折或者處於瓶頸期的時候,我們應該站在孩子這邊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難,順利度過瓶頸期,而不是站在困難這邊,和困難一起壓垮孩子。


這是可以克服的困難,那麼,不能克服的呢?


很少有父母告訴孩子可以選擇「逃避」,有時候逃避可恥,但有用。因為任何時候,生命總是最重要的。

在一篇文章中,小編看到一個同樣面臨延畢的學生講述的小故事:

「我也要延期畢業了,我也對導師不滿意,我也總是覺得自己是廢物,我也剛診斷患上了抑鬱症。


但是,我不想來生做一隻貓,我只想今生當爸媽的寶貝。


延期畢業,大不了再讀一年;實在不行,大不了不要學歷;不喜歡導師,大不了早點離開他;拿不到月薪兩萬的offer,大不了拿5000的也ok。


我向那些沒法左右的理想投降,並好好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切。


因為媽媽告訴我,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這是所有父母應該給孩子的教育底限。這句話簡短,卻很重要。

「去年期末,我無法控制的走到學校的湖邊,掙扎了很久轉頭去了醫院診斷為雙相,過了3天有位男同學在我站過的那個位置 ,他沒有去醫院而是跳了下去。


我看著他母親跪在他屍體旁邊哭,腦子裡都是自己母親跪著哭泣的模樣。


去一趟醫院吧,就當是最後的孤注一擲也好,一定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幫助,你不是矯情不是失敗不是廢物,你只是生病了。」


我們希望孩子獨立,但「獨立」的孿生兄弟,不一定是「強大」,「獨立強大」經常放在一起說,但並不存在必然性。


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直在學習如何獨立生存。


但我希望,孩子在自己不行了的時候,也要學會求助,也要學會避免自己被傷害。


即使自己的難題無人能解,哪怕表達發洩一下情緒,也會發現這個世界上總歸還是有人愛著自己。



成功的時候,告訴他:「你可以失敗!」


必敗的時候,告訴他:「不管怎樣,我都很愛你,我會跟你在一起。」


一生的時間很長,失之東隅,往往收之桑榆。你會發現,這條路上沒有花朵,另一條路上會有陽光。


如果覺得此文不錯,文末點個【在看】吧!



推薦閱讀(點擊藍字跳轉):






中小學家長慧包含各類免費學習資源,「拼音」「音標」「作文大全」「電子課本」「高考諮詢」「睡前故事」等等。獲取流程:先關注「中小學家長慧,然後點擊菜單進行學習,內容多多等你關注哦!



關注中小學家長慧

長按右邊二維碼3秒加入我們,獲取海量學習資源!

相關焦點

  • 凌晨2點,25歲研究生上吊自殺:孩子,如果成功太難,我願你平安
    文 / 主創團·夏晴風出處 /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10月13日,大連理工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自殺,研三,25歲。「你這樣下去肯定延畢了,真丟人,幾百萬的研究生,不缺你這麼一個廢物,去死吧!」「這二十幾年家裡人給你這麼多關懷,結果養了一個廢物出來。」明明是25歲,風華正茂的年華。他卻自稱「廢物」,自嘲「懶」、「笨」、「沒有資格」,說不定是「腦子出毛病」……告別信的最後,他溫柔地祝願家人順順利利,國家繁榮昌盛。網友紛紛在他微博下留言,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能快樂。
  • 大學生又一個上吊自殺的
    (圖源網絡)昨天看新聞,說湖南師範有個研究生
  • 25歲研究生上吊自殺,是大連理工大學老師問題,還是他本人有病?
    25歲,多好的青春年華,孫少平在這個年齡卻把在黑漆漆的礦洞裡挖煤當成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他身無分文,卻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他當過老師,有著高中文化水平,但他卻幹著最底層的工作,把所受到的冷眼、鄙視,當作是辛勤工作的動力。
  • 凌晨2點,大連理工研究生上吊自殺,遺書曝光:我的痛苦,你從未感同身受
    變形金剛積木哦~10月13日,大連理工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自殺,如今的社會競爭很激烈,我們為了孩子的未來,從小要求孩子好好努力,要變優秀,卻忘記了教會孩子要學會放下。《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在我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而且每分鐘就有兩個孩子死於自殺,有8個孩子自殺未遂。
  • 男子上吊自殺,繩子斷了!一對母女路過,結果令人髮指...
    2016年5月30日上午,杭州一位25歲的年輕媽媽帶著5歲的女兒,去蕭山北幹山遊玩,之後失蹤。蕭山警方接警後連夜組織搜山,次日凌晨,警犬搜尋到母女倆的遺體,身上均有銳器傷。於是5月30日當天11點,高某獨自一人登上北幹山,據他自己的說法,他登上山頂是為了自殺。他在觀景臺附近撿到了一條約2米長的皮線,就是電線沒有線芯的外皮,找了棵樹打算上吊,結果皮線斷了,沒成功。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新春特別篇新預告公開 2021年1月放送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新春特別篇新預告公開 2021年1月放送 時間:2020-12-22 11:14:38
  • 25歲研究生上吊自殺,遺言曝光:世界一直教孩子成功,卻沒人教他們接受平庸
    上吊自殺前,他在微博發了一封長篇遺書。熱搜第一,評論12萬,網友們的關心湧向這個並不認識的陌生人。但太晚了,男孩的時間永遠定格在了2020年10月13日,凌晨2點。遺書中,離開的原因沒有明說,他只是瑣碎地記錄一些不太開心的研究生生活。總結起來就是:1.老師上課的質量不高;2.實驗設備經常出問題,心態經常崩潰;3.實驗結果被否定,普羅米修斯式得一遍遍重來;4.無法完成課題,擔心無法畢業的絕望。
  • 新垣結衣新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特別篇》預告
    根據海野津美原著漫畫改編,於2016年播出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決定將於2021年1月2日播出新春SP,全新的SP將講述森山實慄和津崎平匡在正篇結尾真正的結婚之後的婚後生活,兩人也終於迎來了家庭新成員。官方今天(12月1日)公開了預告,一起來先睹為快。
  • 25歲女星因疫情失業,抑鬱症加重上吊自殺,遺書內容細思極恐
    就比如說娛樂行業,現在世界各地很多影視劇的拍攝和上映的世界都被迫延期,本來早就應該上映的電影,也因為疫情的原因不能上映,美國那邊甚至有超過3000萬的人就此失業。可見這一次的疫情到底有多嚴重了,而且這一天,娛樂圈那邊又傳來了一個噩耗!
  • 大連理工通報研究生學校身亡說了什麼?研究生上吊現場圖遺書內容曝光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自縊身亡細節披露
    通報稱,10月13日早7時左右,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經公安部門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據悉,當天凌晨2點,該學生通過個人微博帳號@紅燒土豆葉 發布了一篇「遺言」和一張畫面內有粗繩子的實驗室照片。
  • 大連理工一研究生上吊自殺身亡,死者遺書內容曝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研究生中自殺事件頻發,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不管這些研究生是因為什麼原因自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壓力大。也確實,首先他們年紀已經不少了,一邊是生活的壓力,一邊是學習的壓力,甚至有的研究生還有情感方面的壓力,家裡一直催著要結婚。
  • 25歲研究生自殺,遺書曝光:孩子,如果成功太難,我只願你平安
    文 | 劉娜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一周前的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的新聞。時隔一周,桃子媽終於平復好心情,來和各位家長談談這個事。這件事的本身,我不忍過多解讀。但如果你能從這件事中警醒到什麼,或者你身邊也有和新聞中這個孩子差不多大的弟弟妹妹,你能及時聽到他們的呼救。那這篇文章的意義也就值了。
  • 「逃避」可恥,但有用
    從小到大,每一回遇到困難,每一次面對傷痛,產生逃避心理的時候,身邊每個人都會跟你說:「當然不能逃避,逃避是不會收穫成功的,逃避也無法解決問題。」 逃避被很多人視為懦弱,它的確是,這點我不否認,可是難道我們就不能有退怯、軟弱的時候嗎?
  • 28歲印度女星在酒店上吊自殺,現場照片曝光,臉上有明顯傷痕
    報導稱,因主演泰米爾語肥皂劇《潘迪安商店》而備受觀眾歡迎的演員和主持人奇特拉在12月9日,被發現在一家名為Chennai的酒店房間內死亡,警方初步認定為自殺。警方透露,酒店方面人員稱,奇特拉是在凌晨一點左右回房間,凌晨3點30分,酒店經理撥打了報警電話。
  • 臺軍7月第4起自殺:19歲士兵上吊身亡 其父喊話蔡英文
    據海外網8月1日報導,日前,臺空軍臺北通訊大隊一名年僅19歲的傅姓士兵在寢室內上吊輕生,雖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但仍於第二天上午宣告不治。7與31日凌晨,該年輕士兵的爸爸在臉書喊話蔡英文,直接表示「兒子的輕生與領導幹部的所作所為有關」。 7月26日,該名傅姓士兵在營區內以童軍繩上吊自殺,雖經送醫急救一度恢復心跳,但最後不治身亡。
  • 雪莉確認自殺!公寓內用鞋帶上吊身亡,年僅25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哦~據韓網消息,韓國女星雪莉確認死亡,年僅25歲。據悉,10月14日下午3點21分,與雪莉一起工作的同事今日下午在京畿道城南市壽井區某公寓發現了雪莉的屍體,發現後報警。警方正在對事件原委進行調查,並確認是否有遺書。另外所屬公司SM娛樂對於雪莉的死亡還沒有正式表明立場。
  • 12歲小男孩上吊自殺,原因竟是...
    12歲小男孩,在樹林上吊自殺!原因竟是.昨日下午,村民在漯河市與西平交界處的白坡村發現一名幼童在村邊的小樹林上吊自殺。死者年僅12歲,就讀於附近的一所中學。後經查實,孩子上吊自殺,是因為學校將其開除,小孩子受不了這種沉痛打擊而選擇自殺來結束心中的痛苦。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有的事情需要面對才能戰勝害怕,有的事情去逃避反而更有效,果然這世上沒有哪一種道理是所有事情都通用的,所以才產生了煩惱和想不通這些東西。逃避和面對是相對立的,而它們卻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何況「逃避」是個貶義詞。這樣一來,萬事萬物也沒有所謂真正的好壞對錯了。想到逃避也能解決我的痛苦,我的糾結,我的煩惱。就覺得不可思議,於是也不願意去接受這個方法、去承認它。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重視心理教育,別拿分數來衡量孩子
    2點。:「同學,我爸和我說過,他想要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不是非得要一個研究生畢業的孩子。」,因學業壓力大跳樓自殺;2013年南京13歲的男孩疑因作業未完成而上吊自殺;今年2月29日,河南初三的14歲女孩因家中貧困,沒有錢買手機,無法按時學習學校網課,絕望之下她選擇了自殺。
  • 25歲新娘婚後一個月在家中上吊自殺,只因婆家不斷向她索要嫁妝
    然而文中這名年輕的新婚女子婚後仍不斷被婆家索要嫁妝,最終她因無法承受壓力,被迫上吊身亡。 該名受害女子名叫羅莎琳,年僅25歲,2020年11月6日,她剛與來自北方薩桑村的丈夫比蘭奇結婚。 然而在12月3日晚間,羅莎琳被家人發現在自己居住的房屋內上吊,她隨後被緊急送往達爾馬薩拉社區衛生中心,但在到達不久後,便被醫生宣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