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芯」國科大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畢業

2020-07-26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布了該校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該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的設計並實現了流片。晶片可以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一生一芯」國科大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畢業

經過9個月的努力,國科大2016級計算機學院本科生金越、王華強、王凱帆、張林雋和張紫飛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畢業。 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

據了解,國科大於2019年8月啟動了「一生一芯」計劃,目標是通過讓本科生設計處理器晶片並完成流片,培養具有紮實理論與實踐經驗的處理器晶片設計人才。國科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孫凝暉院士宣布,經過9個月的努力,由國科大2016級計算機學院本科生金越、王華強、王凱帆、張林雋和張紫飛參與的首期「一生一芯」計劃取得圓滿成功,五位本科生實現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這一目標。

「一生一芯」計劃負責人、國科大計算機學院教授、中科院計算所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包雲崗介紹,學生們將這款處理器晶片命名為「果殼(NutShell)」,與「國科」發音相同,希望通過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來寄託對國科大深厚的情感。包雲崗向媒體透露,RISC-V全球論壇剛剛接收了「果殼」團隊的投稿,王華強同學將代表團隊於9月3日向全球業界介紹「果殼」的設計。「這是『果殼』首次在國際舞臺上亮相。RISC-V全球論壇的報告均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資深專家,包括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教授。」

孫凝暉表示,處理器晶片被公認為晶片產業皇冠上的明珠,設計複雜度高、難度大。我國處理器晶片設計人才嚴重緊缺,如何加快此類人才的培養規模與培養速度,是我國迫在眉睫的難題。針對處理器設計人才危機, 「一生一芯」計劃的願景目標是在國科大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向全國輻射,幫助更多高校形成從處理器晶片設計到流片並運行作業系統的實踐課程,提高我國處理器晶片設計人才培養規模,縮短人才從培養階段到投入科研與產業一線的周期,力爭實現3年後在全國每年能培養500名學生,5年後實現每年培養1000名學生,10年達到每年培養1萬名學生。

新京報記者 樊朔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國科大5位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
    視頻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慶玲)今天,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5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
  • 最硬核畢業證:帶著晶片畢業,國科大本科生交付"一生一芯"首期成果
    )2016 級計算機學院金越、王華強、王凱帆、張林雋和張紫飛五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 64 位 RISC-V 處理器 SoC 晶片設計並成功流片,實現在晶片上成功運行 Linux 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 UCAS-Core。
  • 國科大:打造「一生一芯」本科生培養計劃,培養處理器設計人才
    」計劃成果「果殼(NutShell)」 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在北京玉泉路校區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中國本科生首次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本科生首次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中國科學院大學25日公布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中國芯、愛國情」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畢業!物理老師十分驕傲!
    據新聞報導: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布了該校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該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的設計並實現了流片。晶片可以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國科大本科生帶「芯」畢業!9個月設計出64位RISC-V處理器晶片
    五位2016級國科大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果殼(NutShell)」,與「國科」發音相同,並基於中芯國際 110nm工藝四個月實現流片。這顆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公考面試最新熱點話題——本科生造晶片「一生一芯」
    如何評價中國科學院大學「一生一芯」計劃?【背景】中國科學院大學 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5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中國芯 中國夢!國科大「一生一芯」培養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
    2019年11月,國科大啟動「一生一芯」計劃,並開設《晶片敏捷設計》課程,讓大四本科生、一年級研究生學習並實踐晶片敏捷設計方法,參與晶片設計,通過大學流片計劃完成晶片製造,讓學生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實物畢業,實現「矽上做教學和科研」。通過該計劃的實施,力爭在處理晶片設計、系統配套軟體等核心基礎領域,為我國培養一批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的一流拔尖人才。
  • 「超硬核畢業證書」!國科大首期「一生一芯」計劃取得成果
    去年,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在本科新生錄取通知書中嵌入了「龍芯三號」晶片,「硬核錄取通知書」讓人記憶猶新;今年,國科大本科生則拿到了「超硬核畢業證書」。7月25日,國科大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5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國內首例帶「芯」畢業!國科大5位本科生超硬核畢業證曝光
    5 位中國本科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迎來畢業季。他們帶著一顆自研晶片,從中國科學院大學(下稱國科大)畢業。RISC-V 處理器 SoC 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該晶片已可以運行在 Linux 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 UCAS-Core 中。
  • 國科大「一生一芯」背後有哪些故事?負責人詳解
    27日,該計劃負責人、國科大計算機學院教授、中科院計算所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包雲崗現身知乎,詳細介紹了「一生一芯」背後的故事。包雲崗介紹說,這項計劃源於對「如何將教學和開源晶片結合起來」這一問題的思考,更啟發於中國通訊科技巨頭華為面臨的晶片困境。
  • 5名國科大的本科生畢業設計的造晶片跑起來了
    1 說明:=====1.1 國科大公布「一生一芯」計劃首期成果,我國本科生首次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1.2 2020年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5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
  • 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 最新後續來了 一生一芯計劃二期已啟動
    和晶片有關的新聞,總能牽動國人的心。五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這款晶片,被稱作他們的 「最硬核畢業證書」。中國科學院大學「一生一芯」計劃火遍網絡,這個計劃始於2019年8月,旨在讓每個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如今,五位學生已經開始了新的工作。他們正在深圳,參與新的更高性能晶片的設計。
  • 本科生做晶片,天方夜譚嗎?五位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畢業!
    「如何評價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一生一芯』計劃?」在某問答網站上,這個問題獲得了超千萬的關注熱度。五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這款晶片,被稱作他們的 「最硬核畢業證書」。
  • 中國科學院大學「一生一芯」計劃對國產晶片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5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最硬核畢業證書!五位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畢業
    「如何評價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一生一芯』計劃?」在某問答網站上,這個問題獲得了超千萬的關注熱度。五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8月中旬,他們還多了個新身份——第二期「一生一芯」計劃的助教。本科生做晶片,天方夜譚嗎?晶片是今年五月底快遞到王華強家的。它大概一元硬幣大小,上面刻著 「COOSCA-01」和「一生一芯」的字樣,還有國科大的Logo。
  • 最硬核畢業證書!五位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畢業
    「如何評價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一生一芯』計劃?」在某問答網站上,這個問題獲得了超千萬的關注熱度。五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這款晶片,被稱作他們的 「最硬核畢業證書」。
  • 五位本科生僅用 4 個月帶「芯」畢業,九月初該晶片將亮相國際舞臺
    別人的畢設寫論文寫到頭禿,他們的畢設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畢業。國科大這五位畢業生實為我輩楷模。7 月 25 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 5 位 2016 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 64 位 RISC-V 處理器 SoC 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 Linux 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 UCAS-Core 。
  • 國科大5名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助力中國芯
    目前看來,該項目應該會取得很大的成功,這5位同學正致力於設計高性能亂序多發射RISC-V處理器核。七月二十五日,國科大發布了「一生一芯」的成果,這是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名本科生主導完成的一款果殼(與國科發音相似)64位RISC-v處理器晶片 SOC設計,並在中芯國際110 nm工藝下實現。
  • 5名本科生四個月造出晶片?這事兒竟然是真的
    中國科學院大學五位本科生造出晶片畢業近段時間引發了不少關注。中國科學院大學官方介紹,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首期 「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位 2016 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 64 位 RISC-V 處理器 SoC 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並基於中芯國際 110nm 工藝,晶片能成功運行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