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一芯」國科大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畢業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布了該校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該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的設計並實現了流片。晶片可以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中國本科生首次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本科生首次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中國科學院大學25日公布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最硬核畢業證:帶著晶片畢業,國科大本科生交付"一生一芯"首期成果
機器之心轉載原作者:包雲崗近日,五位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 2016 級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果殼」正式畢業,這一成果引發媒體熱議這個名字,但已經大致形成了這樣的目標——讓本科生也能做處理器晶片,讓本科生能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
-
國科大5位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
視頻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慶玲)今天,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5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
-
國科大本科生帶「芯」畢業!9個月設計出64位RISC-V處理器晶片
在2017年時,包雲崗曾安排學生統計了2008~2017十年體系結構頂級會議ISCA論文第一作者的情況,發現85%選擇在美國就業,僅有 4%在中國就業。這和國內很多大學不開展處理器晶片設計相關教學與研究密切相關。
-
中國科學院大學「一生一芯」計劃對國產晶片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2020年6月2日, 「一生一芯」團隊學生代表向國科大畢業答辯委員會演示處理器晶片的功能,交出了一份超出預期的本科畢業設計「答卷」,也實現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這一目標。據悉,這5位畢業生都將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讀研究生,「參與一個更有挑戰的項目,開發一款高性能亂序多發射RISC-V處理器核的設計」。
-
本科生做晶片,天方夜譚嗎?五位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畢業!
和晶片有關的新聞,總能牽動國人的心。而當主角成為幾個「帶芯畢業」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就更加引人好奇。網上的聲音多種多樣,有人鼓掌,有人唱衰,有人將它和中國晶片產業聯繫起來,寫了洋洋灑灑長篇分析。它大概一元硬幣大小,上面刻著 「COOSCA-01」和「一生一芯」的字樣,還有國科大的Logo。COOSCA是一個內部代號,是國科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三門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和計算機架構的縮寫。「一生一芯」則是計劃的名字,意思是讓每位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
-
外有美國制裁,內有高層不和,中芯國際還能帶著中國晶片突圍嗎?
在梁孟松正式加入中芯國際之後,他們兩個也一起共事過近兩年的時間。那這次,為什麼梁孟松對蔣尚義的回歸這麼抗拒呢?除了高層間「權力爭奪」的因素之外,他們兩個之間的「師徒情分」可能從幾年前開始就不那麼牢固了。
-
最硬核畢業證書!五位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畢業
這款晶片,被稱作他們的 「最硬核畢業證書」。和晶片有關的新聞,總能牽動國人的心。而當主角成為幾個「帶芯畢業」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就更加引人好奇。網上的聲音多種多樣,有人鼓掌,有人唱衰,有人將它和中國晶片產業聯繫起來,寫了洋洋灑灑長篇分析。如今,五位學生已經開始了新的工作。他們正在深圳,參與新的更高性能晶片的設計。
-
最硬核畢業證書!五位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畢業
它大概一元硬幣大小,上面刻著 「COOSCA-01」和「一生一芯」的字樣,還有國科大的Logo。COOSCA是一個內部代號,是國科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三門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和計算機架構的縮寫。「一生一芯」則是計劃的名字,意思是讓每位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
-
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 最新後續來了 一生一芯計劃二期已啟動
和晶片有關的新聞,總能牽動國人的心。五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這款晶片,被稱作他們的 「最硬核畢業證書」。中國科學院大學「一生一芯」計劃火遍網絡,這個計劃始於2019年8月,旨在讓每個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如今,五位學生已經開始了新的工作。他們正在深圳,參與新的更高性能晶片的設計。
-
公考面試最新熱點話題——本科生造晶片「一生一芯」
【背景】中國科學院大學 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5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5名國科大的本科生畢業設計的造晶片跑起來了
1 說明:=====1.1 國科大公布「一生一芯」計劃首期成果,我國本科生首次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晶片畢業。1.2 2020年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5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
-
五位本科生僅用 4 個月帶「芯」畢業,九月初該晶片將亮相國際舞臺
別人的畢設寫論文寫到頭禿,他們的畢設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畢業。國科大這五位畢業生實為我輩楷模。7 月 25 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 5 位 2016 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 64 位 RISC-V 處理器 SoC 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 Linux 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 UCAS-Core 。
-
國科大5名本科生,4個月造出晶片!助力中國芯
當被招入「一生一核」時,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為中國晶片而努力,走上一條康莊大道。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5名大學生的平均年齡為21.8歲。不需要導航,它們需要自己升級,自己試錯。他們當然也不是在白紙上作畫。老師們制定了總體方案,確定了技術路線,選擇了基礎平臺,搭建了開發環境,還選擇了流片工藝和班車。在五個學生真正動手之前,一個強大的教師隊伍,為學生乘風破浪,保駕護航做好了準備。製作晶片,實際上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面的部分是做設計,以數字電路的方式完成處理器的功能;後面的部分是以物理元件的方式完成這些設計。
-
中國芯 中國夢!國科大「一生一芯」培養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
那是很多學生第一次見到真的晶片。現在,國科大的學生可以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實物畢業了!晶片設計專門人才培養是解決我國信息領域「卡脖子」問題的關鍵,亟需通過5-10年在中國本土培養大量的晶片設計、尤其是處理晶片設計優秀人才,才能在信息領域與發達國家形成戰略平衡。
-
【芯人物】周祖成:在清華一待就是一甲子,畢生致力於晶片設計高端...
1、【芯人物】周祖成:在清華一待就是一甲子, 畢生致力於晶片設計高端人才的培養(上)2、超芯星國內首臺套HTCVD碳化矽單晶生長設備研製成功3、【中國IC風雲榜新銳公司候選16】聚時科技:AI賦能讓半導體高端設備「獨具慧眼」4、高速光通訊晶片領軍企業飛昂創新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5、專注智能感知與計算控制領域,
-
鄧中翰:我的「中國芯」
「一個海外學子成為一名愛國創業者,他將閃亮的‘中國芯’成功植入世界IT的銀河,微米的小空間是他創新的大舞臺——‘中國創造’。」2005年12月28日,CCTV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揭開謎底,「星光中國芯」總指揮、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創建人鄧中翰捧走了分量最重的年度大獎。
-
本科生帶晶片畢業!但中國晶片人才的培養依然任重道遠
被中國科學院大學【一生一芯】計劃成功完成的新聞刷屏了。五位同學本科的畢業答辯以自己設計並成功流片的晶片作為題目,完成了很多研究生團隊都從來沒有機會完成的壯舉!因為他們有學校從上到下的對人才培養的重視;有從院校領導到各位老師的精心輔導;還有所有人不懼風險,毅然投入的決心。
-
「像」由「芯」生:中國打造自主高端圖像傳感器晶片
中國對於CMOS圖像傳感器晶片需求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工業檢測、生命科學、天文、廣電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使用的圖像傳感器晶片幾乎全部來自進口。為打破這一成像技術領域發展受制於人的桎梏,有新中國「光學的搖籃」之譽的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於2012年通過從歐洲引進CMOS研發團隊成立長春長光辰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長光辰芯),全力研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產業化應用條件的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器件,以滿足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對CMOS圖像傳感器重大應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