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我是科學人 我是科學人
要論整個2020年一直活躍在公眾視線的科技企業,中芯國際絕對算一個。
從美國開始打擊我國晶片領域開始,中芯國際就一直被拿出來和臺積電、三星等同類企業對比。後來,它乾脆也被劃入了美國的攻擊範圍,成了被制裁企業之一。
不過,當時中芯國際給人的印象還是非常靠譜的:一方面積極申訴,另一方面抓緊備貨......一度成為人們心裡「中國芯」後續生產的靠山。
可沒想到,短短幾個月,中芯國際就「翻車」了。
前天晚上,中芯國際高層梁孟松的一封辭職信引爆了年末最大的瓜:時隔11年,中芯國際又要陷入內訌了!
兩度同門,師徒反目?
除了公開發表辭職信的梁孟松之外,這次「內訌」的另一位主人公,是今年已經74歲的蔣尚義——在半導體領域從業45年、曾在臺積電擔任共同營運長,是半導體界不折不扣的領軍人物。
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正是因為蔣尚義受邀擔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
蔣尚義
按照梁孟松的說法,蔣尚義來中芯國際,這麼大的事沒有提前通知他,他作為公司的骨幹非常寒心,所以選擇離開。
但從這二人的工作交集來看,事情應該沒有這麼簡單。因為他們不但曾兩度同門,甚至還有「師徒」之稱。
據說,當年蔣尚義還在臺積電研發部門工作時,梁孟松就已經是他旗下的技術研發大將了。在梁孟松正式加入中芯國際之後,他們兩個也一起共事過近兩年的時間。
那這次,為什麼梁孟松對蔣尚義的回歸這麼抗拒呢?
除了高層間「權力爭奪」的因素之外,他們兩個之間的「師徒情分」可能從幾年前開始就不那麼牢固了。
梁孟松
2009年從臺積電離職前,梁孟松曾經籤下「競業禁止協議」,承諾自己永遠不會加入臺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
所以,離職後的梁孟松選擇到韓國的成均館大學做一名老師。
可就在梁孟松到韓國不久,三星的好消息就一個接一個,他們的半導體從原來的14nm很快突破到10nm。這讓臺積電開始產生危機感。
當時,臺積電的人覺得,一定有人在暗中幫助三星。但這只是一個猜測,他們找不到什麼切實的證據。
而這個秘密,在蔣尚義生日的時候被揭開了。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梁孟松的祝壽郵件,郵件的後綴地址裡,正是三星。
原來,所謂的成均館大學正是三星內部的培訓機構——三星半導體理工學院(SSIT)。當時梁孟松的學生們,都是三星內部的資深工程師。
作為臺積電原來的「老人」,蔣尚義當然選擇曝光了這份郵件。隨後,梁孟松也不再遮掩,正式宣布加入三星,擔任其研發部的總經理。從那時起,「師徒二人」心中恐怕就已有嫌隙。
再加上2017年梁孟松回國加入中芯國際後,中芯國際的技術升級節奏明顯加快。可以說,無論是從工作狀態還是技術突破上,都能看到梁孟松的野心。這次蔣尚義「空降回歸」,可能是真的觸到了他的逆鱗。
內鬥,中芯國際的噩夢
這並不是中芯國際爆發的第一次「內訌」。
2009年,創始人張汝京辭職後,給中芯國際留下了兩個派系。
一個,是以王寧國為代表的中國臺灣派;另一個,是以楊士寧為代表的大陸派。
王寧國
最開始,這兩撥人之間的「裂縫」還沒有那麼大。最多只是在公開發言中略帶「火藥味」。
比如,楊士寧在採訪中把2010年中芯國際實現盈利的原因歸結為技術運營,但王寧國就偏偏要把盈利的主因歸結到企業結構調整和全球行業復甦。
後來,因為中芯國際的大股東大唐電信更喜歡大陸背景的楊士寧,在股東大會投下反對票,讓當時的執行董事王寧國落選公司董事位置。
楊士寧
據說,當時中芯國際的內網基本成了這兩派口水戰的戰場。很快,「戰火」就翻過內網,蔓延到網絡上的相關論壇、貼吧裡。
更有甚者,為了拉楊士寧下臺,有人竟然曝光了一份楊士寧用發票衝抵個稅、涉嫌逃稅的內部審查文件。
「企業高管避稅潛規則」,這在當時是絕好的噱頭。但也成了壓垮中芯國際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場長達幾年的內鬥,以王寧國、楊士寧分別請辭結束。但其中伴隨著的,卻是中芯國際優秀員工的大量流失。在中芯國際《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裡,2018年中芯國際的員工流失率高達22%。
這直接導致中芯國際在研發能力上,被競爭對手遠遠甩下。尤其是當臺積電已經開始用10nm技術時,中芯國際才剛剛做到28nm。
中芯國際,請停止內鬥
這次內鬥,中芯國際會重蹈覆轍嗎?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歸其原因,目前的形勢,不會給中芯國際更多調整時間。
一方面,被美國「拉黑」後,中芯國際想要在關鍵技術上更進一步,難度非常大。另一方面,我國雖然一直在積極布局半導體設備的供應鏈,但必須承認的是,我們在傳輸速度、製程效率等方面確實和美國存在差距。
受美國制裁限制影響,我們的晶片,太需要一個技術過硬、整體穩定的「後盾」了。而中芯國際,原本是很多人心裡的「後盾」之一。
此前,蔣尚義曾帶著中芯國際實現了製程代際跨越。
梁孟松,更是用極短的時間讓中芯國際的整體工藝大大提升。他在自己的請辭信中提及,「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這代表著中芯國際已經飛速拉近了與臺積電和三星的技術差距。
這些成績,中芯國際需要,中國也需要。
不論此次「內鬥」的根本原因在哪裡,都希望中芯國際可以暫時擱置爭議,撐起中國晶片的未來。
原標題:《外有美國制裁,內有高層不和,中芯國際還能帶著中國晶片突圍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