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有美國制裁,內有高層不和,中芯國際還能帶著中國晶片突圍嗎?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我是科學人 我是科學人

要論整個2020年一直活躍在公眾視線的科技企業,中芯國際絕對算一個。

從美國開始打擊我國晶片領域開始,中芯國際就一直被拿出來和臺積電、三星等同類企業對比。後來,它乾脆也被劃入了美國的攻擊範圍,成了被制裁企業之一。

不過,當時中芯國際給人的印象還是非常靠譜的:一方面積極申訴,另一方面抓緊備貨......一度成為人們心裡「中國芯」後續生產的靠山。

可沒想到,短短幾個月,中芯國際就「翻車」了。

前天晚上,中芯國際高層梁孟松的一封辭職信引爆了年末最大的瓜:時隔11年,中芯國際又要陷入內訌了!

兩度同門,師徒反目?

除了公開發表辭職信的梁孟松之外,這次「內訌」的另一位主人公,是今年已經74歲的蔣尚義——在半導體領域從業45年、曾在臺積電擔任共同營運長,是半導體界不折不扣的領軍人物。

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正是因為蔣尚義受邀擔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

蔣尚義

按照梁孟松的說法,蔣尚義來中芯國際,這麼大的事沒有提前通知他,他作為公司的骨幹非常寒心,所以選擇離開。

但從這二人的工作交集來看,事情應該沒有這麼簡單。因為他們不但曾兩度同門,甚至還有「師徒」之稱。

據說,當年蔣尚義還在臺積電研發部門工作時,梁孟松就已經是他旗下的技術研發大將了。在梁孟松正式加入中芯國際之後,他們兩個也一起共事過近兩年的時間。

那這次,為什麼梁孟松對蔣尚義的回歸這麼抗拒呢?

除了高層間「權力爭奪」的因素之外,他們兩個之間的「師徒情分」可能從幾年前開始就不那麼牢固了。

梁孟松

2009年從臺積電離職前,梁孟松曾經籤下「競業禁止協議」,承諾自己永遠不會加入臺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

所以,離職後的梁孟松選擇到韓國的成均館大學做一名老師。

可就在梁孟松到韓國不久,三星的好消息就一個接一個,他們的半導體從原來的14nm很快突破到10nm。這讓臺積電開始產生危機感。

當時,臺積電的人覺得,一定有人在暗中幫助三星。但這只是一個猜測,他們找不到什麼切實的證據。

而這個秘密,在蔣尚義生日的時候被揭開了。他收到了一封來自梁孟松的祝壽郵件,郵件的後綴地址裡,正是三星。

原來,所謂的成均館大學正是三星內部的培訓機構——三星半導體理工學院(SSIT)。當時梁孟松的學生們,都是三星內部的資深工程師。

作為臺積電原來的「老人」,蔣尚義當然選擇曝光了這份郵件。隨後,梁孟松也不再遮掩,正式宣布加入三星,擔任其研發部的總經理。從那時起,「師徒二人」心中恐怕就已有嫌隙。

再加上2017年梁孟松回國加入中芯國際後,中芯國際的技術升級節奏明顯加快。可以說,無論是從工作狀態還是技術突破上,都能看到梁孟松的野心。這次蔣尚義「空降回歸」,可能是真的觸到了他的逆鱗。

內鬥,中芯國際的噩夢

這並不是中芯國際爆發的第一次「內訌」。

2009年,創始人張汝京辭職後,給中芯國際留下了兩個派系。

一個,是以王寧國為代表的中國臺灣派;另一個,是以楊士寧為代表的大陸派。

王寧國

最開始,這兩撥人之間的「裂縫」還沒有那麼大。最多只是在公開發言中略帶「火藥味」。

比如,楊士寧在採訪中把2010年中芯國際實現盈利的原因歸結為技術運營,但王寧國就偏偏要把盈利的主因歸結到企業結構調整和全球行業復甦。

後來,因為中芯國際的大股東大唐電信更喜歡大陸背景的楊士寧,在股東大會投下反對票,讓當時的執行董事王寧國落選公司董事位置。

楊士寧

據說,當時中芯國際的內網基本成了這兩派口水戰的戰場。很快,「戰火」就翻過內網,蔓延到網絡上的相關論壇、貼吧裡。

更有甚者,為了拉楊士寧下臺,有人竟然曝光了一份楊士寧用發票衝抵個稅、涉嫌逃稅的內部審查文件。

「企業高管避稅潛規則」,這在當時是絕好的噱頭。但也成了壓垮中芯國際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場長達幾年的內鬥,以王寧國、楊士寧分別請辭結束。但其中伴隨著的,卻是中芯國際優秀員工的大量流失。在中芯國際《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裡,2018年中芯國際的員工流失率高達22%。

這直接導致中芯國際在研發能力上,被競爭對手遠遠甩下。尤其是當臺積電已經開始用10nm技術時,中芯國際才剛剛做到28nm。

中芯國際,請停止內鬥

這次內鬥,中芯國際會重蹈覆轍嗎?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歸其原因,目前的形勢,不會給中芯國際更多調整時間。

一方面,被美國「拉黑」後,中芯國際想要在關鍵技術上更進一步,難度非常大。另一方面,我國雖然一直在積極布局半導體設備的供應鏈,但必須承認的是,我們在傳輸速度、製程效率等方面確實和美國存在差距。

受美國制裁限制影響,我們的晶片,太需要一個技術過硬、整體穩定的「後盾」了。而中芯國際,原本是很多人心裡的「後盾」之一。

此前,蔣尚義曾帶著中芯國際實現了製程代際跨越。

梁孟松,更是用極短的時間讓中芯國際的整體工藝大大提升。他在自己的請辭信中提及,「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這代表著中芯國際已經飛速拉近了與臺積電和三星的技術差距。

這些成績,中芯國際需要,中國也需要。

不論此次「內鬥」的根本原因在哪裡,都希望中芯國際可以暫時擱置爭議,撐起中國晶片的未來。

原標題:《外有美國制裁,內有高層不和,中芯國際還能帶著中國晶片突圍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能為華為代工晶片了嗎?沒想到還憋了個大招
    中芯被制裁但不影響業務然而發展總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也許是中芯國際發展得太快了,像華為5G一樣,因此就被惦記上了,近日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這也直接導致中芯國際在A股及H股出現重大變動。那麼為什麼會被制裁呢?還得記外交部華春瑩曾在記者會是公開說過,華為所謂的「錯」就在於它是中國的!中芯國際被制裁,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事實上,在今年9月就曾傳出,美國正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隨後就對中芯國際進行了一些出口限制,也就是說美國供應商向中芯國際供應的一些產品需要申請許可證。之後,中芯國際確認此消息屬實。
  • 內訌+外患,中芯國際如何突圍?
    另外,美國的封鎖,影響了中芯國際合作供應商的供貨,不僅使中芯國際當下的生產和營收受到衝擊,也阻礙了其先進工藝研發。從內到外,中芯國際正在經歷最動蕩的時期。因此,中芯國際也遭遇了A+H股股價大跌。其港股於昨日上午短暫停牌,下午復盤後股價大跌,跌幅一度擴大至8%,截至收盤,下跌4.94%,收報20.2港元。
  • 美國制裁了一家上海理髮店?中芯國際虛驚一場
    眾所周知,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華為晶片被禁之後,中芯國際一度被網友認為是華為最後的希望。目前,中芯國際的晶片製造技術已經發展到28nm,雖然距離臺積電的5nm仍有不小差距,但是隨著國家級資金的注入,中芯國際正在加速追趕臺積電。
  • 中芯國際被制裁?外媒援引文件顯示,美國制裁了一家上海理髮店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華為被斷供後,中芯國際也要跟著被美國"拉黑"?昨日,外媒紛紛援引美國商務部文件稱,美國政府對中國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施加了出口限制。今日(9月27日),中芯國際回應稱,公司未收到此類官方信息。同時,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也發現,這則消息雖然並非空穴來風,但依舊錯漏百出。
  • 美國制裁大棒再次襲來,中芯國際作出回應:從未涉及軍事行為
    放棄給華為供貨的中芯國際可能還是逃不過被制裁的命運,這不,美國已經開始考慮將其列入貿易黑名單了。看到不少網友在問中芯反正也要被制裁了是不是可以不遵守禁令給華為供貨了?怎麼說呢,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意義不大。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遇阻7納米晶片
    被納入「實體名單」,意味著未經美國商務部的許可,美國公司無法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美國商務部在禁令中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將被直接拒絕出口,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 重磅突發 因美國制裁 多隻A股被MSCI剔除!中芯國際陷高層內鬥 股價...
    部分個股被制裁後股價持續大跌。  MSCI剛剛宣布,將從其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中剔除11月12日美國13959號總統行政令制裁的中國公司證券,剔除自2021年1月5日收市之時生效。
  • 制裁中芯國際發酵:轉單,臺積電南京擴產!
    芯榜--全方位半導體項目對接平臺掃碼填寫需求,獲取芯榜全方面跟蹤報導中芯制裁轉單效應發酵,臺積南京廠啟動擴產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導,由於中芯國際10月初收到美國商務部要求部分供應商設備、原物料等供貨中芯國際需要獲得各項出口許可證的限制。
  • 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兩岸晶片「內戰」已經打響?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官網發布消息,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對美國技術和設備的使用。與華為一樣,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芯國際如果想再使用美國技術,或者包含美國技術的設備,必須首先獲得美國辦法的出口許可,尤其是10nm及更先進工藝相關技術,嚴格禁止提供給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名單,7nm晶片還能製造出來嗎?
    根據最近國外媒體的消息稱,近日,中國的多家企業再次被列入了西方國家的實體清單,而中芯國際也出現在這份名單當中。西方國家的企業需要通過本國政府的同意批准之後,才能夠向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銷售產品,而生產10納米及其以下的半導體企業,更是需要特批之後才能夠供貨。
  • 環球時報:中芯國際也被美國瞄準了,中國怎麼辦
    據西方媒體報導,美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中芯國際實施出口限制,理由是該公司的產品有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中芯國際之前已經斷然否認了美方的這一指控,但華盛頓扼殺中國這一最大晶片製造商的態度看來已經形成,這隻靴子很快就要落下來了。
  • 中芯國際被美國拉入黑名單,2000億晶片巨頭再被推上風口...
    中芯國際遭黑手據環球時報援引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已經對中國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施加了出口限制。據路透社稱,美國政府之所以對這家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進行出口限制,是因為美方認為出口給中芯國際的設備存在用於軍事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是「無法接受」的。
  • 美國制裁大棒正式落下!中芯國際該怎麼辦?
    一文當中,有過詳細的解析,下面芯智訊就結合最新的一些信息,重新整理如下:中芯國際該如何應對?正如前面所說的,雖然中芯國際受到美國出口限制,但是目前中芯國際的情況還未到最糟糕的時刻。美國只是將中芯國際列入了國防部的「黑名單」,並未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的也仍有望獲得部分產品的許可,以使得部分成熟的制裁的生產能夠維持。
  • 幫助中芯突破7nm製程!國芯英雄梁孟松要離開,晶片還能否崛起?
    如果不看美國的禁令的話,其實中國的半導體的實力已經是能夠威脅到美國的地位的,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也大可不必費勁心思去制裁我們國家的半導體行業,畢竟晶片禁令下損失最大的其實還是美國自己。
  • 深網丨中芯國際CEO辭職背後:高層紛爭不斷,晶片技術路徑生變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很長一段時間都承擔著內地追趕世界先進晶片製程的期待。過去20多年,內地湧現了華為海思等一流的晶片設計企業,但在晶片製造環節一直處於落後狀態。騰訊新聞作者 馬圓圓國內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再次陷入管理紛爭。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的臨時董事會上,現任聯合CEO梁孟松向董事會遞交書面辭呈。
  •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自從華為遭遇美國打壓,臺積電停止代工合作後,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今年以來,中芯國際受到追捧,獲得各路資本青睞,並且最快過會,成功登陸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億元,成為了A股的一匹黑馬。
  • 內訌爆發、外患不絕,中芯國際進入最動蕩時刻
    另外,美國的封鎖,影響了中芯國際合作供應商的供貨,不僅使中芯國際當下的生產和營收受到衝擊,也阻礙了其先進工藝研發。 從內到外,中芯國際正在經歷最動蕩的時期。因此,中芯國際也遭遇了A+H股股價大跌。梁孟松在辭職信中提及,「目前,中芯國際正面臨著美國的種種打壓,導致先進工藝的發展受到嚴重威脅。我認為,今天這個人事提案必然會關係到公司的前景。」但蔣尚義想從另一個角度幫助中芯國際突圍:在中芯國際先進位程的研發進程被美國封鎖影響的情況下,尋找到另一條道路——先進封裝,即晶圓級封裝。 先從先進封裝的背景講起。
  • 餘承東承認:華為手機沒晶片了!中芯國際能否追上臺積電?
    「由於第二輪制裁,晶片在9月15號之後,生產就截止了,可能是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絕版。現在國內的半導體工藝上還沒有趕上。」7日下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表示,受美方對華為新一輪限制措施的影響,9月15日後臺積電將無法再承接華為高端晶片代工訂單,這也就意味著,華為麒麟高端晶片很快將成「絕版」。
  •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到底是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控制?
    一、中芯國際前兩大股東都是中國企業,所以總體上中國大陸說了算。 中芯國際是一家股份制企業,股權結構比較複雜,但最大的兩大股東都是中國企業,它們分別是:大唐電信、鑫芯香港。截至2019年底,第一大股東大唐香港(大唐電信100%持股),在中芯國際的持股權比例達到17%左右;第二大股東鑫芯香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100%持股),持股比例也高達15.76%。可見,中國大陸對中芯國際有絕對的話語權。
  • 10nm以下晶片被「卡脖子」,技術突圍或成中芯國際戰略重點
    Omdia晶片分析師何暉告訴時代財經,中芯國際先進晶片製造領域所需的海外合作廠商,幾乎都因此受到了波及。被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早有預期。今年9月份起,就有媒體爆料稱,美國正計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據中芯國際公告顯示,該公司一直與美國商務部溝通,以期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