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大棒正式落下!中芯國際該怎麼辦?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12月4日早間消息,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國防部官網宣布根據經修訂的《 199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第1237條的法定要求,正式將中芯國際(SMIC)、中國建設科技集團(CCTC)、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CIECC)、中海油(CNOOC)四家中國企業加入「軍事最終用戶」(Military End-User),此舉將使得美國企業在向這四家企業供應相關技術或產品時,需要獲得美國的許可。

對此消息,中芯國際在12月4日開盤前發布公告回應稱,「中芯國際今早關注到美國國防部網站有一則將本公司加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的消息,本公司正在評估影響, 請各位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受此消息影響,今天中芯國際開盤低開2%左右,不過隨後在9點33分,中芯國際又申請了臨時停牌。

下午中芯國際再度發布了後續公告,並復牌。

中芯國際表示,「已關注到本公司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本公司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後,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從北京時間 2020 年 12 月 4 日開始的 60 天后,美國人士不可買入本公司證券;365 天后,美國人士不可交易本公司證券。關於具體法規限制,請參照美國總統於 2020 年 11 月 12 日發布的行政命令。本公司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並重申,本公司是獨立營運的國際性企業,投資人、客戶等利益相關方遍及全球。本公司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其服務和產品從未涉及任 何軍事用途,皆用於民用及商用。本公司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 了美國國防部對本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本公司會繼續與美國政 府相關部門保持積極的交流溝通。」

總的來說,中芯國際此次被列入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並不意外,此前外界已經有過多次爆料,並且在美國國防部正式公布之前,美國其實已經對中芯國際進行了相應的限制。

之前在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就曾發布公告稱,經過多日與供貨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後獲悉,美國BIS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中芯國際的部分供貨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雖然目前美國國防部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了「黑名單」,但是此「黑名單」並不等於美國進行全面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中芯國際的美國供應商還是有機會獲得部分產品供應的許可。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傳聞的最終落地仍都是一個打擊。

對於中芯國際如何應對這一問題,芯智訊此前曾在《中芯國際確認遭美國出口限制!影響幾何,如何應對?》一文當中,有過詳細的解析,下面芯智訊就結合最新的一些信息,重新整理如下:

中芯國際該如何應對?

正如前面所說的,雖然中芯國際受到美國出口限制,但是目前中芯國際的情況還未到最糟糕的時刻。美國只是將中芯國際列入了國防部的「黑名單」,並未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的也仍有望獲得部分產品的許可,以使得部分成熟的制裁的生產能夠維持。畢竟目前高通、博通等美國晶片廠商也有不少產品在中芯國際代工,美國政府應該會考慮本國企業的利益。至少在他們轉單完成之前,確實是有很大可能繼續讓中芯國際維持部分成熟製程的運轉。

資料顯示,高通及博通是中芯國際的前兩大海外客戶,以8吋廠0.18微米製程生產的電源管理IC為主,也有將28納米射頻元件委由中芯國際代工。其中高通每年在中芯國際至少下單60萬片的電源管理IC晶圓,幾乎佔了高通自己供給量的四成。雖然在9月就有消息稱,高通、博通正在尋求將給予中芯國際的部分晶片代工訂單轉移給其他廠商。但是由於自今年下半以來,晶圓廠產能極為緊張,即便是高通、博通想轉單,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此前就有消息稱,高通、博通想轉單到臺系晶圓代工廠,但是也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能實現。雖然,昨天有消息稱,聯電已經拿下了高通的成熟製程大單,但是鑑於聯電目前持續滿載的狀況,即便是現在插隊進入,高通很難拿到足夠的產能。

因此,中芯國際即使被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受到美國出口限制,但是仍然還是有機會獲得部分成熟製程所需的美系設備、零部件和材料的供應,以維持成熟製程的生產。

另外,在此中芯國際被美國國防部正式列入「黑名單」之前,中芯國際其實就已經受到了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限制,美國供應商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應相關設備、配件及原物料。

所以,此次的消息的正式公布,可能並不會進一步加重中芯國際目前所面臨的「出口管制」的限制。此前在10月4日,中芯國際就已經確認受到了美國的出口管制的限制,但是到目前為止中芯國際仍然是處在基本正常的運轉當中。

因此,中芯國際也在公告中強調,本公司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當然,要說一點影響沒有,那是不太可能,畢竟只要有相關的設備、零部件或材料供應受阻,或者設備供應商的技術支持受阻,就會最終影響到生產,並且會逐步加重。

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其目前仍嚴重依賴美系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包括美國美國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等。即使中芯國際此前有採購足夠多的設備、零部件,但是如果沒有設備供應商的技術支持,也很難維持產線的正常運轉。

芯智訊此前採訪某設備廠商內部人士了解到,從硬體端來看,「因為設備使用一段時間,採集的信號就會產生偏差,沒有設備廠商的工程師做校準,就難以使用。對於很多晶圓廠來說,他們買了設備,怎麼用設備這件事,都是設備商在做,晶圓廠本身涉及的較少。而且設備會損耗,需要換零件,沒有設備商提供的原裝零部件,設備也是不能用的。」

從軟體端來看,「特別是在一個新的工藝的研發階段,製程工藝的很多參數會一直在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這站工藝稍微改變,會導致下一站的工藝大變,這叫loading effect。那麼反饋到設備商,設備採集的信號就會變。設備商都會用配套的專用軟體對信號進行調參建模,設置的參數/模型/程序業內稱之為recipe。當工藝變了後,recipe也要重調的。」

所以,中芯國際現有的含有美系設備的產線,如果離開了美系設備廠商的技術支持,未來可能將很難維持正常運轉。

所以,為降低美國的制裁所帶來的致命威脅,中芯國際需要積極與美國政府及美國供應商溝通,積極爭取獲得相關的許可,即便相關物料的許可受阻,也要爭取獲得美系設備原廠對於中芯國際現有美系設備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中芯國際也需要考慮不受美國制約的去美化產線的建設,而這一方面需要積極的與日本及歐洲的設備及材料廠商的合作,另一方面,國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也需要加速突破,幫助中芯建成不受美國限制的去美化半導體產線,才有可能徹底化解危機。

但是這裡有個悖論,那就是,目前的國產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廠商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他們目前也都還需要中芯國際這樣的大的晶圓廠的扶持(別想著國外的晶圓廠能支持國產設備和原材料),如果中芯國際等國產晶圓廠受限,國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追趕國外廠商的腳步也必將放緩。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被制裁?外媒援引文件顯示,美國制裁了一家上海理髮店
    美國政府稱,任何受該出口限制令影響的供應商,若要繼續向中芯國際供貨,需要向美國政府申請出口許可證。根據這封文件的內容,中芯國際可能成為華為後,第二家遭到美國全方位貿易限制的中國科技企業。記者發現,這份所謂的"制裁文件"存在多處疑點。文件中,提到了諸多中芯國際旗下的子公司,其中包括了晶圓代工廠LFoundry。2016年,中芯國際確實收購了這家義大利企業。但在2019年,中芯國際已將這家公司整體出售。簡言之,這家公司與中芯國際並無實質關係。
  • 美國制裁大棒再次襲來,中芯國際作出回應:從未涉及軍事行為
    放棄給華為供貨的中芯國際可能還是逃不過被制裁的命運,這不,美國已經開始考慮將其列入貿易黑名單了。看到不少網友在問中芯反正也要被制裁了是不是可以不遵守禁令給華為供貨了?怎麼說呢,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意義不大。
  • 美國正式將中芯國際等列入國防黑名單!中芯國際回應:正在評估影響!
    總的來說,中芯國際此次被列入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並不意外,此前外界已經有過多次爆料,並且在美國國防部正式公布之前,美國其實已經對中芯國際進行了相應的限制。一文當中,有過詳細的解析,下面芯智訊就結合最新的一些信息,重新整理如下: 制裁落下,中芯國際該如何應對? 正如前面所說的,雖然中芯國際受到美國出口限制,但是目前中芯國際的情況還未到最糟糕的時刻。
  • 美國制裁了一家上海理髮店?中芯國際虛驚一場
    據《金融時報》昨日報導,一份疑似由美國官方籤發的文件內容顯示,針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和合資公司出口的某些產品,將受到出口管制。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將會「享受」到和華為一樣的待遇。該位於義大利的晶圓代工廠由中芯國際於2016年收購,然而中芯國際在去年就已經將這家公司整體出售。簡言之,這家公司與中芯國際並無實質關係。
  • 美國肆意揮舞制裁大棒,擾亂全球經濟秩序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題:揮舞制裁大棒,擾亂全球經濟秩序——美國威脅全球安全「七宗罪」之二新華社記者日前,美國政府下最後通牒,要求參與建設「北溪-2」項目的企業在規定期限內撤出,否則將面臨制裁,此舉引發其盟友德國的強烈不滿。
  • 環球時報:中芯國際也被美國瞄準了,中國怎麼辦
    據西方媒體報導,美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中芯國際實施出口限制,理由是該公司的產品有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中芯國際之前已經斷然否認了美方的這一指控,但華盛頓扼殺中國這一最大晶片製造商的態度看來已經形成,這隻靴子很快就要落下來了。
  • 美國制裁他國的大棒平均每天「揮舞」三次
    美國制裁他國的大棒平均每天「揮舞」三次來源:環球資訊+日前,多家媒體援引美國格信律師事務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屆美國政府自2017年上臺以來,已實施超過3900項制裁措施,相當於每天要揮舞3次「制裁大棒」。
  • 制裁中芯國際發酵:轉單,臺積電南京擴產!
    芯榜--全方位半導體項目對接平臺掃碼填寫需求,獲取芯榜全方面跟蹤報導中芯制裁轉單效應發酵,臺積南京廠啟動擴產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導,由於中芯國際10月初收到美國商務部要求部分供應商設備、原物料等供貨中芯國際需要獲得各項出口許可證的限制。
  • 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國政府列入到實體清單
    2020 年 12 月 18 日,美國商務部在官網宣布:中芯國際被正式列入到實體清單(Entity List)——此前,華為已經被列入到這個所謂的實體清單中。——該信件稱,如果將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製造公司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將會損害美國自己的利益。
  • 北約成員反目成仇,美國揮舞制裁大棒,或迫使盟友倒向俄羅斯
    最近幾年,美國奉行的"美國優先"原則在國際上橫行霸道,導致不少盟友心生怨氣,而前段時間,在美國敏感時刻,國務卿蓬佩奧突然舉起制裁大棒,揮向重要盟友。據了解,美國已經正式宣布要對北約盟友土耳其進行制裁,此舉一出國際譁然,其中北約內部更是當頭棒喝。
  • 中芯國際被列為實體清單,買辦企業可以放棄幻想了
    18號,就在梁孟松辭職風波2天後,中芯國際被美國列為實體清單,又在中芯國際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對此,中芯國際回應:經公司初步評估,該事項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
  • 外有美國制裁,內有高層不和,中芯國際還能帶著中國晶片突圍嗎?
    後來,它乾脆也被劃入了美國的攻擊範圍,成了被制裁企業之一。不過,當時中芯國際給人的印象還是非常靠譜的:一方面積極申訴,另一方面抓緊備貨......一度成為人們心裡「中國芯」後續生產的靠山。可沒想到,短短幾個月,中芯國際就「翻車」了。
  • 中芯國際被美國制裁!能為華為代工晶片了嗎?沒想到還憋了個大招
    中芯被制裁但不影響業務然而發展總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也許是中芯國際發展得太快了,像華為5G一樣,因此就被惦記上了,近日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這也直接導致中芯國際在A股及H股出現重大變動。中芯國際也迅速就此事發布公告,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中芯國際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了其對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將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繼續保持積極的交流與溝通。其實,中芯國際的服務和產品從未包括任何軍事用途,均用於民用及商用。
  • 重磅突發 因美國制裁 多隻A股被MSCI剔除!中芯國際陷高層內鬥 股價...
    部分個股被制裁後股價持續大跌。  MSCI剛剛宣布,將從其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中剔除11月12日美國13959號總統行政令制裁的中國公司證券,剔除自2021年1月5日收市之時生效。
  • 關鍵時期到來,中方已鄭重亮出一張王牌,不再畏懼美國威脅與制裁
    ,除了來自美元的國際地位,還有美國科技在全球的領先,因此對於中方科技的封鎖簡直到了病狂喪心的地步。為了牽制中方經濟的突進速度,美國一再對中企揮舞著"制裁大棒"。為應對美方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中方已正式亮出一張王牌,一記重拳直接砸向美方。
  • 揮制裁大棒成癮 美開始遭受「反作用力」
    對伊朗實施制裁只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實施的眾多制裁中的一個,稍微回顧一下這些制裁,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制裁理由不同,方式不同,對象不同,程度也不同,但是都是制裁,以至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疑問:美國,為什麼如此迷戀制裁,頻頻制裁,真的只會傷害別人嗎?
  • 美國出口管制之下,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客戶並未轉單?
    美國的出口限制在今年9月,業內就盛傳中芯國際將被美國制裁,隨後曝光的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文件則顯示,美國將對中芯國際及其部分子公司進行出口管制。另外,中芯國際還表示將「通過優化產品組合來提昇平均晶圓價格」。客戶轉單不存在?自今年9月,業內傳出美國政府正考慮制裁中芯國際消息,部分中芯國際的客戶出於供應鏈安全考慮,開始計劃將部分產品轉單,交由其他晶圓代工廠生產,以降低因中芯國際受美國制裁而導致的供應風險。
  • 不制裁就是最好的制裁?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最怕什麼制裁?
    就像「對一個人最好的報復不是仇恨,而是遺忘」一樣,美國作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制裁的發起者,對「制裁」的熟悉程度無人可及。某種程度上說,「制裁」是美國維持霸權的重要手段。通過對不服氣的國家和地區舉起制裁大棒,真正實現了「以德服人」。
  • 國際銳評丨制裁成癮的美國政客終將遭受反噬
    來源:央視原標題:國際銳評丨制裁成癮的美國政客終將遭受反噬眼看任期還剩不到一個月,某些美國政客的 「制裁大棒」掄得愈發瘋狂。根據美國格信律師事務所發布的統計數據,本屆美國政府自2017年上臺以來,已實施超過3900項制裁措施,相當於每天要揮舞3次「制裁大棒」。從傳統盟友,到宿敵新仇,再到戰略對手,統統都遭到美國政客的無差別打壓。怪不得俄羅斯《觀點報》稱,美方對制裁上癮了,他們每天不宣布對別人的制裁就無法生活。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遇阻7納米晶片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正在研發7納米先進位造工藝的代工廠,美國制裁對其現有業務和未來研發造成什麼影響最令人關注。另外,由於中芯國際14納米以下先進位程產品的佔比很小,營收主要來自成熟製程,因此對營收影響有限。根據中芯國際2020年三季度財報,該公司主要營收來自0.15/0.18微米、55/65納米以及40/45納米製程,14/28納米製程僅佔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