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秋天,需要細細品味

2020-12-14 騰訊網

點擊「文化尚品」 馬上關注我們

Autumn

Heart

10.09

- listen to fall -

我喜歡《唐子西語錄》中的兩句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這是說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計算甲子日曆,只知道觀察自然,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但說到氣派悠閒,就不如「一葉落知天下秋」了。

現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落葉滿天不知秋,世人只會數甲子」,對現代人而言,時間觀念只剩下日曆,有時日曆猶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鐘錶了,誰會去管是什麼日子呢?

三百多年前,當漢人到臺灣來墾植移民的時候,發現臺灣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沒有日曆,甚至沒有年歲,不能分辯四時,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開為一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

///

初到的漢人想當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後,逐漸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為歷史名詞,他們有了年歲,知道四時,可是平埔族後裔有很多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刺桐花了。

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知道,本來從東南方吹來的風,現在轉到北方了;早晚氣候的寒涼,就如同北地裡的霜降;早晨的旭日與黃昏的彩霞,都與春天時大有不同了。

變化最大的是天空和雲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漸漸地加深藍色的調子,雲更高、更白,飄動的時候仿佛帶著輕微的風。

///

beautiful

fall

每天我走到陽臺抬頭看天空,知道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園記憶中的那個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開的那個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見到落葉的同一個秋天。

文丨林清玄

節選自《心無掛礙,無有恐懼》

圖文:文化尚品新媒體中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

撰文編輯 | 遊仙兒

設計排版 | 遊仙兒

-END-

相關焦點

  • 林清玄很唯美的語錄,僅用一朵雲,將秋天的美寫到了極致,太美了
    秋天,大家都不陌生,一年要經歷過一次,或許整天坐在辦公樓的你,或許整天不出門的你,還沒有好好欣賞一下秋天,就沒想到寒冬來臨,感到有一些遺憾。說起秋天,如果大家在沒有讀林清玄的唯美語錄前,也沒有往下讀,感覺秋天是什麼樣的呢?
  • 讀林清玄的書,就如同聽黑膠音樂,讓人以坦然的心對待生活!
    1月23日,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他的微博,定格在2019年1月22日這一天,對於離世,他似乎有所預知。」林清玄,他身上有諸多為人熟知的標籤,其中大多數與文字有關——曾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創下150次再版的熱賣紀錄;30歲前拿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文章被摘錄進入語文課本;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讓我們回顧林清玄先生的書籍,再體會一次他文字中的淡然和思索。
  • 林清玄先生經典名言:以野草小花的心,努力活在今天
    今天上午,有自媒體朋友發微信說林清玄先生去世的消息,並希望能發文談談林先生,本來六甲番人是不敢敲鍵盤發文的,對於當代的作家包括林清玄先生,都不是很了解,輕易評論並不是尊重的態度,但仔細想想,還是拜讀過林先生的一些名言的,且在此說說自己的理解,致敬林先生,至於作家個人生活等等,不會涉及
  • 臺灣作家林清玄逝世:你還記得他哪一篇文章在你課本出現
    林清玄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有三百萬人次聽過林清玄的演講,林清玄成為許多人的「心靈導師」。寫作之路寫作之路,其實並非最初的願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
  • 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 林清玄最值得讀的書是哪一本?
    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是不是真的?據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享年65歲。他身上有諸多為人熟知的標籤,其中大多數與文字有關——曾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創下150次再版的熱賣紀錄;30歲前拿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文章數度被摘錄進入語文課本;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 林清玄:自心清淨,能斷煩惱
    文:林清玄 導讀 在不安的世界裡,只有放下執念,拋開焦慮和煩惱 4/15 不能進入微細的愛裡的人,不只是粗鄙,他也一定不能品味比較高層次的心靈之愛,他只能過著平凡單調的日子,而無法在生命中找到一些非凡之美。
  • 林清玄走了,他的這些作品你還記得嗎?
    最多熱賣5億臺幣生於1953年的林清玄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他的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處女作叫做《睡吧小小的人》。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
  • 林清玄: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生命本是場孤獨的跋涉,喧囂的世界,需要修一顆寧靜的心,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孤獨,是一種智慧,能在孤獨中體會人生的人,一定是內心強大和豐富的人。人生需要適時的孤獨,在孤獨中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富有,回歸靈魂的本真。
  • ---林清玄與王羲之的故事。
    林清玄的這一段文字,是詩非詩,是詞非詞,文字中的一個「永」字,把我們的思緒拉入到了遙遠的東晉。王羲之而在生活中,林清玄更禪透了「永字八法」,「永遠」是我們的口頭禪,但是誰能認識永遠的第一個點在何處?林清玄很喜歡《五燈會元》上述的這則公案,二十四家的書法各有巧妙,但是在寫永字八法的第一點時,都是沒有差別的。
  • 星太奇:田姬同學的作文值得讓人細細品味,古老師卻一秒變了臉色
    星太奇:田姬同學的作文值得讓人細細品味,古老師卻一秒變了臉色上回說到奮豆同學仗著自己手臂上有兩條槓,徹底展示了什麼叫走路都可以橫著走,不但濫用自己的權利插隊,還給自己找了冠冕堂皇的藉口,至於小桂子為什麼會在操場撿到奮豆的兩條槓,無疑就是跑去上女廁所了,而對奮豆了如指掌的星太奇一眼就認出了這是奮豆的東西
  • 林清玄筆下的50段美文,高中生必看!
    ——林清玄 《情深,萬象皆深》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林清玄「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 ——林清玄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
  • 林清玄去世, 作品多次進入高考! 他對高中生談的4句話打動無數人
    林清玄的作品就是很少的能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課外讀物之一。看過其作品的人應該都了解,他的語言、文字、比喻、想像等都是最平實易懂的表述,看似平平無奇,讀後卻能給讀者大震撼大感悟。這種由淺入深的學問正是孩子們在閱讀中很需要學習的。另外,常看散文,還能啟發孩子對於閱讀理解的感知力,在閱讀中慢慢培養理解能力和理解深度,對於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的題型,孩子也能作答的更加收放自如。
  • 林清玄去世 | 他的作品多次進入高考,對高中生談的三句話打動無數人
    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若常惦記那「八九」,就容易懷憂喪志,應該常常去品味、思考那快樂的、幸福的、如意的「一二」。養成正向思考的習慣,在成功或失敗、順利或挫折、快樂或苦痛中,都能成長和學習,才能成就人生。如願考上理想的大學也好,不能如願也好!人生的路還很長,接下來的更難考,工作、事業、婚姻、身心的平衡,價值的確立、對美好人生的追尋……每一樣都比上大學艱難百倍呀!
  • 作家林清玄去世, 作品多次進入高考! 他對高中生談的這幾句話打動無數人
    林清玄曾多次來到大陸的高中學校,和師生及家長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與生命感悟。林清玄的文章也多次出現在高考語文題目中。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緬懷林清玄先生,走近他的語言世界。林清玄曾談了自己對生命的認識,然後將話題談到自己小時候。他說,自己出生在臺灣的一個偏僻的小鄉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
  • 古人常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細細品味,令人感嘆古人的智慧
    古人常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細細品味,令人感嘆古人的智慧文|歷史趣味學說時間是非常神奇的,隨著時間的變化,滄海變桑田,田地變荒漠,誰也阻止不了時間的逝去。我們將時間線移到這句話的時間,也就是公元25年的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正是一展雄心壯志的時候。於是很快的,劉秀就向赤眉起義軍開戰了。第二年,赤眉軍的糧草斷絕,無法再與東漢抗衡,於是樊崇領導著數十萬的赤眉軍轉而向西邊攻打城邑。
  • 重慶這些步道值得你我停下來細細品味
    我們所熟悉的這座城市,其實有不少值得細細品味的風景,只因你我太過匆忙,沒有發現。重慶這些步道,值得你我停下來細細品味。 山城第三步道 步道特色:保留了老重慶的風貌,觀景臺可以一覽渝中半島美景。
  • 揭牌|龍川首個客家家訓廉潔文化主題公園 值得您細細品味~
    揭牌|龍川首個客家家訓廉潔文化主題公園 值得您細細品味~ 2020-09-10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論語》,細細品味後方覺回味悠長!
    翻開《論語》,墨香四溢,細細品味,方覺回味悠長!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孔子去見了南子,子路不高興。《論語》像一道豐盛的大餐,慢慢品味,方覺唇齒留香,願我們一起享受這歷史的饋贈!
  • 《論語》四句精華,細細品味,獲益終生!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訒、訥均為言語遲鈍之意。「訥言」就是主張言語要遲鈍、簡約,說話越少越好。據說孔子在家鄉行走,就常常是這般恭順溫和、不善言辭的「訥言」形貌。
  • 高考作文衝刺 | 高考作文素材:林清玄筆下的50段文字
    ——林清玄03生活裡的很多記憶像是一個個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著一批不停向前奔跑的驛馬,每次回頭,過去的事物就永遠成為離自己而去的小小的旅店,所有的歡樂與悲痛,所有的沉澱與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與失敗都在那些旅店裡,到當天傍晚我們就要投宿另一個旅店了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