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老了?

2020-12-16 騰訊網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麼才能長大呢?」

——張愛玲《非走不可的彎路》

今天是2019年11月22日。

還有40天, 2019年就要結束了。20後即將出生,而首批90後,就要30歲了。據說20後看90後就好比90後看60後,是那種敬重又略帶害怕的眼神。

曾經以為30歲很遙遠,如今抬眼卻發現18歲是很久之前的事,終究還是要和青春告別。1990年生人,你們還好嗎?

即將奔三的90後們,步入社會與職場幾年,已經坦然接受它運轉的規則,懂得了人情世故;在適婚的年齡結成新的家庭,承擔養育下一代的責任,完成從孩子到一家之主身份的轉變。很多事情都來不及想清楚,也分辨不清責任的界限感,就被時間推向了而立之年。

這一個身份轉變的時期,也帶來了工作,家庭,經濟各方面的新變化。

No.1

心態

曾經渴望的長大,如今你害怕了嗎?

90後生人面對很多問題的心態,還是在微妙地發生著變化。甚至慢慢產生了「已經老了」的心態,我們把這稱為90後的「初老瞬間」。

靈魂拷問:

你是從什麼時候起,意識到自己開始老了?

「枕頭旁邊,電腦鍵盤旁邊,出現一堆萬金油、白花油等提神藥。」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記,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記得。」

「以前可以唱K到天亮,現在只要熬夜一天,就會累一個禮拜。」

「對於星座、運勢、塔羅牌、兩性專家與勵志書,已經不感興趣。」

「逐漸發現身體體能不如以前,比如更加容易感冒,稍微不注意就頭疼。還有各種小問題逐漸顯現。」

「開始習慣寫To Do List。不管BOSS下達了什麼命令,或自己想到什麼,都要儘快記下來。因為很可能閉上眼睛再睜開眼睛,就會忘記自己上一秒在做什麼。」

這些90後的「初老瞬間」,不可避免地,仿佛發生在一夜之間。生活的暴擊,欲望的無法滿足,身體的力不從心,讓很多90後陷入了一種所謂的「佛系」心態。

No.2

健康

最「禿」出的群體,有你嗎?

——你敢看體檢報告嗎?

——不敢看,完全不敢看。

八月底微博有個熱搜#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閱讀量達到5.5億,說出了所有年輕人的普遍心聲。

「打開體檢報告就像是開獎,字越少越開心。」

「天天熬夜、吃快餐食品,心裡沒點數嗎?」

「就怕萬一查出來,有什麼病。」

面對「 首批90後已經禿了」「90後熬夜猝死」等話題,曾經被評「不知道天高地厚」的90後,也開始戰戰兢兢。隨著生活節奏變快,生活壓力增加,身體上的大小毛病已經成了90後的通病,更有甚者,被小病困擾著成為了醫院的常客。

年齡在增長,發量在減少。

今年雙十一的一個扎心數據#假髮成交數#顯示,所有購買假髮套的人群中,90後「禿」飛猛進,以42.41%的比率成為假髮套購買主力軍。根據《2019~2021年中國脫髮保健行業趨勢與消費行為數據研究報告》,中國現在有六成人群25歲就開始脫髮了。這已經成為困擾90後的重大問題。

害怕脫髮,怕到睡不著。

90後也是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的高發群體。刷不完的手機、愁不完的KPI、做不完的夢、捨不得屬於自己難得的放鬆、習慣不了的床、控制不了的情緒,都是偷走睡眠的原因……看看深深的黑眼圈,越來越少的頭髮,還有體檢報告裡各項異常指數,還要肆無忌憚地繼續熬夜嗎?

保溫杯裡泡著枸杞,敷著面膜熬著夜,是90後的養生姿勢。其背後並非完全看淡了生死,而是對自己健康深深的不自信,卻又無能為力的感嘆。

小時候總是想著快點長大,以為長大了生活就會容易很多,但長大了才發現,除了容易胖容易禿容易入不敷出之外,成年人的世界就沒有容易兩個字。

No.3

金錢

奮鬥的意義應該不是為了還花唄吧?

俗話說,何以解油膩,唯有精緻。

為了擺脫「油膩」,90後一代,卯足了勁兒讓自己變得「精緻」。超50%的90後生人表示,對於喜歡的東西,敢於作大額支出。雖然自己收入水平中等,但在購買大牌穿戴、高端護膚品時不會手軟。

今年雙十一,短短24小時當中,90後展示了在各大電商平臺貢獻的力量。天貓成交額有46%的攻堅力量是由90後支撐的。而過度消費的一時興奮過後,「暴花戶」們(指那些賺錢不多,但就莫名敢花,花光了又很喪的人)卻開始憂愁長長的帳單和抱怨「吃土」的日子。滙豐銀行曾經發布過一個數據:中國的90後,債務與收入比達到1850%,人均債務超過12萬元人民幣。可謂活得精緻閃亮,窮得明明白白。

30歲以前,可以大膽地想像生活的無數可能性,但30歲之後,卻需要學會面對失意和無序的人生。

工作上,從職場新手到公司的老年人,似乎到了一個瓶頸期。如果說以前工作的快樂,付出和收穫各佔一半,那麼現在工作時的心情一半是無可奈何一半是想回家。

職場進入倦怠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升職?什麼時候能加薪?什麼時候能自由?走得快一步的朋友,要承擔起家庭和養孩子的責任。工作缺乏挑戰性,上升空間不大,又不敢辭職搏一把。

日日夜夜的打算和思考不能僅放在自己身上,更要護全家人周全,工作賺錢不僅是為了成就自己更好的生活,更是為了父母,伴侶和孩子的未來。

三十而立,立起副業。

成年人的工作也是分優良中差的,錢多事少且喜歡的工作終究還是可遇不可求。

懂得合理消費,拓寬收入來源,主動把握機會,實現「躺著賺錢」。

相關焦點

  • 你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長大了?
    每個人都在時間的追趕中成長,變成了小時候自己羨慕的人,可是當成為哪個自己曾經羨慕的人時才發現生活跟小時候的自己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這個玩笑有人開心的笑著,也有人辛苦的承受著,成長從來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身體的成長並不能算為真正的成長,它對於心理成長只是錦上添花。
  • 你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的?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人到了什麼年齡段,才會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也許會有人自然而然地把這個問題關聯到老年人普遍比較糟糕的健康狀況。認為到了六七十歲,人老體衰,各種健康隱患都爆發了的時候,會懊悔自己年輕時的不注意保養。
  • 寶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男是女的?多在這個時間
    樂樂是個淘氣的男寶寶,在家時總愛學著媽媽的樣子穿裙子,給自己塗口紅,剛開始家人都覺得好笑,只是笑罵幾句,並沒有進一步阻止樂樂的這種行為,於是樂樂就經常趁媽媽不注意,偷塗媽媽口紅,穿媽媽裙子,甚至有一次還戴上了媽媽的胸罩,樂樂媽這才察覺到不妥,是該認真的給樂樂上一堂課了。
  • 你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你也許沒有那麼優秀?
    小學的時候,我是家長眼裡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舞蹈、朗誦各種文藝比賽拿了不少獎,就連跳高、跑步這些體育比賽也拿了不少好的名次。 初中的時候,成績不再那麼優秀,但是也還可以,加上性格活潑大方,也獲得不少老師同學的喜愛。 到了高中,儘管理科不怎麼樣,卻還是選擇了理科,成績一落千丈,我開始意識到我沒有那麼優秀。
  •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中國正在逐漸變強?很少有人能回答!
    在你的意識裡,中國什麼時候開始逐漸變強?這幾乎是一個哲學問。看似很簡單,卻很少有人有標準答案!有的人會說改革開放!有的人會說奧運會!有的人會說世博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人們長時期處於一個非常熟悉的生活環境時,很少能察覺到現實環境本身的變化,同樣的道理,一個朋友和你天天朝夕相處,你不會感覺到他的變化,但是如果你們一年半載不見,突然見一次面,你就會在他身上看到非常大的變化。以上就是為什麼你明明潛意識裡知道中國強大了,但是你並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開始逐漸強大的真正原因。
  • 專注力:做事的時候,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做的事情足夠專注的話,可能有些時候就不會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因為全情投入心無旁騖,這樣的時候可能做事會高效很多,因此專注力在學習或者工作中都是很重要的一份能力。尤其是我們需要這樣的能力的時候。
  • 馬平: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中國正在逐漸變強?
    問:你從什麼時候意識到中國正在逐漸變強? 作者答: 首先,是發現同齡人看西方影視開始看劇情的時候。 我小時候有個美國連續劇《神探亨特》,我天天追著看,現在你問我劇情? 為啥?因為人總是優先獲取自己最缺的東西。吃自助餐的時候如此,攝入文化產品的時候也如此。
  • 她什麼時候意識到該提升自己了
    可是你看看比你優秀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那是因為他們嘗到了成功的果實!相信很多人都和她一樣很晚才意識到該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己這回事。在讀初中的時候,家裡人就常教育,要好好讀書,讀書不完全的是課本上的知識。但是就沒聽進去過(那時怎麼能聽進去?就沒吃過生活的苦,哪懂得想讓自己過更好就要不斷提升?)
  • 有趣的「點紅實驗」:孩子的自我意識從什麼時候開始萌芽?
    大家好,這是本專欄《心理學小實驗陪你讀懂孩子》的第七節:」點紅實驗「解開育兒難題:孩子的自我意識從什麼時候開始萌芽?為人父母之後我們總想多了解孩子多一點,想知道他為什麼哭為什麼鬧,到底在想什麼?究竟有沒有一個更好的辦法來處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有性別意識,媽媽應該怎麼做?
    很多的第一次都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最合適。寶寶一天天不斷成長,第一次給寶寶穿內褲應該在他多大的時候呢?其實這個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最好不要晚於三歲,否則對他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而寶寶三歲之前使用紙尿褲的時候,媽媽一定要選用安全放心、柔軟親膚的,瞬吸乾爽的表層才能保證寶寶的小屁股保持乾燥,避免寶寶產生尿布疹。更加安全兩三歲正是寶寶調皮的時候,他對世界充滿好奇,很容易接觸不乾淨的東西,這時候他沒有紙尿褲的保護,細菌進入身體很容易感染,損害寶寶的健康,所以媽媽要給他穿上內褲。
  • 《延禧攻略》乾隆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愛上魏瓔珞的?
    《延禧攻略》中乾隆和瓔珞的緣分一直在,但那時候乾隆對魏瓔珞的感覺就是一個詭計多端,想往上爬的奴才,要說真正的緣分還是富察皇后的死,才促成了他們的姻緣圓明園開始得知富察皇后的死沒那麼簡單,瓔珞為了擁有給富察皇后復仇的籌碼,聰明的她選擇成為乾隆的妃子開始挖空心思也要獲得乾隆的注意和寵愛,最後一起經歷了很多才真正的走在了一起的
  • 討論: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突然覺得自己不再年輕了?
    導語: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不再年輕了?這其實不是個需要深思的問題,人都在成長,頃刻生,須臾死,流逝的不是青春,而是,我們自己!今年看過一個,想想有些扎心的話題:從什麼時候開始,你開始覺得自己不在年輕了?是阿,我們不再年輕了。從前,我們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笑語不斷,什麼事都能blabla說半天,如今我們相對而坐,談論的不再是玩樂,也不再向人傾訴,只是稀疏的扯扯家常。
  • 畫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畫自己的?​
    自畫像不只是畫家對自己樣貌的研究,更帶來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在小說《我的名字叫紅》中,土耳其細密畫家看到來自歐洲的精湛的自畫像驚嘆不已,書中是這樣寫的:「只要看過那些圖畫一眼,你也會渴望這麼看自己,你也想要相信自己與眾不同,是個獨一無二的、特殊而又奇怪的有生命之物。」
  •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沒有了自我?網友:有了孩子以後
    ,什麼時候媽媽最Happy?是孩子第1次會走路的時候嗎?No,No,No是孩子第1次會叫媽媽的時候?No,No,No是孩子第1次在幼兒園得到小紅花的時候?No,No,No答案是:是孩子睡著的時候。媽媽的衣服,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弄上了汙漬,在路人異樣的眼光下,媽媽只能尷尬得將汙漬
  • 孩子什麼時候產生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說白了,就是明白自己「我是誰?」,它是一種對自我的關注。它利於了解自閉症孩子的內心世界——TA們能明白自己是誰嗎?他們為什麼缺乏自我意識?他們的社會認知損害,是否與缺乏自我意識有關?孩子怎麼意識自己?小嬰兒是什麼時候開始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呢?
  •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國家意識?「宋朝」就是關鍵時代
    什麼是「帝國」,什麼是「國家」?這個問題很複雜,去年歐立德(Mark C. Elliott)教授到復旦大學來,就講了「傳統中國作為帝國」,他分析了帝國概念和中國歷史,他認為只有清代算是帝國。至於這個說法對不對?我們先不管他,我們先回顧歷史。
  • 你幾時意識到自己是彎的?我更喜歡哥們兒騎在我身上的時候
    現如今,人們終於開始慢慢地了解、接受同性戀群體了,同性戀並不是一種疾病或障礙,他們只是恰好喜歡跟自己同樣性別的人而已。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好奇,同性戀們到底是如何得知自己喜歡的是同性的呢?是天生就有意識,還是因為某個契機?
  • 跟父母對話: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文|全文共1623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作為二胎媽媽,我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的,是從他2歲多開始的。剛進入叛逆期,會覺得孩子已經不是我的了,他現在快6歲了,我會覺得變化很大,常常覺得他快要離開我,成長速度太快。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寶寶學英文,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身邊有些朋友問我說,Coco你們家凱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英文的?你覺得小朋友幾歲學習英文好呀?也有些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幾月或者一歲出頭就開始Push小孩學習英文,報高額的早教班,以及英文培訓班。這裡,我想問問這些家長朋友們,你現在還記得你3歲以前的事情麼?又或者說你還記得你6歲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嗎?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記得了,我想說其實我們的孩子跟當時的我們是一樣的,過早的讓他們接觸英文,並沒有什麼作用,為啥?因為根本記不住呀!
  • TED英語演講視頻:你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會死是什麼時候?(附視頻+雙語演講稿)
    它會在我的床底下打開,並在我睡著的時候把我吞下嗎?嗯,某種程度而言,所有的孩子開始意識到死亡。當然,它會以不同的方式發生,並且通常會在某個階段到來。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對死亡的觀念逐漸形成。以我為例,在我5歲左右的時候,我去問我的媽媽。現在當我開始問到,我們死亡時會發生什麼,我周圍的大人們那個時候,會帶著尷尬的,基督教的經典語句來回答我,我最常聽到的詞是,祖父現在,」在天上看著我們「,並且如果我也死去,當然現在不會發生,那時我也會到天上去,讓死亡聽起來像,一部存在的升降電梯。Now this didn't sound very plau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