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一個名叫「猜畫小歌」的小程序刷屏?
7月18日,谷歌推出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一上線就被網友玩壞,並紛紛將自己的創作分享到朋友圈:
這款小遊戲的具體玩法是這樣滴:用戶需要根據給定的文字,在限定的20秒時間內速寫,AI(人工智慧)將自動識別出用戶所畫物體。當AI回答正確後,用戶將進入下一輪,同時連勝次數也會相應增加。如果被AI猜錯,那對不起就只能重新開始了……
說白了就是一個類似於「我畫你猜」的遊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靈魂畫手們紛紛上線
「小歌」猜對的題目會收入圖庫,玩家在遊戲結束後還可以查看其他玩家的作品,很多畫風也是相當清奇了……
動物板塊簡直是人間慘劇,真是難為「小歌」了。
每畫一筆,「小歌」都在猜你畫的是啥。
如果猜不出,它會用銷魂的經典谷歌女聲語音說:「我沒看懂你在畫什麼?」,偶爾還會爆出一句東北話「你畫的啥玩意?」
感受到了來自「小歌」濃濃的鄙視……
但是玩了一段時間,大家都被「小歌」不按套路出牌的風格搞得有點懵。
要麼是明明畫得有鼻子有眼的,結果「小歌」認不出。
這是拿我佩奇不當豬?
要麼是才剛剛畫了兩三筆,「小歌」就已經開始搶答,不讓畫完就直接進入下一題,逼死強迫症。
這都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最厲害的是,連玩家自己都不知道畫了個啥,「小歌」卻大喊道:「我知道了!」……
通關秘籍就是……
據杭州日報報導,美院畢業的網友@石開大獅子 用過之後一度以為自己讀了4年假大學!開始懷疑起了人生...
果殼網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圖 | 深山蟲吟
所以你發現其中的原理了嗎,隨手塗鴉反而容易被識別,而認真畫了充滿細節的作品反而失敗?
其實,這都與AI的運作方式有關…… 原理很複雜,簡單說就是「猜畫小歌「對畫作的辨識,利用的是神經網絡技術,基於對大量塗鴉樣本的學習。而資料庫中有源自超過5000萬個手繪素描的數據群,你這邊一邊畫,另一邊神經網絡進行快速比對。
研究人員在人類塗鴉數據集中訓練神經網絡,讓AI來理解人們在繪製塗鴉時是在何時起筆、走筆方向、何時停筆的。此外,AI還有自動糾正功能,當「靈魂畫手」出現時,AI仍然能夠重構(強扭)出「正常」的圖像來。
看幾個熱點難題的參考答案,或許你就更容易明白了:
西蘭花
鑽頭
蒙娜麗莎
動物遷徙
通過上面幾個難點,你有沒有總結出一些規律?不是筆畫越多越好,基本上簡單勾勒幾筆,只要不是特別離譜,AI就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簡單說,畫得抽象些 ,就能更容易被AI猜出了。
好了!秘笈都教給大家了,
趕緊去衝榜吧!
來源:澎湃新聞、觀察者網、中國青年報
編輯:杏子
——END——
湖南日報社旗下新媒體,湖南人專屬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