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曾播放過一部名為《解剖肥胖》的紀錄片,片中展示了一位身材不是很胖的遺體捐獻者的內臟器官。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他的內臟竟也被厚厚的脂肪層層包裹。
原來
身體除了有外表的肥胖
還有藏在身體內部的隱形肥胖
瘦人也可能藏著一身胖
拿到體檢報告後,外企白領小朱一下子跳了起來:「什麼?我怎麼會有中度脂肪肝?」
然而,疑惑不解的不只小朱一人,同事們紛紛指著自己的體檢報告抱怨:「對啊,我最近累得都變成了小尖臉,怎麼血脂也偏高?」
「體型看起來還算勻稱的年輕人,在臨床上被查出高血脂甚至脂肪肝的比比皆是。他們的體脂率偏高,脂肪大都集中在看不見的器官周圍,但身體狀態比全身肥胖的人還要糟。」專家指出,如果做個全身的核磁共振,他們恐怕很難把自己的俏臉與滿肚子脂肪聯繫起來。
脂肪按照分布位置
可分成兩大類
從解剖學角度分析,脂肪按照分布位置可分成兩大類:
1
皮下脂肪
皮下脂肪接近皮膚,可以用手指捏起來,深受愛美人士的痛恨,但卻是人體保溫和存儲能量的「蓄電池」。
2
內臟脂肪
但內臟脂肪就沒那麼「友好」,它們藏得很深,將各器官包裹起來或填塞於周圍,隨著脂肪的增多,還會不斷向血液中釋放有害物質。
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內臟脂肪可能已經「大腹便便」了,但在人體外表可能看不出任何差異和肥胖特徵。比如,我們發現有些人四肢細卻小腹微凸,穿著衣服根本看不出來,但內臟可能已油膩膩了。
內臟脂肪太多傷全身
人體進餐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三大營養物質會隨著代謝需要,不斷進行轉換。多餘能量一般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脂肪細胞裡。
「但時間一久,便會影響人體健康。」專家解釋,人體的儲存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身體只需要一兩肉,實際上卻吃了半斤,多出來的就要找地方存起來,就會沉積在皮下以及各器官裡。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許頂立表示,這類內臟脂肪在哪裡堆積得多,哪裡的器官就會受到損傷,並引發如下健康問題:
✦ 脂肪肝:如果脂肪細胞沉積在肝臟,加之飲食上高油高脂,就會形成脂肪肝,進而誘發肝硬化,甚至肝癌。
✦ 心臟病:若沉積到心臟,會使之跳動無力,難以有效帶動血液循環,很多因高血壓引起的心臟衰竭患者,心臟往往就被大塊脂肪包裹著。
✦ 糖尿病:脂肪過多沉積在胰腺,可能造成胰島細胞脂化,引發糖尿病。
✦ 腎衰竭:沉積到腎臟,會影響其淨化血液的能力,腎臟需要更賣力地過濾多餘的糖分,最終導致腎衰竭。
✦ 呼吸疾病:沉積到肺部會壓迫肺,導致肥胖者呼吸急促,造成血流中輸氧量不足,進而導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損。
✦ 焦慮抑鬱:內臟脂肪不僅會造成生理病變,還會影響情緒,增加壓力激素皮質醇分泌,造成焦慮。
雖然適量的內臟脂肪可以起到支撐和保護臟器的作用,但脂肪過剩則會佔據有限的腹腔,壓迫臟器。
另外,相比女性,中年男性如果能量過剩,會優先儲存成內臟脂肪。據《美國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一篇論文指出,腹型肥胖的男性患心臟病的概率高出42%,女性則高出44%。
受激素影響,男性內臟脂肪更易增加「壞膽固醇」的合成。所以,一些中年發福男人的小肚腩,可不是生活輕鬆的象徵,更需要警惕上述疾病。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內臟脂肪偏高?
三種方法幫到您
許頂立表示,內臟肥胖之所以被忽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過去常用BMI(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來衡量身體脂肪。
事實上,BMI與腰圍反映不同類型的脂肪蓄積程度。BMI主要反映全身脂肪含量,所以很多BMI處於正常值範圍內的人,如果有小肚腩、水桶腰,也不可對內臟脂肪掉以輕心。判斷自己是否內臟脂肪偏高方法:
測腰圍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測腰圍。
根據2013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成人體重判定》,男性90釐米,女性85釐米。
測腰臀比
測腰臀比是另一種判斷方法。
腰臀比就是腰圍和臀圍(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測得的身體周徑)的比值,男性>0.9、女性>0.8,內臟脂肪超標的可能性比較大。
醫院儀器檢測
當然,最精確的方法是在醫院裡做計算機斷層掃描、磁場共振影像儀或者超聲波測試。
核磁共振掃描發現,鍛鍊半小時,內臟脂肪代謝就開始變化。
為此,大衛·哈斯拉姆博士進行了一項12周的鍛鍊和飲食計劃,讓受試者吃低脂食物、避免加工食品、適度鍛鍊。結果發現,他們損失了5.6%的體重,且內臟脂肪減少了10.6%。
專家建議,內臟脂肪超標者每天應進行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運動,如跑步、遊泳、騎車等,而球類運動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還能促使腎上腺素分泌,促使脂肪分解。
飲食上,要控制食物總攝取量,以豆製品代替部分肉類,吃低升糖食物如用紅薯代替米飯等。
即便是沒有腹型肥胖的人群,若工作忙、常久坐、應酬多、心情差,也應按照上述方法調整自己的生活,防患於未然。
更多心血管內科問題
掃碼線上問醫生
許頂立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大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醫療特長】心力衰竭、高血壓、冠心病和心肌病的診療。對心血管急危重症和疑難病例有較高的診治能力。
【學術任職】首批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擔任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委員兼心力衰竭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兼聯絡與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心血管病管理分會主任委員等。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周二下午(惠僑醫療中心門診)。
【預約掛號】①電話預約掛號:020-61641888;②關注南方醫院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進行網上預約掛號。可提前八天(含周末)掛號,避免現場排隊。
文章來源 | 生命時報
原標題:《【科普】有一種胖叫「隱形肥胖」,看著瘦的人也要小心因此胖傷全身器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