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 || 推廣策劃(微信同號):18606352338
三年前,楊振昌對兒子楊文昊的學業一籌莫展。「叛逆、貪玩、學習不主動、考大學無望。」這是他原來對兒子的無奈評價。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讓兒子轉學到山東聊城冠縣實驗高中,並且舉家從濟南搬遷到冠縣。
實踐證明,楊振昌的家庭決策是正確的。在今年高考中,楊文昊考出589分的高分,報考了自己心目的大學。楊文昊不是個例。三年來,成百上千學生的蝶變故事在冠縣上演,給很多家庭帶來了驚喜與希望。
對經濟落後地區的孩子而言,考上大學是最好的捷徑。從入口看出口,基礎差的孩子能否華麗轉身,實現人生的逆襲?對他們的夢想,學校和老師是否予以加持,又如何激發他們為夢想奮鬥的內驅力?冠縣實驗高中堅持「變」字引領,打破傳統高中教育模式,創新實施「一生一策、幸福教育」,學校教學成績逐年提高,創造了低進高出、中進優出的奇蹟,很多孩子在這裡羽化為蝶,重塑了自我,重塑了人生。學校也連年蟬聯聊城市「教育質量提升獎」,闖出了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的新路子。
以學生為中心,「變」出嶄新世界
摒棄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冠縣實驗高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一生一策。學生得到完全尊重,特長得以充分發揮,實現了「揚長避短」。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建立了自信心,找到了興趣點,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小座位」變出「高效率」。學生被劃分成若干小組,座位由傳統的「秧田式」變為「圍坐式」,教學過程分成6個環節,80分鐘的一堂大課,教師講課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時間不少於35分鐘,學習過程更加輕鬆、高效,當堂達標率96%以上。「小方案」變出「高分數」。精準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逐一制定成長發展方案。如,挖掘學生在藝術、體育等方面的興趣和特長,對確有需要的,鼓勵他們轉化為藝體生等。學生對學習由牴觸變主動,由後進到先進,由近乎絕望到滿懷希望,從「學困生」逆襲成為名牌大學生。2020年,該校舞蹈、書法等專業考生,在省統考中合格率達100%。「小平板」蘊含「大能量」。學校為每位學生配備了一臺平板電腦,學生可以在其中獲得充足的學習資料用於助學,老師能夠對學生進行快速測評和及時反饋。學生們不再把學習當做負擔,而是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思維迎接每天的知識積累。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教學模式和新學習模式,在假期尤其是疫情期間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取得了「比其他學校更高效,比在校學習更高效」的「雙高效」成果。
多方力量加持,「通」達廣闊舞臺
教育不是一座孤島,僅依靠學校一方的力量遠遠不夠。冠縣實驗高中充分發揮校長、教師、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暢通學生發展途徑,為學生鋪就走向廣闊舞臺的通關大道。名校長打通理念隔閡。「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冠縣實驗高中校長張勝聚是縣委、縣政府打破人才選聘機制和辦學體制的束縛,面向全國歷經三個月的層層評選、考察,在30多個全國全省知名教育專家中選定的。張校長是「山東省百名優秀校長」、「全國科研創新校長」,始終把教育當信念、視育人為使命,敢於創新,甘於奉獻,善於「點石成金」。在他的帶領下,學校領導班子、教師、學生變身精兵強將,短短數年,冠縣實驗高中一躍成為全市名校,譜寫了教育行業的佳話。教師培養貫通專業發展。冠縣實驗高中青年教師比重較大,學校利用他們思維活躍、上進心強、熱情高等優勢,制定了「新教師倍速成長計劃」,常態化開展「實高新銳教師講課大賽」,根據「新、老教師捆綁式評價制度」開展評價性管理。通過梯級遞進、有序發展的「教師發展新渠道」,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育人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100多名教師在國家級、省市級教學大賽中獲獎,60人獲得「聊城市教學能手」稱號,4人獲得「水城名師、名校長」稱號,1人獲得「山東省特級教師」稱號。家校協力暢通和諧之路。該校設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構建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三級家庭教育網絡,讓家長走進學校,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發展規律。家長對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模式逐漸認同,成為學校發展的「共同體」;同時學會了從心理學角度與孩子科學地溝通交流,為孩子營造健康向上、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父母和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更加和諧,一些原本不愛學習的孩子開始喜歡學習。
全面均衡發展,「活」出幸福人生
改變以往「圍著分數轉」的教學思想,冠縣實驗高中堅持讓教育回歸「人」的本源,保證孩子們在從容應對升學壓力的同時,實現德智體等全面發展。「五自教育」助力學生樂活成長。該校以「校本、自主、開放」新體系課程為核心載體,打造學生成長的必經通道,創設了「五自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自主行為」,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健體」,實現「自主個性發展」,構建起課堂、社團「雙軌」並進的「學生成長新途徑」。孩子們在幸福學習的同時,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感受人生,感受奮鬥,全面發展。在30多個學生社團中,學生興趣愛好得到培養;通過「學生才藝評選」,體驗到挑戰青春、搏擊未來的酣暢淋漓;參加系列節慶活動,學生得以展示個性、重拾自信。「少學三小時」帶來活力朝氣。與一般高中鼓勵學生延長學習時間不同,冠縣實驗高中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每天「少學」三小時,用來提升綜合素質,即每天閱讀一小時、鍛鍊一小時、多睡一小時。這一做法帶來了良好的效果,常規學習時間,靜謐幽雅,嚴肅嚴謹;課外活動時間,如沸水洋溢,或唱歌跳舞,或辯論比賽,孩子們充滿著蓬勃朝氣。此外,學校還廣泛開展各種學生活動,如每年固定舉辦「走進英雄遠足活動」、「田徑運動會」、重大節日大型文藝匯演等,完善學生的生活技能,鍛鍊團隊合作能力,增進師生關係。這些活動成為學生成長的「第二通道」,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在全市名列前茅,還在全國舉辦的各種競賽活動中獲獎數十次。
來源:光明日報、聊城教育體育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