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機構可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精子庫

2020-12-20 中國網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中國衛生部消息,衛生部近日公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12家機構作為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

衛生部要求已納入轄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設置規劃,擬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機構,在提出評審申請前,其臨床、實驗室負責人及主要技術人員,必須到培訓基地接受相應的培訓,並獲得《培訓合格證書》,否則,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將不受理其申請。

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市婦產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廣東計劃生育專科醫院人類精子庫、浙江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人類精子庫。

據介紹,培訓基地的確定旨在規範和促進我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加強對上述技術應用的管理與監督,提高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工作水平。

衛生部要求,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加強對轄區內培訓基地的指導、監督和管理,確保培訓任務完成和培訓質量。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將不定期對培訓基地工作進行抽查,凡不能履行基地職責,教學質量差,實施相關技術存在違規現象,經校驗不合格的,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可撤銷其作為培訓基地的資格。各培訓基地應認真履行職責,提供相應的師資和教學條件,制定嚴格的培訓計劃和考核要求,建立並逐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確保培訓質量。

相關焦點

  • 衛生部要求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人類精子庫管理
    衛生部近日通報,截至2006年3月31日,衛生部共審核批准了64家機構開展人類輔生殖技術,7家機構設置人類精子庫。衛生部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轄區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機構的設置規劃並加強管理,不可盲目增加開展上述技術的機構,嚴禁此項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管理,對未經審批擅自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進行嚴格的清理和處罰。
  • 衛生部共批准88家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
    記者今天(2月5日)從衛生部獲悉,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國共審核批准了88家機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10家機構設置人類精子庫。衛生部重申,中國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嚴禁私自採精、採卵。我國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精子庫技術實行嚴格準入制度,不符合條件者一律不予批准,違反規定者將受到相應處罰。
  • 451家醫療機構獲批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地,不少家庭有了再生育子女的願望,其中不乏高齡夫婦,對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為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方便群眾接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匯總了全國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名單。
  • 北京公布12家醫療機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批覆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公布了12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合格批覆。此前,北京市衛健委組織專家對這12家醫療機構進行了現場校驗和審核。據知,由於輔助生殖技術涉及法律、倫理等問題,準入門檻高,官方和評審專家要求非常嚴格。
  • 衛生部公布可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單位(名單)
    中新網4月2日電 據中國中央電視臺消息,衛生部4月2日公布了上海、雲南、廣東、甘肅、山東、江西等地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單位。  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單位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和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上海中國福利會和平婦幼保健院、廣東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原深圳市中心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甘肅省蘭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管理的指導...
    為進一步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以下統稱輔助生殖技術)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刻不容緩      (一)嚴格監督管理。輔助生殖技術涉及醫學、社會、倫理、法律等諸多問題,屬於限制性應用的特殊臨床診療技術,必須嚴格監管,規範實施。
  • 未來5年,廣西將增6家輔助生殖技術機構
    嚴禁輔助生殖技術商業化「十二五」期間數據顯示,廣西已獲得批准正式運行或試運行的夫精人工授精(AIH)機構有18家,其中,獲準正式運行或試運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F-ET)機構12家;正式運行的捐精人工授精(AID)、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和人類精子庫各1家。
  • 廣西有13家機構取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資質
    14日 06:33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盧盈 編輯:利雪娟 廣西新聞網南寧訊(記者盧盈)3月13日下午,為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管理
  • 濟寧這2家醫院可開展試管嬰兒 精子庫山東僅濟南1家
    3月20日,山東省衛健委官網發布「山東省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名單」。截至2019年3月20日,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有29家(不含部隊醫院),其中濟寧2家,分別是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和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經批准設置人類精子庫的機構1家,位於濟南。
  • 衛生部26日公布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記者 周婷玉)衛生部26日公布,12家醫學機構成為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    這12家機構分別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市婦產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廣東計劃生育專科醫院人類精子庫、浙江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人類精子庫。
  • 輔助生殖哪家強?(附衛計委批准的356家醫院名單)
    輔助生殖技術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簡稱,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
  • 衛生部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實施細則
    單一精液標本使用禁超5次  衛生部昨日發布的《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提出,每一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妊娠並分娩。  細則規定,開展胚胎移植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機構,應與經衛生部審核批准的人類精子庫籤訂供精協議,並明確說明具體的使用用途。
  • 馬曉偉:中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達國際水平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中國網北京訊 (記者鄭亮)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2016年3月8日15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馬曉偉回答華爾街日報記者關於輔助生殖方面的問題時表示:關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問題,中國在這項技術上是成熟的,北醫三院喬傑院長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學科帶頭人,在這方面我們國家的技術是跟蹤世界先進潮流,達到國際水平。
  • 南昌市生殖醫院獲準運行全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為了更好地滿足生殖醫學疾病患者的需求,2014年,南昌市生殖醫院在南昌市政府特殊引進人才——餘裕爐博士的帶領下,全面升級了IVF實驗室的各項培養設備,調整了促排卵方案,不但提高了卵子的質量及子宮內膜的容受性,還大幅降低了併發症的風險。
  • 衛生部嚴禁商業化供卵 北京五家醫院獲輔助生殖資格
    信報訊(記者方芳)昨天,衛生部出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明確規定每1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妊娠並分娩。  此次衛生部出臺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明確指出,人類精子庫應加強對外供精的管理,嚴禁以科研或其他任何理由向未經審批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提供精液標本,對用於實施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精液標本進行分別管理,其中,一次提供給用於實施供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精液標本不得超過5人/份,一次提供給用於實施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精液標本不得超過8
  • 湖南省首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高峰論壇開幕
    中新網長沙7月19日電(向一鵬)19日,湖南省首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婦科生殖疾病診療技術新進展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中國婦幼協會會長張文康、湖南省人大副主任謝勇在內的多位領導、專家,以及省內外100
  • 要不要打開潘多拉的盒子——由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引發的倫理思考
    《科學時報》記者 潘鋒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是指運用醫學的技術和方法對精子或卵、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不僅成功地從技術上解決了不孕不育等長期困擾醫學界的難題,為無數家庭帶來了歡樂,而且還極大地促進了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的發展。
  • 長沙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醫療機構專項督查
    督查組在檢查場所設施設備紅網時刻9月30日訊(通訊員 楊焯予)為維護正常生育秩序,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著力解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湖南省衛生計生委等12部門聯合下發的《開展查處違法違規應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湘衛辦督發【2017】10
  • 幫助不孕不育 廣西將設20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廣西新聞網
    為幫助近120萬個不孕不育的家庭我區將設20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陳佳嘉)11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衛計委印發了廣西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配置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通知稱由於廣西有近120萬家庭可能會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擾,為了解決這類人群的需求,全區將設置不超過20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機構。
  • 衛生部新規規範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中新網11月18日電 中國衛生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  衛生部指出,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立人類精子庫必須經衛生部批准,供精供卵均為人道主義行為,禁止買賣,必須遵守知情同意的原則。  衛生部對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技術人員行為準則做了多項嚴格規定,其中包括禁止無醫學指徵的性別選擇,禁止實施代孕技術,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條例規定的夫婦以及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禁止複製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