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次回上海,我最常聽到的一個話題莫過於「移民」。上海朋友問我香港好不好,我說越來越多香港人也正考慮移民。被我這麼一說,我的上海朋友大多反應很詫異,有些朋友反問我,上海人想移民香港,香港人又想移民哪裡?
香港「移民潮」再起
在香港,我個人感覺好像從2012年開始,特別是在2012年夏天的國民教育風波之後,身邊越來越多香港人開始談論移民這個話題。熟悉香港事務的人都清楚,移民對香港來說本不是什麼新的話題。
歷史上,香港已經出現過幾次「移民潮」,更有趣的是,之後也出現過幾次所謂的「回流潮」。兜兜轉轉,不少拿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等外國護照的香港人,最終還是決定回到香港……
為何最近「移民」又重新成為香港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呢?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在移民問題上,這個「宗」無非就是信心的問題。關於香港,內地官員最常說的一句話可能就是「香港明天會更好」,出自當年已故國家領導、「一國兩制」設計者鄧小平向香港市民作出的承諾。
回歸16年有餘,如今港人又重談移民話題,話題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除了「國教風波」之後香港民眾對香港社會體制的反思,使得一部分人萌發「大不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潛意識移民心態。此外,2017年香港普選和政治體制改革,以及「50年大限」臨近等敏感議題的討論此起彼伏,也是令不少港人開始盤算「B計劃」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近年來陸港之間關係微妙,其中的原因相當複雜。但從本地居民的立場來看,有不少人認為香港社會資源有限,已經無法承受大規模訪客。因此「限奶令」、限制「雙非孕婦」等容易激化內地訪客政策的出臺,也是在意料之中。
站在梁振英特首的角度,「本地居民優先」的政策也無可厚非,好像梁振英自己主導的「港人港地」買樓新政也是「本地居民優先」宗旨的體現。也許,最能理解港人不滿情緒的,莫過於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居民,類似本地與外地居民在公共資源共享(如醫療、高考)領域的分歧也屢有發生。
類似的問題,在北京智庫的研究報告中其實也有提及。
比如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2014年旅遊綠皮書》,預測今年訪港的內地旅客會突破4100萬人次,與此同時,《綠皮書》也指出雖然內地惠港措施有助推動旅業,但同時提到隨著內地自由行赴港人數逐年強勁增長,令香港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顯現,自由行負面效應已經浮現。包括水貨客問題、通脹及文化衝突等,逐漸引起廣泛關注。
臺灣成港人移民大熱地
說到移民,香港人又會考慮哪裡呢?這個問題又好像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有人考慮移民去澳大利亞,該國包括雪梨、墨爾本在內許多大城市華人本來就多。加拿大也是港人的一個移民首選,要知道溫哥華的英文Vancouver早已有「Hongcouver」這樣的暱稱,暗示在溫哥華居住的港人太多,溫哥華儼然已成香港人的第二故鄉。
不過移民加拿大最大的問題(除了錢以外)就是一個字——冷,許多港人都耐不住加拿大的冬天,又紛紛「逃」回香港居住。想溫暖一些也行,比如泰國清邁,但是泰國最近幾年政局不穩。
又或者新加坡?新加坡一點不冷,不過夏天太熱,加上地方太小(面積比香港小),部分港人,尤其年輕人,不認為新加坡是一個移民的好選擇。雖然從醫療、教育、住房保障等角度來看,新加坡對中產家庭以及退休階層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超級有錢的,會考慮移民一些歐洲「富豪」國家,比如瑞士、維也納。不過這些地方的移民門檻很高,想拿永久居留權也不容易。除了加拿大、新加坡這樣的「平民版」移民,最近不少港人口中常提到的移民地點還有一個,那就是寶島臺灣。
香港人對移民臺灣的興趣在去年,幾乎已經到了一種「躍然紙上」的狀態,至少從香港和臺灣兩地的媒體看來。一時間,臺灣媒體紛紛以「港人移居臺灣」為題大肆宣傳,形容臺灣已成香港人的「最新移居樂土」。
有報導指出單單在2013年9月,移民臺灣的港人數量「猛增6倍」,而網上更出現「撤退到臺灣」的群組,粉絲多達五六千人,每天津津樂道如何最省錢、最快捷移民臺灣……
事實上,香港人移民臺灣一點都不難。根據臺灣移民部門官方資料,依照《香港澳門居民進入臺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相關規定,要定居臺灣須向陸委會申請,符合連續居留滿一年,或連續居留滿2年,且每年在臺居住270日以上,連續居留期間在臺居留一年內,出境不得超過30天。
當香港電臺電視新聞紀錄片《鏗鏘集》和香港商業電臺的廣播劇《十八樓C》幾乎同期推出關於移民臺灣的專題節目時,連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也不得不趕緊站出來「澄清」,指香港人選擇去臺灣「永久定居」和「短期居留」是兩件事。官方數據顯示,香港和澳門居民於2013年1至9月獲批臺灣定居許可的人數為486名,較2012年同期的576名還下跌了14%。
不少港人對此「澄清」認為只是政府玩弄文字遊戲,而忽略港人內心深處再度翻湧的移民潮。無論是定居還是居留,筆者身邊談論未來去臺灣長期定居(但同時仍可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所以並不影響隨時返港居住)的朋友確實越來越多。有不少年輕人現在就開始考慮籌錢在臺灣買樓,為幾十年後的養老退休做準備。
前些日和幾位好友聚會,期間又談到移民臺灣這個話題。許多人在移民臺灣問題上,最大的顧慮還是區域安全。
兩岸統一是一個北京和臺北終將面對的政治難題。究竟通過何種方式統一,如果照搬港澳兩地「一國兩制」模式,臺灣民眾未必接受,移民臺灣的香港人又可能有著歷史重演的感受。結果把臺灣和新加坡一比較,不少人還是覺得,不如移民新加坡,一勞永逸。
「移民熱」背後更需關注
其實,從社會學的角度看,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香港人想往哪裡移民。當「移民」再次成為香港社會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出現這個話題的深層次原因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也可能是北京中央政府、香港特區政府都需要迫切思考、緩解的一個問題。
移民不僅僅移走錢,更移走人。香港之所以是香港,和香港的歷史,乃至香港人所秉承的「獅子山」精神密切相關。錢沒了,可以再賺,人走了,要再喚回以港為家的那份感情和信心,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筆者2008年移居香港,香港對我而言是「新家」,相比上海而言,也是我的「第二故鄉」。就個人感受而言,無論移民哪裡,歸根結底還是信心兩字,一來你對你生活的這座城市是否有足夠信心;二來,你對這座城市是否有歸屬感。
移民到一個新的地方,好比是談一場戀愛。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否則你只是「為移民,而移民」,這樣無論移到哪裡,你總覺得這個地方不屬於你。你也只是一位過客而已,那會是一件很悽涼的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編輯:支玲琳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