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教動漫大賽歷史類參考資料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程大事記
1.早期股份制嘗試(20世紀80年代初)
事件說明:20世紀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國有和集體企業開始進行多種多樣的股份制嘗試,最初的股票開始出現。1984年,國家提出要進一步放開搞活城市集體企業和國營小企業,1984—1986年間,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選擇了少數企業進行股份制試點例如1984年北京天橋百貨公司股份制試點,1986年後,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放開,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一些大型國營企業紛紛進行股份制試點,半公開或公開發行股票,股票的一級市場開始出現。
參考圖片:(1985年12月發行的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股票)
2、第一隻公開發行的股票——深寶安(1983年7月8日)
事件說明:1983年7月8日,深圳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了新中國第一隻股票,每股人民幣10元,並提出實行入股自願、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紅的先進理念。這隻股票,不僅催生了第一家股份制企業——深寶安,更催生了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先河。
參考圖片:(1983年7月8日發行的深寶安股票)
3、第一隻櫃檯交易的股票——飛樂音響(1984年11月18日)
事件說明:1984年,飛樂音響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轟動國內外。1986年9月,飛樂音響實現了櫃檯交易流通。當年11月14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率領的美國證券代表團。當時,凡爾霖帶來了兩件特殊的禮物———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證券樣本和紐交所的徽章。鄧小平高興地接受了他的禮物,並將一張面額為人民幣50元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回贈給對方,用這樣一種象徵方式,向世界宣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飛樂音響作為「新中國第一股」,永遠記載在中國金融、經濟發展的史冊上。
參考照片:
4、第一家股票交易櫃檯——上海靜安營業部(1986年9月26日)
事件說明: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股票櫃檯交易點在當時工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成立。小小的櫃檯交易被評為「1986年全國十大經濟新聞」之一。1986年9月26日,靜安營業部正式開業,這意味著新中國的證券市場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這所坐落在上海市南京西路1806號櫃檯外僅有12平方米的小屋子便是我國證券市場的雛形,它曾被海外媒體稱為「世界上最小的證券交易所」。小小的櫃檯交易被評為「1986年全國十大經濟新聞之一」,可見靜安營業部的成立在當時造成的轟動和影響非同一般。當時交易的股票僅有兩隻——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股票、債券出現後,證券流通需求強烈。股票和債券的櫃檯交易在瀋陽、上海、深圳等地出現,標誌著中國證券二級市場雛形的形成。
參考圖片:
5、第一隻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並上市的金融股票——深發展(1987年5月10日)
事件說明: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圳發展銀行,股票簡稱:深發展A,股票代碼:000001)是中國第一家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商業銀行, 其前身是1987年由深圳當地21家農信社合併成立的「深圳市聯合信用銀行」,後改名為「深圳發展銀行」,簡稱深發展。深發展於1987年5月首次公開發售人民幣普通股,並於1987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深圳。深發展作為深圳第一家上市公司和全國最早的股份制銀行,在上世紀90年代,一直是金融界的寵兒。
參考圖片:
6、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1987年9月27日)
事件說明:1987年9月27日,深圳12家金融機構出資成立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開始在櫃檯交易股票,在當時承擔了證券登記託管和交易結算職能。1990年,特區證券在深圳的營業部超過10個。
參考圖片:
7、第一批紅馬甲——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批出市代表(1990年7月27日)
事件說明:1990年7月27日,深交所舉辦第一批出市代表培訓班。出市代表指證券交易所內的證券交易員,又叫出市員,因為當時交易員身穿紅色馬甲,他們又稱「紅馬甲」,早期沒用遠程自助交易,所有的客戶交易指令都是通過電話報給交易員,由交易員敲進交易所的交易主機內撮合成交的。「紅馬甲」的誕生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揚帆起航。
參考照片:
8、第一家證券登記機構——深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試營業。(1990年11月26日)
事件說明:1990年11月26日,深圳證券登記公司開業,推出第一代證券登記系統,使當時櫃檯交易的「一戶一票」制交割運作模式過渡到「一手一票」的標準化實物股票交割模式,分散在營業部的手工股份帳集中到系統進行電子化管理。
9、深滬交易所開業(1990年12月)
事件說明: 1984年國務院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小組設計的方案,最早提出建立證券交易所:「在經濟特區試辦交易所,取得經驗後再向大中城市逐步推廣」。深圳證券交易所1988年11月開始籌建,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業。1989年,上海開始籌辦上海證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業。深滬交易所的開業,標誌著證券市場從分散櫃檯交易轉為交易所集中交易。
參考圖片:
10、第一隻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深安達(1990年12月1日)
事件說明: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開始集中交易。開業當天深安達上市,採取白板競價交易。
參考圖片:
11、南方談話(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事件說明:深滬證券交易所成立後,對於社會主義國家要不要發展、如何發展股票市場的認識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爭議很大。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談話,關於股市的講話從根本上消除了證券市場「姓資」「姓社」的爭議,決定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命運。1992年初,在股票市場面臨取消還是保留的關口,鄧小平到南方視察,發表有關證券、股市的談話,統一思想,穩定局面,指明方向,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決定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命運。南方談話後,中國股份制和股票市場的改革試驗得到迅猛發展,為國有企業改革、國家建設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出歷史性的貢獻。
參考圖片:
12、中國證監會成立(1992年10月)
事件說明:1992年,國務院開始對證券市場實行統一監管,下發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宣布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劉鴻儒出任中國證監會第一任主席。隨後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和規章,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統一監管體制開始形成。國務院證券委是國家對證券市場進行統一宏觀管理的主管機構。中國證監會是國務院證券委的監管執行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管。
參考照片:
13、證券營業部開始與交易所計算機系統聯網,無形席位出現(1992年)
事件說明:深滬交易所成立之初,均採用交易大廳有形席位的交易模式。各證券公司派駐相應出市代表(紅馬夾),負責接收場外委託單,高峰時期深交所的席位近600個。1992年後,證券營業部開始與交易所計算機系統聯網,無形席位出現,大大節約了經營成本,省去了人工報盤的中間環節,從而減少了差錯,提高了效率。我國在這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深圳證券交易所已全部採用無形席位。
14、第一張可轉債——寶安轉債(1992年10月19日)
事件說明:1992年10月19日,中國寶安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5億元寶安轉債,並於1993年2月10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該轉債面值每張5000元、期限3年、初始轉股價25元/股、票面利率3%。寶安可轉債是我國資本市場第一張A股上市可轉換債券。但由於二級市場股市行情不支持,深寶安股價遠遠徘徊於轉股價之下,導致第一支可轉債在存續期內並沒有轉換成功。 自那之後5年,直到1998年,第二次可轉債試驗開始。
15、第一個標準化期貨合約——特級鋁期貨標準合同(1992年10月)
事件說明: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推出了中國資本市場第一個標準化期貨合約——特級鋁期貨標準合同,實現了由遠期合同向期貨交易的過渡。
16、鄭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規範化的期貨交易(1993年5月28日)
事件說明:在現貨交易成功運行兩年多以後,在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的基礎上,鄭州商品交易所於1993年5月28日正式推出規範化的期貨交易。
參考圖片:
17、第一隻H股青島啤酒上市(1993年7月15日)
事件說明:1993年7月15日,首家H股公司——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中國企業開始利用海外上市擴寬企業融資渠道,提高國際競爭力。
參考圖片:
18、首個成份指數深證成指正式啟用(1995年1月23日)
事件說明:深證成指是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公司中,按一定標準篩選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股的成份股指數。1995年1月23日,在當時深交所上市的100多家上市公司僅中選取了40隻股票作為樣本股。深證成指發布之初就肩負深圳證券市場標尺指數的功能定位,也是中國證券市場中歷史最悠久、數據最完整、影響最廣泛的指數之一。
19、滬深交易所股票實施價格漲跌幅限制(1996年12月16日)
事件說明:1996年12月13日 滬深兩交易所發出通知,決定1996年12月16日起,對在兩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基金類證券的交易價格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並施行公開信息制度。
20、第一家實現無形交易的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1997年6月2日)
事件說明:隨著電子通信網絡的迅速發展,曾經通過電話委託的交易逐漸被網上交易系統所取代。1997年6月2日,深交所取消了所有場內有形交易席位,實現運作無大堂化,證券經營機構不必再派「紅馬甲」進場,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報盤進入交易所,他們的離開也標誌著深交所A股市場完全實現無形化交易模式,步入了新的徵程。
參考圖片:
21、首批規範化的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在深滬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998年4月)
事件說明:《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在1997年1O月的出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進入規範發展階段。該暫行辦法對證券投資基金的設立、募集與交易,基金託管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的權利和義務,投資運作與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範。1998年3月,金泰、開元證券投資基金設立,並於1998年4月在深滬交易所掛牌上市,標誌著規範的證券投資基金開始成為中國基金業的主導方向。
22、《證券法》頒布(1998年12月29日)
事件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1998年12月29日修訂通過,自1999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第一部基本大法,結束了資本市場基本法律長期空白的狀態,資本市場法制建設進入一個嶄新階段。
參考圖片:
23、退市制度正式開始推行(2001年2月23日)
事件說明:中國證監會於2001年2月23日發布了《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之後又於2001年11月30日在原有辦法基礎上加以修訂,規定連續三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將暫停上市,自此我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開始正式推行。2001年4月23日,中國證監會做出決定,「PT水仙」因連續四年虧損,且未能就扭虧為盈做出具體安排並提出有效措施,其申請寬限期未獲上海證券交易所批准,從即日起終止其上市資格。「PT水仙」成為中國證券史上第一隻被摘牌的股票,也意味著股票退市制度正式實施。
24、新股發行核准制正式實施(2001年3月)
事件說明:我國資本市場建立和發展初期,股票發行施行審批制;2001年3月,我國新股發行正式實施核准制,確立了以強制性信息披露為核心的事前問責、依法披露和事後追責的責任機制,並初步建立起證券發行監管的法規體系,提高了發行審核工作的程序化和標準化程度。同時,股票發行定價制度由行政主導轉變為市場主導。
25、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啟動(2002年11月8日)
事件說明:2002年11月8日在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標誌著QFII制度在中國內地的確立和實施。在調整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主體結構,活躍市場交易,提高與國際證券市場關聯度,推動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圖片:
26、十六大提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2002年11月)
事件說明:200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首次提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戰略部署。
27、國務院發布資本市場「國九條」(2004年1月31日)
事件說明: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稱「國九條」),將發展中國資本市場提升到國家戰略任務的高度,提出了九個方面的綱領性意見,對資本市場今後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和長遠規劃,為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指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參考圖片:
28、證券發行上市主承銷商推薦制改為保薦制(2004年2月)
事件說明:2004年2月,《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暫行辦法》實施,發行上市主承銷商推薦制正式過渡到保薦制度。同時,建立了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問責機制。2004年末,《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暫行辦法》實施,取消了發審委委員身份保密的規定,將表決方式改為記名制,建立了發審委委員的問責機制和監督機制,使核准制下市場參與者各負其責、各擔風險的原則得到落實,實現了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目標的第一步。
29、中小企業板正式啟動(2004年5月27日)
事件說明:2004年5月27日,深交所獲準設立中小企業板塊,重點安排主板市場擬上市公司中具有較好成長性和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發行股票和上市。該板塊是相對獨立管理,逐步推進位度創新,以便為創業板市場建設積累經驗。
參考圖片:
30、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正式啟動(2005年1月17日)
事件說明:2005年1月17日,證監會、財政部聯合發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關於在股票、可轉債等證券發行中申購凍結資金利息處理問題的通知》,其中提及,公開發行股票、可轉債等證券時,所有申購凍結資金的利息須全部繳存到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開立的存儲專戶,作為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來源之一。2005年9月29日,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掛牌開業,備受關注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正式設立。
31、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2005年5月)
事件說明:2005年4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的試點工作。三一重工、清華同方、紫江企業和金牛能源為首批試點企業。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是通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協商機制消除A股市場股份轉讓制度性差異的過程,是為非流通股可以上市交易作出的制度安排。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有利於股票市場的長遠發展,是中國證券市場自成立以來影響最為深遠的改革舉措。
參考圖片:
2005年5月31日,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在全景網股權分置改革專網舉行。圖為金牛能源董事、總經理劉建功針對股權分置改革情況,與投資者進行在線交流。
32、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掛牌成立(2006年9月8日)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成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成立,對於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發揮金融市場功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圖片:
33、我國公司債發行正式啟動(2007年8月14日)
事件說明:2007年8月14日中國證監會頒布《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一個月後,我國第一家公司債券,由長江電力發行,其規模為40億元,網上發行4億元,開盤後瞬間發售一空。這對於發展內地債券市場、拓展企業融資渠道、豐富證券投資品種、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促進資本市場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圖片:
34、證券交易印花稅單邊徵收(2008年9月19日)
事件說明: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為單邊徵收,證券交易受讓方不再徵稅。這是繼2008年4月24日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後,我國又一次對該稅率進行大的調整,也是自1991年以來我國股市首次單邊徵收證券交易印花稅。
參考圖片:
2008年9月19日印花稅單邊徵收,滬深大盤漲停創歷史記錄
2008年9月19日印花稅單邊徵收,滬深大盤漲停,股民露出開心笑容
35、創業板順利開板(2009年10月23日)
事件說明:2009年10月23日,中國創業板舉行開板啟動儀式。數據顯示,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為56.7倍,而市盈率最高的寶德股份達到81.67倍,遠高於全部A股市盈率。
參考圖片:
36、股指期貨首批四個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合約上市(2010年4月16日)
事件說明:2010年4月16日,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上市交易,首批上市合約為2010年5月、6月、9月和12月合約,掛盤基準價均為3399點。作為我國金融衍生品發展的裡程碑、資本市場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制度建設,股指期貨上市後,隨著其功能的逐步發揮,有利於形成股票市場的「內在穩定器」機制,增加市場彈性,形成股票市場市場化的資產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股票市場風險管理的內在體制機制,深化市場的功能。
參考圖片:
37、新三板全國擴容(2012年-2013年)
事件說明:2012年8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新三板)試點擴大。除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外,首批擴大試點新增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濱海高新區。2013年12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新三板全國擴容,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參考圖片:
38、「滬港通」「深港通」開通(2014、2016)
事件說明: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正式開通,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允許當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隨後,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正式啟動。「滬港通」與「深港通」構建了資金雙向流通機制,加速國內證券市場與國際接軌。
參考圖片:
39、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2018年6月)
事件說明:2018年6月,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個全新的裡程碑。A股納入MSCI指數將成為海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的一個催化劑,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相對應A股在MSCI的權重也會不斷上升,MSCI也將帶動更多海外主動配置資金通過滬深股通進入A股。
參考圖片:
40、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2018年11月5日)
事件說明: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設立科創板並在該板塊內進行註冊制試點。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提升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能力、增強市場包容性、強化市場功能的一項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舉措。2019年1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
參考圖片:
41、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啟動(2019年10月25日)
事件說明:2019年10月25日,證監會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正式啟動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推出包括允許公開發行、設立精選層、引入公募基金、建立轉板上市機制等五項具體措施。此次改革使新三板市場定位更加清晰,市場結構更加完備,差異化服務和監管機制更加符合中小企業的特徵和發展需求,使市場功能得到有效發揮,進而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完善,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圖片:
42、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2020年4月27日)
事件說明: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會議指出,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當天,《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等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參考圖片:
43、市場發展成績驕人
事件說明:經過30年的不斷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截至2020年6月,深滬上市股票3972隻,上市公司總股本達6.38億,A股有效投資者帳戶數超1.67億戶。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