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嬰兒全身蜷縮到一起,這是正常的。如果寶寶出身後腿腳都伸得很直,反而是孩子肌張力高或者肌張力低下的表示,這才是不正常的。
下圖:剛出生的嬰兒,就呈蜷縮姿勢。
新生兒為什麼喜歡全身蜷縮呢?
新生兒喜歡全身蜷縮在一起,主要受2個因素影響:一個是孕期寶寶的生理因素,第二個是新生兒安全感缺失(情感需求),這是雙重影響的結果。
懷孕到中後期,子宮不可能無限增長。胎兒不斷生長發育,子宮的空間就顯得相對狹小,所以胎寶寶在宮內就會呈全身蜷縮的姿勢。
寶寶出生之後手腳活動的空間變大了,但是原來在宮內被溫暖的羊水包裹的環境也隨之消失,加上來到陌生的世界寶寶缺少安全感,所以孩子自然就會全身蜷縮到一起。
試想一下,當一個成年人孤單無助的時候,或者將你一個人扔到荒無人煙的南極,你也會不由自主地全身縮成一團。所以新生兒全身蜷縮,這是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
剛出生的寶寶喜歡被媽媽摟抱,因為媽媽的懷抱很溫暖。將寶寶抱到胸前,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聲,寶寶就特別有安全感。但是媽媽不可能一直抱著,所以新生兒需要打襁褓,襁褓的包裹作用同樣能讓寶寶睡眠質量提高。
給新生兒打襁褓,與「給寶寶綁腿」是兩碼事。
新手父母可以給新生兒打襁褓,但是不能給寶寶綁腿,這不是一回事。正確的打襁褓應該是上緊下松,要給寶寶的下肢留夠活動空間。
因為新生兒的骨骼和肌肉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生3個月內是寶寶發育最快的時間段,如果綁腿過緊的話將會影響到孩子髖關節脫位,並影響孩子股骨發育,因為股骨頭就處在髖臼中心,所以新生兒是不適宜綁腿的。
給寶寶打襁褓有兩個較好的作用:一個是襁褓能模仿子宮環境,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第二個是打襁褓能減少孩子的驚嚇反射,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打襁褓不影響寶寶下肢活動,因此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大動作發展,都沒有負面影響。
附:打襁褓的6個步驟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