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購物節的「自我修養」是什麼?不是「有節用節,無節造節」的吊馬狂歡,更不是猥瑣欲為的「庫存傾銷」,而是歷史學家費孝通說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就像剛剛結束的「818發燒節」,1分28秒家電3C成交額破10億元,讓品牌暢爽;拼購訂單數比去年上漲561.07%,讓用戶激爽;蘇寧以舊換新總量超過100萬單、3726家零售雲門店銷售量突破100萬件,讓平臺舒爽……
如此,讓所有參與者得利,才是一個購物節該有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若平臺還沒有這樣的實力,倒不如學學網易考拉,早點為自己找個好買家。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同比回落1個百分點,更不及前幾年超10%的水平。
可即便如此,蘇寧的商品銷售增速仍保持21.8%,不僅超過京東,更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日常的流量、銷量、用戶、現金流不斷向頭部集中,它才有資本把818這樣的購物節,玩得「走心走實力」,而非硬邦邦地「甩貨不斷」。
如今,各種購物節太多,已引發大眾「審美疲勞」,低價刺激的權重不斷降低,重服務、重品質、重圈層,更是購物節消費的新標尺。
按《第四消費時代》的說法:「購買物品即自我投射」——人們買任何東西,都是自我意識、心理需求、生活價值觀在物品上的一種投射,購物正越來越多轉向有社交價值的部分。
所以,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說:零售業出現了三個變革點,即流量去中心化、社群社交全面賦能化以及零售觸點網格化,這樣一來,社交拼購就變為重中之重。
於是,這次「818發燒節」,侯恩龍親自做了一把拼購「推客」,朋友圈「安利」了自家三件產品:網紅SKG頸椎按摩器、全自動茶具套裝和荷花酒,滿滿的中年養生風。
結果,2小時時間,侯恩龍就帶貨6單,用社交拼購挖掘自己的「私域流量」,簡單、給力。
是的,拼購正成為各個電商平臺的標配,它的優勢被老玩家拿來主義、迅速消化,就能為老體系注入新基因,激發傳統優勢,催化新興動能。
因此,OPPO、VIVO對小米的那種逆襲,同樣可以在零售業上演。就像老話總結的:前者站住,後者站高。
為什麼這麼「拼」,兼職一月賺3000
哲學家康德說:「人是目的,不是工具」。這在拼購的社交電商裡尤其值得實踐。
有統計顯示,全國社交電商從業者已有6000萬人,預計到明年行業規模將達2萬億,只有順勢而為,才能重構市場,業有所成。
比如,蘇寧打造的「蘇小團」有6萬多名社群團長,每個社群有200-300人,團長利用社區中的鄰裡關係、熟人經濟,在微信群中發起拼團,參與者可以在群裡下單,然後到線下門店中去提貨,以此打通社區拼購的「最後一公裡」。
像最近被央視報導的付利傑,作為一位幼師,每天用空餘時間在微信上推廣生活產品,月收入能有3000多元。
而90後「斜槓青年」蘆琰嬌更加「生猛」。她在美妝護膚上有天賦,線上借微博、微信聚集粉絲,線下借社區活動、人群交集吸引同好,並把他們分為「潛水者、新手、常客、KOL、邊緣用戶」,有針對地運營。
另一方面,蘆琰嬌培養各社群領袖,分享話題,策劃群活動(投票、福利,籤到打卡),帶入節日場景、人文關懷等,在提供商品介紹和購買連結之餘,豐富社群交流的內容、形式,運營粉絲。
這樣,她有粉絲做裂變增長的基礎,有口碑、情感做帶貨變現的紐帶,一天的佣金收入可達數百元,單日最多帶貨23萬元,佣金收入超2000元。
如今,這群兼職的媽寶、上班族等草根達人逆襲,成為社區出貨的帶路黨,按侯恩龍的介紹,蘇寧已招募了100萬個社群種草、帶貨,依託社群覆蓋,觸達用戶超過5億。
從此,社交實現信息傳遞的準確、高效,引導消費從「人找貨」變成「貨找人」,拼團購物自然玩得溜起。
數據顯示,818期間,像小蘆這樣的「團長」,59%收入超3000元,10多天時間,收入最高的團長賺2.8萬元。靠他們的協助,蘇寧拼購訂單數同比去年增5倍,2610家商戶訂單數超過10萬。
所以,之前,京東強調做大「下沉」市場時,侯恩龍說:「相比同行把『下沉』指向農村,蘇寧有不同的理解,我們把下沉做到縣鎮市場的同時,也在豐富社區場景的布局,城鄉一體,統籌規劃。」社交拼購有能力,城鄉帶貨接地氣。
一句話:誰也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失去對外部變化的敬畏,順勢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就像網友們常說的:愛「拼」才會贏。
憑什麼這麼「拼」,有底氣
《商業的本質》曾說:商業是探求真實,建立互信的過程。拼購上,建立互信,是依靠社交關係的發展,而探求真實,就要依靠商業技術的底蘊。
按蘆琰姣的說法:蘇寧在物流上的優勢,是她願意成為團長的關鍵。畢竟,30年的商業底子,物流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
就比如南京雨花運行的自動化核心倉庫,包含150萬SKU(庫存量單位)、日發貨量約為180餘萬件。
它藉助信息系統,單元化高密度存儲,堆垛機自動入庫出庫,原來只可存儲600萬件商品,現在則是2000萬件;原來需要兩班6000人,現在只要500人;原來8個小時,1人最多揀500-600件貨,而自動化下,人效、平效提高,1人可以揀貨近千……效率的提高可想而知。
此外,新一代無人倉,揀選效率可達600件/小時,商品最快20分鐘出庫,單件商品揀選成本降低52%,相比傳統人工揀選效率提升5倍。
再加上在全國布局的6萬個物流節點,蘇寧在末端配送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而聯合各類線下店,店倉一體統籌,就近送貨、調餘補缺也成為可能。
於是,蘇寧「一小時服務圈」覆蓋全國超15萬個社區,當日達、次日達覆蓋全國90%以上城市的用戶,其售後、安裝維修等也能覆蓋全國98%的縣區。
基於此,蘆琰姣們的拼購,才能以銷定採,先預售,後發貨,沒有庫存擠佔資金的風險,還有品牌和售後的保證。
反過來看,線上拼購帶來人群聚集,同一時間、同一商品,數量聚集更快,長尾更少,引發高訂單、高爆發。更容易給物流供應鏈帶來規模經濟,降低線上的履約費率。
同時,這也有利於降低蘇寧的存貨周轉天數,使其從去年的35.28天進一步縮減,保持對京東3天以上的優勢,而品牌的資金周轉率可因此提升10%,自然更願意參與到蘇寧的拼購中。
自此,物流高能帶來拼團爆發,刺激更多出貨,進而給品牌、平臺、物流帶來新增益,一切就能走向馬太效應「好者更好」的循環。
接下來,如知名投資人林利軍所說:新一代基礎設施一旦建成,行業集中度必然大幅提高。一大波拼團達人、社交能手將向蘇寧奔去,老司機要開新車,還不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