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劉強東夫婦向清華大學捐贈2億人民幣,用於用於支持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及清華大學量子計算、AI研究、供應鏈和物流等項目。同一時間,李彥宏李彥宏夫婦向北京大學捐贈6.6億人民幣(含部分等值資產),聯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用於人工智慧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和探索。
兩位網際網路大佬同一時間分別向清華、北大進行億元級別的捐贈獲得大量的網友關注。我們都知道,大學的發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經費越多的大學發展速度也越快,例如清華、北大、浙大等國內一流名校,每年經費支出超過百億。
從大學的經費來源上看,其主要包括財政性教育撥款、教育事業收入、科研經費、銀行貸款以及社會捐贈等方面。那麼,這次李彥宏、劉強東兩位網際網路大佬分別向北大、清華捐款6.6億元和2億元,在校友的捐贈中處於什麼水平呢?如下是近些年向高校捐贈最多的校友名單,可以看出,清華、北大、復旦、浙大、南大等名校都有慷慨的校友,累計10億級的校友捐贈就有三個,紀錄仍在保持著。
目前,向高校累計捐款超過1億元的校友就有60多個,超過1000萬以上的校友400多個,超過100萬以上的校友1400多個。然而,儘管國內高校有相當多的慷慨校友,但每年社會捐贈佔國內高校經費的比重卻非常低。
如下是近30多年來,接受校友捐贈最多的15所大學,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位列前三,校友捐贈總額20億以上,不過分攤到各年份,平均每年所能收到的校友捐贈就相對很少了。以清華大學為例,2018年預算支出達到269億元,校友捐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實際上,中國的高校經費主要以財政撥款為主,也有很多地方211高校的建設資金來源於銀行貸款,以至於國內很多高校處於負債狀態,相比世界名校來說,國內高校經費來源上與世界名校存在很大的差別。以哈佛大學為例,其擁有完善的社會捐贈制度,因而其經費收入中,社會捐贈的比重很高,是國內高校比重的十倍以上。
我們都知道,高校經費的多少直接影響其發展速度,因而,我們的高校在「雙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如何增加社會捐贈經費仍有很多路要走,不僅要構建完整而又系統的社會經費籌集機構,還要建立公開、透明的監督制度,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向母校捐贈,實現高校經費收入的多元化。
那麼,如果你有錢了,會捐多少給母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