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兩岸常用詞典》贈書儀式在北京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李衛紅、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李亞飛代表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大陸編委會,向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臺灣總召集人、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贈送了大陸版《兩岸常用詞典》,楊渡回贈了臺灣版詞典。
《兩岸常用詞典》主編李行健指出,兩岸合編工具書,必將成為兩岸語言文字化解歧義、順暢溝通的橋梁,也必將促進兩岸文化更深入地交流合作,為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和整體競爭力發揮重要作用。
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臺灣總召集人、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說,兩岸的詞彙如今已逐漸融合,像「山寨」這個詞已被臺灣大量使用。今後詞典的編撰工作仍會持續,且下一版詞典增加收錄的詞彙將以生活上常用的詞彙為主。
相關負責人以及參加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的專家學者出席了贈書儀式
《兩岸常用詞典》大陸版、臺灣版8月相繼出版,大陸版詞典共收條目35000多條,每個詞條都以漢語拼音字母和注音符號加以標註,收錄的詞語分為五類,包括兩岸通用 的常用詞語、同中有異的詞語、同實異名的詞語,同名異實的詞語,屬於一方特有的 詞語。「窩心」、「公車」、「脫產」等同名異實的詞語被重點標識,「小三」、「雷人」等流行詞語未被收錄。
而臺灣版則收入大量流行詞,在8月13日馬英九參加的《兩岸常用詞典》臺灣版發布會時,他舉詞典收錄的流行詞「宅男」、「宅女」、「礮」,以及預定增加收錄的大陸用語「給力」及「雷人」為例,說明這是一本生活化的實用辭典,也希望藉此進一步加強兩岸溝通,在「維持傳統,包容變化」的精神下,進一步增進雙方的交流與了解。
8月13日,馬英九現身在臺北舉行的《兩岸常用詞典》臺灣版發表會
據了解,兩岸雙方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編纂一部中型語言工具書《中華語文大詞典》,並在之前合作的基礎上編纂《中華科學與技術大詞典》和《兩岸科學與技術常用詞典》。同時,雙方協商共建「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
《兩岸常用詞典》主編李行健
【新聞背景】
《兩岸常用詞典》是海峽兩岸數百位專家學者,歷經近3年努力合編的第一部小型詞典;力求消除兩岸字詞出現形、音、義的差異。兩岸合編的語文工具書,「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正式向全球免費開通。經兩岸協商一致,(合作編纂的中華語文工具書)大陸出版「規範字形版」(即簡體字版)、臺灣出版「標準字體版」(即繁體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