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24小時趕製防護服面料 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

2020-12-22 央視網新聞

央視網消息:疫情發生後,多家中央企業開足馬力全力保供。其中,通用技術集團的下屬企業被工信部確定為防護服面料重點生產供應單位。面對突發的疫情和緊急通知,該企業24小時不間斷生產防護服面料,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

這位正忙碌在夜班崗位上的技術員就是42歲的尹建生,他和同事正加班加點的趕製醫用防護服面料。從大年初一緊急復工以來,他已經在崗位上連續堅守了14天。

記者了解到,覆膜是醫用防護服面料生產最關鍵的一個步驟,能保證成品的防護服既隔離病毒又透氣。作為熟練掌握進口覆膜機設備英文操作的技術工人,尹建生每個夜班都要為產品做工藝記錄。連續8天,他的工作時長都超過15個小時。

據了解,該企業已經實現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生產。目前每天的生產能力超3萬米,可滿足1萬多件醫用防護服生產需要,產量比復工初期提高了10多倍。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醫用防護服日產量約2萬件,截至2月4日,累計向湖北發送醫用防護服21.9萬件。

相關焦點

  • 央企24小時趕製防護服面料!只為讓醫護人員穿上...
    其中,通用技術集團的下屬企業被工信部確定為防護服面料重點生產供應單位。面對突發的疫情,面對緊急的通知,該企業24小時不間斷生產防護服面料,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這位正忙碌在夜班崗位上的技術員就是42歲的尹建生,他和同事正加班加點的趕製醫用防護服面料。從大年初一緊急復工以來,他已經在崗位上連續堅守了14天。
  • 「三班倒」趕製防護服!德州平原509名工人住進賓館和學校
    2月19日晚,德州平原縣委、縣政府緊急安排盛原服裝有限公司趕製防護服的509名員工,分別住進了公司附近的縣桃園賓館和縣職業中專學校,其中桃園賓館133人、職業中專376人。在這裡工人們有專業防護人員提供服務、有專業廚師提供飯菜、有專門班車接送上下班,確保早晨7:30入廠。
  • 人民日報點讚這兩家山東企業:為一線送上防護「鎧甲」
    「讓更多醫護人員儘快穿上『戰袍』」1月29日,正月初五晚,位於天津武清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燈火通明。「我們正組織人員全力投入生產,讓更多醫護人員儘快穿上『戰袍』!」在武清工廠堅守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紡院董事長莊小雄,因連日加班嗓音嘶啞。
  • 今天,指揮家餘隆穿上防護服 向醫護工作者致敬
    藉此次行動,向那些每天身著防護服十幾個小時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致敬。當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帶上厚厚的口罩、手套,套上護目鏡時,很多體驗者已然汗流浹背。餘隆直言,穿著防護服走入25度的模擬環境中時,體感溫度甚至高達至少35度。經歷了21分鐘的體驗,取下口罩的那一瞬間,餘隆不禁感嘆,短暫的體驗令他幾乎快要窒息,結束後就好像「重生一樣」。
  • 一套防護服穿8小時,女性醫護工作者遇上姨媽期,怎麼辦?
    而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中,女性醫生佔比超60%,而女護士高達90%以上。1 8小時奮戰經期有多難熬?在抗疫的一線,一套防護服能穿多久?答案是8個小時,甚至更多。因為醫療物資緊缺,醫護人員害怕浪費物資,通常會穿上尿不溼上陣,甚至不喝水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直到工作結束後才將防護服脫下。一片衛生巾或安心褲,對於經期的女醫護人員來說,時間是一樣的,甚至更久。
  • 探訪福建閩侯醫用防護服生產車間
    3月2日,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的福建順邦防護科技有限公司「十萬級無菌潔淨車間」裡,工人正全力趕製醫用防護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公司從工業防護服生產即刻轉產醫用防護服,4條無菌車間生產線投產後可月產醫療級防護服75000件。圖為無菌生產車間裡的機器正在切割防護服面料。
  • 消防服面料的熱防護性能探究
    消防服是集阻燃、隔熱、防水、透溼於一體的多功能熱防護服裝[1-4],其面料由外向內依次是阻燃外層、防水透氣層、隔熱層和舒適層[5]。一方面,消防服可以阻礙外界熱量向人體傳遞、減少皮膚燒傷,起到熱防護的作用,保護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它的 4 層結構阻礙了液體和氣體向外及時傳遞,限制了服裝的導汗散熱能力,極易出現高溫高溼的服裝微環境[6],影響人體的舒適感,導致人體熱應激反應,甚至引起燒傷或猝死,嚴重威脅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消防服的熱防護性能和舒適性能往往是相互牽制的。
  • 38歲一線醫護工作者為了節省防護服,穿上了成人尿不溼
    導語穿上防護服尿不溼上崗,24小時不換班!提起成人尿不溼,大部分人認為它只是提供給失禁患者使用的。可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線,成人尿不溼卻成了醫護工作者的「護身符」!38歲,她第一次穿尿不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參與一線救援的醫護人員的故事讓人感觸頗深。按照醫院標準,醫護人員的防護用品每四個小時就要更換。
  • 全力以赴,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央企業抗擊新型冠狀病毒...
    醫藥、建築、民航、糧食、供電、能源等行業的中央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措並舉,上百萬名黨員幹部、醫護人員、志願者馳援疫情防控第一線,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全面吹響合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號角。  積極參與救治,一線醫護人員馳援疫區   1月26日,國務院國資委。
  • 內擴產能外增採購 各方多管齊下提升防護服供應量
    國內生產:復工、轉產、加速2月8日,中國通用公號發出「緊急召集令」:「我日產3萬米防護服面料,誰能幫忙製成『戰袍』?急等你來!」此條微信在朋友圈已轉發三天未沉,而從留言區來看,呼應者眾多。中國通用中紡院所屬中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新材」)是工信部確定的防護服面料重點生產供應單位,優先滿足全國應急調度需求。中國通用官方文章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紡新材開足馬力24小時不間斷生產一次性醫用防護服面料。
  • 央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
    央企所屬醫院積極參與救治  初步統計,截至1月28日下午,至少11家央企所屬醫院、約6000名醫護人員參與湖北「戰疫」,有關央企先後組織7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疫情發生以來,華潤集團旗下包含醫院、醫藥生產和醫藥流通企業共1.9萬人奮戰一線。華潤旗下各醫療機構共計派出115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等醫院。
  • 1716名醫護人員感染為何發生:早期防護不足,爆發後病人猛增
    1月24日除夕傍晚,何軍已連軸轉了一周,一天睡2-3小時,門診病人最多時一天有350-370個。躺在病房外的沙發上,何軍向澎湃新聞吐露多日的擔憂,聲音嘶啞:醫院裡用擔架、輪椅將重症病人運入隔離病房,沒有專用電梯,只有經過醫護通道,消毒難以及時跟上。
  • 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日記:穿上紙尿褲 我們依然是美少女
    網友「牛牛媽媽」是一名奮戰在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從小年夜起,她自願從武漢同濟醫院腫瘤科調去發熱門診。也是從那天起,她開始在小紅書發布「抗疫日記」,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這些每日更新的筆記,記錄了一線醫護工作者的堅持與勇氣,記錄了求醫患者的感人故事,記錄了對親人的擔憂和思念,還記錄了志願者和網友帶給她的感動和鼓勵。  「我們愛武漢,我們義無反顧。」
  • 央企合力戰「疫」都幹了啥?
    01 央企所屬醫院積極參與救治,組織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初步統計,截至1月28日下午,至少11家央企所屬醫院、約6000名醫護人員參與湖北「戰疫」,有關央企先後組織7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 廈企24小時輪班生產護目鏡 希望產品能儘早派上用場
    早在1月27日,摩比光學在公司群裡發出號召,召集留在福建省內,尤其是在廈門周邊的員工返回加班趕製醫用護目鏡。1月28日,不少員工就放棄春節休假第一時間趕回來,提前恢復生產。截至2月2日,已有近60名員工主動復工,為防控疫情提供醫療物資保障做貢獻。
  • 空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生:穿防護服得少餐、少食、少喝水
    三個房間消毒後穿防護服上兩層樓進治療區1月29日,華商報記者向前線工作人員聯繫,考慮到前方任務繁重,希望醫務人員在休息間隙,接受一下簡單採訪。1月30日一天等待。在疫區工作,自身的防護是首位的。張穎介紹,她們居住和上班的地方雖然不算遠,但需要班車接送。班車將他們送到住院部門口,他們再步行到三樓(潛在汙染區),進行更換防護服,全面消毒,該樓層也是醫護人員記錄患者病例的辦公處。更換防護服後,醫護人員再到五樓的治療區,該區域管控非常嚴格,嚴禁人員出入,主要是進行隔離治療的重度汙染區域,患者主要在該區域進行治療。
  • 醫護人員缺嗎?防護物資充足嗎?——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回應...
    醫護人員缺嗎?防護物資充足嗎?——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回應疫情防護三問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總動員齊心協力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當前仍處在疫情防控關鍵期,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焦點熱點問題,新華社「民生直通車」欄目自28日起推出「同心戰『疫』」專欄,通過採訪權威部門和專家,回應百姓關切。
  • 致敬醫護人員:來自天使的輕吻,輕撫著我的臉頰
    疫情的突然來襲,這場生死之間的考驗,驟然發覺醫護人員扛起了一切,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空,讓我們不至於害怕,心中便有了光,有了盼望。5.12是國際護士節,今年的護士節顯得格外暖心,線上音樂會豪華陣容的嘉賓,致敬白衣天使,致敬她們為這次疫情作出的無數奉獻。
  • 縫被子的手縫製防護服 無紡布企業加工口罩 燒鹼廠改做消毒液...
    連日來,隨著疫情防控的縱深推進和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復產,社會對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的需求仍然迫切。我省多家企業緊急轉產防疫物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更充足的「糧草」。女裝廠不做時裝做「戰袍」「虧得年前存了1個月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