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防護服穿8小時,女性醫護工作者遇上姨媽期,怎麼辦?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抗疫英雄

遙望身處疫區裡的他們

父母堂

「人命都保不住了,

還關心你褲襠的那點事?」

疫情以來,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投入這場戰役當中,本該團結一致的時刻,卻傳出一道道不和諧的聲音。

而事件的初始,只是因為一場小小的捐贈活動,本該是讚揚愛心的行為,卻逐步發酵成一場浩浩蕩蕩「尊重女性」的「微抗議」。「月經」「姨媽」究竟該不該被當成令人羞愧的詞,引發了巨大爭議。

所以,當一位叫@梁鈺Stacey的博主為奮鬥一線的「女戰士」募集安睡褲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諷」。

事實上呢?

那些女性醫護和女性患者的留言,讓網友逐漸了解到了她們正在經歷的痛楚:

「因為不能更換衛生巾,血流到了防護服上。」

「買不到衛生巾,用保鮮膜捂住」

甚至,因為忙著和死神搶人,血和尿都混在一起。

這些細節化的講述,將她們的生活劃開,變成巨大的傷口,鮮血淋漓。

而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中,女性醫生佔比超60%,而女護士高達90%以上。

1

8小時奮戰

經期有多難熬?

在抗疫的一線,一套防護服能穿多久?

答案是8個小時,甚至更多。因為醫療物資緊缺,醫護人員害怕浪費物資,通常會穿上尿不溼上陣,甚至不喝水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直到工作結束後才將防護服脫下。

一片衛生巾或安心褲,對於經期的女醫護人員來說,時間是一樣的,甚至更久。

因為當這些女性為他人的生命沒日沒夜的監護時,社會卻悄然將她們最基本的需求遺忘了,有的人為了避免經期到來影響工作,以至於不得不服用副作用極大的黃體酮和避孕藥來延長經期。

而來姨媽的她們究竟有多難受呢?

好不誇張的說,很多女性在經期,連打噴嚏和咳嗽都會變得異常小心,突然的噴嚏會導致姨媽潮湧噴血。

姨媽血是子宮內膜脫落而成,粘膩潮溼,如同螞蟥貼在身上的觸感。

而衛生巾需要考慮細菌滋生及血量過大時,衛生巾吸收問題的原因,一般需要兩個小時更換一片。本就忙於工作的醫務人員除了要忍受觸感上的不便,還有細菌對私處的侵害,導致紅腫過敏。

除了經期需求問題,還有經期本身帶來的婦科疾病,如痛經。

痛經會導致頭痛或頭暈眼花,乳房脹痛,腰膝酸軟疼痛。

據調查實驗顯示,在經期,她們還有以下困擾:

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尊重意識太過薄弱,雖然對比之前又臭又長的裹腳布而言,女性地位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很大部分人的意識上還沒有完全撫平烙印。

而那個叫@梁鈺Stacey博主的舉動,讓很多人意識到了前線女性生理用品的匱乏,讓更多的人懂得了「女性勞動者的生理需求」。

在我們享受她們給予護航的同時,不要理所應當地忽略了她們的感受。

有人或許會反駁:我們並沒有不尊重她們,相反我們歌頌她們的偉大。

事實上,處處都是刻意宣傳的感動。

流產10後,武漢90後女護士重回一線;

抗疫女軍醫提前給孩子斷奶;

孩子!你的媽媽是個英雄!女護士買斷奶藥強行斷奶;

...

每段採訪都宣傳著悲情的英雄主義,可當女醫護忍著生理期的鈍痛堅守崗位時,卻被剪掉。

女性成了媒體邀功、作秀的工具,簡單的生理特徵卻潦草略過。

甚至,羞於出口。

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而衛生巾作為日常護理用品剛需,不應該作為敏感詞,或是淫穢用語,被刻意曲解。

2

正常的生理需求

不可恥

那些女醫護人員「說不出口」的委屈,是社會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貶低而形成的「恥辱感」。

在印度一些偏僻的農村,婦女的月經被認為是「骯髒恥辱」的象徵。每到月經來臨,她們會被家人趕出家門,任由她們自生自滅。

即使政府宣傳解釋那是正常現象,村落還是利用政府資金建設「月事小屋」供來月經的女性居住。

來月事的女性不被允許在家裡洗澡,她們可以自由使用「月事小屋」的浴室。

村官說:她們是自願的,沒有人強迫她們。

在從小的認知裡,「月經」是不能被公開討論的,即使在日常中也會用「那個」、「例假」「親戚」「大姨媽」來代替出不出口的「羞恥感」。

▲ 不同文化中對「月經」和「經期」的代稱

生活中,女孩子會將衛生巾夾在課本裡,偷偷伸進書包,將衛生巾緊抓在手裡並快速地揣進衣兜帶入衛生間;

便利店的店員會「貼心地」尋找正紅色或純黑色的塑膠袋將購買的衛生巾遞給女顧客;

許多商家也推出了衛生巾專用小包,以掩蓋攜帶它時的尷尬。

長期存在的禁忌感和恥辱感的背後,是女性身體和生理現象的不正常看待和自卑,透著貶低的意味。

從而,衛生巾變成了「見不得光」的話題,習慣了面對它的避而不談,迂迴委婉。儘管這直接關係著她們的健康和安全。

所以,在面對極度缺乏衛生物資的她們,仍然不好意思公開求助。

勇氣,成了她們最需要的東西。

當足夠的衛生巾和安睡褲捐贈給她們後,反應卻是受寵若驚和「抱歉打擾」的姿態。

這場衛生巾的捐贈,對她們來說,成了福利,而不是應得。

事實上,向醫護人員捐贈衛生巾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在於它所幫助的對象,是這場疫情戰疫的主力軍。

在了解到一線女醫務人員的窘境後,婦聯立刻在短期內緊急募集定向援助基金,將2萬個安心褲及2020箱衛生巾緊急運往一線女醫護人員手中。

她們的心聲被人們聽到並理解,就是對她們尊重和關愛,就是對前線人員最好的鼓勵和關懷。

3

拒絕

月經羞恥

月經羞恥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TED演講裡有一期主題就是:讓談論生理期不再是禁忌。

人性對於「月經羞恥」的潛在意識就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使用衛生巾,是對女性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印度電影《護墊俠》中,妻子對經期護理的毫不在意讓丈夫很不解。

甚至,當丈夫為了妻子的身體健康反覆研究創造乾淨衛生的衛生巾給妻子使用時,妻子不是欣喜,感動。

取而代之的是痛苦,恥辱:你在一遍又一遍的讓我痛苦,羞愧,我並不在乎那些。

還哭罵丈夫不務正業,研究那些無用的東西,將丈夫的心意完全踐踏。

明明是為這些人在努力,她們自己卻感到羞恥。

2018年5月17日汶川地震,災情5天後,成都群眾自發發起贈送衛生巾活動,和此次的事件十分類似。

在重大公共事件下,個體正常的生理需求容易被輿論和媒體忽視。

只有那刻,正在忍受經期疼痛的女孩才能感同身受,那些不平凡的英雄有著相同的難處。

雖然隨著社會發展,人們不再將月經看做疾病與不潔的象徵,但可以預見的是,我們還有很大空間能夠更近一步。

不要等到一次次地震、疫情等重大公共事件發生後,在慌亂中籌集那些無法忍耐卻不容忽視的需求。

唯有所有人都意識到這種迫切的需求,女性才能真正意義上得到解放。

原標題:《一套防護服穿8小時,女性醫護工作者遇上姨媽期,怎麼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今天,指揮家餘隆穿上防護服 向醫護工作者致敬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讓全國人民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醫務工作者們的身上,他們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了所有人。今日(8月19日),在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著名指揮家、北京國際音樂節藝委會主席、奧迪英傑匯文化大使餘隆,受邀參加了奧迪策劃的一次特殊的醫用防護服體驗活動——體驗疫情期間醫療工作者真實的工作環境。藉此次行動,向那些每天身著防護服十幾個小時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致敬。
  • 38歲一線醫護工作者為了節省防護服,穿上了成人尿不溼
    導語穿上防護服尿不溼上崗,24小時不換班!提起成人尿不溼,大部分人認為它只是提供給失禁患者使用的。可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線,成人尿不溼卻成了醫護工作者的「護身符」!38歲,她第一次穿尿不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參與一線救援的醫護人員的故事讓人感觸頗深。按照醫院標準,醫護人員的防護用品每四個小時就要更換。
  • 央企24小時趕製防護服面料!只為讓醫護人員穿上...
    面對突發的疫情,面對緊急的通知,該企業24小時不間斷生產防護服面料,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這位正忙碌在夜班崗位上的技術員就是42歲的尹建生,他和同事正加班加點的趕製醫用防護服面料。從大年初一緊急復工以來,他已經在崗位上連續堅守了14天。
  • 央企24小時趕製防護服面料 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
    面對突發的疫情和緊急通知,該企業24小時不間斷生產防護服面料,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這位正忙碌在夜班崗位上的技術員就是42歲的尹建生,他和同事正加班加點的趕製醫用防護服面料。從大年初一緊急復工以來,他已經在崗位上連續堅守了14天。
  • 誰在支援一線女性醫護人員的生理期特殊需求?
    來源:圖蟲防護服穿脫一次就作廢,為了節省物資,武漢戰疫一線的醫生護士只能連續七八個小時不上廁所,不是「憋著」就是靠紙尿褲應急。對女性醫護來說,如果遭遇了生理期,也只能硬著頭皮頂住。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用紙尿褲代替,在進入隔離區4到6小時後,趁更換防護服的時候一起更換。武漢三醫院的宣傳科負責人也對界面新聞表示,該醫院的護士四小時排一個班,如果在月經期或上廁所會使用紙尿褲。此外,有些患者也有這方面的需要。新冠肺炎有時會導致拉肚子,且有許多女性患者在醫院住著,沒有辦法買到衛生巾。好在目前已有愛心人士向該醫院捐助了成人紙尿褲以及安心褲。
  • 安心褲也是疫情正常物資,忽視的女性醫護需求該如何解決
    於是,博主發起了「姐妹戰役安全行動」,主要向疫區的女性工作人員捐贈安心褲、一次性內褲、衛生巾等女性用品。在無數女性醫護人員的感激中,眾多姐妹的援助中,更多的是對女性一線工作者需求的忽略。不少質疑的人表示「人家醫護人員需要這個嗎?
  • 8小時不喝水不吃飯,只因不想浪費一套防護服
    穿上1小時,身上就會出汗。」長沙市雨花區一位深入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工作人員說。然而,這一天,穿著防護服他們連續奮戰了8小時。 1月27日,湖南省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雨花區衛生健康系統防疫工作任務最為繁重的一天,一線工作人員奔赴在抗「疫」一線,他們身穿防護服,佩戴護目鏡和口罩,攜帶測溫工具和登記表走街巷、進小區、上高速,開展健康監測工作。
  • 前線醫護8小時上不了一趟廁所,支付寶送出的7萬件成人尿不溼到達武漢
    截至目前,在武漢抗擊疫情的大軍中,疫情前線超過50%的醫生是女性,一線女護士的數量更是超過了90%。這就意味著,前線過半的醫護人員都有生理期用品的需求。但疫情物資吃緊,而衝在一線的女醫護人員一旦處於生理期,為了節省物資,她們至少8個小時不能換衛生巾......
  •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積極捐贈防護物資「武裝」一線醫護工作者
    在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醫務工作者化身和平年代最英勇的「戰士」,用雙手丈量著每一寸安全尺度,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抵禦病毒的堅實城牆。對於這些英勇奮戰、不畏生死的醫務工作者,最好的致敬,就是對他們疫情防控工作的傾情支持。
  • 寶泉景區向全國醫護工作者致敬!
    河南寶泉旅遊度假區為全國醫護人員免門票 為感恩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守護健康、捍衛生命的醫護工作者,河南寶泉旅遊度假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免門票!
  • 關注一線女性醫護生理期需求,衛生巾安心褲也是「戰疫」物資
    一直未受關注的一線女性醫護人員生理期需求,隨著微博博主@梁鈺Stacey一條詢問向女性醫護人員捐助衛生巾與安心褲的博文,引發了連鎖效應。人家更需要的是口罩防護服好吧。」這樣的質疑不僅缺乏同理心,也缺乏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上海市婦聯曾從戰鬥在疫情最前線的醫療衛生機構獲悉,醫生中有50%以上為女性,一線女護士更超過90%,也就是說,一線醫護人員中,女性佔了大多數。一線女性醫護人員的年齡層集中在中青年,絕大多數每月都需要經歷一次三日至一周的生理期。
  • 空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生:穿防護服得少餐、少食、少喝水
    在疫區工作,自身的防護是首位的。張穎介紹,她們居住和上班的地方雖然不算遠,但需要班車接送。班車將他們送到住院部門口,他們再步行到三樓(潛在汙染區),進行更換防護服,全面消毒,該樓層也是醫護人員記錄患者病例的辦公處。更換防護服後,醫護人員再到五樓的治療區,該區域管控非常嚴格,嚴禁人員出入,主要是進行隔離治療的重度汙染區域,患者主要在該區域進行治療。
  • 醫生工作服的設計需求|醫師服|醫生白大褂-京之韻
    醫生服又稱為醫師服、白大衣,一般稱作白大褂更加親切,是醫護人員穿著的工作服。因穿戴者的工作環境和職業性質的特殊性,白大褂需要具備常規的衛生防護和職業審美功能,通常採用醫護專用面料,易洗、耐磨、抗菌、抗皺、耐氯漂。
  • 成都隔離觀察點戰「疫」故事:她們穿紙尿褲上崗 一站十多個小時
    在這裡,值班醫護人員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出人意料的是,他們走出隔離區,脫下悶熱的防護服,摘下護目鏡後,第一件事居然是上廁所。「每天從穿上連體防護服到下崗,期間不能吃喝,不能上廁所,這才是對我們最大的考驗。」 醫學觀察點成立後,首批主動申請到點工作的醫護人員黎曉燕說。
  • 女子穿「長頸鹿」玩偶服進醫院,專家:起不到絕對防護作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2月14日8:30左右,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的三級甲等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來了一隻「長頸鹿」。從上樓找醫生,問醫生診室,請醫生看病,藥房取藥,到開車回家,一路上,這隻「長頸鹿」都十分引人注意。
  • 1716名醫護人員感染為何發生:早期防護不足,爆發後病人猛增
    受訪者供圖 「我們在進呼吸科(隔離病房)的時候已經穿了隔離服,那個時候護目鏡還有,我們和醫院提出來,醫院馬上就把(防護)物資搞進來了」,陸陽回憶。 當時上級部門提出排查新冠的標準之一,是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但陸陽發現,一些沒有接觸史的病人CT也有問題。
  •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捐贈防護物資「武裝」一線醫護工作者
    捐贈現場 記者 施銘 攝雲南網訊(記者 施銘)2月20日,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將一批價值70餘萬元的急需醫療防護物資捐贈給我省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捐贈現場 記者 施銘 攝這批物資包括德國CoverStar Plus醫用防護服(型號CS400,Type4)200套、美國杜邦品牌防護服Tyvek500Xpert(型號:CHF5)300套、醫用隔離服500套、進口醫用護目鏡500副,將讓雲南省抗疫一線的「戰士」們能夠得到更好的「武裝」,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 隔離病房一呆就是4-8個小時!奮戰在一線的這些青島醫生們紙尿褲都...
    「防護服是一次性的,穿脫耗時長,一線的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工作4-8個小時,上廁所不方便,所以只能上班前少喝水、不喝水或者穿上成人紙尿褲。」發熱病房護士長董芝向記者介紹,「但為了患者,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 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捐贈1500件防護物資「武裝」一線醫護工作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掌上春城訊 2月20日上午,在昆明安琪兒婦產醫院院長馬潤玫,業務副院長蔡瓊、安控集團醫療運營總監張紅、總經理遊金忠的帶領下,將一批價值70餘萬的急需醫療防護物資,包含最高級標準進口防護服500套、醫用隔離服500套、進口醫用護目鏡500副,加急捐贈至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讓雲南省抗疫一線的「戰士」們能夠得到更好的「武裝」,無後顧之憂的為抗疫而奮戰。
  • 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日記:穿上紙尿褲 我們依然是美少女
    網友「牛牛媽媽」是一名奮戰在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從小年夜起,她自願從武漢同濟醫院腫瘤科調去發熱門診。也是從那天起,她開始在小紅書發布「抗疫日記」,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這些每日更新的筆記,記錄了一線醫護工作者的堅持與勇氣,記錄了求醫患者的感人故事,記錄了對親人的擔憂和思念,還記錄了志願者和網友帶給她的感動和鼓勵。  「我們愛武漢,我們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