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隔離觀察點戰「疫」故事:她們穿紙尿褲上崗 一站十多個小時

2020-12-19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與確診病人有密切接觸,或者從疫情較嚴重的區域來的人,將會被醫學隔離觀察。而醫學隔離觀察點,也會有醫護人員來專門照看,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在這個普通人無法涉足的隔離區,

面對特殊的服務群體,醫護人員有著怎樣的特殊經歷和故事?

記者走進了成都市成華區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

在這裡,值班醫護人員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出人意料的是,他們走出隔離區,脫下悶熱的防護服,摘下護目鏡後,第一件事居然是上廁所。

「每天從穿上連體防護服到下崗,期間不能吃喝,不能上廁所,這才是對我們最大的考驗。」 醫學觀察點成立後,首批主動申請到點工作的醫護人員黎曉燕說。

隔離區內不吃不喝

只為節省防護物資

每天不到8點,黎曉燕便早早到崗,洗手,穿戴好防護工具後迅速投入到工作當中。

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進入隔離區,需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上口罩、帽子、護目鏡和鞋套,為隔離對象測體溫、開展醫學觀察,還要做好房間消毒及特殊醫療垃圾裝袋處理。

「每天工作繁忙,顧不上片刻休息。一天下來,渾身汗水溼透,就像洗過澡一樣。」 黎曉燕告訴記者,在全副武裝狀態下工作,人體出汗是不可避免的。由於疫情突然,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物資都會緊缺,為節省防疫物資,每位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後,在隔離區內必須堅持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

黎曉燕還向記者透露了醫護人員的一個「秘密」:「防護服為一次性連體設計,如果值班時上一次廁所,就意味著需要重新換一套防護服才能返崗,所以很多人上崗時,都會在裡面增加一層成人紙尿褲。大家都捨不得多『浪費』任何一件防護物資。」防疫戰鬥打響後,各地防護物資都很緊缺,為了下一班的戰友留夠充足的防護裝備,每個醫護人員上崗後都要儘自己最大限度的堅持,即便在隔離區口乾舌燥,他們也不敢多喝水。

人人都身兼數職

盡力滿足隔離者需要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集中觀察點實行全封閉管理。黎曉燕說,時間一長,大家難免會焦慮,甚至恐慌,所以除了觀察、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他們還需要充當知心夥伴,不斷安撫隔離觀察人員的情緒。「只要他們提出了要求,我們都儘量滿足,盡力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在這裡每一個人都身兼數職,護士、護工、酒店服務生、心理諮詢師、朋友、家人……

「今天感覺怎麼樣?有生活上的需要跟我說。」每天為隔離人員送早餐的時候,黎曉燕都會隔著玻璃窗跟他們聊上幾句,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每天都會接到隔離人員很多通電話,有的擔心自己的身體,有的是餓了想叫外賣,有的是要買面膜、買煙的,甚至是通馬桶的……」總之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想不到的事情。

凌晨1點,值守護士黎曉燕和同事們剛做完新送來的觀察人員各項監測、記錄工作,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接到有人員要送來的通知……忙完一天的工作,此時已是凌晨3:07分。2月12日,她在日記中寫道:這是從事護理工作14年最忙最累的日子,昨晚只睡了近4個小時,這一仗打完後一定要好好睡幾天……

「很累、很忙、很想家,但同時也很溫暖…」今年春節這樣特殊的日子,黎曉燕和同事見面說得最多的不是新年好,而是加油!加油!加油!

感動總在不經意間

愛和希望成最大動力

「隔離點的工作繁忙而枯燥,但每次聽到隔離人員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連聲感謝時,我都感到很欣慰。」 黎曉燕表示,記得有一天,在對轉運後的空房間做例行的消毒工作時,她發現了解除隔離的觀察者留下的一張卡片,上面這樣寫到:「等到春暖花開冰雪融化,我們走上街頭共擁繁華」卡片沒有落款,但卻畫了一張大大的笑臉。「這張笑臉,是真的笑進了我的心裡,感動總在不經意間。」

她記憶很深的還有一個三歲的孩子,在給他房間發放午餐的時候,他搭著凳子隔著房門上的玻璃窗大聲說「阿姨,加油」。黎曉燕深刻體會到,在這個特殊時期,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醫護工作者,愛和希望都是大家戰勝疫情最大的動力。

據介紹,成華區集中醫學觀察點現有醫護人員16人,截至2月12日,已累計接受集中觀察人員143人,有92人成功解除集中醫學觀察,平安返回家中。

相關焦點

  • 成都市資訊|成都市成華區集中醫學隔離區:醫護人員穿著紙尿褲上崗...
    成都市成華區集中醫學隔離區:醫護人員穿著紙尿褲上崗,一站就是10多小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工作在這個常人無法涉足的隔離區,面對特殊的服務群體,廣大醫護人員有著怎樣的特殊經歷和故事呢?為一探究竟,記者走近成都市成華區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進行了採訪。記者注意到,隔離區值班醫護人員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更讓人難以想像的,是他們走出隔離區,脫下悶熱的防護服,摘下護目鏡後,大家的第一要務居然是上廁所。
  •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安達公安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戰「疫」筆記
    【疫情當前 警察不退】安達公安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戰「疫」筆記 2020-03-09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故事|隔離病區的保潔員:穿著尿不溼上崗 八小時不吃不喝
    在醫院隔離病區,很多人都是醫療廢棄物的「親密接觸者」。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站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卻不為人知。記者隨後採訪了兩名隔離病區的幕後英雄:合肥濱湖醫院保潔員王有蓮和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護士程丹平。她們每天穿著防護服給病房和病區清潔消毒,為了節省防護服,8、9個小時不吃不喝,至今已經10多天沒有回家。
  • 探訪重慶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隔離不隔心不隔愛 探訪江北區集中...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12日23時15分訊(記者 林森 通訊員 張亦囝)疫情暴發以來,重慶市江北區緊急啟動集中隔離點建設。1月30日在江北鐵山坪完成首個集中隔離觀察點設置,目前已將鐵山坪相對獨立、遠離人群、環境僻靜、交通方便的滴水山莊等6家賓館作為集中隔離點。
  • 【前線醫護日誌】為了不浪費隔離衣 她們穿紙尿褲上陣
    【前線醫護日誌】為了不浪費隔離衣 她們穿紙尿褲上陣金羊網  作者:鄭誠、市一宣  2020-01-30 作為目前收治了佛山全部確診病例的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 她們真棒!山陽大地戰「疫」忙,紅色「巾幗」有力量
    在防控工作中,她們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犧牲了對孩子的陪伴,她們始終無怨無悔。「孩子需要媽媽,可是疫情更需要我們。舍小家,為大家,是基層幹部應該有的堅守。家人支持我們,我們義無反顧。」這就是這支紅色「巾幗」隊伍的共鳴。為爭取做到「早發現、早隔離」,疫情發生後,太行街道全員上崗,許多已婚女同志還來不及給自己的父母拜年,就投身防控工作中。
  • 「疫線故事(61)」第一次進艙,我穿上紙尿褲
    山東省對口援助黃岡市,先後派出十餘批醫務人員對口支援湖北省武漢市和黃岡市,齊心協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充分展示身處疫情防控戰線的醫護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救死扶傷與病魔鬥爭到底的精神,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大眾網·海報新聞發起「疫線故事——我的愛對你說」特別策劃,讓廣大醫務人員作為主人公,講述在湖北武漢、黃岡前方醫療隊援助期間自身的感動、感悟和感受,講述在一線工作生活期間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講述自己與疫魔鬥爭、在這場全國戰疫戰場上的感人瞬間。
  • 戰「疫」故事 | 昭通赴湖北物資捐贈隊記者返昭後14天隔離日記
    工作隊42人全部到昭通市鳳鳴黃朝酒店集中醫學觀察點(留驗站)進行隔離。凌晨1點,剛進留驗站,工作人員、服務員便為我們端上熱騰騰、香噴噴的酸菜米線。我一口氣吃了兩碗!安頓完畢,已近凌晨3點……好好衝個熱水澡!好好睡一覺!真的太累了!夜深人靜,連續幾天的晝夜兼程,樸實可敬的師傅們終於可以好好睡上一個安穩覺、舒服覺!
  • 隔離不隔愛——來自重慶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故事
    「點長」們上崗,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也為集中隔離者組織提供專人24小時服務、心理疏導等,充分做好人性化關懷。2名醫生、12名護士,6名警察、6名鄉鎮支援力量……「我希望各方面力量都實行三班倒,一個班次8小時,我們得確保戰鬥力持續有效。」周強說。更讓記者肅然起敬的是,密切接觸者本應自己攜帶生活日用品入住觀察點,但有部分人卻沒帶。周強略一沉吟當場決定:「給沒有帶夠日用品的免費提供,其他物品提供代買服務。」周強說,在這種危急時刻,黨員幹部「需要的就是擔當」。
  • 最美「疫」家人|舍小家為大家,逆風而行攜手戰「疫」!
    她們用自己的付出,為身後的廣大群眾鑄起了一堵健康的防火牆,她們之中有「全家福」「夫妻檔」「父子兵」「母女檔」這些發生在戰「疫」中的點點滴滴,儼然已成為一本本最美、最鮮活的教材。他們用初心與使命、大愛與責任忠誠與擔當、敬業與奉獻體現著家國情懷詮釋著巾幗精神因為他們戰「疫」必勝!
  • 包河區:集中觀察點的暖心小卡片
    集中觀察點裡暖心小卡片 黃濤攝2月21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集中醫學觀察點又送走了幾位解除觀察的密切接觸者。,頓時一股暖流沁入大家心脾。「自集中醫學觀察點收住密切接觸者以來,每天都有故事在上演,有淚水、有汗水,現在更多的是歡笑,」 包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駐點保障人員許松回憶道,「記得2月18日那天,一家4口送到集中觀察點時,那個女同志情緒非常的激動,對集中進行醫學觀察的措施不能理解,一度和工作人員僵持。」
  • 僑星閃耀助力濟南戰「疫」
    市僑聯在美國、德國、加拿大、韓國、匈牙利、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設立的海外僑驛站緊急行動起來,發動華僑華人組成若干個「支前小車隊」,在海外搶購了大批口罩、手套、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等物品,捐贈給國內抗疫一線。海外僑胞還「以僑為橋」架起抗擊疫情「信息網」,為濟南市採購緊缺物資提供了大量信息和有效渠道。截至目前濟南僑界累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1100萬元。
  • 戰「疫」前線礪尖兵 ——孝感疫情防控一線公安幹警素描
    在孝昌縣海川大酒店隔離點,民警段鶯帶著在派出所實習的兒子並肩作戰,這是兒子邱炫「求」來的崗位,只因這裡「環境複雜,風險高,需要年輕人」,他們是母子,也是戰友。在與武漢接壤的漢川市西江鄉派出所,巡邏多日的民警範連齊難得回家吃頓飯。他蹲在門口吃,妻子抱著剛滿1個月的孩子隔著窗戶玻璃哭。「我還要巡邏,先走了。」撂下這句話,他匆匆離去。
  • 抗「疫」前線日記|8個小時不吃不喝,拉撒靠紙尿褲解決
    三湘都市報通訊員 楊豔 記者 李琪 整理講述人:湖南援黃岡醫療隊隊員、湖南省胸科醫院田亞文 路彩霞 馮源今天是26日,到黃岡的第5天,隊員們來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正式進入隔離病房開展臨床救治工作。進病房後,經過防護裝備的全副武裝,醫護人員即便是面對面,也難以辨認出來,只能在隔離服上寫下各自的名字,以便於救治工作的開展。加上前後穿、脫防護服,以及做前期準備工作的時間在內,通常每班的工作時間為8小時,這8個小時不吃不喝,拉撒就是紙尿褲解決。由於工作量大,全程基本只能站立,這特別考驗護士的體能。
  • 聚焦|生活中的平凡夫妻 戰「疫」中的美麗天使
    他們是夫妻,共同堅守在防疫的不同崗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們堅守在不同的崗位,同心抗「疫」,電話裡說的最多的就是對彼此的鼓勵和安慰。他們有一對正在讀三年級的雙胞胎兒子,期間全權委託給了年過六旬的母親一個人照顧,既要負責日常的吃喝,又要負責學業安排,著實棘手。但母親為了讓夫妻二人安心在戰「疫」前線工作,盡心竭力照顧好倆孩子,不讓他們擔心。
  • 走進醫學隔離觀察點,「白衣天使」成風景!
    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保康縣防控指揮部在電信賓館設立了首個疑似病例接觸人員醫學隔離觀察點。從縣中醫院抽調了4名醫務人員,分批次入駐,對隔離人員開展醫學觀察。劉歡、伍妞妞2名20來歲的護士首批到該隔離觀察點工作。
  • 上海普陀隔離點從1到7的故事,為入住者送上「五心」服務
    從大年三十疫情告急開始,普陀區已陸續設立了7個集中隔離健康觀察點,從「1」到「7」,一家家酒店站了出來,扛起社會責任,成為7個「愛的驛站」。每個隔離點背後,都有數不清的故事,有驚心動魄,也有溫情脈脈,有辛酸和苦累,更有感動和收穫。最長的堅守普陀區第一個集中隔離健康觀察點,至今已經運行了70多天。
  • 第一時間響應他們需求 記者實地探訪我市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服務周到不枯燥2月4日14時30分許,在城東街道一處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民警、保安、護工、醫護人員和城東街道黨員幹部等各司其職,為隔離留觀人員提供服務,觀察點的音箱系統循環播放防疫注意事項,現場井然有序。
  • 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重慶已建立95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對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來說,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是切斷潛在傳染鏈條的有效方法之一。2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重慶目前已經建立95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共有房間5754個,基本能夠滿足全市密切接觸者的隔離需要。 據了解,1月21日,重慶確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 揭秘醫學觀察點:7個工作人員負責近30個隔離觀察者的日常生活
    截止3月2日,雁江區迎接鎮醫學觀察點還有2名醫學觀察者在進行隔離觀察,據迎接鎮衛生院院長陳朝兵介紹,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該醫學觀察點共醫學隔離觀察110人,解除隔離108人,目前還在隔離點的2名觀察者是日前前往武漢運送物資的司機,2月27日進入的隔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