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隔離病區的保潔員:穿著尿不溼上崗 八小時不吃不喝

2020-12-20 安徽網

2月12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揭秘了「新冠」醫療廢棄物處理的全流程。在醫院隔離病區,很多人都是醫療廢棄物的「親密接觸者」。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站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卻不為人知。記者隨後採訪了兩名隔離病區的幕後英雄:合肥濱湖醫院保潔員王有蓮和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護士程丹平。她們每天穿著防護服給病房和病區清潔消毒,為了節省防護服,8、9個小時不吃不喝,至今已經10多天沒有回家。

不懼感染風險,保障病房衛生

在合肥濱湖醫院隔離病區,整齊地擺放著一排存放醫療垃圾的黃色箱子。64歲的保潔員王有蓮規範熟練地打包、貼標、裝箱,一切都井然有序。

合肥濱湖醫院保潔員王有蓮在封存隔離病區內的醫療垃圾

面對肆虐的疫情,沒有人內心不恐懼,王有蓮也清楚自己在醫院保潔的風險,但她依然選擇堅守崗位,「我肯定緊張,家裡人也擔心,怕我出事。但是我在濱湖醫院做保潔有10年了,不僅有感情,現在特殊時期,更有責任。」

王有蓮說,大年三十那天,她正式進入隔離病區工作。不過上崗前,醫院專門給保潔人員進行了培訓,讓保潔人員加強自身防護,並對新冠肺炎有更多的了解。

和王有蓮不一樣,34歲的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護士程丹平本身具備專業的防護知識。但是這一次她在隔離病區不僅要承擔病人護理工作,還要保障病區內的環衛清潔。

「我們隔離病區有20多名確診患者,病人們產生的生活垃圾具有強傳染性和高汙染性。所以我們要安全、規範地處理這些垃圾,並保障病區和病房的潔淨衛生。」王有蓮說。

為節省防護服,穿著尿不溼上班

程丹平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他們實行三班倒的制度,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下午5點到夜裡12點,夜裡12點到早上8點,「上班時我們穿三件衣服:短袖手術衣,防護服、隔離衣。只要穿上了,在下班時候才會脫下。」

程丹平說,如果病人沒有特殊情況,每天對病區和病房進行至少兩次的消毒清潔,「我們要完成對整個病區和病房的消毒和擦拭,在物體表面會使用75%的酒精進行噴灑,然後拿消毒溼巾進行擦拭。地面也會用消毒劑進行噴灑,然後再進行擦拭。」

「新冠」垃圾的打包過程很複雜。一般情況下,醫療廢棄物只需要一層打包,而出自「新冠」隔離病房的醫療廢棄物前後要穿三層「衣服」。

「病人的生活垃圾有飯盒、紙巾、水果皮、酸奶盒等。」程丹平說,將病房裡的垃圾嚴密封存後,會貼上「新冠」垃圾的標籤,確保塑膠袋內的廢棄物和氣體不會洩漏。每個病區設置了垃圾暫存處,她們會將垃圾轉運到這裡,然後由專門人員過來取走處理。

「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星期休息一天。每天做的事先是病房裡面掃地,再用84(消毒液)把地拖一遍,然後要把病人的床、床頭櫃、床邊的地面、垃圾桶什麼的擦一遍,最後再收垃圾。幹活特別累,病人的垃圾有的時候太多、太重了,拖都拖不動。」王有蓮說,上班時要穿著防護服、戴N95口罩和眼罩,「最難的就是太悶了,很熱,每天出來衣服都溼透了。因為很長時間沒有水喝,很渴,但是只能忍著。」

「為了節省防護服,上班期間我們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即便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的9小時白班,也不吃午飯。」程丹平說,「其實我們都戴著尿不溼,但不會有太多的小便。我在隔離病區裡面會忘記餓和渴,但是因為大量出汗,整個人都汗透了,出來後就覺得很渴。」

一直在戰「疫」前線,十多天沒回過家

防疫形勢嚴峻,醫院隔離病區的任務也較重。並且為了降低給家人們感染的風險,她們已經十多天沒有回家。

合肥濱湖醫院保潔員王有蓮正在病區內清掃

「從大年三十,(濱湖醫院)收(新冠肺炎)病人起,我就沒有回過家了。」王有蓮告訴記者,每天下班了她都會洗澡,並換好自己的衣服,從春節至今,每天吃住都在醫院,「我看到醫生護士非常辛苦,很心疼他們。有的病人挺好的,我在裡面拖地什麼的,他還會跟我說謝謝。」

「只要出了隔離病區,我們都會從頭洗到腳,並用生理鹽水衝洗眼睛、酒精棉籤清洗鼻腔、耳朵,也會用含氯的消毒劑噴灑鞋底。」程丹平說,她已經10多天沒回家了,家裡有兩個孩子,每天都會用手機視頻,「哥哥7歲,妹妹2歲。視頻的時候,他們搶著跟我說話。哥哥會提醒我,在醫院保護好自己。妹妹還小,她還不能理解為什麼我這麼長時間不回家,有時會哭。我工作的時候都很好,但是下班後和他們視頻,會想念他們。」

程丹平說,在隔離病區會面對各種病人。一旦病人確診,家屬也會隔離。有的病人會比較焦慮,心理負擔重,「他們會不時問我們關於自己病情和家人們的情況。這時我們會告訴他們:其實我們全體醫護人員都陪在他們身邊,不要擔心。」

朱沛炎 費秦茹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鍾虹

相關焦點

  • 37天不下線的隔離病區保潔員,她是我們了不起的高姐
    (記者 周嘯 通訊員 荊彤 歐陽斐)隔離病區裡不僅有患者、醫生、護士還有病區保潔員。看起來不起眼的他們同樣是最勇敢的逆行者。「從我們隔離病區開始接收患者至今一個多月,保潔師傅高姐一直和我們一起。」武漢市第四院古田院區感染病區18樓護士長歐陽斐說,一個多月來醫護人換已經輪換到第三批,可高姐卻一直在這守著。準備進入汙染區的保潔師傅高姐隔離病區工作37天「護士醫生把我保護得很好!」早晨6點,天剛萌萌亮保潔員高水清,就來到她工作的18樓隔離病區。
  • 群英譜|怕也不能丟下他們 保潔員堅守隔離病區37天
    隔離病區裡不僅有患者、醫生、護士還有病區保潔員。看起來不起眼的他們,同樣是最勇敢的逆行者。「從我們隔離病區開始接收患者至今一個多月,保潔師傅高姐一直和我們一起。」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感染病區18樓護士長歐陽斐說,一個多月來醫護人換已經輪換到第三批,可高姐卻一直在這守著。保潔員隔離病區工作37天早晨6點,天剛亮,保潔員高水清就來到她工作的18樓隔離病區。做好清潔區的衛生,再到食堂領取近40份患者的早餐。不到7點半,就和歐陽斐一同,準備進入汙染區。
  • 用愛與責任守護生命——來自濟南戰「疫」一線白衣天使的溫暖故事
    作為濟南市目前治療的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們出院背後凝聚著全體戰「疫」白衣天使們用愛與責任的守護。  1月22日,長期在武漢居住的宋先生夫婦帶著自己的雙胞胎兒子,乘坐高鐵返回濟南。1月27日,宋先生夫婦分別出現乏力、咳嗽等症狀。經核酸檢測,2月6日一家4口均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當晚轉入濟南市傳染病醫院隔離病房治療。
  • 成都隔離觀察點戰「疫」故事:她們穿紙尿褲上崗 一站十多個小時
    在這個普通人無法涉足的隔離區,面對特殊的服務群體,醫護人員有著怎樣的特殊經歷和故事?記者走進了成都市成華區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在這裡,值班醫護人員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出人意料的是,他們走出隔離區,脫下悶熱的防護服,摘下護目鏡後,第一件事居然是上廁所。
  • 抗「疫」群英譜·一線故事|張曉莉:進入隔離病區,我沒敢告訴父母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有1.6萬餘個黨組織、13.7萬餘名黨員、7萬餘名醫療工作者、3萬餘名公安幹警和輔警、1萬餘名基層社區工作者和12萬餘名志願者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他們的默默奉獻,為昆明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月6日上午,昆明市疫情防控工作第七次新聞發布會在昆明會堂召開。
  • 「疫線故事」勒痕與壓瘡,是戰「疫」中最珍貴的勳章
    為充分展示身處疫情防控戰線的醫護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救死扶傷與病魔鬥爭到底的精神,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大眾網·海報新聞發起「疫線故事——我的愛對你說」特別策劃,讓廣大醫務人員作為主人公,講述在湖北武漢、黃岡前方醫療隊援助期間自身的感動、感悟和感受,講述在一線工作生活期間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講述自己與疫魔鬥爭、在這場全國戰疫戰場上的感人瞬間。
  • 【抗疫英雄譜】一線「指揮員」 戰「疫」顯擔當
    擔心、焦慮,一時間壓得李惠梅喘不過氣來。 回放,再回放!對王麗君在隔離病房工作的視頻,李惠梅看了一遍又一遍,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最終沒發現任何暴露。 原因終於找到——隔離病房護理,洗澡是所有醫護人員在下班後必須要完成的一項任務。
  • 防護服裡加穿紙尿褲、上崗前兩小時不吃不喝 離病毒最近的時刻她...
    疫情期間,黃玉梅主動請求奔赴戰「疫」一線受訪者供圖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面對疫情,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和同事們這麼努力地奮鬥,並不是想著去改變世界,而是不想讓世界改變我們原本美好的生活談及抗「疫」感受,5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安陽市腫瘤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黃玉梅對河南商報記者吐露心聲。  防護服裡加穿紙尿褲、上崗前兩小時不吃不喝  今年的春節,註定難忘,尤其是對於醫務工作者。疫情之初,黃玉梅就關注著事態發展。
  • 德陽地區首臺消毒機器人在定點醫院隔離病區上崗
    四川在線消息(石藝璇 記者 古蓉媛)除了全方位的隔離防護措施外,嚴格的環境清潔消毒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2月2日下午,德陽地區首臺消毒機器人在定點醫院隔離病區上崗。這是一個不需要戴口罩、不會被病毒感染的智慧機器人。
  • 【巾幗榜樣】致敬戰「疫」一線最美的她——襄陽市「三八紅旗手...
    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她們的戰「疫」故事。 鄧明馨:九五後的白衣勇士 鄧明馨,老河口市婦幼保健院小東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護士,襄陽市三八紅旗手。作為新晉護士,自新冠疫情戰「疫」打響的那一刻起,鄧明馨就積極響應,用自己的誓言和行動深刻詮釋了「白衣天使」的責任和擔當。
  • 隔離不隔心 戰「疫」有信心 探訪璧山區人民醫院感染病區
    該病區位於璧城街道三角灘,大門入口處懸掛著感染病科探視制度,提醒來訪者「探視必須徵得醫務人員同意,做好防護,除下午15:00至16:00,其他時間實行封閉管理……」  據了解,該病區佔地12畝,建築面積2896平方米,場地設有門診用房、傳染隔離病房、醫療輔助用房和後勤保障用房。
  • 隔離病區護士長:一切都在慢慢好起來 護士們真的很了不起
    她是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三病區護士長。戰「疫」期間,她率隊承擔起大量工作,從組建病區到照料患者,從醫療護理到心理建設,事無巨細、處事周全。而讓夏紅梅最自豪的事是,這次抗擊疫情以來,她負責的科室全科沒有一名護士感染。  1月20日,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組建呼吸內科三病區並開始運營。21日,因夏紅梅對傳染類疾病救治有經驗,被借調去負責護理管理,開始了與新冠疫情的近距離接觸。
  • 與病毒擦肩而過:內江市二醫院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隔離病區保潔員趙國平
    王斌 攝  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6日電(王爵 王斌)記者26日從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獲悉,每天早上6時30許,天還沒亮,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救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隔離病區的保潔員趙國平,已在值班護士的幫助下一層一層地穿上防護服,「趙師傅,您自己再仔細檢查一遍,一定要防護好。」值班護士再三叮囑道。穿防護服。
  • 「抗擊疫情第一線」南華醫院隔離病區演繹的感人故事
    至此,第一批進入隔離病區工作的醫務人員圓滿完成了自己14天的值守。隔離區裡環境如何?隔離區的醫護人員如何克難而上?病房裡發生了些什麼暖心故事?2月11日上午,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到了南華醫院隔離區首批輪換修整的醫務人員,聽聽他(她)們述說來自抗擊疫情第一線隔離病區裡的感人故事。
  • 揭開隔離區神秘面紗‖來自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的前線報導
    疫情就是命令,醫院就是戰場,在萬家團圓的新春佳節,一批批白衣戰士逆向而行,義無反顧地奔赴戰「疫」前線,用最真誠的奉獻精神、最純粹的職業情懷,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鑄就了守護全市百姓康寧的銅牆鐵壁,演繹了無數個不計生死、捨身救人的壯美篇章。商洛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便是這特殊戰場的主陣地。
  • 為生命站崗——廣西部分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戰「疫」見聞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愛滋病科護士長杜麗群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在醫院大門口的分診處接待患者。戰「疫」打響後,她主動請纓來到防控一線參與預檢分診工作。「疫情發生後,全院黨員紛紛請戰到一線去。醫院成立了隔離病區臨時黨支部,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吳鋒耀也是南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小組組長。
  • 38歲一線醫護工作者為了節省防護服,穿上了成人尿不溼
    導語穿上防護服尿不溼上崗,24小時不換班!提起成人尿不溼,大部分人認為它只是提供給失禁患者使用的。可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線,成人尿不溼卻成了醫護工作者的「護身符」!38歲,她第一次穿尿不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參與一線救援的醫護人員的故事讓人感觸頗深。按照醫院標準,醫護人員的防護用品每四個小時就要更換。
  • 北白象中心衛生院護理部巾幗文明崗崗花勇擔當 群英戰「疫」線
    疫」工作,朵朵崗花勇擔當,群英戰「疫」線。她原本矯健的步伐,因穿著防護服,笨拙地在各個病房中一趟趟來回穿梭,在進行日常治療的同時,不忘給患者加油打氣。防護服溼透了,護目鏡花了,說話帶喘了……她總是咬牙堅持。林夢潮:闊達向上 百折不回林夢潮,北白象中心衛生院手術室的一名護士。2月18日前往一線支援隔離病區。
  • 紀錄片《我的戰「疫」》走進山大附中,戰「疫」英雄現場講述「疫」線故事
    為激發青少年責任擔當意識,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以「身邊最閃亮的星」為主題的紀錄片《我的戰「疫」》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為廣大師生送上「開學第一課」。11日下午,活動第一站來到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千佛山校區。學生們觀看了由山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紀錄片《我的戰「疫」——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口述實錄》,三名片中主人公——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護理部主任曹英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淨化器官移植科副主任醫師崔先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郭海鵬,受攝製組邀請來到現場,向學生們講述戰「疫」一線的體驗。
  • 戰疫群英譜|林新:隔離病區戰「疫」先鋒,築一道防線,守一方平安
    「隔離二病區已經開始收治留觀人員,大家按照程序開展各項工作,特別是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護工作……」2月24日,在貴州省新冠肺炎確診定點救治醫院省職工醫院八樓隔離病區(清潔區)辦公區域,林新正忙著安排工作,他耐心地解答醫護人員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