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更是從未間斷,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中國的文物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也是悠久文明的見證。
然而,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凌辱,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和掠奪,使得大量珍貴的文物都被流失海外,那麼,這些國寶都流失到哪些國家呢?
一流失到英國的文物最多
大英博物館被認為是中國以外藏有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搶走的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而獻給女王的文物就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藏有中國文物青銅器,瓷器,書畫,雕刻品等2萬餘件,還有20世紀由盜寶者從敦煌帶走的大量敦煌文物。
其中,最有名氣的應該是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最重要的中國畫,也是現存的中國最早的絹本之一。
原作是中國著名的人物畫家顧愷之所畫,但是這幅畫是唐朝時期的臨摹本,這幅畫之所以地位顯著還因為它的收藏者,據記載宋徽宗、金章宗、乾隆皇帝都曾收藏過。
女史箴圖
另外,大英圖書館藏有中國珍貴文物古籍6萬多種,包括珍貴的《永樂大典》部分卷,甲骨文片以及敦煌藏經。
二法國館藏大量精美文物
法國的丹楓白露宮收藏著圓明園最多最好的珍寶,1860年,英法聯軍搶奪焚毀圓明園後,侵華司令將從圓明園搶來的珍寶獻給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而為了存放數量龐大的珍寶,特意建造了丹楓白露宮,這裡藏有中國的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編鐘,寶石等幾萬件,可是說是圓明園的部分再現。
巴黎國立圖書館還藏有著名的畫作《圓明園四十景圖》,這幅名畫由清代宮廷畫師繪製,並且有乾隆的親筆題詞。
該畫的畫工非常精美,直觀效果極佳。所繪景觀都為寫實風格,題詩也是意境深遠,書法雋永飄逸,詩、書、畫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可以說是我國成就最高的工筆彩畫,藝術價值極高。
巴黎集美博物館藏有中國從原始時代到明清的各種瓷器,各朝代的名窯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
三日本各地館藏大量中國文物
日本的東京博物館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至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玉器,下到清代的字畫,無所不有,其中,馬遠的《寒江獨釣》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都是曠世名作。
日本各地博物館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據大約在十萬件以上,雖然二戰後歸還中國一部分,但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綜合來看,中國的國寶流失到英法和日本的數量最多,而且大都是非常精美珍貴的國寶,此外,美國,挪威等國也藏有大量的中國文物。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展望未來,不知這些國寶是否還能回到祖國的懷抱,只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更好地保護好自己的寶物,保護好自己的歷史文化,保護好自己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