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冬天,利用我愛人春節假期來倫敦看望在這裡讀書的女兒。
因為英國這邊學校春節期間是沒有假期的,女兒要上學,妻子忙著shopping,給女兒做好吃的,母親的心思總是比較細膩。女兒知道我喜歡逛博物館,因為倫敦有眾多的博物館,相信足以打發我的時間。我下載了Google Map(谷歌地圖),女兒幫我買了oyster卡(公交卡),隨身帶上信用卡和一些cash(現金),就萬事具備了。這裡我想吐槽一下,國內的行動支付真的是太方便了,英國佬還是喜歡用cash和信用卡,而在國內,拎個手機就出門了。
女兒問我最想去的是哪個博物館,我說British Museum,因為那裡藏著大量中國的國寶,曾經的大英帝國,靠坑蒙拐騙,「順走」了無數的中國國寶,每每想起這事,就心痛不已。讓我最痛心的是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得到敦煌莫高窟發現藏經洞的消息,帶著一個翻譯,立即趕到敦煌拿出200兩白銀賄賂守護莫高窟的王道士,打開了藏經洞,連續盜寶七個晚上,共運走了24箱敦煌寫本經卷,近萬卷,5大箱絹畫和絲織品,約500幅。斯坦因僱了40多頭駱駝才運走。今天,這些珍貴的國寶就藏著大英博物館裡。
當得知,大英博物館免費向世人開放時,我的怒氣稍微平息一些,畢竟免費讓世人看到中國的文化瑰寶,也算是一種安慰吧。中國的文化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的文明仍然延續著,其餘的三個文明古國已經成為歷史,為什麼中國文明能夠獨善其身,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在哪裡,讓世界多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燦爛文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其實很多老外,對於中國了解得太少。
昨天在咖啡廳看書,無意「偷聽」到兩個在美國留學的女生的對話,一個女生就說,一個美國人跟她說,你們中國的歷史實在太短了,還不到100年。嗯,美國人又可以自high一把了,他們的歷史400才多年。美國人的數學不好,好像也不是一天的事情了,大部分美國人其實只關心自家門前雪,世界怎樣,跟他們關係也不大,所以他們的「孤陋寡聞」都容易理解。
大英博物館果然名不虛傳。整個建築風格是希臘式建築,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希臘愛奧尼式圓柱,氣勢宏偉。據資料介紹,大英博物館的館藏頗為豐富,號稱「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其餘三個為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如果把臺北故宮的文物和北京故宮的文物加在一起,是不是可以跟他們PK一下呢?
大英博物館實在是太大了,很多的地方都只能是走馬看花,就這樣,還是花了我整整兩天的時間。我的策略是第一天到處粗略地看看,第二天重點是中國館,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據說有2萬多件,很多都是價值連城。NND,再度勾起我的怒火。這些英國佬,典型的強盜。我不太記得第一次去大英博物館太多的細節,畢竟已經是2年半之前的事情。我只記得在中國館,我是認認真真地欣賞每件我們老祖宗的「作品」。我想我那時候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驕傲、自豪、憤怒、悲傷還是怎樣,跟英國佬今天看到滿英國的中國遊客的心情是否相似,不得而知。
大英博物館除了常規展之外(免費開放的是常規展廳),還經常會有專題展,常規展廳的展品很少有變化,但是專題展是經常變化的,專題展是需要另外購票,通常都是18-25鎊左右。這次去大英博物館,主要是看了一個專題展-
專題展。愛德華·蒙克是出生於奧斯陸的挪威著名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吶喊》,這個主題的作品有很多,也是愛德華·蒙克傳播最廣的作品之一。
倫敦除了有大英博物館外,還有Natural History Museum自然歷史博物館,Churchill’s War Rooms邱吉爾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帝國戰爭博物館,Natinal Gallary國家美術館,Tate Britain,Tate Modern,V&A博物館等眾多的博物館。除了Natural History Museum自然歷史博物館和Churchill’s War Rooms邱吉爾博物館外,兩次倫敦之行,上述的博物館我都去過了。
在博物館觀看的過程中,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是:
博物館是什麼?
為什麼來博物館?
如果把博物館當做歷史的縮影,我們來博物館的目的就是重溫歷史。人們常說:以史為鑑。但是,令人諷刺的事實是,歷史是不斷被重複的,人類不斷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好像從來沒有吸取任何教訓。如果我們不能「以史為鑑」,那麼我們不妨把博物館當做人類文明的縮影,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看到我們人類的祖先保留下智慧的結晶。在大英博物館,我可以「觀看」從瑪雅文化、到希臘文明、到古羅馬文明、日本文明到中國文明,整個人類的文明集於一地。大英博物館,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學生模樣的小朋友,有中國的,亞洲的,也有英國的,歐洲的,來自世界各地,拿著地圖,穿梭於館內,暢遊於大英博物去館,用這樣的方式探索世界,這也許是稍微讓我們欣慰的地方,英國佬能把全世界的寶貝保管好,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有機會了解我們人類的輝煌文明,從某種意義上,也算做了一件好事吧。